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新加坡圈1】中美南海问题持续升温,为何新加坡的态度却惹来中国学者抗议 ?

首先小编要引用一篇文中国航油前总裁 陈九霖的文章 ( 陈九霖: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副总。) 

4月27日,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外长分别在北京会见中国外长王毅,就南海问题表达本国对中方的理解与支持。从4月13日至今,已有斐济、俄罗斯、印度、文莱、柬埔寨、老挝、冈比亚、波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12国表态支持中国南海立场,认可中国关于应由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议解决南海相关争议的主张。估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表态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至此,大家都在关注新加坡的态度。  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看,新加坡都是一个小国。但新加坡却雄心勃勃,经常在关键时刻和热点问题上,表现得标新立异,以凸显其与众不同的价值与地位,以博得国际社会的重视并捞起利益。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不久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亚洲各国欢迎美国在亚洲的更大存在,他甚至说:“如果进行‘秘密投票’,每一个国家都会赞成美国应该在该地区有更广泛的介入,不管这些国家在公开场合怎么表态。”  虽然新加坡不是南海主权问题的声索国,但新加坡对南海问题却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在各种场合都发出自己对待南海问题的声音。早在2012年,在美国国务卿希拉莉。克林顿访华之后,仍在北京访问的李显龙,就不顾被访问国的颜面,警告东盟不要在南海争端中“选边”,而应该采取一个中立、有远见的立场。  然而,多年来新加坡一直与美国进行军事交往,在防务问题上,一向仰仗美国提供的军事保护,接纳美军部署4艘新型濒海战舰。本月8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李显龙讲话时提到,他在访问柏林时甚至还讲到,起决定作用的是美国积极和建设性地维持与地区国家的关系。  显然,尽管新加坡多次表达不会在南海问题上“站边”并警告东盟国家也不要站边,可事实上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早已倒向了美国。  那么,在12国已经达成广泛共识,今后也会有更多的国家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时,新加坡会不会改变其打左灯往右转的做法呢?答案是,肯定不可能!这是因为在李光耀和李显龙管治下的新加坡,早已确定了拉美抑中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他们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加坡从美国得到的利益会远远多于从中国得到的利益,而且,只有依靠美国才能在周边国家中夹缝生存与发展。  即使如此,我依然斗胆建言,新加坡不应该只把眼光局限于在中美两国之间“站边”,而应该从实际和大势出发,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有远见的立场,走出眼前的小聪明而走向长远的大智慧。  首先,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域内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和日本鼓吹“中国威胁论”并怂恿美国“重返亚太”、“亚洲再平衡”之前的相当长时期内,南海地区的总体局势基本稳定。近期局势的恶化,与域外国家的介入不无关系。新加坡应该认识到,域外国家的插手,会使得本来比较难于解决的领土与海洋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这非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冲突局势的升温。  无论历史还是现状都已证明,域外国家的“帮忙”只会“越帮越忙”。当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朝鲜半岛战争、越南战争,后来的科索沃问题、阿富汗问题、伊拉克问题,当前的乌克兰问题等都是鲜活的例证。  新加坡应该认清大势,认可中方提出的“尊重当事国之间的直接对话协商”,因为这是处理国家间争端的通行惯例,既符合国际法精神,也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的明确规定。  第二,南海问题不是一个所谓的“自由航行”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本地区公共安全和领土主权的问题。打着“自由航行”的幌子,会阻止真正问题的解决。其一,即便是美国所谓的“南海局势的演变和发展,妨碍了美国在这一海域的航行自由,涉及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并不能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甚至无法达成证明这一观点的声明,并且,西方七国集团内部也就南海问题存在争议。其二,南海海域实际上是国际上海运最繁忙的区域之一。南海问题一直起起伏伏、屡有波折,但并没有影响到国际海域的正常航行。  如果新加坡一味地借助美国的势力抑制中国,因此而搅浑了南海海水,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渔翁得利,相反可能会火中取栗、偷鸡不成反食米。  第三,国际争端的解决要依靠相应的国际协议和规定和平解决,中国的这个一贯主张和要求并不过分。中国在2006年就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规定,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不接受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对设计中国领土主权裁决的书面声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做了类似声明。  无论是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南海声索国文莱,还是域外国家印度、俄罗斯,都对南海问题进行了表态。23日王毅在访问老挝时,发表与文莱、柬埔寨、老挝三国就南海问题达成的四项共识。文莱方面建议“双轨思路”,即南沙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共同维护。柬埔寨强调,《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2年在柬埔寨签署,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宣言》为解决南海问题提供了所有必需的要素,不仅有约束力,各方也应有效落实。
  说句实在话,一旦南海开战,鹿死谁手还真的很难预测。20世纪50年代,中国都敢于应对外来势力,何况现在的中国呢?而且,基于美国20世纪在亚太区域的前车之鉴,加上中国当前的国力,日本也好,美国也好,对待战争谁都会慎重行事。更何况中美日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新加坡指望通过博弈中美战事而获益,或者误判美国会制衡到中国,可能会引火烧身,在中美两国利益高度一致时可能两头都不讨好,甚至会成为两国的弃卒,因为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甚至地理位置都在式微。  因此,我认为,既然现在12个国家已经公开表态支持中国,且所支持的内容公平公正、大势所趋,那么,新加坡也应尽快明确其立场和态度。我觉得新加坡应该脱离眼前利益的巢臼,完全没有必要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而应该在正义与非正义,和平与武力、海洋公约和非海洋公约之间选择正确的立场。
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新加坡坚属中美共同朋友圈

《环球时报》2016年6月1日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程毕凡先生题为《新加坡“均势战略”选错了目标》的评论文章。该文宣称新加坡在“选边”, 对抗中国。此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新加坡是中美两国的好朋友。我们的确支持美国参与区域事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巩固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良性的作用。此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也让中国从中获益,提供了条件让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快速发展。
我们一直以来也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欢迎中国积极参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期待中国为地区繁荣与和平发挥不断扩大的建设性作用。
因此,新加坡向来都支持中国的发展,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1992年,新加坡开始和中国讨论在苏州建立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新加坡是最早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东盟国家之一。我们也期待同中国和其他利益相关的国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新加坡在两岸关系中发挥了辅助性的角色。我们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和去年的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提供了场地。我们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向来在两岸关系上保持了一贯和原则性立场。
几十年来,中新关系不断拓展和深化。我们随着中国不断演变的发展需求和重点,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支持。继苏州项目之后,双方又在天津和重庆启动了政府间合作旗舰项目。
我们应该避免陷入零和博弈的思维。中美两国领导人曾说亚太地区之大足够同时容得下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这一点新加坡完全赞同。我们认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并不会必然地消减美国为地区稳定和安全做的贡献。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所说,中美应该“努力培育两国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新加坡就是这个朋友圈的成员之一。
中国的崛起意味着战略环境的重大变化,尤其对于如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我们希望南海问题这样的潜在摩擦点不会使整体向好的趋势脱轨。在南海问题上,新加坡秉持了一个原则性的立场, 强调航行和飞越自由权, 这两点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我们不是声索国, 对于各方的主权声索不选边站队。我们支持按照国际法,在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架构下和平解决争议。
最后,我注意到程先生引用了不同的新加坡领导人的评论,这些评论在被引用的过程中被断章取义,严重扭曲了事实。
(作者是新加坡驻华大使 罗家良)

中国学者程毕凡:新加坡“均势战略”选错了目标
陈九霖先生不久前在本报发表《新加坡也应支持中国南海立场》一文,寄望新加坡“不要一味借助美国势力抑制中国”。陈先生用意虽好,但笔者认为要新加坡转变这一立场似乎很难。只要粗略回顾一下新加坡安全观的发展经纬,便可对此有所了解。
1965年8月被迫脱离马来西亚,曾使新加坡一度茫然无措。所幸,当时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不久便设计出一套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城市”的生存发展战略。简单说,就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极其优惠的条件大力引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资本,使其在新加坡都有一份既得利益。这样,它们不仅会帮助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在安全上为新加坡提供保护,使敌视新加坡的邻国不敢入侵。按照李光耀的说法,这就是“均势战略”。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他曾阐明“均势”并不意味着对峙双方势均力敌而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当时已有所谓“美国统治下和平”的说法,新加坡的安全就主要托庇于美国,李光耀眼中的“均势”其实就是美国的霸权。
独立后的相当长时期,新加坡的“均势战略”主要针对周边对它怀有敌意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新加坡与中国关系很好,在东盟国家对华经贸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迅速崛起,新加坡尽量分享中国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逐渐将其所谓“均势战略”的矛头转向中国。有一种论点认为,新加坡的表现是一种小国对大国普遍怀有的疑惧心理,因此不足为奇。但我认为,即便是周边中小国家对中国确实怀有不同程度的疑惧心理,新加坡的表现和作用算是比较突出的。
其一,新加坡领导人和某些智囊人物在不少场合暗示中国国强必霸。其中李光耀就曾说过“中国”一词就是“中央王国”之意。“亚洲很多中小国家很担忧中国可能想恢复昔日的帝国地位,他们担心可能再次沦为不得不向中国进贡的附庸国。”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国际上普遍误以为它对中国更了解,因此以上这种论调产生了比较大的误导作用。
其二,新加坡并非美国正式军事盟国,但它毫不犹豫地让美国滨海战斗舰长期驻扎樟宜军港,不久前又接纳P8反潜机进驻。这使得新加坡成为美国围堵和威慑中国的平台,有时显得比美国更急切地要它加强在亚太的霸权。
其三,新加坡不仅在南海“选边站”,在钓鱼岛争端中也有倾向日本的表态。2013年8月李显龙总理访日时,提醒中国“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南海问题”如果“硬取”,将丢掉世界地位和声誉。
新加坡这些“敲打”中国的言行日益引起中国学界和舆论界的批评。事实上,新加坡也不是铁板一块,其舆论界、学界和普通民众中早已存在不同于政府做派的看法。新加坡应反思的是:它能说清中国到底在什么地方威胁它的安全了吗?其相互矛盾的对华两面战略能持久玩下去吗?如果中美在南海的对抗加深,美国把新加坡拖进去,新加坡会安全吗?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这个陈九霖是那个以前在新加坡坐牢的中国航油新加坡分公司的陈久霖吧,什么时候出狱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