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新加坡圈1】当Singlish越来越火时,不要忘记“新加坡式华文”的神奇存在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将于本周周六(11日)举办“趣味新加坡华语用词”讲座,邀请民众提交心目中最有趣的本地华语用词,获得热烈响应。除了上述例子,其他受方言和马来语影响的用语还包括“山笆”(土气)“苏姑”(少根筋)“吃蛇”(偷懒)和“隆邦”(搭顺风车)等。
语言丰富多样,有很多原因,而新加坡式华语的产生也有很多历史原因。

新加坡是一个以英语为行政语言的多语社会。自从中国政权转变之后,新中就断绝外交往来,两国之间的交流中断了长达二十几年。新加坡是在没有普通话口语基础、没有普通话直接影响的情况下推广华语的。
新加坡人所接触的书面语,在新中建交以前,也不是中国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而是五四前后期的汉语书面语。再加上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英语是新加坡的顶层语言,又是教育的媒介语,华语只是学校教育里单科的语言科目,因此英语所给予华语的压力与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加坡华语,无论是口语或书面语,都难以避免地有自己的特色。
过于多的英文简称掺杂在华语里面对彼此的沟通设置了障碍。对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往往在无意中造成些许困惑,不利于沟通。类似的华语在新加坡使用可能不会影响交际,但却不利新加坡华语的长期发展,从而影响与普通话接轨的努力,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在句子中掺杂英语,直接以华语来表达就好。
这里再举两个很有趣并且每天都会发生的普通日常对话(严重偏离规范的例子),那就是新加坡居民在传统型kopitiam咖啡店(小型饮食餐馆)与店主或助手的对话,多语掺杂,是很有本土特色,然而初来乍到的外地朋友,没在这里生活过,简直就是鸭子听雷,不知所云,更别说理解了。

店主/助手:来,要喝什么水(饮料)和什么(食物)?
顾客:kopi-O kosong(不加糖的黑咖啡)一杯、teh冰(冰冻的炼奶茶)一杯、teh-C(淡奶茶)一杯、kopi“秀逮”(少糖的炼奶咖啡)一杯、Holick(好力克牌麦芽饮料)一杯、“钓鱼”(中国茶)一杯、“Bandung曼隆”(冰冻淡奶玫瑰露饮料)一杯、“tarc kiu踢球”(美禄牌的巧克力饮料)两杯、“lao hor老虎”(啤酒)三瓶和一杯白开水,再来十片kaya(蛋黄椰奶甜酱)牛油 roti(面包)和鸡蛋(烫到半熟的鸡蛋)。
店主/助手:roti要beng(烤)(b 声母用汉语拼音eng韵母用英语拼音结合来读)还是要chway(蒸)(读“催”轻声)?鸡蛋要几粒(个)?你的开水是要烧(热)的还是冷(凉)的?
顾客:要beng(烤)的。鸡蛋十粒(个)。水要烧(热)的。
还有,我们经常会听到新加坡年轻华人这么说:
“teruk sia!学华语又‘凶’、又‘显’、又没用,then还要我学,really浪费时间leh!” (按:teruk是马来语,表示很艰难或严重的意思、“凶”是闽南语伤的音译,这里指很辛苦,费神费力,很累人的意思、then(然后)和really(这里指实在)是英语。)
新加坡是个语言的神奇国度,大多数民众都会几种语言,而且这里也是将华语与英语结合得最好得地方了。小编常常想,新加坡人可能都可以通过到国外做”翻译“来发家致富。
总体来说,新加坡人华语的发音是很标准的,虽然地方音有点重(同台湾人的普通话类似,因为都是讲闽南语出生的),但只要是中国汉族人,就没有听不懂的。刚来新加坡的中国人同他们交流,会遇到个别词理解不同的问题,归纳如下: =号左边为新加坡华语,右边为中国普通话,下同  

1. 不懂=不知道,不晓得  
“我不懂什么时候才可以去”,“我不懂他要不要来”  

2. 青色=绿色  
新加坡人管绿色叫青色,如果你给新加坡人说“绿色”,有些新加坡人会反问你绿色是什么颜色,以前我的朋友跟我过马路等红绿灯时,他就给我说“OK,青色了,LET’S GO~” 还好现在懂“绿色”的新加坡人越来越多了~~~~  
不过也有中国人先不太适应的,因为青色在我们看来是另一种颜色,英文有个词叫cyan,就是我们说的那种青色的意思,我问我朋友cyan你们用华文怎么讲,他想了半天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反问我“是那种青青蓝蓝的颜色,是不是?”— —!  

3. 讲=说  
这个理解上不会有问题,不过新加坡人很少用“说”,都是“我跟你讲哦”,“我上次跟他讲”,“他没有跟我讲过”  

4.做工=上班(放工=下班)
这个也是让我先有点不适应的,因为中国人一般会把“做工”理解成干苦力活之类的,但他们就是把go working统一理解成“做工”。 如果你对一个新加坡人讲“你明天要上班吗?”, 他会一脸茫然地把你看着。。。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新加坡朋友和我聊甄嬛传时提到雍正(风靡万千少女的四爷)时,说他是做工累死的,爆笑!
5.课室=教室
这个理解也不会有问题,习惯就好了,新加坡人也猜得出“教室”的意思  

6.玩臭=狡猾,奸诈  
“哇,你玩臭啊”=“哇,你很狡猾哦”, 新加坡人明白狡猾的意思,不过他们更爱说玩臭,反倒是很多国人不懂玩臭的意思  

7.没有划=不划算(吃亏)  
“买那个没有划的”=“买那个不划算的”,新加坡人懂“不划算” 中国人不一定懂“没有划”  

8.“臭鸡蛋”=“我靠”  
口头禅,也可以简说为“鸡蛋啊”  

9.时间词的先后  
“不用等他了,我们吃先”=“不用等他了,我们先吃” 另外新加坡人不爱说“。。。之前”,而是“before。。。” 比如“before我来的时候,他都吃完了”=“我来之前,他都吃完了”  
其实这个说法好像才是古汉语的正确语序,广东话,香港人也这样表达,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就说过“我走先啊”。

10 切=比  
新加坡青少年常用,“他同我切篮球”=“他跟我比赛篮球”  

11.有料=有能力  
“你想做这个工的话,自己必须要有料”=“你想干这行的话,自己必须有那个能力。”  
这个在中国好像主要被女孩子用来形容某个部位丰满的~~

12.青菜=随便  
出自福建话,福建话的“青菜”就是”随便”,由于大部分的新加坡华人都是福建后裔,自然就很多说“青菜”的了  
比如“没关系拉,我都是很青菜的”  

13.德士=的士(出租车)
不要跟新加坡人说“打的/打车”,他们听不懂的,就说“坐德士”  

14.罗厘=大货车  
源自英语lorry, “我搬家叫了一辆罗厘来”=“我搬家叫了一辆大货车来”  

15.巴士=公交车  
中国人都懂什么是巴士,但没有新加坡人懂什么叫“公交车”,更不要对他们说什么“赶公交车”之类的,说“坐巴士”就行了  

16. 10千=1万  
乍看有点废话,但是新加坡人真的很少用“万”这个数词(打麻将时除外),比如说一辆车标价99000元,他们会说“99千”,还有比如说“我一个月的薪水3千,半年就是18千”之类的 虽然他们知道1万=10千,但他们宁愿用千也不用万,原因大概是他们习惯跟着英语的思维来表达数字, 比如15,000 fifteen thousand,直译过来就是15千.  

17.游干泳=搓麻将  
这是我感到最搞笑的说法了, 新加坡人也管麻将叫麻将,不过他们的比喻更为形象,洗牌的时候两手在牌中间搓的动作,还真的像在游干泳  

18 花红=奖金  
“我年底要拿花红哦”=“我年底要拿奖金哦” 在政府部门做工的人(civil servant,中国俗称公务员) 每年都有花红拿,数额大概是你4个月的salary, 但那种每个月都能拿的奖金似乎不叫花红,我只知道新加坡人称其为bonus,具体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用哪种华文来说~  

19.还钱=付钱  
新加坡人喜欢用“还钱”来概括所有支付MONEY的过程, 比如中国人说的“明天我去学校交学费”,新加坡人会说“我明天去学校还钱”, 又比如中国人说“他没给钱就跑了”,新加坡人说“他没还钱就跑了” 总之,中国人会用 “交,缴,付,给,还”+“钱”等说法,而新加坡人只是简单的一个“还”+“钱”了事  

20.好料=好东西  
好料一般用作好东西的意思,比如“哇,什么好料?”=“哇,什么好东西?” “你吃了什么好料,长这么大支”=“你吃了什么好吃的,长这么胖”  

21.烧=烫  
新加坡人不说“烫”,而是说“烧”,比如你跟新加坡人吃火锅,你刚要吃才从锅里夹起的食物时,他会善意的说“小心哦,很烧的”~  
买豆浆也被老板问,冰还是烧?开始听着好别扭,现在听也还是别扭有木有。

22.乐龄人士=老年人  
新加坡MRT(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的词,形容的也比较形象,人老了嘛,是该安享晚年(乐龄)了  

23.auntie=婶,姑,姨,娘 uncle=叔,伯,舅,爸
新加坡人对长辈和亲人的称呼都是统一的, 管你是我三叔二婶,大爸二娘,还是舅舅姨妈,auntie,uncle一律包干
也是英语直接翻译过来的,老外在关系上是不讲究,不像我们那么复杂。

24.块半 = 一块五
百二十块 = 120块钱
三十八仙 = 30%

25.肮脏=脏。。。

“那个很肮脏的”实际上就是“那东西很脏”。这词用的很怪。。记得中介带我看房子时,他看见卫生间不漂亮就对我说:“好肮脏啊!”在中国貌似这个词只用来形容思想,不会具体到实物上。

26.我老=我爸 亲蔡=随便 草林木=草你妈  林被=你爸 林母=你妈 甲唻=吃力 阿妈=外婆

还有新加坡人从来不说“然后”,都说“Then”

27. 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剧/ 戏院=电影院

这也是让很多初来新加坡的中国人感到极其不习惯的说法, 我们说看戏一般指的是舞台戏,戏曲表演等等,而新加坡人则理解为电影,电视剧等等, 下次你朋友告诉你去戏院, 可千万不要理解为去看京剧一类的

28. 锁匙=钥匙

这个问题不大,都能互相理解

29. 黄梨=菠萝

也许在中国某些地方也是叫黄梨, 不过我觉得菠萝的说法在中国更为流行, 而大部分新加坡人则不知道菠萝为何物。

30. 固本=优惠券

固本,源自英语coupon, 就是优惠券的意思, 口语上不常用,不过你经常会在新加坡的华文报纸或杂志上看见“凭本固本,获得XX优惠”等字样,别犹豫,那就是优惠券。

31. 敢敢的=大胆

新加坡人很爱说“怕什么,跟他敢敢来啊”=“怕什么,在他面前拿出你的威风来” 有次我还看见《新明日报》上的一则新闻的标题是“见面1次便求婚,40男子敢敢爱”  
其它常说的还有“不要这么胆小,敢敢的”

32.吃蛇=偷懒 Lobang=门路 巴沙=菜市场 哇biang=我的天啦 ngiao=吝啬 chim=深奥


其实这还得感谢高瞻远瞩,未卜先知的李光耀。当年把中文小学,中学,大学,陆陆续续的关掉。(为什么?你懂的。不懂?那就偷偷告诉你吧。那是怕地图红了一大片)然后告诉大家,因为咱们是华人要讲华语……….。
    父母亲都是英校出生只会英语和闽南语,在缺乏教学用口语传授的情况下,中文水平自然一代不如一代。然后就有了(累就成了显,偷懒就成了吃蛇)


要提倡标准华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