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页水平太低,内容陈旧,一些信息还是2014/15 年的。
2. 网银听大家吐糟,自己试了一下还可以,听说最近有重新设计。
3. 柜台服务还可以, 不过只是结束后“被”反馈表扬,有点小不情愿。
4. 借记卡竟然可以不需密码就可以消费,出了身冷汗。
5. 打客服电话,中文的态度还不错,但对新加坡情况不了解。英文的更是一问三不知。
6. 信用卡billing cycle 死活不能改,而活期优惠又是按照日历月来算,很是头疼。
总的来说,跟本地银行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本人贪些小利,用一段时间看看如何。
最不方便的是手机不能用网上银行。看在每月利息的份上,我忍了。
你是说新加坡的中国银行吗?
那个卡在ntuc花费不要密码,在marks &Spencer 消费就要签字了ntuc比较随意啦
信用卡刷卡也不需要密码。
要签名
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
四大行的系统都比较垃圾,,招行的不错。
还有网上银行查交易明细,刷卡消费没有标明收款公司,对账不方便。据说消费满500以上才有短信提示,店铺不知道,但网上买机票就没有提示过我的消费,去柜台反应,柜台说入账后才有提示,网上消费有延迟扣款。结果等到最后入帐了我也没收到所谓提示。不过利息还是不错的,比工商银行好很多。
之所以他们的系统烂,据说是因为数据系统都在中国,本地也没有IT团队来开发手机Apps,话说这样安全性比较高,只是使用起来极其不便。国内银行如果要大力发展本地信用卡业务,应该花点小钱开发适合新加坡本地的网银和手机Apps。
ntuc消费金额小于60元任何信用卡不需要签名的,不是光BOC哦,任何信用卡哦, 美其名曰方便大家。
我娘拿我信用卡都NTUC用惯了。
其实技术实力估计是有的,是要符合国内规范变得网站很不容易用
对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早都想吐槽了。楼主遇到的问题,我都遇到了… 我的定期到期,立马换回其他银行….
Citi bank 任何消费都有提醒
浪费时间,办理手续等很久
Amex SG 的手机客户端最舒服了,iPhone 上直接指纹登陆。未过账但是已扣留的明细也清楚显示。
在BOC定存 问了钱的来源等等,存了回家后电话来了,说刚才没问仔细,让我再说说钱的来源 ,突然非常想恶作剧一下说钱是打劫来的
大家为啥都被问?
我可能存的少,没有被问过。
定存人民币几万,没有问啊。
新币开户的时候那1500现金去存也没被问。
我拿新币1500开户的时候,还说他们需要审查,大概30分钟,让我出去逛街!我觉得真心奇怪。我回去之后,还问我在坡几年了,和调查户口一样
我也没碰到这样的情况。
说的是新加坡分行。
信用卡消费在新加坡消费不用密码, 这是常态。 我指的是借记卡都不用。要知道借记卡是和你的活期存款连在一起,有时有几万新币在里面收高利息。这要是被盗刷了,损失就惨重了。我干脆就把卡压在箱底了,也给大家家提个醒。
还有,网银上没有信用卡信息,要去银行一个个的联上去。好像又回到几十年前。
国货当自强呀!:)
我上次定存到期,被BOC 忽悠的买了个保险。 有人说每个银行都这样,这我承认。这个辨识力我还是稍有一点的,但BOC 硬硬和我说是GUARANTEE 可以拿到某个保险的高利率的,我几次确认最后才买的。 最后合同寄给我的时候,详细看了合同才知道, 这个根本不是确定的。 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大家取钱一定要小心啊。
你应该当场让那个销售把确保的字样写在纸上,他若不写,无论何理由,都是忽悠你。
这不是吃一堑长一智么?当然他推荐的保险不一定不好了,但和开始自己想得不一样就是感觉不舒服。 所以银行人员也一定要防啊,呵呵。
用了两个月,发现REBATE 和 INTERESTS 基本上都按时到,给银行加分,再观察一些时间
我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借记卡里面有大额资金,那么这张卡根本就不应该带出门,甚至应该直接剪碎扔掉。我建议是至少两个银行户头,一个放你所有的身家,从物理上消灭和这个账户相连的任何卡,另外一个户头放零花钱,用一张借记卡和这个户头相连。这两个户头之间,通过网银转账。
这么谨慎,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