Andy had $90 more than Sally ,when Andy and Sally each spent $30,Andy would have thrice as much as Sally had left.How much did Andy have at first?
答案是:¥165
我才疏学浅,请各位赐教,这一题应该怎么解释给孩子听。
两个人一起花钱,所以花完钱后他们还是差¥90,然后用90除以(3-1) , (90是差,他们之间差了2倍),所以一倍是45 , 3倍是135 , 135 加上后来花的30 就是165了。 🙂
画条形图
Andy比Sally刚开始多$90,各自花掉30后,他还是比她多90,而这时候他是她的3倍,那多出的90是就是2个units,一个unit是45,andy最后是3个unit,开始的时候有3个unit+30。
这个画出model就很清楚了
用方程式一下子就搞定,莫非坡上也是中学才学方程式,然后小学用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来坑爹?
与其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应用题里面坑爹,不如花一点时间教会孩子方程式,一劳永逸,秒杀一切应用题。
谢谢各位,我和孩子爸爸一起纠结要不要给孩子说方程式,他爸爸说还不应该现在用,哎!
简单方程式到小6才学,一般学校并没有严格规定不能用方程式,但中间过程一旦出错就是0分,不象用model可以得过程分,所以老师一般不提倡。再说方程式对小孩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
同意越宝宝同学的说法。
方程固然方便,但抹杀了思考的机会。小学学数学,除了打基础,最重要的是培养思考的能力。我还是不主张用高端的技术解决低端的问题。
我也听说到小六可以教了,有朋友的孩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数学大进步,小六会考数学成绩不错。我家看来还是先不教,谢谢各位的意见。
方程式才是顺理成章的思考方式。我读书读到顶了,对小学那些坑爹的应用题有些时候都想不明白,有啥好思考的呢。
或者这么说吧,我从小开始用计算器,还是那种复杂的函数计算器,当时高考是允许用的。副作用就是现在连两位数的加减法都心算不顺利。如果照前面几位朋友说的,两位数加减法基础都不牢,以后怎么办?答案是无所谓。本人已经phd毕业,数学是强项,可笑吧。
一元一次,顶多二元一次方程,资质一般的孩子花一个月总能教会吧,然后秒杀一切应用题,这个投入和产出划算吧。
另外,如果有人认为还有方程搞不定的应用题,请出示。
有一题我在本站里看到的:祖父70岁,三个孙子5.15.20岁,多少年后,孙子们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相同。答案是:15。如果不按方程式的话,孩子要算很久,还只能是猜着做出来的,也没有什么步骤可以教,问他爸,他爸爸自己还不是偷偷用方程式算出来的。;P
对啊,这就是个鲜活的例子。用方程立刻秒杀,而且思维过程非常符合正常逻辑。
请教金毛毛:你是从几年级开始学和用方程式的?
可以这样解释啊:
三个孙子现在总合是: 5+15+20 = 40 , 和爷爷差了 70-40 =30 岁。
大家每年都长一岁,所以3个孙子,每年多 3岁-1岁 =2 岁, 那么多少年后可以追上30岁差呢? 30/2 = 15岁。
完全可以不用方程式,这个就是思考方式和过程,我觉得应该先教给小孩子这个思维方式。
然后再升级到方程式。
而且再笨,还可以用猜算啊,也是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方程式是捷径而已。。。
还有我觉得可以不用计算器,尽量不用,锻炼大脑。 至少100以内的整数,加减乘除应该用心算。。。
虽然我们那个年代把方程式用的得心应手,但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建议入乡随俗。
其实用他们学的model法,这题目也是一目了然的。追根究底的话,这两种方法是相通的,一个用x y z,一个用图形里的units。
另外我也不建议使用太多计算器,小六会考paper1是不允许用计算器的。
我是上初一学的,但是我认为小学生会算基本的数学题就可以教了。我曾经成功的教会国内邻居三年级小孩一元一次方程。其实小学应用题和方程式的关系,类似于高中物理和微积分的关系。掌握了后者的一些基本知识,轻松搞定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