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EP 薪水标准上调至3600

希望说到做到,别为了面子上调,然后又优待这个放松那个的


公立本科,比如ntu,nus,smu的外国应届毕业生申请ep,可能还是会内部放松的。毕竟雇主不会因为这个政策,就白白提高300的起薪。


各工作准证也快起了。


可能还会影响明年一部分EP renew 的人


1,现在到明年一月续的,最多可以续3年按旧标准。
2,2017年一月到六月续的可以续一年按旧标准。
3,2017年七月后申请的按新标准。

果然开始搞EP了。


就看怎么搞SP了。


不管什么p,不管公立私立,在坡人眼里,都是外国人。标准都是浮动的,需求大的时候就松点,需求小的时候就严点,套用一句话,就是没有人是安全的


公立大学毕业的基本还是会照顾的。这个标准是针对那些没有本地公立学历的外国人的。
我个人估计,Poly毕业的也是会照顾的,如果薪水能够差不多达到标准。


已经搞了,这个月开始各个行业的S pass的levy都提高了,部分WP行业的levy提高


一切都要从利益出发,提高各种p的标准,是给本土sc看的,政府已经收紧了外国人工作了,你看标准涨的多高。
但是这么高的薪资,企业又受不了,所以到时候找各种理由来给这个优惠给那个照顾的。
一切都是套路


呵呵,我觉得不是,本地人根本就不会关注这些信息,我们公司很多新加坡本地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准证类别,申请要求,他们很多人好像就知道WP. 因为这些和他们的生活并不相关,只有我们外国人才会去关心这些问题。我想他们只关心他们能挣多少或者地铁拥挤吗?


今天海峡时报头版头条就是这个消息,你说这到底重要不重要


本人来新6年多了吧,先是上的poly,现在还在NUS, 最近也是看到了这个,听别人,本来毕业应该都拿EP的,现在这个上调薪水限额,到时候很多公司都给不了那么高的起薪,最后被迫拿SP, SP的名额万一公司再不够那就悲剧了,不知道等我毕业,这EP 还能不能拿了。。。心累。 不知楼主或是比较了解的认识 人士分析分析


其实对于ntu/nus毕业的,就算是拿不到ep,拿sp也无所谓的,工作一段时间去申请pr,也比较容易拿到。一旦拿到,对公司来说就是增加了本地人比例,所以老板对请这样的人也毫无压力。

就是拿sp感觉不爽罢了,不过这也没办法,水涨船高而已,没有什么人理所应当就应该拿ep。若干年前,poly 1000多元都能拿ep,现在能拿sp都偷着笑,wp也不是没有人接受。

在这个政策中,最受伤的还是没有本地教育背景,直接过来工作,但是还处在entry level的外国人。这些人,一方面薪水不够高,准证不好拿,申请pr遥遥无期。政府的本意就是拒绝这些人。


SP 不光是由quota,还有levy。
而且levy是330(10%以下)或650,这个在3000这个级别说来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

一个给3300的企业,以前可以申请EP,现在只能申请SP。要么加钱申请EP不给levy,要么多给levy,其实也不比加钱少。

SP有quota,EP没有。感觉要么就是压低外国人薪水,要么就是招本地人。


其实,wp,sp,ep都是个叫法,背后其实还是收入的差别,所以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英超非欧盟球员也要申请work permit,可是又有谁觉得周薪二十万镑以上的阿圭罗拿着wp有啥不体面的吗?


英国的劳工证有等级嘛?
新加坡的wp,是因为有sp和ep,产生了不同。如果就一种工作签证,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了。


现在看身边的朋友,poly毕业直接工作然后申请PR还是非常高成功率的。都有人说poly是申请pr的神器了。[lol]
之前别人也说过,政府更愿意给那些可能算是中低端的外国人pr,因为并不希望太多的外国人进到公司的管理层去 管理本地人,。管理层或是高职位的都留给本地人,以此来保护这些本地人。所以很多拿EP的申请pr,相比于poly毕业生 , 会比较没那么高。。


只有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有什么工作技能最低端的人士才需要保护,管理层还需要保护,这就成了笑话了。这样保护出来的,那就是一群废物了。对足球比较关心的朋友,都知道英超户口本,那就是对本地球员的保护,结果呢,稍微有点水平的英国球员都贵的吓人,但是英格兰国家队的水平可就是一塌糊涂,被称为欧洲的中国队。

poly在申请中比较好用,一方面新加坡的学历竞争没有国内那么激烈,上个poly在政府看来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是超过了教育水平的中位数。另一方面既然是上了学,那就至少有好几年的本地居住生活时间,最后就是年轻,能够降低人口的平均年龄。


一个月赚一万,我觉得你可能还是需要在乎一下身份。至少要是个pr。否则买房子总共18%的税,100w的房子,税就跑掉了18w,一年半白干了,你觉得不在乎?


levy是什么钱?怎么算?


为什么会有levy我说不好。可能初衷是当外国人和本地人薪水相同时雇主要给本地人CPF而倾向于请外国人。加上levy就相当于把这部分CPF的成本加上了使得本地人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

实际上我想大家感觉应该和我相同吧,在SP这个级别薪水的工作中,可能外国人薪水是低过本地人的吧。

SP有quota,根据不同行业上限在总员工数的15%或20%。小于10%的部分levy是330,超过10%到quota上限的部分是650。
以SP这个层面的薪水来说,330或许还能接受,650就已经很高了,3300每月employer交的cpf也就561,如果是2200来算cpf374。
除非实在是请不到人否则不会让本公司SP超过10%。

3000-4000段应该是很普遍的本地人收入段。所以保证这部分本地人优势就算稳住局势了吧。感觉30岁及以下月入4000申请EP应该没问题的。
EP没有Quota也没有Levy,也就是说对于公司来说相同工资下比本地人省17%的薪水支出。所以只能想办法提升申请EP的门槛。


愿意蜗居在 650 单间的人,是赚不了 1w 的。


高端人才找外国人不是更省cpf吗?但是高端人才要求也高啊,各种安置费各种allowance有的还要安置整个家庭比如小孩读国际学校的费用也承担一部分,搞不好还不肯拿local package要拿expat,成本比本地人高多了。这个层面从钱的角度说本地人反而有天生的优势。


既然脑洞开了就继续BB下去
WP也是有quota有Levy的。
而且quota非常多,一个本地人可以有7个外国人。估计是这些职位要找本地人基本是mission impossible。
WP那个层面的薪水Levy就非常可观了。
公司为了省钱只能极力压低薪水。这样外国人觉得在新加坡受歧视做几年工就回家了没有长期居住的意向。。。。
WP是不能申请PR的,而且WP是不能终身拿的,有年限。或许在政府看来10年了你还不能成为skilled worker,或者22年了你还不能申请SP/EP,那么你就是没有价值长期留在这边的。

这只是我的猜测啊,不是官方宣传——这种政治不正确的话官方真这么想也不会这么说。


如果真是非他莫属的高端人才,薪水方面都不是问题了。何况cpf是有顶限的,不能说请本地人就多17%。


这话不对,应该说一月一万的人不会住一个月650的单间。
谁都有个初入社会的时期不是?


cpf的顶是6000,多数本地人拿不到这个数。
不是说6000多高,而是本地收入平均就没有多高。
在6000这个层面的人,EP起点再涨也和他们无关。


人家都说了,就算赚1w还继续窝在单间里。有这种想法的人,大概只能梦想一下了。


你说的WP quota非常多说的是建筑业吧?服务业就是反着来的,要至少9个本地人才能有一个外地人(不包括马来西亚的)。


service不是这么算的吧

我去MOM网站测试一家本地人50人的公司,service
可以请最多33个外国人。
其中SP最多12个(83×15%=12.45)。
PRC WP最多6个(83*8%=6.64)
剩下的15个就是马来西亚和NAS国家WP。

有趣的是,能够申请service WP的国家除了中国,马来西亚就是NAS(香港,澳门,台湾和韩国)。
那么多餐馆的菲律宾人是怎么来的?


EP没有levy,本地人没有levy。

你可以看成是保护低收入本地人吧。毕竟地方保护主义哪里都有。


国家越是发达,底层人士越是需要保护,因为这些底层人士比起欠发达地区的底层人士,在教育背景工作技能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如果不加以保护,外来的劳工一冲击,这些人可就真的是衣食堪忧了。

受过大本及以上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反而要引入外国人才来进行竞争才行。


这算法是很准确了,但和你笼统地说一个本地人有7个外国人差的太远。中国大陆背景的,就至少8比1。
就服务来说,菲律宾人多数拿的是SPass,而且很多地方是用out sourced。


S Pass的waiter? 稍微有点奢侈吧?
也不是什么高级餐厅啊。

那个我确实是只看了建筑业,那个确实是1:7,其他行业没这么多。但也不少了。最少的服务业也差不多是3个本地人2个外国人。虽然对中国国籍的卡得多了点。


5个类别的WP中,服务业的外国人名额最少(3:2),其次是制造业(2:3),海事(2:9),然后是建筑和process(不知道怎么翻好)的1:7。服务业和制造业对中国人有特殊限制。剩下的三类没有。


我知道WP和SP是质的差别

但是对于employee来说,SP和EP是不是差别不大?比如3300的EP和3300的SP之间。


应该是学历差别了。
学历等于一个硬门槛。


很多地方都是这么操作的。没什么奇怪。waiter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沟通,就这个行业来说,菲律宾人比中国大陆来的强。


我是问拿SP和EP的人在新加坡的生活没什么区别吧?如果薪水相同。


我的意思是花2000多请waiter会不会高了点?


最主要的是学历的差别。其它方面看雇主的需求了。相同学历下,当然是要EP来的好。
如果你都请EP来端盘子的话,根本没有机会过MOM那一关。


我觉得nvm的意思是,同样两个本地大学毕业生,都是3300,一个拿sp,一个拿ep,可能sp的那个心里有点不爽,除了这个以外,其余的事情应该没啥区别。


雇主私底下的操作你没有办法知道,这些人对政策有一套自己的对策。
还有,就是有部分是外包公司的人,不全是餐馆的人,这个你也没有办法知道。


没有什么好不爽的,看工作,同时也要看雇主。说到底,都是本地公立毕业的,不管EP,SP都好,基本都是过渡。没有人一直拿着不申请PR的。


前提是,没有想以后拿pr的“歪心思”,这样的话,大体差不多吧。
如果是那种本地公立学历认为以后拿pr没问题的,当然也没什么差别了吧。


这么说就了解了


拿PR跟EP/SP无关吧。SP有资格申请PR啊

我想等你工作四五千,应该不会再拿SP了吧。

而3000多的时候,不管持EP还是SP,申请PR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吧?


我没提爽不爽啊

我就是说实质上只要薪水一样,EP和SP不会给在新生活造成影响。比如DP的申请要的是4000薪水,这个阶段有多少SP我不懂但是SP有4000薪水也是可以申请DP的。
SP也可以申请PR。在申请信用卡之类的问题上EP比SP也没优势。


可能唯一的优势就是ep不受quota影响(不过又有一种说法,也是有quota,只不过很高而已)。


怎么没有影响?EP的DP可以直接凭借LOC工作,SP的DP要工作还要申请相对的准证。没有名额和税的限制,雇主当然更喜欢EP了。SP在找工作方面就明显就差了老大一截。


除了本地公立学历,其他情况下ep和sp同样薪水,申请pr的难度应该还是不同的。
4500的ep搞技术的,显然比4500的sp高级厨师或者什么特殊技能的技工,申请pr要容易吧。

sp薪水上去,但是学历门槛不够,还是很难升到ep的。


假设啊,3600的EP门槛那么一个公司宁可花3600去申请EP,而不是3300找个SP吧,毕竟后者有levy。
我记得某年有个刚毕业的朋友,拿到比EP门槛低100的offer,去和HR商量说能不能加上这100这样她好申请EP,对方死活不肯。这又是为何呢?如果是SP他们反而要出更多钱啊。


公司不是小作坊,考虑薪水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公司的支出。也要考虑到薪酬平衡。薪水是个人工作能力的一个指标,这个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掺杂其他因素。不能说加100申请EP就加,那少200的加不加呢,差100到申请DP的呢,那就乱套了。小公司人少随便一点无所谓,大公司尤其要注意这个。


再大的公司任何职位的薪水都是个range而不是某个固定值。
而且薪水这种confidential的东西又不是公布于众的。就算是全部fresh他们对各自的背景也不会了解得那么清楚。哪怕他们相互间交流工资也不怕啊(何况这种事在新加坡我真没遇到过)。

如果少那100也能申请到EP(比如对公立大学毕业生倾斜)那还好说,如果申请不到必须交330甚至650的levy,那我就真的不理解了。
起始高100,如果这一年下来表现好那么这100也不亏,如果平平那么increment的时候少一点就好了。而省下的levy至少是230起。


呃怎么不见了是被审核了吗?
如果我是公司,那么设置薪水时对外国人就一定不会有比EP门槛少一点点。要么就让他死心塌地拿SP的数额,以及控制SP不超过总数的10%——330和650差距还是很大的。要么就是妥妥能拿EP的数额。当然,前提是那人有申请EP的资格会被批准。

像他们说的4500的厨师因为文凭拿不到EP只能SP那就没办法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