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放弃PR,放弃可以买房安顿下来的机会,回国发展,值得吗?

这个板块人气高,牛人多,所以借这块风水宝地说说最近自己的一个很纠结的事情。
本人来新8年,国内硕士学历,目前在本地一家大型半导体公司任职工程师职位,已婚,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夫妻两人都是PR. 目前自己年收入7W多的样子,职业上貌似有些发展空间(在本公司),但是很辛苦,压力大,自我感觉比较苦逼。

最近回国休假考察了一个国内的工作机会,在家乡本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薪水可以开到年30W+(RMB),一家准上市公司,行业不同,但是有些相关性,职位也不低,压力貌似不太大。很是心动。本来最近一两年也一直有回国的打算,目标也一直定位于家乡的省会城市,但是苦于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一直这么耗着。眼看现在孩子出生了,突然来这么个机会,而且薪水的期望值大大超过之前的预期。

说实话这个工作机会要放在之前,几乎满足我所有的期望,可是当真正开始考虑放弃这里的一切的时候,开始变得无比的纠结了。麻烦各位帮我参考一下,指指路,是回国还是继续留在这里?谢谢!


先买房,再回国,保留这边的PR,这边的房子出租。


谢谢你的建议。可是如果先买了房子(HDB),等我回国两年之后,我的PR就到期了,到时候因为我有两年不在新加坡,很有可能就不给我renew了,那房子岂不是需要强制卖掉?


那个时候再说啦~也可能每年回来度假半个月~


我以前也在半导体行业,确实苦逼,lz可以考虑转转行,往科研或者教学上打算。亲戚朋友有一些在国内做生意,反馈是这几年很难,30多万的薪水要问问自己拿到手有多少钱,有持续性吗,孩子出生以后,在国内娃好养吗,身边有亲朋好友吗?新加坡养娃环境会不会好一些?


没想到地级市也能拿到这样的薪水阿, 那个城市好吗,如果还不错的话过度回

能说说回去的职位主要做什么吗


养娃环境不用太担心拉,国内13亿人的娃不还一样养了,那些疫苗什么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反而我觉得这里养娃不是很方便,幼儿园不好(不然就空调开到很冷,不然就不允许穿鞋,教学质量,只能呵呵了,她们主要是帮你看住小孩),小孩经常生病,亲戚朋友又都在国内,感觉小孩也没人疼,没有伴


童大侠,不知道PR买HDB已经限制很多了吗,根本就不允许PR的HDB出租阿


每个月自己给自己交CPF, 最后半年回来工作, 续PR稳稳的


谢谢你的建议,这个办法我觉得可以考虑。买房什么的,我现在就先不要考虑了


工作回国杠杠的,绝对值得拿。但县级市的差距比较大,你多关注一下当地的新闻就可以了解。我周围很多回去的但是都是保留pr,家境也很好可是还是回来新加坡读小学的。而且,不是我偏见,这次疫苗的问题是很多社会问题的综合体现,你已经有孩子了,考虑好孩子再和妻子商量后再作决定得好。


说实话 在中部省县级市的30万总收入的水分太大 稳定性太差 可靠性太低了 楼主可千万三思 否则回去怎么被整死的都不知道


在新8年,回去会很不习惯的,包括工作方式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年薪30万去掉税到手要扣掉25个点。这个估计也是天花板了。楼主三思。也可以先回去工作一年,比较一下,然后再定夺。


果断回。

将来新加坡一定会成为人口大国, 2030年上700万, 再过10, 20年可能上一千万, 各类资源的争夺可想如何惨烈。新加坡不重视学前教育, 完全市场化, 质次价高; 小学教育能上课的师资短缺严重。将来你孩子做为外国学生来免费读书拿全奖又不用当兵, 好过本国学生又当兵又交昂贵学费又学不过外国学生, 那样多好!


关键问题来了, 怎么样保证:做为外国学生来免费读书拿全奖?


两人年薪7万多?当然回呀


中部城市,年薪30万去掉税到手要扣掉25个点, 这个数还是很高, 就是


保证拿得到这个数


你全家都在坡生活,还是有了回国的念头,而且已经找到了工作机会,我觉得结果基本上是肯定是回去的.

如果说你们在这里生活,对回国的念头只是想想,并没有实际行动,我觉得可能最后结果是留坡.


刚才上网算了下,税没那么高啊,你说的要扣掉25个点是包括了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各种金的吧,但这种新加坡也要扣阿,20%的cpf

我网上看的, 2万5月薪的话每个月扣个人税大概3500,虽然比新加坡高,但其实也还好啦,没有想象中多


没啥保证的。外国学生来新免费拿全奖读大学易如反掌, 名额多了去了。

我同学孩子就全奖在新读大学, 然后去德国接着读。反正哪不收钱就去哪读, 爱咋咋地。


果断回,万水千山走过,最好是故乡!


好想回国啊,可惜回不去了


楼主年薪7万新,月薪5k, 加上公司17%的CPF.这都是自己实打实的钱。回去一个月两万五,扣除七七八八到手不到两万。老婆在这边新币2000+,回去rmb2000+. 若只算经济帐,回去图个啥?国内竞争如此激烈,SGP对PR和sc实行保护措施。国内早就进入实用主义了,你以为在SGP镀点金就有啥作用?除非回去工资double一下才有点吸引力。


二边各有优劣。不过在新呆过八年,估计回去后会有很多不适应。


问问老婆,全家商量。别人的意见不一定适合你。35岁国内是大好时光。


可以在坚持几年,买了组屋, 入了籍再回国了。我们公司这几件回国的老头, 还有五十多岁, 再回国当教授的。新加坡护照对于去很多地方或在很多地方住来说,,还是很便利的。


回国 。
破县的 养老很大问题。
国内再乱都是在进步。信息透明


如果回去的话,当然不是只图这个薪水了,这个薪水若在一线城市,完全不会考虑。关键是工作地点是本省的县级市,离父母亲戚朋友都很近,薪水相对于当地的消费水准来说(主要是房价)非常不错。我现在纠结的是在哪里生活的问题,而不是在哪里赚钱多的问题。赚钱多少和生活质量高不高是两码事。当然我说的生活质量包括孩子教育等等方方面面。


其实回去只是自己的想法,权衡利弊, 你的算法比较合理.
国内的环境无非是精彩点,很难存到钱.没有利害关系,恐怕很多东西都要花冤枉钱.


在新加坡生活,在国内赚钱,以后将成为很多入籍的人的选择。不过一般都是一线城市赚钱。只是目前对于我来说,国内的这个机会实在难得。等将来入籍之后,很难说有这样的机会。


楼主内心其实早有了答案。给自己一年半时间回去试试,如果国内做得开心,到时老婆孩子一块回。要是工作不如想象的那么开心稳定,再回来找份工作renew pr.


国内县级市格局一般不太行吧,碰到办事情的时候很可能就感觉到麻烦了,回去要三思。


你快被他们忽悠死了。回吧,不回去你会一直悔恨,回去死一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国内13亿人,不是都过得好好的吗。


年轻就是资本。现在三十出头还能折腾个五六年,说不定这家公司有上市可能,多买点原始股很快就财务自由了。SGP的生活按部就班波澜不惊也没啥意思。不折腾不精彩。follow ur heart,楼主。只是拿PR不容易,想办法留住,这样万一国内经济不好工厂倒闭了还有一退路。技术人员在新找份工作容易。


两个人年入7万新币,回去吧。 这里工作压力大,又累。

哎,我国内小伙伴都开奔驰,住别墅了。。。。我流泪~


经常去本地高科技公司的说。市场这么小, 人员多,成本高。技术人员在新加坡现在找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私营公司一般让做到55就不错。多数到了50就让员工再见。之后就开始准备开出租车或出租房间应付生活费在楼下发呆养老了。从这一点的确是不如国内。国内做到60不成问题。


开个奔驰不新鲜, 奔驰宝马中国都有国造的, 同样的钱在新加坡就买个普通车。

别墅是哪里的?如果是一线城市市区内的或强二线城市市区内的, 那算牛。

其实很简单, 开车从家到三甲医院有多远就知道了。


上海开奔驰,住别墅。

虽然别墅在郊县,可是浦东的郊县也不算太远。


这个帖子足以引发一场大讨论。适合你的才是好的。别人觉得好,那只是对别人而言。follow ur heart. 这样即使错了,也无怨无悔。


最大的风险是在那公司干不下去了(比如人际关系), 被裁员了(比如公司经营不佳)
到时去哪里, 在县级市找个几万块的其他工作, 还是去一二线从头开始


一个县级市好像也没什么资源啊, 学校医院产业什么的,要不大家怎么都苦逼地忘北上广深挤。在老家混个小康轻松快活多了


以我的观察,回三线老家将来基本都会就归结你将得和三线的人竞争,而且不一定干得过他们
你小孩也得三线的小孩竞争, 而且不一定干得过他们
回一线至少起跑线就干掉了一大批


很多人想出来都没有机会呢。。。你还会去。小城市,小孩子教育能好吗?留在国外多好啊。好不容易出来了。


龙阳路地铁站到浦东机场30多公里, 到临港新城更远。如果30几公里还不算太远, 想不出什么是远。如果是外环外, 就很远了。


我很多同学也这样回去了,大多数去了上海。都换过工作了。没有工作可以做很久的,好像。
混得都不错的。有些回来割掉PR了。只有一个北方的同学,在上海搞不定,又回来新加坡了。他回去得早,现在回来都一直拿不到PR了。老婆孩子也许非常辛苦。


小孩还小,回去有人帮着带,多好。做个一两年,不好再回来。不然先一个人回个半年,几个月,探探路再决定。唯一损失的就是现在的工作。如果在新可以很容易的再找到一份新工作就更不怕啦。


你举例子是极端例子啊!我朋友家在金高路1296弄的别墅。


基于楼主描述的情况,不值得


去哪里决定了选择怎样的生活。留在新加坡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住dhb,拿着一份饿不死也发了財的工资。回去的话,国内机会多,应酬多,年轻漂亮美眉多。开着宝马上KTV,赴酒席。


我09年回国的,说实话如果不是很活络的工程师,就不要回国了。
三线城市30万工资到手的不多的(关键拿不全),而且不会稳定的。
准上市企业,那也是个饼,如果已经交材料进证监会了,那原始股和你没关系的;没交的话,变数相当大。如果进国资的,这个收入还可以考虑。


说的中肯。不过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真的不一定适合去了。看得过去的房子600-700百万,加上国内房贷利率高,工资税高。如果不是能力超强或者有相当的资金积累。回一线城市真的挑战相当大。


一线城市, 呵呵, 如果是大学同学毕业那会儿开始混, 二十多年前的北京上海, 房价三四千,到现在房子都赚的盆满博满了。
现在去一线, 可能还真不适合。 北京四环内楼道里贴满了小纸条看起来破败不堪的楼,那样的三卧室没有七/八百万根本不用想。
还不如去二线,如杭州等看看运气。

之前开会遇到国内的一个副院长叫兽, 说其学生硕士毕业通信专业的在杭州的比较多,网络公司, 房价便宜很多,工资也不错。   

也可以入籍之后,移民去澳洲新西兰,过田园生活算了。


看了大家的回复,心里还是没底。其实我突然觉得,如果用发展的眼光去看的话,我们可以大概比较一下新加坡和中国,新加坡是很好,很不错,但是我看也就这样了,还能好到哪里去?可以说新加坡的国运基本到顶了,往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能保持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十年后的中国,二十年后的中国,我相信会越来越好。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网络上那些负面的新闻其实是一种进步,之前看不到不是没有,而是更糟,而且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中国方方面面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2001年到08年我在上大学,毕业后,经济萧条,我感叹我错过了中国高速发展的黄金8年。来新加坡后一呆又是8年,这8年中国又前进了一大步,我发现我又错过了这个黄金8年。


我觉得心态的问题。97的时候,我大部分同学都回去了,包括周围认识的朋友的朋友。我觉得错过了国内发展最好的黄金时期。但是,现在想想,别人回去发展的好,不代表我就能发展好。代价也很大,女孩都成剩女,高级金领。男的很多包二奶三奶。。我还是适合新加坡的安逸,像楼下的猫,无所事事。


你没有错过。你回去了凭什么有机会发展?社会很现实。人家能发展是人家有资源有关系,你有吗?没有就不要梦想。
没有关系就只能吃地沟油了。不像在新加坡,没有关系也能发展。其实,新加坡也要靠关系的,只是我们第一代,没有关系罢了。


赞一个  就是心态问题

人总是活蹦乱跳的,好的心态太难得


pr的房子已经可以整套出租了???


我说句大实话楼主别生气…..夫妻俩人这个薪水,过得满辛苦的,首先,孩子两岁之后,上幼儿园一个月1000++,奶粉每月200+,尿片100++其他的我就不说了,上了小学,每月补习费1000++上了中学,每月补习费2000++过来人一点儿经验之谈.


:)回国有各种可能性,在新加坡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不过楼主这个年纪回国试个一年半载也是不错的,做的好就不回来了,做的不好再回新加坡,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找工不会太难,孩子年纪还小,也不会耽搁上学。试错成本不会太大。


阿? 孩子的补习费要那么多阿,我都还没这个心理准备。。。


楼主说的年薪7万应该是他一个人收入吧。如果是家庭收入,楼主应该跳槽。


说得好像跳槽一定能加钱一样。能失业就有。


不需要这么多啦。。。当然有钱一定要烧钱的。我的朋友是,孩子小学不花补习费,进了立化中学。初中也不打算给小孩补习。穷有穷的过法。


楼主,知道自己要什么最重要,选择就是这么回事。确认做到不后悔就可以了。


数学两百,羽毛球一百,画画一百五左右吧,英语两百以内,语文一百多,我们没有学乐器,省一点

三年级以后要在i上面的基础加上英语作文和语文作文和科学,基本上150-200一科是很普遍的,一对一家教更加恐怖了,没想过

不要说什么家长可以指导什么的,第一要上班,第二到了那个时候,要是有了二胎,学习肯定只能外包的,不外包也可以,那就等着去邻里学校普通班班混日子吧…..起码目前儿子的班成绩拔尖的都是有补习的,天才我不认识….当然不排除没有补习也在名校好班的..


看来楼主准备要回了。太纠结没意思的。


觉得立化中学不错的,不补习也可以,朝着莱佛士前进的,不补习能行的那是天生学霸,我孩子肯定不是,所以即使补习只有百分之十的机会能去莱佛士,我也不会放弃的


我就是被以前两夫妻刺激到了.夫妻俩英国名牌大学毕业一出来月薪就是两三万英镑.刺激到我了.当然也不是说只有xxx什么名牌才有这么高薪水,但那也是条捷径不是吗,而且即使没有那么高薪水,但是人总要努力尽力的朝自认为高的地方爬,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嘛,


@weeguo, 薪水大幅增长都靠跳槽,老单位一年加三四个点,十年也就三十几个点。黄花菜都凉了。


补习和用车, 是玻县两大花费. 这两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不过毕业后工资多少,主要看专业.
如果是学理工, 工资高的就很少. 绝大多数PHD也只有郁闷着混日子.
学金融的当然会比较好. 有些地方房地产经纪收入最高.

补习差不多就行了. 关键是大学选个好专业.

主要看专业.


朋友两个孩子都在立化,没补习过

小的从小聪明直接进直通车课程
大的自己努力,中学追上进快班,现在JC

孩子有能力怎么都能学会,没能力你推到天上也一样


医生,金融是首选。不知道律师如何?行业太重要了!


Liqiqi说得太对了。小孩的学习能力似乎从出生那一刻就确实了。有的兄弟俩差别也蛮大的。


也不能光看钱啊
在北京,小孩的奋斗目标是人大附中, 进去半只脚进了清华北大,985保底
在新加坡,小孩的奋斗目标是来福士华中, 进去半只脚进了常春藤, NUS保底
在三线,小孩的奋斗目标是县/市一中, 进去半只脚进了普通一本, 二本保底
在我看来,三者的难度差不多,智商这东西其实区别没那么大


这个我不完全认同。
父母的帮忙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去补习,靠孩子自己学习,我看很危险。大多数孩子就毁了。

flydancxing 的努力是正面的,只是太贵了。很多家长负担不起。


适合自己才是好的。


努力一定要肯定,我不是说他们不努力。

但是如果说全靠孩子自己学就是完了那是当然。孩子自己学,不是只是让他学而不管结果的学,父母每天也要花时间检查孩子的功课,确保孩子理解教育的知识。父母这个职责不只是养育,还有引导和辅助。

在理解不了或者孩子自己原意努力去学的情况下,补习才会有效果的。


然而,不是很多人会引导和辅助。 会吼的就很多。


对了,话说我这一番话都是从女人的角度来看的,特别是我觉得夫妻两个人总要有一个人在外面闯荡,一个人要以家庭为重。不一定辞职在家,但是要更花心思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也是,做父母也像做事业,总有擅长和不擅长。
引导不来确实还是需要外力的,可是总依靠外力自己和孩子都习惯了。自己或者孩子自己去面对的时候怎么办呢?
我觉得教育是一个无解的议题,永远都没有定论。只是孩子自己的IQ确实决定了很多事情。


写这么大啊?
其实是你想太复杂了。


我改了好久~~~好不容易终于改小了

其实补习的不是想的更多?孩子都还没说我不会,家长就觉得孩子不会了?


楼偏了:-) 楼主让大家给个话,回还是不回。大家讨论育儿去了。


发这种帖子的基本上都已有决定,都是来网上找安慰来的。


哈哈哈哈~~我歪楼是觉得楼主已经下定决心了~~就像囧囧说的~~来找安慰的


希望楼主能定期更新这个帖子,看看三四年后结果如何。处处是围城。在上海工作了15年,身边的同事同学和单位的manager,能移的都移了。三个去了澳大利亚,一个去了加拿大,两个来到SGP. 或许在一个地方待腻了,换个地方更有意思些。


倒不是说上了补习就一定会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去了补习中心,除了学校的功课,起码保证每天有两个小时都在学习.即使因为脑袋实在太笨,没有考上心目中所谓的名校,但是学习的习惯还在,无论什么事情都是习惯成自然.

当然,假如因为太笨而不更加努力去学习,那我肯定不允许我的孩子那样,既然你比别人笨.你就要加倍努力.更加要奋发图强,别人花十分钟可以背诵的古诗词,你就花一个小时去背,自暴自弃是不应该的.,


确实,学习的习惯很重要,我并没有指责你~~~

只是就孩子课业成绩和IQ及自己的努力这三样,讲述不要为了补习而补习。


我说的薪水是自己一个人的薪水,是15年收到的报税单上统计的14年的总收入,如果按16年来算的话,应该有8W多。


楼主家庭年收入11万,加上两人的CPF,小康水平。买个resale的HDB也比较轻松。所以比较难以理解楼主的选择。说下自己两点最深的体会吧:我的小孩上幼儿园时为了让他学好英语,送他去迪斯尼一周两次,小一也是上海最好的公立学校,结果自然是无法跟说英语的小孩自然交流。小二来新后在学校混了一年,电视原版动画听说沒任何问题。两地在语言上的差距日后很难弥补。上海最优秀的的学生上复旦交大,毕业后签最好的单位,起薪6-7K rmb. 这边poly毕业的学生也有$2500左右。在没从政背景和强烈创业的冲动条件下,这边更容易一些。


是的,回县级市一定要慎重。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在坡县也能过得不错的生活。下一代从县级市走出去明显更艰难一些。国内还有一点攀比比较严重,比较浮躁一些,长期生活也是需要适应一下。


生命它不长, 不能用它来浪费 ^_^
我们在坡县唯一的牵挂就是娃的教育, 但是20年后的世界什么样子没人知道,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更好也不得而知.
自己过的幸福最重要, 有时候我们就是忘了幸福感这个东西是什么


奔驰三系列也就三十多万人民币


“上海最优秀的的学生上复旦交大,毕业后签最好的单位,起薪6-7K rmb. 这边poly毕业的学生也有$2500左右。”

赫赫,这个比较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不合适!!!  这边poly毕业学生虽然起薪会比复旦交大的看上去高,但3年,5年后呢, 10年后呢。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不能静止的看问题

或者我这么问你吧: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去复旦交大读本科还是去这边的poly读书毕业后拿2500新币呢??? think about it


@HDBHDB,显然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是上海最优秀的学生出来起薪也不高,而这边资质最一般的学生读个poly出来找份普通工作,起薪都要高出不少。如果在上海能上复旦交大的学生,在这边大概率就不是poly了,而是nus或者更好的学校。这种大环境带来的差距不是个体通过努力就能弥补的。无意引起争执,只是列举一些事实给楼主作个参考。


听说上海外企中高层经理的收入已经超出新加坡同类级别的了, 有的甚至远远超出了。国际学校的教外语的本地老师可以拿到50万年薪。

复旦交大毕业生的发展前途远远高于这里的国大南洋理工等毕业生, 就不用提什么Poly之类不如流的了吧。2004年一个交大毕业的学生3000RMB起薪, 现在在上海迪斯尼当采购经理, 收入7位数。


迪斯尼是个案,不是每个人都混的那么好的


在坡县, 读书越少越好辊.读个poly。本科最合适。要是读到博士,工作的选择就少多了


国内正相反。当官的都要混个博士学位。很多公司非博不要。波显的私人公司刚好相反。看到博士来找工作第一反应是肯定是精神不好。之前的一个球员学优化算法的毕业,,找了一年什么也没有。作协也进不去。还是回国了才有好工作。现在赚的不比在这做rf少哈。


我估算下, 数据不一定准确
上海每年10万学生, 复旦录取不超过1000人, 也就是录取率1%, 烧高香才能进
新加坡每年3万学生, 藤校级别的大概几百,录取率也是1%,也是要烧高香
NUS每年招6000+学生, 录取率20%, 躺着都能进
当然你要说复旦比藤校NUS好, 那就没什么好比的了


新加坡的政府很大很大, 包括政府控股的公司, 雇用的人数众多, 但行业很少, 高精尖的行业几乎没有, 那个A死打除了请大量外国人大烧政府的或纳税人的钱长年没什么有价值的产出。政府的(包括政府控股公司)工作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或能力。搞个政府工铁饭碗混一辈子的大有人在。没有什么新兴行业, 好机会自然很少。新兴的行业严重靠外资投入。不是说新加坡大学毕业的学生能力不行, 是除了为大政府工作外没太多好的工作机会, 没大发展。

要不是从将军到部长, 就是当医生到部长。没多少路数。


举迪斯尼例子, 是说明上海的机会很多的意思。而且一个迪斯尼, 带动了多少相关行业公司, 机会太多了。


貌似高端的新加坡人都是以全球为市场的, 你看看在上海北京硅谷的新加坡人有多少。
新加坡300万人,能出这么多部长,律师,医生,C字头, 海外这么多精英
也还可以了。


在上海的新加坡人应该上万了


@yishun2009, 你的迪斯尼例子年入百万(七位数),税后大概七十万。按绝对数值转换成这边薪水月薪一万二千多点。新每年的薪资报告里拿这个数的太多了。跨国企业亚太区的负责人,大概率是SGP,然后是香港或台湾。mainland的少之又少。


现在哪还有那么多公司需要新港台的华人做高管?这些海外华人做高管是上个时代的产物。那时候刚改革开放中国人才少,老外又不懂中文也不了解中国风情文化才找了这么多海外华人。
现在呢?国内90后00后什么国外的好东西他们没见过?谁不会说英文?北大清华本科的校友网在国内也比你们海外空降兵厉害多了。而且比你接地气多了,说不定薪水期望值也低于你们,你说外企还要你们干吗?
再说现在很多识时务的老外中文说的溜得很,有的还找了中国老婆养了混血宝宝,基本算“汉化”了。你说外企不直接聘用他们还要曲线救国来新加坡找人才图什么呢?


拿来这个例子是与新加坡Poly毕业12年的人的工资比较。

再说你的说法是把税后的上海与税前的新加坡比较吧。

新加坡收入的38%上税(或叫公积金), 加上10%的个税, 一共48%的税, 很少吗?

关于上海外企里多少国人做高管, 你可能还停留在10年前的印象。


这个采购经理百万收入,包括灰色收入,吃回扣吗?


新加坡人在中国做高管的优势几乎没有了。太多的国人的英语和华语都比他们好, 关系比他们硬, 冲劲比他们强。


当然不包括了。


是不是高管不知道, 毕竟上海的高管是10亿人中竞争出来的, 要300万人去竞争那是扯蛋
但在上海生活的上万新加坡人肯定不是去当房奴和呼吸雾霾的
人家最差的选择不过是退回新加坡有大房子和蓝天白云


@yishun2009,lamni 你们只是听说,对国内的情况同龄人大致的生活状况了解吗?如果出来很长时间了或者都沒在国内工作过,那真是没啥可聊的。


企业来华投资,在当地招人,管理者肯定是从当地人里挑选。管理十来二十几个人这叫一线经理,再往上二线经理,可能下面有上百人,作计划打预算。再往上呢?Director,人数上千。一线二线经理这不叫高管,这也是很多211,985院校毕业生的天花板了。director的级别有本地中国人,而且是极其优秀的中国人,一般需要在国外留学和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往上呢?vp,svp层mainland就几乎就绝迹了。sales这块基本汇报给SGP这边。亚太apj的财务中心一般也设在SGP. 为啥?税低。


真涨知识。我在中国还没见过一个坡现的vp。入坡籍后混不下去, 回国谋发展的博士到认识好些个。可能理工科学术类在哪里都是被脆一类的


Research如果有机会有项目还是回囯好。美国的PHD在A-Star开个6,7k的薪水,做的事情跟实验员没啥区别。大天朝大概在2013年吧提高了教育投入,上升到GDP的4%,高校启动引入人才的千人计划。回国做个项目带头人比在新做个实验员,那不知强多少倍.


外资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好了。现在最好的都是本地公司,就不说老板级别的人,打工的人很多都有股份的,单单一个阿里巴巴早就了上千个千万级别的富翁。现在优秀的人谁还去外资啊


任何选择都有风险,站在某一节点上进行选择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地获取信息,降低未知的风险。大天朝资产极度膨胀的黃金期过去了,未来的金矿是股权。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创业机会或处于开始阶段的公司进入,那还犹豫个毛线啊。


我很多国人朋友在外企里都做到了高层了, 有些是亚太层面的。看来你对国人很有偏见啊。

很多在中国的外企大公司都与新加坡没半毛钱的关系, 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 在全球的org里面都是自己独立的busniss unit。


国内走上高层的比例很低,对于普通人也没有啥机会,按比例来说,新加坡对年轻人机会和国内比,不见得差。你周围的同学有几个走上高层的?


我都说了,迪斯尼是个案,你偏要拿个个案来说。做迪斯尼题材的现在都疯狂热。你要看看其他大众型普遍型企业,哪个采购经理年薪百万?我哥还是在欧洲读MBA做采购然后回国做采购总监好多年了的。采购这一行,如果没油水,普通管理级别上不了百万的。那些个别情况什么贪WU受贿之类的就不要拿出来对比了,没什么意思


移民去澳洲新西兰,何必等入籍新加坡,又没有什么优势。反倒是年龄大了之后不容易移民了。


海归早就不吃香了, 尤其是那些非欧美最牛学校的文凭。我的朋友中做到高层(亚太层面)的几乎都没有什么海外学历。

迪斯尼不算个例。我国内朋友中拿带到百万年薪的不少。之所以举例迪士尼, 是说明国内机会大把大把的。

我只想说, 真正的人才留在国内, 机会要远远大于跑来新加坡的发展, 更不要说与什么poly毕业的相提并论。


澳洲可能好一点。新西兰就算年轻的时候移民过去, IT的, 也是找不到工作。或是工资还没有做网购多。入几可以买房出租哈。不至于找不到工作到自己种蔬菜或有些人去农场打工的地步


我还没有拜读作家的大作就变成……….了
可以展开说说…………. 是什么内容吗


手机没反应。 发重复了。于是删除了。。呵呵。


直接去硅谷,普通计算机工程师十二万美金一年,压力又不太大。何苦还讨论北上广新呢,竞争激烈的地方,等一个机会不容易,多是慢慢熬出来的。


你是经常手抖写完就删吗?名人呀!


@yishun2009, 你的同学和朋友都牛逼得很,都是亚太高管,感情好机会全给了他们。窃窃问下他们哪年参加工作的?


处女贴,很高楼。。。。。。这种现象。。。哈哈!!

选择是艺术,不是技术。。数据说明不了什么。只会让楼主更纠结。。。。。回吧!


我身边上海的朋友年入几十万的多的去了,但上到百万就是另一个层次了,所以你看到年入百万的人,不代表遍地就是。在国内年入百万的,在这里同类型的人才早就二十几万新币了。我才从国内过来没几年,我还不清楚吗,根本不需要听说。就好像,在新加坡赚大钱的多的是了,但更多的是平民老百姓,赚个几万十几万新币的。哪里都有机会,看你自己了,北上沪机会也很多,但大部分人都哪百万年薪吗?开玩笑。


之所以用我认识的人士说这么多, 只是focus on 一个问题, 即这个帖子里谈到的, 哪里的机会多的问题。无论是行业, 位置, 发财, 当然是中国, 上海, 不是新加坡。而且有些人对中国, 对上海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认为本土的人在中国外企高管中不行, 外来的华人(包括新加坡人)才行。事实是, 本土的人已经在挑大梁了。我认识的这些优秀人士, 大部分在世界五百强, 或美国500强的企业。

我哪里说上海所有人或大部分人都是年薪百万?


有些人回国喜欢跟13亿人比。但实际上,你一出生,有个一二线城市户口的,可能已经把12亿人比下去了。你觉得你的成就多难多不容易,实际上无非是跟着几千万一二线城市人在比,无非是再加上几百万富人而已。但机会也成比例,市场大了有10亿,少了也有几千万。然而在新加坡呢,你还是要和几十万本地的、外国的土豪比,也要和几十万FT比。机会也成比例缩小,市场大了可以包含亚太二三十亿人,小了就只有可怜的五百万。


回到楼主的事,如果回国内小县城,我倒觉得不是好事。对你自己当然轻松多了,开销低了,养老容易。但对你孩子可能就不一样了。新加坡这个平台拿来跟国内排名前十的城市比比还情有可原。放弃这个平台回到一个小县城,恐怕十几年之后你又要为怎么让孩子出来或者在国内一线城市立足而烦恼了。


国内一线城市一套三居室少也六百万了。三十几岁回去拿普通工程师工资,苦逼大了。35+后找份工作就难了。应届毕业生既便宜又肯干,再难的事情有个人带带就上去了。为啥找你呢?既无政界关系,又无企业内部的积累,除了一腔热情。


几天没来,这个帖子竟然还在继续获得很高的关注度,引发这么激烈的讨论!但讨论渐渐演变成中国一线城市和新加坡的发展前途的比较上。其实我纠结的出发点是家乡县级市开这个薪水,值不值得去的问题?我的情况在一线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我自己了解过,值年40W。而且对于一线城市,我的看法是发展前途绝对比新加坡大,我有好几个身边切身的例子可以证明,但是现在一线城市我暂时不考虑,我已经想好了 ,如果我要去一线城市的话,我想等我拿了新加坡国籍后(大概两年后)再做考虑。

对于这个县级市,能开到这个薪水,起初对我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在这之前我就有好几次想过举家回家乡省会城市的打算,了解省城的市场行情后,我预期的薪水要求是年20W。现在这个距离省城200多公里的小县级市开出的薪水高出当初的预期将近70%,着实非常具有诱惑力。公司我实地考察过,规模还可以,业务也比较繁忙,产品虽然没有什么高附加值,但基本销往国外,在国外也积累一些知名度,行业不太起眼,但进入门槛也不低。给的职位虽然是高工,但是相当于公司高管层次,受接待的规格也很满意。公司上市前的资产重组,内部股权激励都已经完成,所以非常可惜,我如果现在去的话,没有机会拿到股份。将来上市之后的股权激励,那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另外,按照给我的薪水级别,每年需要扣税将近25%,非常大的一个额度,所以实际到手的薪水应该还不到月2W。这是待遇方面的详细情况。

总体来说,如果去县级市,挣不到多少钱,但日子过得还算轻松,距离父母,亲戚也近,但自然环境不好,孩子成长环境也不好,需要走我原来的老路。但是可能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况也许不一样。
留在新加坡呢,薪水目前还算满意,只是天花板也近在咫尺,一辈子打工族。会存一些钱,生活压力也不大,但生活比较单调,质量也不高,远离父母家人,特别是现在,连个LTVP都申请不到,照顾孩子很麻烦。但是孩子将来可以接受双语教育,应该对孩子成长比较好。

所以我依然在观望纠结中…..,还好中国的公司比较宽容,容许我再思考一段时间。
谢谢各位大神的激烈讨论和建议,欢迎再接再厉!


将来孩子来拿全奖读大学, 又不用服兵役, 新加坡政府热烈欢迎啊!


七万在新加坡 还是半导体行业 没意思 应当毫无留恋 果断回


顺顺,将来的事谁都说不准。还是掌控好自己的生活吧,话说顺顺为啥不回上海,做一个和自己朋友童鞋同样的人呢?


拿全奖来这边读大学,那是极个别,极个别的例子,而且如果真有这个能力,那在国内也是可以上很了不起的大学。而且平心而论,虽然NUS和NTU在国际上排名比中国的大学靠前,如果真要在中国混的话,国内很多大学要比NUS和NTU强得多。


半导体硕士在一线城市年薪能有40万, 看来我真得告诉我的朋友。有几个是无线通信专业的中年博士, 因为合约被续了很短,,在这找工作连公司都木有, 正在郁闷之中。还打算转行开出租当经纪无线通信基本已经退出坡显了。如果回国一年能有30/40万岂不是不错。


一线城市40万正常。其实这个钱在一线挺难的,不要乱推荐。40万拿到手32万。房租贵,房价比新加坡公寓还高。不如在新加坡生活轻松。
到一线城市,最好年收入70万。


你现在看到的都是公司好的一面,真的到公司里面工作情况是这样吗?另外一旦不满意了,你在县级市能跳到另外一个合适的职位吗?


40多对本地工程师是个敏感时期。工资比刚毕业的高不少。干得活还少。还得请假不能怎么加班。那几个在这有房子,回去最多租个而已。现在国内房价这样贵, 买房的人可能是觉得很有必要。回国租个房子,,有事情有专业做, 就可以了。好过放弃专业在坡显加入新兴的服务行业。对于作家博士而言,放弃自己专业是很难受的事情。


租房子?在一线城市没有户口,没有房子就没有生存权。没有经历过不懂的。说爱好,算毛,在生存压力下,还考虑到爱好啊,又不是天才。


呵呵。那几个都入籍了。一般作家到40了多入几了。有个还有个公寓。还个在澳洲有房子 。但都是有贷款所以有压力。小孩还是在新加坡读书。回国应当是单纯的挣钱而已。不是定居。不需要户口的。现在坡县经济不好, 适合高科技的工作很少。之前有个学加密算法的找了很久没有, 还去搞信用卡被抓了。早回国就没事了。


你这个例子正好说明了,不要轻易回去。不能说裸归好。


不回去你100%会后悔。今后一直会想, 当年要是抓住机会就好了。但是回去了, 你有80%的机会还是会后悔, 因为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最好的办法是, 留着后路, 回去尝试一下, 不行再撤回来。


一点也不个别, 一年好几百名额哪。在国内能上前20名大学的学生不会选择来这里的。新加坡大学全奖对中国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 只能到二线中下级别或三线的城市招生。


各有所求啊。


深以为然。

还得为下一代着想啊


这个说的真好


在哪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楼主对两边情况了解得也比较多了。三十出头其实已基本定型。对楼主自己而言,从经济上来说回或不回并无本质区别。回去也成不了马云,不回也是个中产。但对小孩来说影响比较大。重要的是you know what you what. 趁早决定,犹犹豫豫反而是最不好的。不回会念着回去的好,回去了遇到什么事情又会想起SGP的好。三心二意做不好事情。


lz很急切貌似, 其实为何不入籍后再回呢? 我同学有在上海的, 房子值几千万, 公司老板做铁路设备的, 也在研究怎么移民给小孩搞个身份。不过那是别人从二十多年前一步步混出来的。。新加坡机还是很有用的。起码退休后去各国待着都没有问题。


刚在早报看到一个新闻, 跨国公司亚太区域总部, 新加坡4200, 香港1389, 上海470


看了这么高的楼感觉在看小马过河的故事,关于河水深浅不同的人又怎么会给出相同的答案呢!楼主很明显已经有明确的倾向了,表示支持,没试过又怎么知道不行呢。


如你买了房,但你又不在本地工作,不缴公积金,那到时候你是不可能更新你的PR的。


楼主,我是从一线城市来坡县的,来之前已经年薪40w, 有房无贷款。不理解你为什么说如果有机会换了坡籍再去一线城市?你现在的这个工作机会如果很少有的话,在二三线城市,一旦由于某些原因不在这个公司做了,要想继续拿不错的薪水,只能去一线城市,压力有多大你能想象吗?光买房你就买不起,还不如坡县你还能买个组屋满足自住需求。中国税太高,税后很少的,当然另一点中国有养老金。混个外国籍回去,如果是一线城市,没意义,我以前在外企身边留学归来或换国籍的多的去了,真不稀罕


我基本肯定你来坡还没有很久


慢慢地你就会理解楼主的想法


来坡超过15年两边都呆过表示支持楼主,不过最好去一线争取更高的薪水


楼主回去以后,小日子安稳下来后,又要开始琢磨孩子出国的事了。轮回啊。。。


那是很有可能的,但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上海整整工作了很多年,来SGP也四年了。两边对比感觉明显。赚同样的钱,在这边只是份普通职位,在上海却苦里巴几的,一天24小时挂在线上,给你个头衔自我感觉还高大上。三十五后基本上没啥上升空间了,为了小孩教育,为了好的生活环境蓝天白云一个个都往外奔。光食品安全问题就能给小孩整个性早熟出来,苦不堪言。过去十几年国内最大的机会不是工作,而是房产价格的快速膨胀,有两套房顶你工作二十年。最苦的是大学刚毕业就出去欧洲留学的。几经漂泊加上欧洲经济衰退找不到工作又回上海的,现在还租房住。


国内的机会,更多的是对创业者而言,毕竟市场大。或者你有些官场背景,依靠人脉做点事情,国富民穷的地方,政府抖点米糠下来也能把你喂得饱饱的。再次是金融行业,未来金矿是股权,你能在这个行业施展的空间就大。其他一般的普通打工族,市场再大跟你关系也不太大,无非是能提供一个工作机会。


我是来了没多久,我也没觉得坡县真就比中国一线城市好,来这是因为家庭原因,被动过来,然后留下是为了以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真就不是为了自己。但人生在世,不就常常不能为自己而活吗?总有这样那样的考虑因素。要是为了自己个人,我早就回国了


我坦率地说,如果没有百万年薪,作为外地人,要在北上深安家,太辛苦,一套房子就6-700万


说的完全正确。我不是独生子女,家里另外一个十几年前出国工作,后来觉得无聊挣得钱少,小夫妻俩就回国了,再后来生了娃食品安全这些很担忧,这几年带着娃,又回欧洲了


那很好理解。前面一位说的很好,如果为了小孩教育而来,真的是呵呵。


这儿一套郊区房基本也没有低于500万的,当然组屋是政府房,非公开市场。


说实话,回去的很多后悔的


还是数据靠谱, 因为谁也不笨
在这里读大学的,70%在新加坡, 15%去了美国, 5%香港, 5%北上, 其他国家, 其他一线, 其他二三线, 都是个别
在这里读研的工作的, 样本少而杂, 不好统计, 总体感觉回去的多些, 但没到一半
有些是因为绿卡, 有些是回去创业, 有些是回去找老婆, 有些是跟老婆回娘家


在说下我了解的
去美国的, 大多大学毕业去读博然后留那里了, 有些工作后去的, 以IT, 生物为多
去香港的, 都是金融业
去北上的, IT创业
去二三线的, 回老家回娘家
去其他国家的,不了解, 纯属个人爱好吧
总之,都有明确的不可抗拒的理由


用公寓来比较,确实价钱跟上海差不多,但正如我所说,很多本地人都住政府组屋,那多便宜啊,再比较个税,津贴,贷款利率,首付,买房压力真的是小太多了,不止一点。虽然我自己没有组屋,不代表我不认同买组屋。有多少北上深的普通白领年入几十万,一辈子背着一笔沉重的房贷。活的轻松的是早年投资买房赚到了的,或者家里有房的。可能说不就买房嘛,但对中国人来说或许是大部分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关于房价, 不能简单地比较上海的商品房和这里的政府组屋, 虽然居住功能, 但购买资格, 买卖条例, 物业管理等区别很大。

别以为政府组屋便宜, 购买者要付出很多义务的, 比如男孩子服兵役, 同时不能拥有海外房产, 等等。在上海买房子, 男孩不用去当解放军。


你是上海本地人吗?


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来SGP后倒是有几个未婚女同事选择回去了。原因是离家远,在这没亲人,找夫君难。回去后精神生活丰富很多,工作跟这边差不多。


限制条件当然有,我同意,我就是因为这个不能买HDB,对于投资客来说可选择一线城市或欧美投资,那都不是事儿,但对普通百姓来说,如果收入不多,在房贷压力面前你可以选择妥协住HDB. 至于服兵役,适用于男娃,而且也没什么不好


我不知道男孩服役好不好, 只知道很多人因为这个义务想方设法地逃。本版那个谁就如此, 还发明了男孩读完O水准就去美国读大学的窍门; 身边的人也大有全家跑路的, 或男孩自己跑的。

所以, 便宜的东西, 不一定就好。


如果我家有男孩,就让他去服兵役,男孩子吃点苦以后会更坚毅,成长得快,看看中国现在的男青年二十来岁的,伪男太多,受不了


你说什么币种啊?


看着不怎么像


当兵吃苦和伪娘男没有必然联系。职场上新加坡男人娘的也不是没有~你孩子如果以后娘了也不是让他当兵能改变的,可能和基因有关。
还有,当不当也不再是你或者你孩子说的算,这事由不得你。


哪里不像


第一,对上海缺乏了解。上海房价从最近十五年上涨十几二十倍,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最大的受害者是谁,三十多年的老公房,还要卖到5,6万,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拆迁致富,动不动上千万的拆迁款,最大的受益者是谁。上海本地人的家庭财富急剧膨胀,靠的是什么,难道靠的是工资???你一个劲的抨击上海房价,缺乏对上海的了解啊。
第二,腔调不够。组屋相当于经济适用房,你自己住着百万的公寓,还要一个劲的说经济适用房好,腔调不够。即使现在住着老公房的上海人,也会想法在周边外地搞个便宜的大房或者别墅养老吧。


这个帖子可能最大的作用是分享和探讨外加一些吐槽,分析下同一个个体在哪边发展机会更多一些。你非得要让wangbaobao炫下上海有几套房?低调的上海女人多了去了。[biggrin] @lines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请问:拆迁款是上海每家每户都拿到了的吗?!是只有被拆迁的才能拿到。家里如果有几个小孩,房子够分吗?你只看到一部分的人就不要拿来片面说话,我看到花木拆迁造了世纪公园农民都拿到几套世纪公园的房子了你看看花木苑的房价,so what? 我又没有被拆迁,我拿不到这些房子,自己家里房子小,我不照样要买房?我告诉你,我以前身边上海同事很多,人家跟父母同住,结了婚不得自己背贷款买房分开住?生了娃不得两房换三房?所以我说你才不了解,你看见的都是从房市中捞钱的人,却忘了不是每个本地人都能如此受益。就像股市,有赚有赔,为什么还这么多人入市?只看到赚钱的时候,早忘了亏钱卖房跳楼那事儿了。告诉你,房价更多是被外来投资客拿着麻袋装着钱炒起来的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从哪看出来要别人炫富了 @ATM机器


再补充一句,我就是那种并没有从这些年上海房价暴涨中受益的本地人,当年我也想买房,奈何家里太穷,亲戚们也穷,你见过这样的吗?我就是,首付都付不起,好不容易打算买了,结果来新加坡,又犹豫了,现在好了,得在新加坡买房,上海家里的房子有我名字不想卖也不想除名,当然也是我个人问题,可就算没有海外房产,收入也超EC顶限,不能买新组屋或新EC, 所以我确实觉得组屋是福利,但对夹心层来说不上不下,可至少比起上海来,居者有其屋,不至于房价爆炒到这程度让普通人买不起房


最后再说一句,我跟老公在新加坡买公寓那也是我们自己打工挣的钱,没从家里要过,也没从上海房价暴涨中赚过一分钱。所以我们也没钱再买一套别墅养老,这才是真实的百姓生活


上海房价爆涨导致上海本地人财富暴涨,这是事实,你非得要当个受害者来诉苦,不说100%的上海人受益,但是99%的人群都受益的,大不了把老公房卖了去外地养老。上海房价不是外地投资客炒起来的,所以我说你对上海缺乏了解,如果投资客这么容易可以炒起连续涨十多年的十几倍的房价,那昆山,新山,早就涨上天了。


泛泛而谈就可以了 @wangbaobao.别聊个人情况。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虽然离开了上海,但仍然是契约精神和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好吧,也许你就是那1%的受害者,但是不能否认上海本地人才是上海房价大涨的最大受益者。


你举个事实数据吧多少房产是被人用拆迁房炒起来的。别忘了上海早就有很多新上海人。我从小到大的同学群,也在盼着拆迁,可人家之前不也自己买房结婚生子了?你要拿十几年的数据比,你告诉我这十几年哪个城市房价没涨?新加坡也没涨吗?


至于你说养老,如果你是个在上海工作的上海人,三十几岁,你会卖掉房子跑去昆山每天来回到陆家嘴,恒隆,甚至张江上班吗?敢情疯了。养老,也是退休以后的事


九十年代中我还在读中学呢。但是那会儿物价低,不能这么比,那时五千块是高薪了吧相当于现在的几万了,差不多的


大家好。国内的这个机会我最终还是婉拒了,对方也没有任何回复和挽留,有点小失望,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也就没啥可纠结的。平常心,平平淡淡的享受新加坡的好。至于为什么最终会决定留在新加坡,即便是之前那么想回去的情况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孩子吧。那边城市小,污染企业多,环境差,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最终忍痛割爱。至于说将来会不会后悔,我想也应该不至于,在新加坡再怎么苦逼,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而且即使回去了,再怎么牛逼,也还是个打工族。所以最终决定不折腾了。在这边平平淡淡的继续生活,买房,申请公民。


我觉得你才是对上海缺乏了解,显然是外地人看上海的眼光。以为上海人都发财了, 其实不然。曾经纺织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你看现在还有吗?那些人都下岗了。他们可能只有一套破旧的老公屋。
在上海买房子发财的恰恰是外地人,新上海人居多。


赞一个


这些人会有一部分,不过也有很多被拆迁,90年代农地收掉被分房,财富暴增的。新上海人到底多少比例,估计政府知道但也不对外公布


上海房价上涨本地人肯定是受益者,不过也有没收益的,到底多少比例这个没数据证明,从我自己的经历看到的,有前者,也有后者,但前者更多。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不是谁炒作,而是政府的人民币放水,基本上房价涨幅和人民币的供应增幅是一致的。没人炒也是会涨的。


九十年代中,上海人都是筒子楼,老江在上海时一个目标就是扩大人均七平方米到三十平。2000年拆迁时很多人拿钱,不要房子,那时一平方两三千rmb感觉好贵,买房退税。应该说大部分本地人没赶上第一波。2007年房价再次暴涨后到2014年这七八年间还是不少人买了,赶上了第三波。眼光比工作能力重要得多。


2006年后赶上动迁的早不愁钱了。06年前拆迁常发生血案,后面宽松了很多,补房补钱,连钉子户都少见了。


以前上海人可是指城市户口的。你说的农地被收掉的显然属于新上海人。

有一次我和一个下岗工人聊起来, 我建议他卖掉上海仅有的一套老公房, 就算300万吧。移到三四线城市或县城, 100万买一个相当好的房子甚至别墅, 200万存银行每月利息5000。足够生活了。他一句话就推翻了我这貌似不错的建议。”孩子怎么办?”

所以说, 资产确实是升值了, 但大多数人还是过的一样的生活。


上海人原来有住房的, 尤其是公房, 除了结婚成家的刚需意外, 买新房的动力不足; 而新上海人本来无房, 被逼买房, 就有了房。所以, 房价上涨收益的人群, 也许是新上海人居多。

当然上海人也有卖原有房子而买新房的提升居住质量的。上海人的子女, 也容易在父母强力支持下 出手买入新房。


70,80后的上海人,要结婚,都得买房,搬出来小两口住,有时回爸妈家住。没人愿意一家人窝在石库门房子里的,尤其是年轻人成家后,这是常态,所以这种刚需是借了钱也得买房。


上海买房比这边还贵。。。


父母平时稍微管一点根本不用补习吧? 孩子自觉的话更不用了。


你好有勇气! 祝你一切顺利~~~越来越好


呵呵,这个是我们这些漂永远纠结的话题。
以我的经历希望能给楼主带来些宽慰。
我就曾经拿到了10年的PR延期,紧接着毫不犹豫的辞掉工作回国(当时,我在国内没有任何目标,甚至落脚的城市)
但是,回国是对的。不在于好坏的比较,而是在于经历。坡县的生活和事业相对极其局限,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于广阔天地的同学们来说,与其穷一生苦熬在这里真的会觉得人生意义的惋惜;而国内的环境里,同学/同事/同乡/朋友/邻居/网友。。。。太多社会联系和社会生活,生活和事业的经历也是极其坎坷丰富的。对于我们这些坡县的漂族来说是想象不到的也是梦寐以求的。
但是,对于下一代来讲,坡县当然是更优秀也对于前途更有利的。所以如果能像3楼童先生讲的做是最好。PR到期前再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回来就业。通常延期只会给你1年,再延就是5年了。SC申请也会受影响。命,我们不信,但任凭摆布。


回国如果真的好的, 估计都没功夫也没心思来这个论坛了
来这里多是寻求安慰吧, 以反证自己的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
要不, 来这么个小众的啥都没有的论坛干什么?

当然我这不是在说回国好不好的问题


啥时候这论坛没有回国的人灌水, 那国内是真好了
因为人心定了


为何对你回国更好,对下一代新加坡更好?对下一代新加坡就不局限了?


我是找到工作,由公司申请工作签证,一般是一年一签,现在已经快10年了。


外国公民在中国工作除了班工作签证麻烦,个人所得税征收也不少。


楼主快被忽悠懵逼了


在家乡本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薪水可以开到年30W+(RMB)
========================================
中部地区那就是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这几个省,都不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下面的县级市能开出30w的年薪给半导体工程师?如果楼主不是有背景的话,建议还是好好了解一下,以防被忽悠了。


楼主弃楼了,也没有回来更新一下后续进展。


弃楼了,那可能真的是回去了。


楼主已经在214#楼更新了,选择留在小新了


这种事属于小马过河,怎么都对,但适合自己的只能自己考虑。。。


国内现在一个三线城市 给工程师的待遇 基本都能到 15 万, 还不包括 各种福利


那要看怎么定义三线城市了,还有行业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基本都能到15w,这个不是事实。否则北上广哪里会有那么多人。


LZ或许已经回国上不来了吧。
据做半导体的朋友说,坡坡半导体已经停滞在40nm快十年, 貌似不打算再更新了,是要被数据分析/AI等高大上行业淘汰的夕阳科技。
这个行业有不少同事这两年回国,都在2/3线城市,呵呵。


sc  别回  哪怕sc了再回去


如果你的孩子从这里起步 不累  如果读完中学在出国 走到顶级一流大学总归会累的  看你怎么取舍了


楼主你怎么只考虑钱的问题  真是。。。。。。。整个社会环境没有什么可比性。。。。


AI我觉得吹得有点过了,如果说google真的是在搞我相信。但是百度腾讯这种的,无非是借这个噱头来炒作一下而已,百度还是研究一下假药直达低智商人群的“智能”比较靠谱。


是不是靠谱不清楚。
貌似同事回国一是以30出头为主, 博士毕业不是太久,很多换了专业搞AI,算法等时新行业。
还有就是45+/50+的大叔了,在坡术语随时被XX的年龄层,那些多是回去搞本专业,如半导体,自控神马的;
年纪再大点的,目前据统计,百分之百没有在坡退休,回国待着游山玩水,可能有些业余做点什么。

能不能做出东西不知道,估计是为了刷个存在感,避免过几年知识分子主动加入四大服务业,思想就自动被改造了。


居安思危是对的,可是都奔50去的人,回去还能搞本专业?啥地方让你搞?就算有地方让你搞,居住怎么解决?现在房产的价格大家也都知道。
对了,还有就是这个年纪的人,恐怕都已经入籍了吧,外国人在中国的工作签证有那么容易办吗?如果还没有入籍,回去搞几年,这边的pr难道不要了?


爬楼爬了好久,觉得想说两句,首先祝福楼主,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就一切往前看,因为这就是都是最适合你的选择。帖子里面大家会有各种观点,背景和经历不同会大相径庭,作为参考,或者统计比例,最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判断和选择。我本人也是半导体行业,但爱折腾而且跟着感觉走,在国内工作事业前景不错的情况下晕乎乎的来到新加坡,受到各种失落打击再经过努力站稳了脚跟,工作得心应手的时候又跑回国内创业,折腾的心力憔悴后反思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人间消失一段时间后又归零重新做单纯的技术工作。各种经历虽然按世俗角度看不能算成功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现在人做国内,原因很简单,有份工作可以养家,离父母近可以不要那么牵挂,却过着近似出世的生活,只因为深感国内社会的复杂和纠结,而内心是喜欢新加坡的简单清晰。另外当年我毫不犹豫的办理了入籍是因为想要一种自由而有选择的生活,现在也兑现了,始终能保持自己有选择的自由。


要是说国内工作机会多,办个工作签证太容易,可能未必相信。

我们这年纪大回国都是已入籍,没听说办理签证有什么问题。
就说五十来岁前辈,一个去了国内最牛学校,不过他是在研究领域比较有名,怎奈被认为是过时行业;
另一个去了知名二线当一大公司经理,还干本专业,收入不错,尤其是好过在这提心吊胆一天到晚担心以后开出租。
还有去三线高科技公司。
至于怎么找,这么大年纪,国内或平时工作中都有点关系吧。
国内没房的大概没有;真没有也可以租一个。天朝房租贵的只有一线市区。在二三线或一线郊区点,那就太便宜了。没有必要一定要再买房。
至于小孩上学,一般都大学了,就算没有大学,留在坡JC一个人看足够了吧。


这个回答有点祥林嫂附体了。怎么才能投资发财,需要认识些人。怎么才能把大额的钱转出来,还是要认识些人。一把年纪回去工作,还是要认识些人。

另外,房租只是一线市区贵?有点太想当然的乐观了吧。虽然房租反映了真实需求,没有像房价涨的那么快,但是房价上升,房租一定也是跟着上的。我老家三线城市,现在稍微差不多的地方两卧室房子租金都要上2k,而我们那边本科毕业生一个月都没这个钱,干了几十年的工人也就2-3k,自己想想贵不贵吧。


这个问题最好问一下这个年龄段已经回国的同事。呵呵。老博士老作家。应当不少吧。我们这是一堆。各种各样原因都有。毕竟坡坡市场微小, 热门行业变化比较快, 被xx了放弃专业加入四大是很可惜的。询问哈即知国内收入工作情况如何。


大家好。国内的这个机会我最终还是婉拒了,对方也没有任何回复和挽留,有点小失望,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也就没啥可纠结的。平常心,平平淡淡的享受新加坡的好。至于为什么最终会决定留在新加坡,即便是之前那么想回去的情况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孩子吧。那边城市小,污染企业多,环境差,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最终忍痛割爱。至于说将来会不会后悔,我想也应该不至于,在新加坡再怎么苦逼,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而且即使回去了,再怎么牛逼,也还是个打工族。所以最终决定不折腾了。在这边平平淡淡的继续生活,买房,申请公民。

看贴不仔细啊。没有注意,原来是个很老的帖子。

感觉lz还是优先考虑小孩的发展了。


如今不用说一线, 哪怕好点的二线城市, 有两套房的家庭送小孩到国外读大学, 美加澳英什么的, 是不是很常见, 很容易, 没什么难度?
当然若是来坡坡读, 多数还是不够资格的. 坡坡大学更好更先进名次更靠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