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调查。了解下家长愿意拿奖学金送孩子上学吗?
这里的好大学是指世界最好的20所大学。主要是因为NUS排名已经很高了。当然也可以再扩大点,毕竟排名不统一,有些专业大学总排名不高,自己回帖说明一下就行。
这里的奖学金指有合同的奖学金。毕竟没有合同的奖学金,大部分人都会拿,不在这里的投票范围内。
2和3的区别及5和6的区别是:有钱没钱的区别。
3和4的区别是:不怕被绑,但高尚地把奖学金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新加坡很多有钱人是这样的。
5,7有点重,但没法删掉5。:-(
新加坡人计算的比较精细,不会简单地只考虑孩子可能的好前途而不记回报地投入一大笔钱,尤其是自己的养老钱。
这里的风险不少,比如,孩子书读不出来,读出来找工作和本地大学生区别不大,毕业5年后看工作能力不看学校,找到合适工作了不愿意回报(不只是钱的回报)父母,等等。
这点新加坡和西方国家越来越接近,随着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孩子得承担一部分责任。
在印度,因为家庭关系还非常紧密,父母养孩子基本可以得到回报,所以他们一般都会投入。
在中国,这几十年来,独生子为主,加上传统的家庭观念,无论花多少钱,只要有可能,父母都会投在孩子身上。但中国社会正在飞速变化,看看新加坡的年轻人怎么对待老人就可以看出中国未来的孩子养父母的情况会越来越少。很多父母早就放弃养儿防老的想法,只要孩子不继续啃老就不错了。
在海外的中国移民,如果有两三个孩子,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如果真想把孩子都送到外国学校读书,估计要把养老钱加房子贴进去才送得起。而呆在外面长大的小孩基本失去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养儿防老更靠不住。
请先定义什么是外国好大学。还是你说的世界前20名?
还有,什么样的奖学金? 有没有额外约束?
2。3。4有区别吗? 5。6有区别吗?
好像没有区别
2,3的区别是有钱没钱的区别。
3,4的区别是有钱,不怕被绑,高尚的把奖学金让给别人。新加坡很多有钱人是这样的。
5,6是有钱没钱的区别,
5,7有点重,但没法删掉5。:-(
没有我要的选项: 有约束的奖学金绝不拿, 宁可自己出资去读。
我们没有多高尚,也不富有,出让奖学金给别人。
也没想着要奖学金, 却想着不要约束, 深知拿别人的手短的道理。
你的选项应该是2或者3.因为你绝对不拿奖学金。要自己送,根据经济情况选2或者3.
这里面投资回报是需要计算的。新加坡人计算的比较精细,绝不会简单的只考虑孩子可能的好前途而不记回报地投入一大笔钱。这里的风险不少,比如,孩子读不出来,读出来找工作和本地大学生没多少区别,毕业5年后看工作能力不看学校,找到合适工作了不愿意回报(不只是钱的回报)父母,等等。
我本人深受家里没钱,不能深造之苦。所以有孩子以后努力工作和投资。可是真要把养老的钱都砸进去给孩子们读书吗?可能到时候还是会犹豫。看他们的造化了
补充一句。昨天看到新闻说芽笼一位70岁老人,失业后自焚。有感人老了还是要为自己留一手。砸锅卖铁给孩子读书我估计是不会做的。孩子也有压力。能拿没有bond的奖学金最好,有bond 的奖学金要看金额,专业和前途,还有自家经济条件吧。当然特别有钱的除外。有钱才有自由。
别说别的, 我在英国呆的的时候, 有些孩子是家里自己掏钱去的, 她们有时间就会打工, 在欧洲7点以后,除了酒吧,就没地方开了,超市7点也关了。有些孩子就去酒吧打工,呆过英国的人知道,住的区好,安全就好。区不好,半夜此起彼伏的警笛声。我想带着奖学金的孩子就少了这些经济的忧愁。有感于最近留学生事故频发,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学习,也要教会自己保护自己。我提的酒吧是正正经经的,别想歪了。
其实这就是个单一选择题,如果奖学金有附加条件(Bond),你拿还是不拿?
不拿的话,有几种情况:
1。家长有钱,40万的费用不在话下。
2。勉强能供,砸锅卖铁也不要那个Bond,
3。家长没钱,宁愿放弃名校的录取,也不要奖学金。
我是肯定要拿奖学金的,只怕的是孩子拿不到。
有道理。如果有几个孩子,问题更大。孩子的路还是主要靠孩子自己走。父母能做多少,还是得在在即能力范围内。
在原帖稍微加了点分析。
这里我指的是本科教育,这部分最花钱。 在读完大学后, 每个学生会有12个月的OPT工作, 大部分外国学生读完后尽量在这期间找到美国的工作。过了12个月,转不了签证,基本回国或继续用有效签证留在美国。我觉得研究生的bond如果没有必要,可以不拿, 一是大好年华都放到学校,二太苦太累,如果你不是真爱学习。贴个链接了解一下美国签证。http://www.internationalstudent.com/study_usa/graduation/visa-options/
这个选择太具个人性了, 不同家庭不同考量。有人没钱借债也去。 有人有钱也希望孩子待在身边。
好吧, 只好选2了。我们穷也要穷得有志气,决不向钱低头, 自由决不能被钱收买。
还有就是不认同楼主的”外国好大学 = 世界前20名”。我认为世界前50名,美国前25名。
补充一下,专业排名, 美国前五,有些大学的某些专业很厉害。
这里一些人不靠谱的活可以当他随风吹!
1。家长有钱,40万的费用不在话下。
我目测这个论坛看来不到10%。
2。勉强能供,砸锅卖铁也不要那个Bond,
这种不理智的做法,只有不理智的人才会做。
3。家长没钱,宁愿放弃名校的录取,也不要奖学金。
a)并不是你没钱,奖学金就要给你,奖学金要求可不低!奖学金不是助学金!奖学金可不好拿!
b)家长没钱,还要孩子放弃名校的机会,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这可能是这整个家庭翻身的机会啊!
看看很多新加坡家庭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很多部长,议员都是出身贫穷家庭。
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当年我刚来新加坡,在红山附近的组屋,我的邻居有三个男孩,个个读书刻苦,看着他们都拿武装部队的奖学金,都在部队。
后来,老大最终成了空军总长,老大退位后,老二也升任空军总长。最后成了三军总长,现在是某部长。老三也很厉害,是海军总长。
奖学金制度给很多新加坡的家庭带来的翻身的机会。
很多人不理解这代表了什么?这代表新加坡不用靠拼爹,靠自己就可以。
这条路不好走,但至少还有这条路。有却不要走这条路,我只能呵呵了!
赞一个。
对新加坡的标准我完全无感,你说奖学金很难拿,可我好几个同事都宁肯不要自己掏钱送孩子去美国读书(人家孩子莱家华家毕业)。你说国大排名好,我两表弟居然能拿奖学金读4年,弄的NUS在我眼里彻底没class。所以什么本地读排名、奖学金我全糊涂啦。
不拿奖学金的理由有很多(我可以列一串) 有些奖学金的选拔是很激烈的。 国大以前对外国学生有很多奖学金, 但是现在没有那么多。 对当地的毕业孩子可能是件好事。随便说一说吧, 我们几家孩子还小,等到上大学差不多是8-9年以后。不知道是啥情况, 啥政策。 攒点钱不是坏事,不给孩子花, 留给自己养老也不错。
抱学校不要光看学校排名, 还要看专业排名啊。
梦想医科还是攒钱吧, 这个梦想比较贵。除非上国大, 否则动辄60万(EA一套)。
目测一些家长想太多闲得蛋疼
哈哈哈, 就是啊,想得真多。主要是小孩能不能被所谓的名校录取,能不能拿到最好的奖学金。新加坡政府的奖学金有很多种,有一些机构的奖学金确实不怎么好。但是有几种却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以,只有当孩子拿到了名校录取通知,拿到了自己喜欢的奖学金。
才有接下来的考虑要不要去读, 要不要奖学金的事情。
我作为家长是给孩子们准备好了留学的费用。
是否需要,或是否用得到就看孩子们了。
老大当时不肯出国读书。
老二现在还小,啥也不懂,她自己想要拿奖学金来证明实力。
其实我知道,考上顶尖名校,拿最好的几种奖学金好难好难的。但是还应该支持孩子这份决心。
在我眼里,国大, 南大也蛮好。
我觉得如果孩子能上世界名校就不要放弃,国大和南大确实排名很高,但这不是选择大学的最重要指标。新加坡就三所大学,本科生肯定是本地学生占绝大多数,这就意味着每年只要在同龄人里排名比较靠前就成了,具体数据我不清楚,但估计就几万人吧。世界名校就不同了,说是全世界掐尖儿是过分了,但也有点儿那意思吧。就连清华北大也是每年在六七百万人里挑,这竞争力可想而知啊,只不过清北说中文再加上不上进影响了排名,感觉有点儿对不住这么优秀的生源。我体会孩子在成长阶段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特别重要,世界名校选拔的人才不光是学霸那么简单,比较多样性,名校也注重开发潜能和创造力,孩子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至于是不是拿奖学金那确实因人而异。
我觉得提前想的家长没啥不好, 有准备的父母, 教育保险, 攒钱的,早就开始了。
家长自己买教育保险攒钱,这是都自己家的事情,自己做就行了。以后拿不拿奖学金,孩子大了后,是不是那个料都是未知之数。孩子感不感兴趣,喜不喜欢都不知道。只是家长一味的想,这就是想太多了,闲的无聊
有不“无聊”的帖子, 你也可以自己建个新帖。 7月不是开始小一报名了吗?
不明白某人的”亲身经历”, 有人当上什么长官, 什么部长, 就是成功的最好代表了? 那是某人功利眼中的成功, 不是我认为的成功。
某人眼中的几十万, 好像就是如何了得,多大的数目,好像就必须是别人眼中的宝,巴不得的东西。自己认钱,非得把这见钱眼开的价值观按在别人身上, 这叫什么眼看人来的, 都什么人!
+1。
自己关注和自己相关的事情挺好的,不用和别人来比较橙子和苹果。
不用和钱,权,利过不去。只要取之有道,公平,自己就心安了。
我们家是孩子自己做决定,她的想法最重要。家长会配合。
不是与什么过不去的问题,是价值观不同的问题。
用某人的常说的话就是”道不同”。而某人认为好像只有某人的道那才是正道。这又是不是很霸道?
本来不想回应,但某个人把一个贫穷孩子靠奖学金站起来的故事,看成了只是的钱和权。然后还要说别人只看到了其中的钱和权。在别人没有回复的情况下又成了霸道。然后还会臆想放弃自己没有的东西,只能说某个人的臆想症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不想多说,只是回应你一下,不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只是臆想,回到现实吧!
楼主漏了一项,如果孩子接受合约拿了合约机构的钱去美国读书,学成后不愿回合约机构工作,父母是否愿意拿钱赎身?
穷孩子靠自己苦读翻身的事例哪里都有,很多中国贪官法庭上会说:“我是农村/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的仕途升迁相信也不靠爹,对了还有台湾的阿扁,一家都抢镜头。
在这里晃荡的家长相信都不是三级贫农,如果有能力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干嘛要那份卖身契?想走仕途的除外。
从澳洲网上看到的,一个新加坡富家孩子拿政府的奖学金,然后杯具了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action=printable&tid=138266
某人的举例,不就是强调做了多大的官吗? 还想说明什么? 自己很势力的价值观非得往别人身上按,不是霸道是什么? 如果与某人势力眼一样,就不是意想,就乖乖地有理智了,这是什么霸道逻辑? 这个贴本来就是说的未来的事情,为什么别人的不是意想,到我这就是意想了? 因为某人认为,只有某人霸道的观念才是正道,凡是不同的,一律意想。
从一开始我就说,凡是有约束的奖学金,看都不看一眼。由于这严重地违背了某人的价值观,可了不得了了,竟被某人霸道地说成了意想,某人这是什么人品?
打不出那个意字,只好用普通意字代替了。
是听说国防部的奖学金没有实际毁约的选项。
政府奖学金是政府为培养官员而设立的,是很不错的直通车。
官场对立志仕途的人来说,充满挑战和刺激;对无心从政的人来说,就是万般无奈的折磨。
看孩子有没有从政的潜能和兴趣,是家长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
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有些想法会改变,孩子上幼儿园时觉得不需要名校,刚一年级时不拼gep,可往往到上小学时就想挤名校,在三年级想GeP成功,现在不想拿大学奖金,到那时天时地利人和,说不定就想拿了。
刚才是回复 又听一声干鹊 的贴子。
有可能因为无法毁约,导致绝望自杀。
大人赌气别拿孩子的前途出气啊。国内打不开那个链接,想看都没法看。我只是想, 有人不拿也不错, 给想拿的留下来。别拿了到时候又后悔, 好像赔钱会加倍。去了国外体会到自由, 再把他塞回来, 如果不是心肝情愿, 是百般的不情愿啊。
当年我同学保送研究生, 条件是留在大学当老师,她很不愿意,但是父母说了,如果想离开, 愿意替她付违约金。她那时好拼,考托福, GRE, 最后拿到一个国外博士Offer, 中间家里忙着买房子, 好像钱有一段紧张, 她告诉我好害怕一辈子留在同一个地方,真的有点绝望, 从她父母的影子, 可以看到30年后的她。 还好最后虽然学校不想放,但是看她去意已定, 多交了点钱,离开了。有人会说,留在大学多好啊,一辈子衣食无忧,又有假期,产假一年。 但是我们觉得好的,孩子不一定喜欢。 如果孩子想要自由的翅膀, 就让她自由的去飞,这种有约束一开始就不要拿,免得牵肠挂肚4年。 如果孩子特别粘家, 不如给她申请奖学金。
价值观不一样很正常,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行了,不要因为别人的支持或反对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比较重要。
这个故事的说明很多小孩从小在家长的细心培养中,没有培养出自己兴趣,考虑好自己的方向,虽然很多人能力很强,但思想晚熟,但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完全是在别人的语境中为了别人的评价去努力学习,好好做事,找不到让自己心安的位置。最终在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幸地走向极端。
在新加坡严格的多次对孩子分流的精英制里,最终培养出来的精英,很多都是活在别人或者制度的框里,盒子里。看着是在做事情,但缺少发自内心本能的驱动力。
培养孩子内在的驱动力是孩子教育里最重要的。
+1.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在学习,环境也在变化,家长怎么都得看远点。
观察有深度。
某人一再强调,穷人靠奖学金翻身, 言外之意是后来不再穷了,现在成富人了,有钱了,而且用这个长那个官的来举例说明,不就是强调高官吗,有大权吗,这就是某人眼中奖学金带来的好处。你这么聪明,应该可以看出某人那肤浅的势力价值观。某人认为的机会,就一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好机会,什么逻辑?
关于DSA, 与奖学金截然不同,不知你为何能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奖学金是纳税人的钱,怎么能与DSA一样?
之所以发问DSA,就是因为听说有约束,要把所有的可能后果考虑清楚,之后一旦做出选择DSA还是不选择,就一无反顾,坚守契约精神。
其实某人的不爽, 是其认为这奖学金是多么地难拿,不在于该不该拿。而你帖子的重点是如果能拿,该怎样,如果不能拿,又怎样,前提是假设,不讨论如何拿或拿的难度。
某人非要故意跑题,指责别人在臆想,滑稽不?
我以为讨论奖学金的, 应该是孩子上初院的家长, 我孩子中三, 我都觉得不敢说? 万一拿不到呢? 不是瞎操心了。结果回头一看, 一群小学生的家长在讨论这个, 那我还是别参与了。我准备另起一贴, 讨论一下博士后拿不拿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
哈哈。是太早。 我是大侄女两年前申请奖学金被灌输给一些消息。我觉得现在的阶段存钱就好。
如果要存钱,得早点准备。如果拿奖学金就去,不拿就不去,那完全不用准备什么。
另外跟孩子最好早点交流,不然在考大学的时候才讨论这个问题,影响孩子的心情。
政府奖学金跟企业发放奖学金是不是略有不同?我了解有的企业其实是为了回馈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表现,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方式储备人才,因为明显招聘毕业生比资助大学生成本低回报快,而且毕业后的服务期也是见仁见智,相对来说他们是被对的一方,只能在愿意提出申请的孩子里面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人选,所以我认为关键是,申请奖学金的一方,是不是深思熟虑后的认真选择?
哈哈哈, 我5年后再加入讨论这个话题。
其实很多企业发放奖学金并不是单纯的回馈社会,他们有自己企业要求。之所谓拿人手短,在签约前看好合约非常重要。如果条例不合适不要冒然签约。
对几年以后的选择,为什么现在就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就像我将来决不会考虑移民柬埔寨或决不会去新西兰买房产一样,决不拿将来有约束的奖学金,多么简单的决定啊,管他好不好拿。
当然有人不服,那就等6年以后,再来Update, 很快的。就像现在把2010年的贴子翻出来一样。有没有人原意与我打赌?
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和经历而改变。几年前,我希望孩子在本地大学读,很难想象孩子独自在国外生活,对他能自理没信心。现在,孩子要上大学了,觉得他其实可以的,他选择出国念书是一件很自然不过的事。
关于奖学金,我们比较倾向于没契约的奖学金。但是,前面有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孩子决定走学术(academia)这条路,现在就刚好有这样的奖学金,虽然有六年契约,孩子还是决定申请,因为他本来就是要搞数学研究。我们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没有适合的奖学金,或拿不到适合的奖学金,我们很愿意出钱让他读。
赞成楼上开心和如树。
如树家公子应该能够申请到奖学金。
主要是看你需要的是哪一种奖学金。那就不一定能申请到了。
谢你吉言了, 但现在言之尚早, 一步一步来吧。
其实如果前辈们能发个帖子, 给大家讲讲都有哪些门类的奖学金, 名额多少, 遴选标准是什么, 奖金多少, 都有什么捆绑条件。。。。。这对我们这些后来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 才谈的上拿还是不拿。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 没有指导意义
政府奖学金,培养一个科学家,目标不是让你去争取诺贝尔奖,而是让你去管理科学园,写报告,开会等行政事务占据许多时间是免不了的,如果不能热爱这样的工作,就有可能仕途和学术,两头不到岸。
那你先列一下条件,比如A或IB的成绩,看到时我能不能达到。因为奖学金有很多种,所以设目标一定要合理,不能只使用总统或最高的那几个吧。
如果到时我达到了,但不拿奖学金,算你输; 如果我达不到,算我输。
如果谁输了,就在狮城停止使用现在的ID,以证明并纪念打赌输给对方。
没错,人的想法有时会变。
但有些原则性的东西,我们是绝对不会改变的。在这件事上,我们从来都没犹豫过,也没有意打听过关心过,只是偶尔在媒体上听过奖学金得主的报道,我们认为其厉害,值得我们学习其精神和事迹 – 因,但决不学习其拿奖 – 果。
因为我们真心不需要。
我前面帖子就说了, 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拿奖学金的。就算你IB45分就一定能拿吗? 每年IB45分的有几十人。
就是想告诉你, 别小瞧了奖学金的标准。
拿奖学金这是孩子的事情吧?家长赌什么呢?赌气么?
就像美国出生的孩子就有机会竞选当总统,好吧,创造条件达到了,生了一个美国娃,然后呢?当选总统算赢没有当选算输么?
只要娃好,其余的就顺其自然好了,不伤和气,都是版上的朋友
那你说,六年后,我该如何证明?
那奖学金我连瞧都不瞧,谈何小瞧? 难拿还是好拿, 与我没一毛钱的关系。
何须证明呢? 我从来没说要你证明什么, 也没说要和你赌啊。
既然奖学金与你无关, 就请不要再辩下去了。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如何?
借宝地一下:有谁家孩子拿了国防部的奖学金去国外读大学的吗?
或者,有谁比较了解国防部的奖学金? 请告知详情。
因为,我家孩子收到国防部奖学金申请的邀请函,还没决定。
(孩子去年年底有去A Star 参与纳米材料的研发 & 拿了ST Engineer 给的一份奖学金,JC 而已)
多谢了!
孩子真优秀,看来是老大。看看这个链接有没有关系。不是的话, 让我知道。
http://brightsparks.com.sg/profile/msc/scholarshiptable.php
有纯学术奖学金吗?不可能每个人都要培养成Leader。
这里是很看重 学而优则仕。 MRT出那么多事主要就是因为做事情的人得不到认可跑了,说话的人受重视爬上去了,结果没人做实事,不出问题才怪。
我觉得如果能拿到Top20大学的Offer,大部分孩子应该也可拿到奖学金。当然不一定都能拿高级别条件少的奖学金。
这个投票主要针对这种情况。
我觉得你可以上一个撕碎成两半的offer letter作为证明
是有这样的奖学金。
2015年02月02日 (联合早报网讯)接下来15年,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A水准毕业生和大学生,将可申请一项由教育部及本地大学共同颁发的奖学金,接受全面栽培和训练,为学术研究事业殿下基础。
教育部-公立大学奖学金(MOE-Autonomous University),每年将颁发给10至15名即将上大学,或已经在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奖学金得主可以修读任何科系,无论他们在本地或海外大学就读,都将与一所本地大学"配对",在该大学的栽培计划下,接受学术研究的训练。参与这项栽培计划的本地大学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如果奖学金得主表现优秀,毕业后将可获大学赞助修读研究生课程,之后可获该大学聘请,从事研究及教学职务。教育部长王瑞杰今晚在莱佛士对话会上宣布这项消息。教育部-公立大学奖学金是"新加坡学术和研究人才发展计划下"的措施。计划也将资助本地大学的研究生计划及奖学金。未来15年,教育部和本地公立大学将颁发1500份本科及研究生奖学金。(本报记者:许翔宇)
如果是国防科技局的奖学金。当年儿子申请过,也知道一点。
奖学金有三轮面试,多数需要专业对口,以国防科技相关专业优先入用。很看重领导力。男孩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我要开心“已经回答了。
说一下“不可能每个人都要培养成Leader” 这个问题。
设立政府奖学金,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带领国家前进的Leaders,筛选的重要因素,是看你有没有做Leader的潜能。入选只是第一步,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优胜劣败,除非到期时自己要走,否则,遭劣败的还会留在体制内,做个小部门的小Leader了。
我家的是女孩子。请问:你儿子当初拿了吗?多谢!
孩子很棒!
在军队发展,时不待人,晋级以分数计算,越年轻越有优势,等过了一定的年龄,还没有达到某个分数,就不可能再升了。
能拿奖学金,起点会高,但也不能有一时的松懈。
也就是说,不想做leader的人拿不到奖学金了?
做学术带头人和做院系科领导是不一样的。如果按我对这里Leader的理解,学术带头人严格的说不能算做Leader。
不想做leader(做官)的人,不是拿不到,是不要去拿,拿了会后悔。
不拿就上不了心仪的大学,则是另一回事,另一种选择了。
政府奖学金,是为培养政府官员而设定的制度,与 ”学术带头人“ 没有什么关系,与”院系领导“ 则有一点关系,如果套入中国的观念,与”公务员“更接近一些,是走红地毯的公务员。
我孩子由于不想修读某敏感专业而放弃了,主要还是因为有别的选择。
我不是特指PSC,是泛指所有政府出钱的奖学金。
科技局的奖学金,虽然让你去学物理或数学,不是培养你去做出色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而是要你带领这些科学家们为国家服务。
科学园里请来很多世界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领导他们的就是比他们还要年轻的政府奖学金得主。
金管局的奖学金,让你学金融,不是培养你做出色的交易员,而是让你去管理国家的钱;去政联银行做副总裁,总裁。
当然万事基层做起,教育部的奖学金得主,基本上是从教师做起,但那不是目的,是培养的过程,校长算是官了吧。
政府的精英制度就是要让最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服务,留住人才,和让人才做官,并不矛盾。
退出体制的人还是会受欢迎,因为他们是受过培训的管理人才。
不管是在国家体制内,还是转去私人企业,只要是对做行政管理不排斥的人,拿政府奖学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你比较讽刺但含蓄地说,小学生在讨论此话题是放空话,你中三的都不敢讲。
既然你不信别人的话,也不愿或不敢赌,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只认为别人都应该与你一样的人,如果不一样,那别人肯定是错的。
不是放空话吗? 你对奖学金了解多少?
我今天看了几位前辈的发言, 才感觉有点初步认识。
另外, 别关心我是什么样的人了。只讨论事情就可以了。
除了政府机构,每年大概会有十来个私人机构(包括政联公司)也颁发奖学金,但是名额不多,一个机构只有1-2个名额,也是有绑定合约的。政府机构对奖学金得主有相应完善的培养规划,私人机构则没有。
基金,会馆一般是一次性的资助,金额不多,大多数是给中,小学生,大学生很少听说有。
奖学金的大头,还是政府在出。
谢谢大家提供的信息,学习了。特别是look姐的,私人的不好拿,政府的也是上百人里挑出个位数,能拿到都不简单,过五关斩六将的。倒是有奖学金是自动跟随录取信发放的,本地大学的,不出国的话,本地大学发放奖学金数额可观。
我是看客,大家的意思就是申请的人多,拿到的人少。我只知道外交部的奖学金大概5个。(不用删, 都是让我仰视的话)
呵呵。
我知道的几个,是在10-60人之间。
look姐能不能告知是哪个部门有这么多名额,对今后想申请奖学金的孩子是个好事啊。先谢谢了。
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很小视别人的能力,说明你自以为很高大上。你看好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要看好,或者就不能实现,别人不自量力。你这都是什么逻辑?
这都好几天了。还纠结呢?
其实我对顺哥是羡慕嫉妒恨啊。因为:
1。 顺哥孩子厉害, 想拿什么奖学金就拿什么奖学金
2。 顺哥有钱, 能拿奖学金咱也不拿。
恩, 除了羡慕嫉妒恨, 还得感激顺哥啊, 顺哥教导大家都不要拿奖学金, 把名额都让给我。这是何等的无私啊。真要感谢顺哥。
我知道的是5-6年前的信息,刚才在网上搜到近两年的资料,人数比过去多。
2015年:
公共服务奖学金 PSC 75人
武装部队 43人
国防科技局和国防科技研究院 DSTA-DSO 36人
科技局奖学金 A*STAR 12人
资讯通信发展局(IDA) 26人
国家艺术理事会和文物局 14人
2013年:
卫生部 卫生科学奖学金 37人
(网上资料,仅供参考。)
政府奖学金,没有名额限制,有合适的,就颁;没有,也不凑数。
这么多名额啊。真是好消息。
培养人才,政府舍得花钱。
其实A Star 自己的奖学金得主都在这里,其他都是帮国大南大代培的,或是研究人员:
https://www.a-star.edu.sg/People … /Class-of-2015.aspx
每年40多位包括本科和博士。
2015年12位本科,34位博士。
yfzhen 武装部队奖学金 SAF 这么多人?印象中只有个位数,和总统奖学金人数差不多.
对不起,我没细看,其中应该是:
武装部队奖学金10人;
武装部队优异奖学金20人;
国防优异奖学金13人。
新加坡的奖学金大多还是受邀申请成功的几率比较大。最早的一批PSC的奖学金,JC2的学生现在应该受邀准备申请了。
在相关部门实习,对申请奖学金也有帮助。
你说得非常正确,其实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
新加坡的奖学金得主大多都是提前受邀申请的。也就是提前由JC学校推选,然后由奖学金机构提前发出邀约进行第一批面试的。
自己报名后一批面试多数是捡漏。很多第一批面试者在后一批面试的时候已经拿到offer了。
对奖学金只有个大概的印象,其中包括政府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大学奖学金,其他就不大清楚了,不过听说政府奖学金是不能违约的,其他的都可以违约,但需要交一些违约金,是这样吗?那很多人就会拿这种可以违约的奖学金,如果到时候不回来的话交一些违约金就行了
非常感谢Look姐的分享,很久没有听到贵公子的消息了,可以分享一下吗?他可是我儿子崇拜的偶像!
没有政府奖学金是不能违约的说法。
现在如果要签政府奖学金之前会先和你说明,违约会要有什么条款,等等!
谢谢解惑!通过向各位学习,我对奖学金又有了新的认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