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 明年1月起,就读于政府或政府辅助学校的非公民学生的每月学费将上调20元至150元。新加坡公民学生的学费维持不变。
教育部发文告说,永久居民学生的每月学费上涨20元至60元,外籍学生的每月学费则调高20元至150元。
这次调整是教育部定期检讨学费工作的一部分,进一步区分公民和非公民权益。去年上一轮学费调整时,永久居民学生的每月学费也同样上涨20元至60元;外籍学生的学费也调高20元至150元。
明年学费调整后,就读初级学院及励仁高中(Millenia Institute)、中学和小学的永久居民学生的每月学费分别为280元、200元和130元。
来自非亚细安成员国的外国学生的学费涨幅最大,这些就读初院及励仁高中的学生学费将从每月1150元调高至1300元;中学学生学费从每月800元增加到950元;小学学生学费从每月550元增加到600元。
我看today网上的评论,新加坡人一致赞同这个费用的调整。有人说早该涨了;涨的还不够多;还有人说新公民和公民之间也应该区分。感觉新加坡政府处处区别公民和PR、外国人,都已经把新加坡公民惯坏了。唉!
那新加坡不是越来越像马来西亚?
工作机会少,优先保护本国人的利益。哪个国家都一样除了中国对外国人的利益保护的比本国人多。
社会资源有限 优先保护国民利益 无可厚非 这才是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做的
加了个价格总表
新公民和老公民。。。 其实很多地方不成文的已经被区分了。。。
这个不可能吧?这是国家基本的原则问题,政府绝对不可能区分新公民和老公民。如果说私人企业在招工的时候优先挑选本地人,马来西亚华人还可以理解。
老公民之所以这样说,说明他们本身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昨天我看了一个视频,觉得视频中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我的理解是:社会资源有限,政府实行公民优先政策无可厚非,不过有些地方似乎有些太过了!
视频中分析的是小六会考报考中学时,如果学生有同等的积分,第一个评定标准就是公民优先。这不就从小加深了公民学生的优越感吗!
大家有空可以看看这个视频,看完了觉得公民优先政策长远来说真不一定对新加坡是好的。
分析公民优先政策的视频
公民优先的政策应用在学生录取上,对本地孩子来说谈不上优越感。反而衬托出外国学生失去本来就不应该有的福利下失落感。一,外国学生毕竟是少数。
二、国家和学校都是自己的,义务教育的主要覆盖自己人,为自己国家培养人才,这是本地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这不是特权和奖励。
引入外国学生加入本地学校,在2010年前,的确是个国家政策,但那个政策实际上没有考虑成熟,它没有分清楚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功能的区别,也没有估计好外国人对本国人的教育资源挤占有多大影响。同时还有把教育政策作为吸引移民的一种手段的考虑,导致对公民和外国人发出了混乱的信息。
新加坡在教育上的投入在政府预算中占的比率非常高。但毕竟体量小,面对中国印度的孩子过来,不可能近乎免费的为他人培养人才。所以新加坡在2011年后把公立和私立学校位置摆正,让外国学生避免侵占公民的资源。这种做法,也是大部分国家的做法。
这对新加坡的未来完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该来读书的还是会来,因为这里提供了世界领先的双语教育,而不是为了免费的优质教育。该留下来的还是会留下来,因为这里提供工作机会,而不是为了报答教育之恩。这才是一个国家应有的立足之本,也是个人应有的立场。
现在的教育和移民体制相对更明确。本地学生必须上政府学校,外国学生只能上私立学校。对于外国人,你能找到工作,就留在这里,找不到就回去。同时在已经熟悉本地环境的学生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吸引他们留下来。
这个方法,技术上是从以前没有门槛的开放移民和教育政策,逐步过渡到西方比较成熟的移民及教育政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中国抢不到优质公立教育的人,来到外国抢外国人的优质教育资源,抢不到还要抱怨其政策的不人性及其人民的优越感,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当然中国人太多,世界太大,多出来一些人共同分享外面丰富的资源,对谁都不是坏事。但自己的位置一定要摆正,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看过了,觉得讲得还挺客观的,不错!
引用: nansyxu 发表于 22-10-2016 16:37
无知者无畏
有实际的例子吗?扣个帽子,帽子上也得有羽毛吧,不然不美。
我不知道不是错。知道了不说,知道了不认,那才是错。
我生气的是,我居然不知道。。。生气自己啊。
另外,别人指出我的不知道,还不告诉我,我不知道什么。也生自己的气。我的人品不好。
学而时习之,活到老学到老啊。学不到,怎能不生气呢。[smile][smile][smile]
基本同意你说的,在国家安全方面,政府不可能100%放开。即使是移民国家的标杆,美国,不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人也不能当总统。插句话,如果我没错,新加坡没有明文限制外国出生的新加坡公民不能竞选总理总统。这里很多部长议员都不是新加坡出生的。还有有些领域会要求你自己还有你的直接家人都是公民。可能还有必须是本地出生的公民才能参与的项目。
但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区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歧视,而是安全上的划分。在中国如果要提拔的一定的职务,处理一定机密的事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背景调查把一个人的祖宗十八代都查完都可能。
这种划分,影响不到大部分人。
都说了是被不成文的区分。。。也就是成文的是统一的。
比如,新旧公民纠纷,政府出面需要调解的。。。有些不用明说太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