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从前,我对这个课题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许多年前,我还没有孩子,人生的重心,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我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当我自己遇到“孩子被打”后,孩子自己的反应,会显得如此宽容和理解。
前些日子,和女儿去游乐园玩。周末的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澡堂,每个人都自顾自,似乎没什么交集。
女儿很喜欢去游乐场,三岁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总是感觉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忽然间,一个男孩冲了过来,夺女儿手中的玩具,并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儿的脸。我为什么觉得这是狠的,因为女儿的脸一下子撇了过去。
女儿没有哭,她比我的反应更加决断和直接,她伸手打了那个小男孩,打在了那个男孩子的手臂。
男孩子开始大哭,我和女儿站在原地。女儿还是会胆小,不停地往我身上凑。但她知道,我从来不随意批评她,犯错需要承担责任,女儿并不是主要的过错一方。
男孩撒泼打滚躺在地上。我和女儿站在一边。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孩子。我一直觉得,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那种深刻地印记,是逃也逃不掉的。
他的母亲跑了过来,抱着儿子说,是不是妹妹打了你,是不是妹妹打了你。那镜头,我恍惚间觉得自己在看电视剧。
男孩子自然忘了自己伸手先打了我的女儿,只说“妹妹打我”。他的母亲一边斜着眼,一边恶狠狠地对我说:你得让你女儿道歉。
而她似乎并没有看到,女儿脸上还有她儿子的浅浅的掌印。
我觉得我有必要告诉她,这个事情的过程:
一、你儿子先打了我女儿,而且打在脸上,你儿子手上的玩具就是从我女儿手上夺来的。
二、我女儿脸上还有你儿子的手印,你可以仔细看。
三、你儿子向我女儿道歉的话,我女儿也可以向你儿子道歉。
那个家长斜了我一眼,抱着儿子就走。
女儿看起来很高兴,这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啊,第一次搂着我又亲又抱。我知道,女儿喜欢我的决定。
说真的,这些年看到很多“孩子伤害孩子”的新闻:
1.2015年,某个小学生因为被同桌欺负,同桌经常用笔戳她的手臂,还各种侮辱她,导致神经衰弱,不敢上学,最后严重到一听说上学,就浑身发抖。欺负她的那个学生家长是学校的一个老师,所以班主任并没有对欺负的同学做出任何处理,听之任之,一直到这件事被媒体爆出,才对欺负的同学进行管教。
2.2015年,“高中女生遭同学轮番施暴 不敢吱声”视频传在网上引发热议,画面中,那个女生不断地被扇耳光,却一声不吭。
我一直觉得,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凯瑟琳·凯利-莱内曾经有一句话是,为什么童年的记忆特别真切,那是因为它们是最初的人生体验,带着某种特殊的味道。
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这件华丽的袍子充满着时间的虱子,它们牢牢地抓着,怎么也甩不掉。
我常常在想一句话: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而这一点,或许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就开始需要让他知道了。
我婆婆曾经很奇怪的问我:在别人打了女儿之后,看到女儿冲过去还击,也从不把她拉回来。
我说,我相信一个孩子的判断。而事实也证明,在孩子的心中,永远是爱憎分明的,他们对爱她的人充满着好感,对伤害她的人会回击。而这又是人最初也最珍贵的棱角。
我一直不赞成从前的教育方式,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因为我觉得被伤害后不反抗,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随意被伤害,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所以,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太伤。
以前我告诉女儿要告诉老师,后来老师也懒得理了。现在叫她直接打回去,女儿说不敢怕被老师骂。我就说两个方法,要么离这种孩子远一点,要么打回去,不敢打就自己受着,不准回家跟我哭。
其实小孩子今天打打闹闹,明天又好得成一个人似的。只要不出大乱子,由她们去。
我和女儿说,因为欺负你,你打回去,我们永远站你背后。 不过她练钢琴,手上力气比较大,全班掰手腕,没人可以赢她。
有些孩子真是欺负人。碰到这样的孩子难对付。
女孩子在小学中学都是欺负男孩子长大的。特别家里的老大。
家里女儿老大,基本是个小“妈妈”,把弟弟管的严严的。 其实男女分校是保护男孩子,免于在成熟阶段不同的小学和初中早期,被女孩打击的毫无自信。
可惜现实是无情的,只好父母(尤其爸爸)来呵护男孩子的自信,假以时日,慢慢追赶上来。
我告诉我家的,Never start a fight, but always finish it.
儿子班上有一个特别讨厌的男孩子,真的是特别讨厌,基本上所有的妈妈们一聊起天都会说:那个啊,烦死了。
很爱去撩别人,言语唧唧歪歪,手脚也贱,推人家一把,踢人家一下,拿了别人的东西乱丢。就这样,也就是个皮一点的男孩子,关键他还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恶人先告状,再没有不烦他的。
前不久他把我儿子书包从楼梯上扔下去,就因为我儿子拒绝和他玩,第二天数学课时又不知什么事和我儿子吵起来,还吐口水。儿子站起来告诉老师,老师也没什么办法,因为都知道一处罚他他肯定哭个没完,然后家长就会投诉。儿子就说没啥,老师,我就是告诉你一声,然后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把那孩子揍了一顿。
第二天好几个家长跑来和我说儿子昨天的行为真是大快人心,大家都觉得他揍得好。
低年级时儿子是常被欺负的那种小孩,太安静不合群,被欺负了就回家哭。转到南华以为换了环境会好,但还是被欺负,我才惊觉不是环境问题,是个性问题。他小时候身体弱,大多数时候安安静静地在家里读书,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各种人际交往中的突发问题。我便根据自己小时候的经验告诉他打回去,别客气。学了那么多年空手道,手下约莫还是有数,不至于打伤就好。起先几次有接到老师电话说儿子打人,我都明确说,我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会主动撩事的小孩,但如果有同学欺负他,是我要求他打回去的,请老师去查明事情起因,如果我们理亏,我会向被打的孩子道歉。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倒是儿子之后活泼好动了很多,有些打过架的小孩后来还成为儿子很好的朋友。
你儿子太英勇了,必须赞一个。
觉得是好方法,虽然有点支持暴力,但真能解决问题。有个问题就是,在大人的世界里,新加坡的法律好像不支持以暴制暴,如果你以暴制暴,你也会受惩罚。不懂怎么办。
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孩子欺负别人或者到处惹事怎么办?
我打算家里老二就按你的这种方式教了。
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说得不要太轻松了。
1。你如何确保他尝到甜头以后不会每次遇到纠纷都选择主动使用暴力?
2。你如何确保他不会因为使用暴力而导致冲突升级而两败俱伤?
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思考,评估,分析的能力,因为面对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方案可能有很多,以暴治暴只是其中一个选择。
我绝不支持孩子动手,但是如果孩子动了手,回来我不会骂他。文章里那些小霸王,他父母可能从小就告诉孩子不能吃亏吧。
比如说孩子每天被别人捉弄和欺负,今天藏水壶,明天藏笔盒,就没停。该怎么办?
所以你认为被藏水壶铅笔盒,就用打他一顿来解决是吗?
直接告诉老师有人偷我的水壶,笔盒。
我分享一个故事。在一个好的邻里小学,欺负人的孩子和被欺负的都是小六的 head prefect. 那个受害者老发现东西丢,有笔,本子, 有时书包在厕所发现,每次都告诉老师,但是找不着干坏事的人。和她关系不好的的只有这个head prefect. 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是她干的。 后来这个女孩丢了一本书,书上有名字,书在那个欺负人的孩子书包发现,名字被涂掉,里面涂得一塌糊渎但是刮掉上面一层,可以看出是丢的书。这次是女孩的爸爸妈妈出面,副校长讨论这个问题,要求那个女孩道歉,买本新书给受害者。 后来我问受害者的妈妈,新书有买吗? 那妈妈说,没有买,她女儿边哭边把书上乱画的擦掉,但是欺负人的事也没了。我觉得如果是我,可能不会善罢甘休,那本书必须买。 但是后来看了那么多的青春期失常的案例,也理解在小六有些孩子有出格的事情。小学好简单,男孩子就分成欺负人的和被欺负的。可能多交点朋友会不会好点。上两周培华的作文是,描写一个你认为最调皮的孩子,找到他的一个优点。
我会跟踪直到事情解决,这是我的态度。
和孩子的性格有关,我儿子是水做的,每次家长会,老师就说,太爱哭了,所以建议他学跆拳道。但是他仍然缺乏面对冲突的勇气。 男孩子不去面对挑战,自我保护,将来如何保家卫国。我到宁愿他野性一点。这周要送去试试击剑了,希望这种对抗性运动可以重塑他性格。
我家周末去教会,就是希望有信仰可以多一些约束,所以不怕他将来欺负人。 将来要是看他打架回来,第一要问是不是欺负人,第二要问打赢了没有。 我觉得欺负人的问题不易拖太久,最好一次架就解决问题。
男孩是小的,有大姐又强势,男孩总是容易被管被欺。随时觉得不公平,做什么都是错,容易失去信心,变软弱或变得反叛。
家长得把孩子隔离开,维护好小男孩自尊心。避免叫大孩子去管小孩子。让小的孩子有机会独立地做自己的决定和做错事情不被过度责备的机会。
中国很多地方,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会把小男孩的小名取个特别的名字,每次叫起来听着比姐姐大一点,更男子汉一点,从细节上,支撑孩子树立自己的信心,让男孩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更骄傲,更负责任。
谢谢,我试一下。
现在姐姐有时挑弟弟的毛病,我会两个一起罚。
我在找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虽然不认同以暴制暴,但真的发现周围的很多例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能把这个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掉。
所以发现,基督和法律还是不能很好地融在一起。有些时候得用street smart去解决在不能放在台面上的事情。
根据我的经验,告老师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是当事情发生后,要及时发现问题,可能晚了,也可能难找出准确的原因,当找到老师时,既有印象已经形成了,老师也没有多少精力来管那么多事情,最终重举轻放,孩子还是很容易再此被欺负。
另一个是,能在老师面前告状告赢的小孩,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不容易被欺负。但很多时候在老师面前告状告赢的孩子很难赢得大部分孩子的尊重。
孩子的理解力和逻辑推断力都很弱,如果两个一起罚,小孩子会把姐姐挑毛病和被罚简单地联系起来,以为是因为姐姐自己才受罚,而不是因为自己做错才受罚。以后一样地怕姐姐。
一定不要让大孩子去挑小孩子的毛病。家长自己来管。
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毛病,错误,或做事情慢实际上是因为年。当大人教育大孩子的时候,大人的经验和理解力会容忍这些毛病,知道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出现的,孩子会随着年纪的成长逐步地改掉这些毛病或更快的理解事物。
但当姐姐去管自己的弟弟的时候,可能完全想不起来自己在和弟弟一样大的时候也可能犯过同样的幼稚错误,现在看到弟弟犯很多小错误,很多简单的东西不明白,觉得不可思议,容忍度就不高,弟弟受到的压力就会很大。
学校处理孩子打架的事情,估计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尺度和纪律,但基本原则是,学校不分对错,只看是否打架。学校绝对不允许打架,不然打来打去,学校变黑社会。如果孩子被打,不能还手,只能告老师。老师会解决。
这种处理方式,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绝对有必要,防止事情闹大,冤冤相报,没玩没了。但从自己孩子的角度来说,这种政治正确的方法,解决不了孩子可能每天碰到的大大小小的被欺凌问题。
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立几个原则:
0. 碰到事情不要怕,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1. 任何事情,一定不能先动手,先动手一定错。
2. 如果被打,保护好自己,并立即大叫,谁快来看,谁在打我,目的是找到目击证人
3. 马上告诉老师
4. 回家告诉家长,家长马上找老师,让老师做出相应惩罚
5. 如果老师没有惩罚,直接白纸黑字写给老师,下次再被打,会还手。
儿子说他曾经问过老师为什么他们班上那个讨厌鬼每次撩事却都没有被处罚。老师说他们也知道,但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他们也有给过家长建议,但可想能纵容出这样的孩子家长怎么可能正视自己教育方面的错误。老师们自然只能用比较息事宁人的处理方法。
他的家长护短到什么程度,有时候班级活动他妈妈做义工,大家就必须让那个孩子做leader。否则他就各种耍赖哭闹,他妈妈就一直去找老师说大家不公平
啥人都有。 有人一辈子都是妈妈怀里的小宝宝。
他毛病不改的话上中学后肯定会被同学欺负
教导孩子告状或反击,是被动方案,而且如果分寸掌握不好,就会培养出一个告密者或是另一个小恶霸。
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能是比较好的主动方案。
人性中带有欺软怕硬的劣根,小孩子就更容易表现出来。
一个自信的孩子,即使静静地不说话,周围的气场也很强,让想惹事者畏惧。
最好的情况是,家长主动方案做得好,被动方案就没有必要拿出来。
怎样不被欺负搞犯罪心理学的李玫瑾说过几点,1,多运动,练肌肉,这样才有爆发力。2,一定要有朋友。我感觉很有道理。
还是以暴制暴啊。这招最有效。
说的对。告状从来不是好方法。还有后遗症。在同学群里更难混好。
自信心是是根本。除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也得跟上。
而且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双方都对发生的冲突负有责任。自己强,不挑事,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但学校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就是喜欢惹事。不跟他闹都追着来。无端被别人打,还手又被罚,跟孩子说好备案是必须的。避免毫无准备地被这个系统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