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新加坡和上海哪边上学?

现状:
1.儿子快两岁,我刚来这边工作不到一个月。
2.老婆和儿子在上海,可以择校在上海某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
求助:
1.刚来只有EP,小孩可以在这上学吗?
2.如何衡量新加坡和上海的学前和小学教育?
3.是两地都学一部分优势还是专注一地长期稳定?


http://bbs.sgcn.com/thread-15896544-1-1.html
看看以前的回复,你自己再拿主意吧。


建议幼儿园一定要在新加坡读。最好读国际学校的幼儿园。孩子的天堂。


问你自己。想留在新加坡吗? 如果想, 并且有机会, 那尽早带孩子过来。无需比较。如果不想留下来, 那完全没必要折腾。


楼主,看样子也是个想孩子接受素质教育的爸爸,算一算从上海出发,方圆一小时车程(汽车、高铁)内有多少玩的地方?如果你觉得所谓受教育就是关在学校学习,当我没说。


国内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服务的对象是教工的孩子,然后是孙子辈, 外面人想进去困难比较大。校内有补贴,条件好,师资雄厚, 儿童设施齐全。这也就国际幼儿园才可以比,这还超贵。


要补习的话,大学里博士硕士一大把,啥科目都有。唯一欠缺的是英语环境。


隔三差五就有这样的问题, 只要楼主稍做功课, 都能在以前的帖子里找到答案。

看来楼主很不了解新加坡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状况。如果你孩子能在上海上很好的幼儿园和小学, 千万别来新加坡!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把价高质低发挥到最大化。几乎没什么硬件设施, 没有自己独立的操场, 只有几个室内的小房间; 孩子连固定睡觉的床都没有, 只能临时睡在地上的垫子上, 而且整天必须光脚, 袜子也不能穿, 而那些老师却可以穿拖鞋; 师资水平也比较差, 包括本地的英语老师和外来的华语老师。很多英语老师的英语有很浓重的口音(通常说浓重本地口音即singlish的本地人没有受过多少良好教育), 中国人很多听不懂;而华语老师是100%中国请来的, 有些人的水平可能连高中毕业都不如吧, 这些人在国内是基本没有资格在上海做幼儿园老师的!


小学的师资状况是, 教职员工冒似很多, 但著名的比例”40-3-1″凸显出一线任课教师的严重匮乏, 即40个学生3门主科统统由一个老师教, 她/他还必须是班主任, 可想而知教学质量堪忧。这个问题连执政党的教育部长都不得不认为是一个问题, 需要改进。一些小学连一块比较像样的室外操场都没有, 或只有很小的一块。虽然政府每年在教育上的预算很高, 一年100多亿新币, 但在小学教育没有体现出其相应的高投入的效果。而有些数理科教师水平存在问题, 比如连重要的期末考试都出错题, 学校只好算所有学生那道题算对, 此类事件时有发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很多, 而结果就是最好或比较好的人才没有从事教育工作。

要想成绩突出, 孩子必须要大量课外补课, 很多好的老师由于种种原因辞职在校外做专职家教。很多有名气的补习中心还要排队等候上学。所以在新加坡有句实话 – 好成绩是补出来的。


个人觉得做父亲的不愿缺失孩子的成长过程。转换本地的工作也会是个人职业的一次转换,提升,所以有这个纠结。我的建议,长时间的分离对婚姻家庭不是正能量,可以在一起,如果接受这些变化带来的不便,就在一起。分离的痛苦和寂寞不是好东西,家庭需要彼此辅助。


如果收入没达到公司包国际学校学费的水准,基本属于鸡肋状态。


顺哥为什么不带孩子回国内上幼儿园上小学呢?

咱们大人们在新加坡牺牲一下没关系, 别耽误了孩子啊。


第一, 我只说出了我经历的实际情况。

第二, 我们也是在不了解情况下, 经历了, 事后才知道的。

第三, 过来后, 很难转身。只能硬走下去了。希望新加坡的中学资源能好起来, 能与所谓的”第一世界”名牌相符。而一个老师教3科, 好像中国内陆遥远的山区有这种情况。

第四, 如果事前知道如此, 就不会过来的。没有做足情报就贸然行动, 很傻冒啊。


我认为最好的策路就是孩子在高中或大学来这边拿全奖读书, 没什么约束, 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 最超值划算!


这个要很优秀,才可以被选中吧。


这个不是要求要服务几年?


主要靠运气,我两个表弟拿政府奖学金在新加坡读书,说实话他们学术表现一般,碰上MOE去当地招生,就考上了。


服务期3年很快就过,正好挣点工作经验


三年过后, 这些人是走还是留呢?删掉负能量的话


看到大家的回复我才知道新加坡的教育如此不堪,但不懂为嘛它却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名声呢?!在某些人眼里开口闭口美国好,真不懂楼主发帖只是询问中新的学前教育而已,和美国有神马关系?这世界上有个100%在大家眼里都好的地方吗?请不要以偏概全。建议楼主多看看之前类似的帖子,切合自身情况考虑


你的认知不全面,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在国际上是有一定的名声,因为它把美国比下去了,可是上海在国际上名声又比新加坡高一截,国际PISA测试自从上海加入后新加坡从此排在上海后面。


每人有不同的视野,所以有不同的观点,不定谁对谁错。 我喜欢新加坡的教育有一点, 只要孩子努力,她就有机会去好学校, 好中学, 这又比较安全。 我喜欢美国的教育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不管多晚。但是教育离不开父母是无容质疑的。无论在哪。


艾妈吓死宝宝了, 我又连忙看了楼主的发问帖, 人家问的是幼儿园和小学, 我才确认我还认识几个汉字, 也略知啥是学前教育啥不是。一身冷汗啊。

另外我啥时说美国教育好了? 因为很多国人是 中国 – 新加坡 – 美国的路子, 所以我才提醒楼主, 最佳途径是拿新加坡的全奖后再奔美帝的, 因为免费享受新加坡最佳教育资源(避免小学40-3-1), 又不用负什么责任, 多好啊!


请问我神马时候说新加坡的教育好过上海了?请指出!
我只是说它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名声!
认知够不够全面不是看随便拿出个国际机构的认证就全面的!
在我看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分析才是全面的。
楼主需要的是符合他自己身份情况的分析,而不是什么机构给的排名


好大一盆火,再添点柴好了。

1. 你说你说新加坡教育在国际上有一定名声,我不过说上海名声名声更大。
2. 你能说出PISA是随便拿出个国际机构已经证明了你的认知不全面。
3. 楼主在上海和新加坡之间做选择,我拿个上海教育的国际排名,不是给楼主参考难道是给你参考吗?


楼主在苦逼加班中浮出水面
1.谢谢每一位的帮助和意见
2.我的理解:每人情况不一且都对各自当下做出最佳判断,在新或沪只是符合人情的结果
3.所以我开贴追求的不是结果而是做判断的角度或方向
4.考虑在新上学,一方面也掺杂着一种心理,趁热打铁,过这坡没这店,加强小孩适应力
5.另一方面,情感上不想让小孩缺失父爱童年,唉,又想儿子了
6.要不再生一胎,两地轮换对比?十五年后我再回答该贴
7.但是打工薪水确实鸡肋,无法承担妻儿在新相应开销,但人要知足常乐并伺机创业
8.五一妻儿过来,尊重她/他们感觉和选择


柴是你带的,火是你点的

你评论我的第一句就是“认知不够全面”,请问阁下何德何能如此评价我对楼主的回复,就因为我不认识你所谓的国际机构??!!
我说新加坡教育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名声,意思是它必有它的优点,你很明显的在对我的评价中指出我的认知不够全面,上海更好,您却在第二次回复中非要说您只是说上海名声更大,好吧,随您。

最后我想说我的认知够不够全面还真轮不到您来评价,也请您以后别自以为是的给人扣帽子!
我回复此贴的初衷是给楼主的,不是来和你讨论“我的认知是否全面”。所以我不会再回复您了,到此为止。楼主发帖需要的是大家的分析建议,不好意思,被俺水了一下下…


爱烧就烧吧.
1. BBS是公共论坛,每个人都可以对想发表的意见公开发表。这算是对互联网的起码认知。
2. 不得不再次重复既然你提到国际名声,我提醒你PISA排名上海第一,这是目前最权威的国际教育评估之一,显然你对这点是没有任何认知的。
3.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并不丢脸,要硬拗我也可以奉陪。


个人看身边朋友的孩子的经历,如果在上海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读得好,并不会比在新加坡读差的。上海的教育水平并不差,关键是英语要同步,如果将来想出国的话。仅供参考。


我想楼主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建议,剩下就是家庭内部如何决定。各位爸爸妈妈确实都是很有见解,只是某些地方视角不同。但不影响结论。
希望这个帖子对以后来国内类似城市的爸爸妈妈有所帮助。确实为了工作一家人分开,无论崭时还是长久都是很揪心的事,尤其小朋友受到的影响最大。


忍不住一大早说两句:

1. 如果没有亲身对比和感受,靠着新闻广告等等的宣传也好推介也好,对新加坡的教育推崇至极者大有人在。你我都是亲身感受之人,而且您的孩子也教育的非常优秀,尚能发出如上种种观点,我认为是客观公正的;
2. 平均水平而论,新加坡的平均教育水平可能高于中国,但是单拎出来去比较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教育水平,差的不是一点点的远;甚至比起各个省会城市,甚至一些地级市都无法对比的;
3. 很多人把英语作为这里的的优势,其实国内的中心城市的孩子的英文水平一点不差,小女为例,我反而觉得英语在听说方面有所下降。现在在家里我们尽量都是尽可能标准的英文交流,可是她跟小朋友一在一起,满嘴的巴拉巴拉;
4. 很多世界第一的,这是这里喜欢报道的东西,评级机构也不知道是李四还是张三,但是很热衷于这里这个第一那个第二的;
5. 即使从国内过来的,不同地方的人感受此地也不同,北上深的未必就觉得进了天堂,但是的确很多人觉得好的不得了,而且容不得你说一些也许真的客观的的反调的话,莫办法。

楼主的情况,我根本不建议来。真来了就是有来无回。如果奔着最后去西方的话,这里和国内都差不多,SAT考试这里根本考不过国内的小孩。而且是知道十年后世界大势啥样哩。欧洲是在down!但是如果以后在国内发展的话,你来这里几年的话回去再走国内的体系,就发蒙了。本人来此二年,从生活到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对比,没见得什么太大的优势,so so!

在一个关于GEP的帖子里,YISHUN先生的话真的是他真实的体会的尖锐发言,还是赞成的!

大家加油努力!!!都有美好的一天!!!


每天送孩子上学,觉得很多做法就是我们国内80年代的做法,早早孩子要爬起来,昏暗的礼堂里看书,校内的餐饮实在没有营养可言。排名次,过早分流,送孩子去补习,,,其实素质教育方面反而慢慢落后。 作为曾经的take it easy的家长来说,都又变回有焦虑症的家长了。


yishun2009 的发言就是在本帖里,呵呵,前后的发言至少说出了我的心声!!!


你最后一句话”大家努力加油, 都会有美好的一天”. 说的不错, 但是, 选择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在错误的道路上, 再努力也是白费.

你确信你现在在新加坡是正确的吗? 如果是权宜之计, 那何必带孩子一起折腾呢?


yishun2009有回答的。其实我也未必就是混的不咋地的,应该说还算混的可以的,孩子折腾的也不错。我的问题是不要把这里想象的那么鹤立鸡群,其实大家都一样。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崇洋媚外。今天跟五年前,十年前都不一样了,包括国内的变化,包括世界各地的变化。


真是感激新加坡政府,有低龄的留学政策。
可以让我的宝贝,远离雾霾、有毒食品、充满了不明添加剂的饮料,离开了互相攀比的校园环境,
离开了带有有色眼镜的老师,离开了愚民填鸭式的教育。
孩子来了8个月了,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


既然如此, 那你也要相信别人都能”混的可以的,孩子折腾的也不错”。如果他们要折腾, 就鼓励他们会和你一样成功吧.

我相信他们也都会独立判断, 不妄自菲薄,也不崇洋媚外.

其实你和顺哥一样, 始终绕不过一个逻辑难题, 如果大家都不错, 为何要吓唬新来的,没来的. 如果大家都挺后悔, 为何不去更美好的地方? 美国也许有难度, 回国是分分钟的事吧.


我说的关于新加坡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 是新加坡的真实情况, 可能不全面, 但很可能是新来的也会经历。如果哪里有不实之处, 请朋友们指出, 我会虚心改正。

这种客观事实, 与我本人是如何想的, 如何感受的, 或者我的处境如何, 没有直接关系, 因为这是不因我而改变的。 也与本帖的主题, 没有直接关系。

最关键的是,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什么样的状态, 这才是楼主所最关心的。我们所能做的, 就是把真实的新加坡从自己的经历视角, 呈现出来。当然, 我只是提出了负面的事实, 也有正面的事实, 比如有的老师虽然工作繁重, 但工作也很努力的等等。如果楼主能接受这样的幼儿园, 这样的小学, 那是楼主自己的智慧和判断。

最后, 我对新加坡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看法, 并不是我对新加坡国家的全部看法。这里当然有我所追求的好的方面。请允许有人说出事实, 请不要发出诸如”这里既然不好 , 请君离开”的荒唐结论。


不是吓唬,是给新来的介绍真实体验。我是分分秒秒想回国,不是儿子换了学校我就真的带他回国了。在国内那日子多滋润啊,三月看油菜花,四五月看牡丹,七八月看荷花,九十月赏红叶,冬天到山上赏雪,坐高铁到哪里都方便。平日里去老年大学报些课程,从拜一到拜五不重样。
在新加坡我比不上别人混得好,年薪从四五万到现在八九万真没觉得自己生活质量有什么提高的。碰上有小长假能去哪儿?周边去得都不想去了。


但你为什么不回国呢? 因为孩子换了学校? 简单说, 还是因为孩子的教育, 你才选择留在新加坡, 对吧.
其实我和你一样, 也是分分秒秒想回国, 但是想到孩子的教育, 我愿意留下来. 那么既然愿意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 总还是认为这里的教育有它的优势, 对吧. 这才是合逻辑的.

顺哥的逻辑其实我也能理解, 他和我来新的时间可能差不多, 各种无奈只能自己体会. 我也是.
但是那位才来新两年的朋友的逻辑我就不能理解了, 这么不堪,还不赶紧离开? 至少可以自己在这边赚钱, 让孩子回国去受更好的教育啊.   


顺哥, 不是”这里不好, 请君离开”.
而是在问”这里不好, 为什么不离开?”

我想, 这也是那些没来新加坡的, 要来新加坡的人的疑问, 他们是会思考的, 你说了半天, 人家心里自然会冒出一个问题? “那你为什么还要在那里?”


乡愁:罗旭
小时候,乡愁是一个旧旧的码头,我在这头,爷爷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杯辣辣的白酒,我在这头,父亲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封暖暖的电邮,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轮圆圆的中秋,我在这头,老家在那头。
我烘托一下气氛啊。


很多回去的人也是这么想的,带着对国内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回去,过几年跌跌撞撞的转回来的也不少。美妙的画面只能让你看一下,日常生活还是俗的,一旦落了俗套,各种勾心斗角坑蒙拐骗就全冒了出来,到时你要么全身心的投入到现实的俗界里去,要么落荒而逃。


每个人的生活境况不同,在新加坡我以前必须投入职场,职场里的江湖规矩哪里都有,国内国外没有两样。如果是两地的退休或半退休状态,那差距不是一点点。


我跟你的感觉完全相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是没有两样,而是完全不同。当然人跟人不一样,所以人跟人是不能比较的。有人喜欢吃喝嫖赌有人喜欢秉公办理,适应不了的自然会走。


前面部分尚能理解,最后一句不明白,邻居有接受高新回国的,他们为了吃喝嫖赌吗?


关于你所要问的(不是别人在问), 我已经在前面的帖子已给出全面的解答, 没必要重复。

我认为你的逻辑中有这样的一种不正确的倾向, 即”不好, 应该离开; 不离开是无法理解的”。

而我认为, 这个状况, 还没有差到我必须放弃一切携家离开的地步。而这种情绪更多是一种慢慢地体会, 慢慢地后知后觉后形成的无奈。比如小学1,2年级, 主科只有英语数学华语, 两个老师教, 由于内容简单, 我还觉得OK; 而到了3年级, 科学上来了, 英语数学也深了,还靠一个老师忙活, 是否应该? 新加坡的教育可是国际出名的,  这就是高预算下的教育状况? Something is definitely going wrong! 可是, 已经3年级了, 又能如何?前面说过, 如果事先知道这种情况, 我就绝不会傻呼呼地过来了。而我说过, 新加坡的学前,小学也有好的一面, 比如每个小学都有一个小的牙科诊所。


举个例子罢了,你看不上的东西,有人很喜欢。你喜欢的东西,别人看不上。仅此而已。


这样就对了。我的确看不起用近似人身攻击的词语举例子的表达方式。


毒奶粉、失效的疫苗、会碰到 我爸是李刚 式的同学、会被幼儿园老师打、会被老师扎针、会被校长领去开房、会被镇领导试图拖上车。
想想就不寒而栗。


人身攻击?。。。不用这么敏感吧。。。你就当我在说榴莲臭豆腐吧。


充满了棍子一般的逻辑。这里在讨论的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楼主需要的未必就是一面的溢美之词,给他、她点不同的意见,对他,她拿捏未必是坏事儿。为了结束争论,我说这里一切都好,幼儿园教育好,小学教育好,中学好,大学好,(偏出本帖子主题)生活好,体制好,安全好,房子好,所有都好。然后,我可以留下来了吗?[smile][smile]


留下来不留下来是你自己应该决定的事情.  我决没有让您走的意思, 我只是想说, 千万别委屈了自己.

之所以不和你辩论教育的话题, 主要是觉得您的观点是负面的心理情绪的产物. 就象一个装了一半水的杯子, 去争论它是半满还是半空的, 有必要吗?

举个例子, 在你眼里, 是”在昏暗的礼堂里看书”, 但是同样的事情, 别人可能会说,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学校鼓励孩子们利用晨会开始前的时间, 在礼堂阅读”

你看, 心态不同, 看到的就不一样.


很多人在孩子3年级时来新加坡,所以3年级时回国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孩子要上学10几年。早点去到适合他的环境有益无害。


其实我那个逻辑就说给新来的听的, 觉得不好, 难道不应该赶紧想办法吗?
当然对你我这种上了贼船很多年的来说, 离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那怎么办? 调整自己的心态呗.

但是咱们两又显然不同,
我是认为留在新加坡受委屈的是我自己, 事业上的满足, 物质上的享受, 都打了折扣. 但是孩子的前途是光明的.
而你似乎是在牺牲你孩子的利益, 让他在这么不堪的教育环境下陪着你们. 没想过送他回国读书? 一路国际学校然后SAT进藤校多好. 或者按你说的, 去四线城市, 然后拿奖学金来新加坡读本科, 再去美国.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参考英国但又不是完全一样。英国的小学也是一个老师包到完的,至于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像也没见英国人有什么意见。本来小学就不应注重学术,课程不能太深。我觉得你最好去英国的论坛问问他们一个老师教这么多课到底好不好。


三年级回国并不晚,后面还要读好几个3年呢。这里的教育如此不如人意,孩子的将来又绝对凌驾于万物之上,这个决定应该很明显吧?


英国论坛妈妈讨论的是上公立还是私立的问题。


我觉得不该夸大新移民家长的能力,如果随时随地能拿到高薪的offer,没有哪个家长纠结孩子去哪个国家读书。您说不是?


很正确。

如果LZ以家庭为重,一家人在哪里生活,孩子就在哪里读书。

如果以孩子的教育为主,那么值得商榷。先给孩子验验智商吧,若高过120或130,就来新加坡,否则低过120,还是留在上海吧。新加坡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聪明努力,能够在从小三就开始的层层分班分流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孩子,可以在新加坡享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对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这也是网上众多牛娃的父母非常喜欢新加坡的重要原因。但要注意了,如果你的孩子只是普通资质的话,那么来新加坡就会很辛苦,不停的淘汰分流制度,除非你不看重孩子的成绩,即使孩子落入差班也无所谓,否则会让你和孩子都会顶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辛苦异常。


你好象恰恰说反了. 一般纠结于这个问题的家长, 或者是在国内拿到了来新加坡工作的Offer, 或者是在新加坡拿到了回中国工作的offer, 才会纠结于是否带孩子的问题.


说的是,就是没有人勾我回国,所以我也没啥花花心思可以动


无论到哪,去当地好的国际学校不就好了,孩子不累,学的开心,父母也不差钱去任何地方上大学。 纠结的还是考虑家庭收支平衡的父母。


老实说,我远远的看见这样的勾引我的机会,就绕路跑掉了

我受不了勾引阿

还是想他们在新加坡受教育,过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


妈妈谦虚了。这个看冒险度和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出去转一转蛮开阔视野的。


我可以拿自己冒险,但是不敢拿孩子冒险

如果他们真要给我International school的offer,我不是得纠结死

惹不起,还是逃吧


你说的这类差不多算夹心层,不是高薪层,因为夹心才会有患得患失诸多考虑和纠结。


我不了解英国的制度。请教你一下, 英国的小学的班级里也是40-3-1的比例吗? 如果不是, 那是什么样的比例?


40-3-1是什么意思啊?
新加坡不全是这样吧. 我孩子小一27人, 小二30人, 小三35人. 因为他每年有班级里的名次, 所以我能看到, 例如13/27, 就是在27人中排名13
老师也一直是分开的, 华文, 英文, 数学. 副科我不清楚, 可能有兼任的吧.


家庭永远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方。有些私校很严的。不过这些学校和我关系不大。


我觉得你说的比较实际中肯。新加坡小学的优良教育资源, 可能是GEP教育。这个1/60的精英般的教育的确使人趋之若鹜, 使无家长孩子人折腰啊。如果奔着这个来的, 要考虑好各种后果。所谓底线在哪, 能否接受。

可是, 那59/60怎么办?教育资源配置就应该40-3-1吗? 本坛有多少人的孩子是GEP孩子? 按照正太分布, 也应该是差不多, 或稍微多一些, 因为新移民的原因。当某个地方有1/60或1/50的人说某事情特别好时, 要特别注意。

新加坡当然有好的幼儿园, 好的小学, 如南洋幼儿园, 南洋小学, 可是所有新移民都能进入吗? 多少比率?


40-3-1即40孩子, 3门主科(英数科3科), 一个老师。当然, 这不是新加坡所有班级的情况, 但是, 新来的移民孩子, 也有可能碰到这种情况, 家长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 别到时与我一样, 看着一年100多亿的教育预算, 感到这种资源配置多么不可思议。


看来重要的话要说N遍, 否则有人装着看不懂, 偏要跑题, 真是何患无辞啊。

楼主想了解的是新加坡学前, 小学教育状况, 不是我本人对此状况的按照某人想法的反应或者不反应。我反应也好, 不反应也罢, 事实总归是事实, 请就题论事, 摆事实, 离开事实而言他, 有何用意, 不得而知。你如果认为好, 就说好, 好在哪里, 给楼主一个清楚的说法。


课程不深怎样分别出好学生坏学生?在新加坡就是要通过小学毕业考试来分配学额,不按距离的远近。
小五小六的功课很深。


爬完楼了, 感觉大家意见都能理解。争议之处是不是由于每人来新时间长短不同,在孩子教育上有着不同经历, 所以得出了现阶段不同的感慨?孩子在不同读书阶段,家长的感受也不一样。况且10多年前和现在也有很大变化。而且这里不可以和国内二三线城市比,对吧?怎么也是大都市,否则各位也不会来。不过现在国内大城市中学真的很给力。而且每个城市的那些名校出来的学生真是厉害,原以为这边的名校占尽优势,现在比较一下,真不再敢断言。这是5年前没有想到的。而且国内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普遍的大手笔,在这边还不普遍。


楼主,你在上海可以选择某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就相当于本地的孩子父母是名校校友教师的级别,这都属于在当地毫无择校压力的那群人。这跟离乡背井的孩子的连学校在哪儿都不知道,是不能比较的。要比的话,也是相当的比,比如跟孩子在这里铁定进南洋,你说还会怎么选?


就是就是,名校和名校比,普通小学和邻里小学比,这样才有可比性。感觉大家的争论,主要是比错了对象,呵呵。


朋友 你的回复我看了 也许同意也许不同意 既然能在新加坡做幼教的 我想一定是有经过很多筛选后再可以上任的 中国请来的幼教 也是必须有一定专业才可以的 在新加坡学习幼教的那更是有很多条条框框 所以 我觉得你把话说的太满了  呵呵  个人意见 仅供参考 本人在新加坡读幼教。


没看明白你的意思。你在新加坡读幼教,这与新加坡私立的幼儿园从中国雇来的在这边当幼教的人,没关系啊。我亲身经历,孩子的华语老师,确实是中国的初中毕业水平,汉语很烂,只是在新加坡人面前,可能稍有优势,这种水准的老师跟动格每月1000多元的学费比,货不对办。原因是,工资低,招不到中国正经八本的幼教,二是华语好对付糊弄,三可能是其中国学历经历有水分。

再说英语,我真听不懂其中一个英语老师的singlish, 她压根就不会讲稍微正式一点的英语,估计最高学历交差的O水准。还有一个年轻的,学历稍高,英语稍好,可心肠更好,用不干胶带封小朋友的嘴,看你还敢讲话不。

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伤了,放学时她们也不与家长讲,只要孩子自己能走出幼儿园,那怕一瘸一拐,就没事情。

良心大大地好!


实际上,在哪上学,主要看自己有多少能力把孩子送到一个好的学校,而不是好的城市。当然好的学校的标准大家都不一样。

但在一般父母的标准里,教育最终目标是进了什么大学。在这一点上,在外面读书有绝对优势。外面孩子的竞争比中国小很多,只要家长有心,中国孩子在外面读书再进到好大学的机率绝对比从中国考到外面好大学高。

这里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太多,资源太少,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外面,人少,资源多,社会发展已稳定。

所以只要有可能,不要放着外面的丰富资源不用,而回中国去和那么多人抢有限的资源。


不能把新加坡与中国笼统地在一起说事,很不客观。比较不能失焦。

楼主现居住上海,享有很多上海人都无法享有的,上海水平中好的教育资源。


这和是否住在上海没有关系。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他想让孩子读中国的好大学,还是外国的好大学?

在上海,有这样的条件,想读中国的好大学,没问题,占优势。但上海人想读外国的好大学,就像叫江苏人去考上海的好大学一样难。

而呆在国外的大城市,只要家长在心,能够提供支持,考上外国的好大学的机率比从中国考出来大很多。外面的竞争压力比中国小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上海的竞争压力比江苏的小一样。

这不是简单的比较新加坡和上海的教育水平差距,或新加坡和中国的差距。

当然再过十多年,情况可能会改变。那是谁也说不上来。


这再好做决定不过了。你认为上海和新加坡,哪个民主、开放、包容,文明、有秩序、公平,你就让孩子在哪里成长呗。


我怎么觉得家在哪, 孩子就在哪啊。 这两个地方没那么大差距吧。


这同意。


小屁民不用操心什么民主开放自由的。在哪儿都是吃喝拉撒睡,哪呆着能赚钱养家糊口,看得到孩子的前途就行了。


那常州外国语的家长学生还闹什么呀?


看来你不太了解上海的情况。我的一亲戚,几年前考入美国范德堡大学。她的一些同学考入其他美国名牌大学。还有一个远方亲戚拿到加州大学全奖。而很多新加坡人去我没听说的海外大学拿学位。

关于上海vs新加坡,考美国名牌大学的容易度,你有没有具体的数据?


真没数据支撑。凭经验。
新加出国留学的人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考不上本地学校的。自费出去澳洲或什么地方的一般大学读书的。这里不记这数。

另一种是拿奖学金出去,或者直接考出去,自费去读好大学的。我觉得应该有几百人。就算只有200多(有7,8,9个A的孩子),也是0.4%的比率。
在上海,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考出去读同样的好大学。比率又是多少?但我估计不可能比新加坡的高。

这还没算考试压力,中国孩子,绝对比这里高很多,这里基本只需要准备A水准,一些人准备下SAT。但中国还得多一个高考。语种完全不一样,一个用英文教,一个用中文教。


提醒一下, 现在提前筛选,跟不上的孩子后面还有o level,poly 可以回到大学,但是如果后面成绩还没回来,出国读大学是钱堆出来的。( 钱多的无所谓, 在哪都没压力, 不用比较这好那好的)此外新加坡是英语教学,新的改革之后,我感觉英文不够好的孩子上好的中学会更没希望,随便聊聊。你们继续


如果谈比例, 新加坡当然比上海高。一个500多万, 一个2000多万, 当然基数越大的, 比例越不占优。好像比富人, 新加坡的比例高, 但恐怕上海富人的总数更多吧。

我前面具的例子, 她是上外附中的, 不算上海最好的学校。她没参加高考, 出国参加几次Sat, 稍微麻烦点, 应为当时上海没考点。其Sat成绩应该不低,与新加坡考生比较。

当然, 我也不知道上海学生考美国大学的全貌。只是个人感觉, 不会新加坡差或难。


楼主,你看那yishun说什么上外附中不是上海最好的学校,就知道这人根本不靠谱,满嘴跑火车,虽然他号称自己是上海人。

上外附中是上海唯一一所可以不参加高考的公办学校,学校直属国家教育部,类似这里的 GEP 学校。办学目的就是替国外大学输送人才。每年录取名校的比例确实很多,但全上海就这么一所。

这 yishun 的特色就是他喜欢把一边 0.1% 的特例跟另一边 99% 的情况做比较。而且乐此不彼。你当笑话看就好了。


学到一招。。中国教育上还有特区啊,从国家的角度,专门培养孩子为外国输送人才啊。

问一个,如果需要考高考的中国小孩放弃高考,也就是不准备高考但参加考试,只准备SAT或A水准,估计也不容易被外国学校录取吧?


不参加高考的越来越多了啊。
凭SAT, IB, A-level成绩申请国外学校, 你觉得国外大学会看重高考成绩吗? 中国各地区高考的试卷都不一样, 让学校怎么凭分数看你的好坏呢? 当然人家更信服SAT, IB, A这些


Yishun兄的帖子我已经懒得驳斥了。即便驳的体无完肤, 也不耽误他过几天又老调重弹。只能尊重差异性的存在了。


闲来无事, google到几个数字供顺哥参考。

上海小一报名人数, 16万, 高考人数, 5.1万
新加坡小一报名人数, 4万, A-level考生, 1.5万。

谁有空, 可以查查某一年牛津剑桥哈佛麻省录取多少新加坡学生, 多少上海学生。


如果孩子不用高考,外国学校也不看高考成,孩子能不能不上主流学校,而只去补习学校?
真能这样,中国补习学校还不赚疯了。


2014年, 牛津169人,剑桥221人,仅次于中国。


天啊。你出国多久了?
不是补习班, 而是民办国际学校, 或者公立学校的国际班, 雨后春笋啊。
你用google搜一下”深国交”, 那就是考A水准的。考IB的也很多


中国多少? 上海多少? 有数据吗?

新加坡这个数字偏大啊。是说一年录取的, 还是全部在校生?


不是说中国孩子不准读国际学校吗?难道现在改了?

脱离中国现实太久了。。


像这样,新加坡考到世界排名头20名的孩子每年估计都有500-600人了。这是同年龄孩子的1%了。


我想是全部。 牛津2015年中国学生76人, 新加坡65人 offer。剑桥 2015年中国76, 新加坡96 offer.


http://xmzk.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4445?mb=1

看看这篇文章吧。写得比较清楚


我一直在谈美国大学,国人对英国的学校不怎么感冒, 不像被英国殖民过的新加坡。

某人人品极差,张嘴即喷粪, 不屑与那烂人争。


像这样看,两种情况,1、国家管的九年义务教育应该不包括高中。2、国家不管不了的灰色学校和学生。走哪都是老实人被骗。

不过中国人实在太多,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好大学的问题,无论怎么搞,中国孩子想考外国好大学结果都和江苏孩子考上海的大学一样难,外国大学直接给中国孩子一个Quota,自己人和自己人拼。外国人才不陪你玩,优哉游哉地享受自己的高配额,谁让大学是别人的。


哈哈,你好搞笑,啥事让你说得好像真的是的。

对了, 你的那个40-3-1的调查, 还在进行吗? 好像过了很久了, 我还等待你的结论哪。别再拖了, 说说真话不难。


我去群里拉票花了20元, 谁赢了, 发个红包给我。 我等会私信给赢家我的微信。


你自己看结论啊。

被你无数次控诉的40-3-1现象只有34.29%.
我还以为我孩子那么幸运没遇到呢。


9年义务教育当然不包括高中。6年小学3年初中啊


那还放一起比个P啊.

一个是英国的殖民地, 一个是美国的半殖民地, 本来就不一样的体味


谢谢,如果这数据是真实的,新加坡录取率高多了。结论和我估计的一样。
我算术不好,谁有心,可以去算算算。


三分之一, 在你眼中是”只有”, 你的意思是应该100%?

真服了你了!


在新加坡拿奖学金读本科,要担保人,要bond, 如果读了之后马上走人,要陪钱的。那还不如直接去欧美读。怎么就合适了?


在新加坡拿奖学金读本科,要担保人,要bond, 如果读了之后马上走人,要陪钱的。同样是花钱,最后要去欧美,那还不如直接去欧美读。怎么就合适了?


要担保、bond 的怎么能叫奖学金?


奖学金和bond 有矛盾吗?我师妹就是astar 奖学金,条件是必须加入pr然后公民。毕业后要在astar 工作,我如果没记错是6年bond。师妹能力强,每学期上dean list, 不甘心在astar。 当时师妹想毕业后去美国,但是考虑再三还是算了,一是要赔钱,师妹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不算特别富裕,另外就是担保人签字了的。


nus 的MOE postgraduate 奖学金,是不需要担保,没有bond.


新加坡和美国不同。美国奖学金就是给你钱,无需附加条件, 但是如果你的成绩不够标准,可能就没钱了。 新加坡的奖学金基本需要你服务一段时间,即使是总统奖学金也是一样。读博士期间如果不能qualify, 要赔钱·, 不能毕业, 也要赔钱, 即使已经为教授工作几年。
每年strait times 在A level放榜的时候会列出所有的奖学金, 但是最少也要回来服务一年。


我是宁可砸锅卖铁也不给孩子签这种卖身契


我不是提过攒钱吗?
去医学院也是要服务几年的。 手里有银子, 成绩不差, 可以去美国转转, 英国啥吃的都没有。 还竟下雨。 我忘了, 生孩子免费。
在英国, 如果有学生准证, 买东西,租房子可以有折扣。 可以去几个好的学校呆呆。 但是真的啥吃的都没有。


是的,家里有条件的都是这样。

师妹是在华中念的,然后参加A level,她说和她一起的同学很多都直接去美国了。她在华中是不用付学费的,也没bond. 吃住在华中,是免费的,但是吃的很不好,呵呵。

其实师妹a level 考的分比同年去欧美那些astar 奖学金学生还高。学霸在哪里都是学霸。


有报纸的copy吗?贴一张来学习学习。
谢谢。


没有,每周六买一份, 总会等到的。


补一句, 英美四年大学费用和一个四房室组屋价钱等同, 没有一份工作刚毕业会给你薪水一年高达30多万,如果不拿奖学金就去不了,我还是建议拿。不提毕业就去摩根史丹利的牛人了。


念高中或JC, 也要bond吗? 没听说过。


你说的是国外好大学, 不是只有牛津剑桥吧。请您具体定义, 你说的国外好大学, 具体指哪些大学? 只有英国那几所吗? 还是世界前100名?

中国人不怎么认英国的学校。中国人首选美国名牌大学。我在中国的朋友同学亲戚, 他们的孩子如果出国,没一个去英国读书的, 绝大部分去美国, 偶尔来新加坡拿全奖, 没英国什么事。


孩子的双翼是自由的, 世界是他们的蓝天, 决不能让他们被那点小恩小利所束缚。


你以前是混财经版的吗? 好忧虑啊。


30万是小恩小利? Yishun有钱人啊!

你反过来想就明白了。你找份工作,公司保证你:连续6年每年除了给你工资花红,还每年保证给你额外5万花红。你找那里有这样好的工作?
更不要说奖学金机构对奖学金获得者的重用了。


30万不一定读得下来。交完学费能剩一点就不错了。估计得40-50万才能把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都包括了。一套三房式房子搞不定外国大学。


世界很大,自由的翅膀。你心目中的30万, 对自由来说, 就是小恩惠, 就如同 HDB 给的 grant,  看都不看一眼。


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贪图学校排名,孩子的视野、处事能力都得到提高,这些不是在新加坡花个30万能买得到的。


那如果国大的医科录取了, 你还要去留学不?


全科在国大,专科留学。


2014年美国大学本科录取人数(中国学生):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13人
  哈佛大学 Harvard 9人
  耶鲁大学 Yale 13人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14人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14人
  麻省理工大学 MIT 5人
  芝加哥大学 Chicago 25人
  布朗大学 Brown 27人
  达特茅斯大学 Dartmouth 4人
  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6人
  杜克大学 Duke 26人
  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27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 UPenn 16人
  波摩纳学院 Pomona 16人
  阿默斯特大学 Amherst 5人
  以上总共220个学生。
(网上搜来,仅供参考。)
新加坡方面,在纯录取人数上,应该有得一拼。
Stanford大约每年10人左右。


相当鼓舞人。不过这些去藤校的学生容易拿到新加坡的奖学金吗? 我知道有人不要。


新加坡的奖学金很多,比拿藤校学额要容易。


爬完这帖子真不容易,学到不少。请问,在新加坡一直读书的中国孩子,拿新加坡PR。是归中国还是归新加坡?如果仍然归中国,那即使来新加坡读完十几年书,一样和中国学生竞争大学,除非可以拿到新加坡公民。还是PR也归新加坡的那一类?有谁知道,可以回复一下吗?很重要,也很急。谢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