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个链接,看看别的国家的打孩子比率。
http://dy.163.com/wemedia/article/detail/BJANN1K405268AFT.html
对孩子来说,无论什么形式的惩罚都是惩罚。在惩罚面前,孩子的心理总是会被影响到。而惩罚是否能够到达家长的目的,和采用的惩罚手段没有直接相关。除了惩罚,家长还需要有其他更多样化的手段及综合使用不用手段的策略来教育孩子。
前久读过一个timeout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文章。
http://www.pbs.org/newshour/upda … eouts-on-your-kids/
孩子的很多行为纠正,除了惩罚,还可以引导及阻止。比如沉迷电子游戏,得引导出去playground。容易撒谎,得避免给孩子有撒谎的空间。这样逐步得养成习惯,才能纠正这些行为。
当然还有更多需要探讨,比如那些行为要纠正,不同家长有不同的标准。到什么程度需要纠正,家长承受力在哪,不同家长也有不同标准。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在纠正的过程中,什么情况使用什么手段,也要考虑。
对于打,很多国家,很多人不鼓励,也能说出有很多道理。但看到真实的世界,很多地方很多事情的确是靠暴力维持的。典型的就是新加坡的鞭刑,很多国家的死刑,战争。孩子被欺负,得打回去才是解决的办法。这里的基本逻辑都是对某些行为的肉体惩罚。这个道理太大,不多说。
我想从一个小的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走过一条小路,地上比较湿滑,一个星期总要那么有一次滑倒,每次滑倒摔得都很痛。几个星期后,孩子会绕道走。如果这孩子每次摔倒不会痛,而且每次倒了都有人来sayang他,他估计很喜欢天天走这条路。如果孩子的家长不想让孩子每次摔跤觉得痛,可孩子又要走那条小路,于是编出个恐怖故事,说走这条路会碰到什么什么。孩子可能听不懂,还继续走继续摔。也听得懂,怕走那条路,决定不走了。
最终,有些孩子还继续走这条路,继续摔。另一些孩子不走这条路了,可想起这条路就怕。还有一些孩子想起这条路就屁股痛。不绝对,但在有些事情上,不同处理手段造成的不同影响,在心理上的阴影可能比在肉体上的惩罚会大一些。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讽刺,威胁,嘲笑或者故意忽略,对孩子的打击比打一顿还大。因为你打一顿,孩子估计你还一样的喜欢他,但如果忽略他,他直接的反应就是家长不再喜欢他了。
当然,暴力解决问题,始终在西方语境中始终是政治不正确。虽然他们自己很多时候是用暴力解决问题。在中国语境中,特别在教育上的暴力问题,相对比较灵活,不会走极端,不说都要打,也不说都不打,也不说这要打,那不打。只说‘因材施教’。
其他版友有别的见解吗?小时候做了错事受到惩罚是学习将来进入社会,遵守规则的培训。每种做法都可以找到挑剔的地方。我只想知道,如何孩子从惩罚中了解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下次可以不再获少犯这样的错误。打孩子是一种方法,有人说教孩子就像训练马戏团的小动物。 一手鞭子,一手胡萝卜。但是孩子大了,》8岁? 鞭打带来的负面影响超越了它的管教目的。如果那么有效,大家都挽起袖子好了,心硬点又不难。
上小学以后就打得少了。以前打过,现在孩子看到我拿藤条通常就知道怕了,所以就是个威慑。从小到大完全不打还真难做到。孩子大了还是以讲道理为主。
我这可是亲生的啊。舍不得打。从没打过
打并不能解决问题。我是一直不赞成打的
有个妈妈试过, 一藤条抽下去, 立马一条高高的愣子, 三天都没有从孩子身上退下来。 那个妈妈连下把藤条掰断了。据说当时没咋使劲。
昨天有个家长还分享心得, 藤条抽上去很疼, 但不会有内伤。
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先教育,然后口头警告,实在不行就掐屁股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掐屁股解决不了的,哈哈
:)我儿子有时候真的很皮,打过两次,但也只是象征性的用藤条威胁过他,他还说不痛,气死我了。哎,也难怪老话说得好,打在儿身,痛在娘心。这是活了几十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深深的体会这句话的意义。后来就没打过
我家小时候打过,但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