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8.30am – 12pm
关键 10:15am school presentation @ CPA2
地址: 121 Dover Road
巴士 Bus: 14, 33, 74, 166, 196
地铁 MRT: Buona Vista, Dover
一直不明白,英华好在哪里?除非你想让孩子读它们的IB课程,将来出国。否则它们的A水准平平,又不是直通车,孩子将来还要参加O水准考试。个人感觉没多大意思。
ACSI的IB课程,毕业后除了方便出国读书,也可以选择读新加坡的大学啊。
我个人希望孩子进ACSI读IB。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IB课程了。
至于A水准,以前ACJC(英华初院)的成绩还不错啊,曾经一届就有两位获得总统奖学金。
英华中学和英华初院是两个学校吧。前者普普,后者不错。
1,ACSI的IB课程,拿本地大学的热门专业,还是不很被肯定,而且选了IB课程的妈妈,一定要做好准备,孩子受了学校和同学之间几年的忽悠,大多数都会想出国去读书的,所以家长无论是心情还是财力,当孩子一入ACSI的IB课程,就要做好孩子多半会要去国外读大学的心里准备。
2,,最重要的,ACSI的A水准课程,不是直通车,ACSI想进ACJC一样也还要参加O水准考试。
ACSI的IB课程录取分数线高,有意读IB课程的才会放弃其他IP学校而选择ACSI的IB。
ACSI的O水准课程录取分数低一些,多数也报不了更好的IP学校。也有一些是因为喜欢学校的环境氛围和距离选择的。
1,对于那些就是想读IB,然后去国外读大学的孩子,ACSI的IB课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但对于那些成绩很好,而且仍旧想走A水准的孩子来讲,四大和其他几间A水准直通车的学校,会是更好的选择。
问题的核心就是你能否接受IB。
不接受IB, 你看都不要看它一眼。如果选IB, 那ACSI就是新加坡最好的中学。
至于前面有人说ACSI普普, 我就只能呵呵了。
现实是, 新加坡除了A, 还有IB。
好像我弄反了, 不过从没考虑过这个学校。 好像都是男校。 你去吧,回来给大家扫扫盲。
我听说(只是听说, 没有证据)几年前RI也申请开办IB课程, 但被MOE拒绝。如果此消息属实, 连新加坡最著名的学府也赶潮流, 那不正说明IB越来越受欢迎吗?
再说一点题外话
~ACS是一个圈子,尤其ACSI的IB更是一个圈子。孩子是一个圈子,家长们也是一个圈子。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能力和精力,去融合进那个圈子,几年下来,无论是孩子和家长,都会很痛苦。有心要读的家长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以前的旧帖讨论,供参考。
http://bbs.sgcn.com/thread-12220105-1-1.html
更期待像yishun这样可以接受不同事物的爸爸回来给我们进一步扫盲。 来福士开放日那天我会领大瓜去的,如果可以挤得进去。
非常赞同你的看法,ACSI都是极富人家的孩子在读(听说是这样的),也想求证一下孩子在读ACSI的家长们,当然也有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在读,富人家有钱继续送孩子奔向英美名校,试问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般的,跟人家孩子交友的话在财力上有点吃力,又没钱把孩子送出去,只能读本地大学的话,申请本地大学或多或少有点受限制,IB的孩子读英美名校比读A 的孩子划算很多, 看自家钱包和自己的方向定夺吧!IB和A 各有千秋的。
关于ACSI 是富家子弟的学校, 我认为这是历史上该校给人的印象。现在如何? 关于这一点,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kiasuparents的讨论, 我只想说, 那不是现在的事实。
说几句与本帖关系不大的话。我希望家长们把视野放得远一些, 大一些。不要只盯着中国孩子强的理工 ,或本地热门的医科或法律等等, 或把毕业后的未来只局限于新加坡这个小小的地方。我在别的地方说过, 由于种种原因, 新加坡的领域越来越小。要鼓励孩子们将来做大事, 做为人类有大贡献的事, 而不是为了结果-住东海岸的高级公寓或开上奔驰车。
“要鼓励孩子们将来做大事, 做为人类有大贡献的事, 而不是为了结果-住东海岸的高级公寓或开上奔驰车。 ”
呵呵,听了这话,好像又让我想到了青春时的热血,伟大的理想,视金钱为粪土的纯洁。~ 哎,但当我们在肮脏的世俗社会一路走过后,应该明白,什么才是现实生活。孩子们可以天真,因为他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活,可以让理想在天空飘。但作为父母的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孩子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拽入尘世。这个社会是现实的,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又有多少人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
A水准和IB孰好孰坏,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无需争论。IB是潮流的说法,更是可笑,用新潮来决定孩子的未来,未免天真。至于ACSI的IB圈子如何,道听途说总是无趣,等公子进去,您慢慢就可以品悟出来了。
莱福士的有钱人也很多,华中也不少,不如还没等孩子叛逆期来临,提前教会如何面对金钱。 去美国也有一群捐楼进来的富家子弟,没啥大不了的。
把天真留给孩子吧, 不要把你的想法强加给他们。社会是多元的(新加坡有点例外, 元不多), 选择是多样的。如果五斗米对你的孩子很重要, 就让他为米奋斗吧。除了米, 世界还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 所谓海阔凭鱼越, 天高任鸟飞。
哪个学校都有它的问题, RI 也拼爹。
五斗米的重要性,孩子不懂,我懂。跃的再高,飞的再远,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的柴米油盐中来。
不是说拼爹如何,只是提醒,做好准备。
可以一个小小的建议吗? 你两要不谁去一次英华, 回来讲讲校长口里的好处坏处,过了几年,总是有点变化。 至于米啊,富人, 自己的孩子听你的就可以了。 谁要去可以也回来分享一下。
不是说有钱人不好,只是说,如果身处其中,就要准备融入,否则就会比较辛苦。
朋友女儿南洋, 半年两次美国比赛/交流, 基本自掏, 怎么办? 希望孩子有开放的心态,不知道别的,做科研是必须的。你说的也对,和自己背景差不多的人呆一起会舒服, 公司聚餐, 老板和老板一起聊天, 工程师和工程师一起, 技工和技工, 那普通人家孩子转学去名校干嘛? …. 对这个话题实在没兴趣。 不加入讨论。
Yishun的想法,让孩子的未来海阔天空,不错。IB也很好,ACSI的IB更是好。只要做好准备,一切都是好的。
人完全可以和自己不同背景的交往,谁都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也很理解yishun 的心情。只是想跟不同背景的人更好交往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先融合进去。该如何融入,这也就是我说的~要有所准备。
Yishun认为国外的世界海阔天空,那么A水准和IB都可以成为到达彼岸的桥梁。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怎样选择最优的路,这才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
今天碰见教会的一个弟兄, 没想到他的两个孩子都在英华,。 我就询问了一下版里比较关心得问题。
1. 富家子弟。 英华里面条件好的学生是会多些, 但是想我们这样 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学费大概400多, 但是里面的学生每月只交15块 (5%的奖学金 和额外的奖学金)。
2. 它的文凭, A level 为英联邦所接受, IB 的证书会被更多的国家接受。 去美国还是要考 SAT.
3. 好像英华初院和自主都在 dover road,
我想值得这个周六去看看它的open house. 如果有问题可以亲自询问。
ACJC 在 Dover CL East上, Farefield Secondary 身后, 而Fairfield Secondary 在Dover Road 上。Dover CL East 是一条小路, 与 North Buona Vista 大路交叉。
个人认为ACJC既然是A Level, 就没什么可圈可点的特色了。
我的意思是孩子选中学或者大学时, 不必居泥于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哪个国家。如果孩子喜欢医科, 新加坡当然是一个好地方, 如果成名医了也可以开个上千万的账单给某个皇室成员。或者喜欢法律, 将来在新加坡有幸给某个被诉讼的高官打官司, 一打几年, 一单生意够一辈子吃的了。
如果孩子喜欢高铁怎么办? 如果喜欢无人驾驶怎么办? 喜欢考古怎么办? 喜欢国际政治? 喜欢艺术 performing art 或 fine art? 想去火星? 新加坡可能没有多少施展手脚的空间, 很多事情被programmed了, 不需要个人的想法和发展。我的想法是, 志向可以高远, 不一定将来没有到达那个高度, 就是失败。至少孩子在做他/她喜欢的事情, 而且认为那事业是 big thing。
孤陋寡闻,认真请教一下,美国藤校的录取更倾向于IB吗?A水准在美国藤校中被接受程度不如IB的范围广吗?
我这里说的选校话题, 如我前面帖子说的, 是本帖的题外话, 乃泛指, 与IB或ACSI没直接关系。
至于藤校的录取倾向, 没研究过。
谢谢信息。还有一个月。
Yishun明天去吗?回来后,可以给我们谈一些感受吗?谢谢
先讲最关键的: 2015年 DSA名额 IP (IB) 50人, Express (O level) 80人, 申请1000+人。总共 IP 160人, Express 250人, 共计410人。
今年DSA今天接受报名。
今年的名额 will be known shortly.
2015年 COP IP 256, Express 250.
其实所谓的真正的IB 只是指 IBDP (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即中学5, 6两年。只有这两年才是按国际标准(总部在瑞士日内瓦)走的课程。而中一到中四, 应该是为5,6年级做准备的课程, 可能是他们学校自定的课程。
你觉得硬件如何, 会不会将来把英华放入你的考虑范围内?
如果有关问题想问, 可以给我消息或贴出来, 我可以问问我邻居。
第六第五年, 部分Methodist Girls’ school 的孩子会去英华。
ACSI 当然是选择之一。CCA冒似很强, 很Anglo, 当然花费也很高。校长自称教职员工很多, 今天见到一些红毛面孔。
比较反感他们的两个CCA中必须选择一个Uniform。我实在没看出英式的uniform有什么优良传统可言。二战时的缅甸和东南亚丛林中逃跑投降部队, 难道为日军提供大量战俘或者烧个圆明园就是他们的legacy? 小印度的大火熊熊之时, 那些uniform 这个P那个P在哪里? 越发理解 wayang 的深邃含义。
所以你还是让孩子进华中吧。不然你们父子今后意识形态严重分歧就不好了。
不要被CCA影响。
如果想要送孩子出国读大学,又赞同IB的教育理念,就选ACSI。
如果选A水准的话,选莱家和华中以及几所直通车的学校,会更好一些。
CCA是ACSI很大的卖点。曾有Koh Brothers因壁球入哈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