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家庭中位数出来了~ S$8846一个月
所以按照 一家 2口人, 没有AWS,没有bonus的情况下
平均一个人一个月的银行到账 应该是 S$3024 = $8846/(1+0.17) * 0.8 /2, 这就过半了
如果有 AWS 有bonus 的情况下,这个值会更少一点~~~
如果按税单算的话 一个人 一年税单收入 S$45,364 = 8846/(1+0.17)x12/2
好吧,今天好无聊,在这里祝大家2016 都有一个好的收成!!!
这是一月,包括公司交的那一千块,不过加这一千块统计有点不要脸,给人的感觉是坡民都是按月包干的派遣劳工。
回复第2楼leocdsc的帖子:
:)哈哈嗯, 所以月收入应该是S$7560 = 8846/(1+0.17)
扣了公积金到手现金大概五千多点. 还个组屋贷款还可以.
要买车和养小孩, 中位数级别的就比较紧张, 剩不了几个钱买公寓就不用想了.
不过坡坡公共交通发达, 车是奢侈品, 和国内是不一样的.
的确很不要脸,居然把employer的CPF 17%加进去。那意思是说employee的CPF 20%也加进去咯。
$8846/(1+0.17+0.20)=$6457
基本薪水要扣20%的cpf,加上雇主的17%,一起进到cpf里面,分成三个账户。
简单估算一下,每个月扣了cpf到手的钱+进了OA的钱,基本上和没扣之前的基本薪水一样。所以每个月到手的钱加上OA就是7560. 这个钱买hdb+车那是没啥问题,买公寓加车,就有点紧,需要好好计划一下。
雇主17%的cpf全都在你个人的账上,算进去有啥不对的?另外,你最后的这个计算,真是神计算,数学老师估计要哭死了。
应该是 $8846/(1+0.17) * 0.8 =s$6048
所以拿到手的 家庭月收入 是 6k多一点点
楼上的少算年底花红以及AWS哦。就我的理解是比如你公司有AWS,加上年底给了你夫妻一共2万块花红。 你的家庭平均月收入 ((8846*12)-20K*1.17)÷13=6627.08 就达标了。 如果夫妻收入都一样,那么每个月到手 6627.08*0.8=5301.66 (夫妻各有2650进银行账户)就达标了。 恭喜广大群众达标。
OA的钱也可以算到到手的钱,毕竟OA可以用来还房贷
COE 很难跌咯, 有钱的还是很多
据报道上Uber,grab这些标了好多车,把价钱给拉上去了。
OA 太限制了
木有房 木有车 就 鸡肋了
16年经济行情不好了那些木有 AWS 的公司
跟一些 发不出 bouns 的公司就苦逼了
车不能用cpf吧。
有cpf,说明至少是pr,没有不买房的理由,买了房,OA里面的钱和现金也没啥差别了吧。
吓得我都不敢看你们在说什么?好苦逼呀
家庭收入是指全家吗? 那也有可能是2个或3个人呀
家庭中位数,你家老早超标了。
谁给个平均数?中位就不想了。拉后腿。
你确定吗?
平均是$11,589
平均一般会比中位数高因为有一些收入极高的。。。
我以为会少一些,呜。呜。呜。
再贴些细节的数据看看拉后腿没有
平均家庭收入:
1/2房HDB $2,730
3房HDB $6,370
4房HDB $9,022
5房及EC $12,270
公寓 $20,213
有地 $25,585
把一无所有穷光蛋和部长平均一下,大家平均收入都是百万级别,哈哈
平均家庭收入:
1/2房HDB $2,730
3房HDB $6,370
4房HDB $9,022
5房及EC $12,270
公寓 $20,213
有地 $25,585
——————–〉
先把有钱人除掉,剩下的就是组屋1-5房,
1/2房HDB $2,730
3房HDB $6,370
4房HDB $9,022
5房及EC $12,270
而家庭中位数=S$8846,也就是说新加坡有一半的家庭是住在1-3房的组屋里,这可能吗?
新加坡有这么多1-3房的组屋吗?
我的数学不好,低于S$8846的家庭也有可能住4-5房的组屋。
平均收入本来参考意义就不大,再和住房类型一挂钩,更加离谱了。达士林的五房也是五房,榜鹅的五房也是五房,这两者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同理还有乌节路的公寓和大众公寓的区别。不过有地住宅家庭收入平均2.5w这个似乎又有点太低了吧。
中位数感觉更好一点。嘿嘿
这些人家许多并不靠薪水养家。
觉得前面算的都有点乱,应该算一下一般情况
一般人应该都是有AWS的吧,$8846两个人每个月,那就是8846×12/13=8165.54, 这是实际的每月总收入。
这个$8165.54又含了17%的雇主CPF,$8165.54/1.17=$6979.09
那么平均每人的基本工资就是6979.09/2=$3489.55
实际到手现金每人每个月2791.64(80%),应该还要减去1块钱捐款什么的,华人来说, $2790.64
算中坚力量,35到45岁的,然后CPF OA $732.91, 可以供房贷; MediSave $313.97, Special $244.12, 后面这俩不出意外没啥用,用不到
所以反正每个月能到手大概2800现金的童鞋,基本上就赶上中位数了吧。两口子CPF OA供个普通组屋没啥问题,然后现金5600左右,够花了。年底还有一笔额外的5600现金加1465的CPF,可以旅个游什么的,没什么压力吧。
关键,家庭可不是一定2个人挣钱啊。看个人,就要看全职居民个人薪水中位数,那个,不包括雇主cpf是大约3500。 而这个家庭的,看看好了,政府都说了家庭人口结构有变动了。 有些家庭挣钱的子女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住家登记地址在一个 就算一个家庭。可不是传统的三口四口之家的说法。
看人均收入的中位数也许好一些。。。特别是加上失业人口和退休人口及学生人口,数字就舒服多了。只能和学生比,才有点优越感。不说了,工头在叫我了。。。
数字对于官方的意义远大于个人,自己的收入过得如何,自己最清楚,觉得ok就保持,觉得不爽了就多努力挣钱。
我感觉这个论坛在对待薪资问题的讨论上,明显更接地气。在隔壁论坛,每次看到讨论薪资,我都吐一地血,怀疑我的人生呀。
小孩子每月补习费用800加,女佣800加,撑场面崩起个二手经济型日系车每月1000加。。。不过和老人挤着住再蹭点伙食费,大概还是够了。出去外面把头发多抹些油,Tshirt领翻起来立着,裤子挽高点把bata的牌子鞋露出来,看起来还是蛮光鲜的。。。
相对于坡坡的消费水平, 这中位数的收入是比较低的,
特别是考虑到没有退休金, 医疗费用非常昂贵, 养老压力很大..
难怪之前看新闻有四成多65到70的, 还在探索转型, 在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岗位上积极发挥作用. 前两年是两成。以后会不会到七八成哈。这些人估计以前也是中位数吧。
要达到中国发达地区二线城市中等生活水平,估计得两倍中位数才可以.
没事,这个二手日本车还可以闲暇时间跑跑uber,赚点钱来养家。
不认同。目前家庭收入是我5年前在上海的2倍,上海算是国内一线了吧。
我明显感觉我的生活水准远远超过在上海的时候。
国内的话,排除买房还贷等房屋开销再谈生活水平吧。国内房子问题简直就是个奇葩。
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心呢? 对生活的满意与否,和收入关系并不大。写”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清纳兰很有钱哈,这不满意那不满意。
日常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和国内大城市比起来,车的确是新加坡最痛的地方,其他的我看不出新加坡只相当于国内二线城市的水平,小网球太夸张了。
小声问问大家,有车有女佣每个月至少多开销$2000够么?女佣800+(包括税),养车1500。
同事多是补习控。即便本身是博士作家或坡本科毕业的也是。好像不补习就居于人后。某坡人年青phd说他热衷补习程度很一般. 两个小孩, 因不想麻烦家人,所以小学都上托管。托管里有一科华文补习。加上托管费用, 就是450×2。然后外面一般补习中心补习数学科学350×2。这样就是1600。然后钢琴x2。一个月两个小孩花两千左右。是不是太夸张.
女佣的薪水大概是600,除非你的孩子是公民,否则税要265,女佣每两年的机票,每六个月的体检,偶尔生病看医生等等,所以孩子是公民可以按照800算,否则按1000算。
车这个东西要看你贷款的比例和年限。如果全款买车,那应该就是油钱,保险,路税,停车费这些吧,不是整天路上跑,一个月500应该够了。
车最好不要全款买. 十来万在坡看起来很少, 那时因为坡坡经济太发达必会赢, 就算每天折旧也不可惜.
在其它地方如一些发达田园国家可以做很多事情.
老年人不愿意花功夫学习网银,不愿意用atm机,那就去银行排长队等呗。
自己不花功夫教会孩子如何培养学习能力,如何自己思考解决问题,非要去整什么补习,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撒到补习中心,自己发疯那又能怪得了谁。你想想自己当年上学的时候,成绩优秀的孩子,又有哪个是靠补习上来的?
除非家长是全才,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通,便可不出去补习。坡上教育可是要强调精彩的广度,而不是什么无聊的深度,培养的是可以指点世界的万精油。拿小时候天朝的模式生搬硬套,到头来输掉的是自己孩子在坡上伟大的前程。坡的优势就在于,不需要成为专才,不需要专研某一领域,什么风来吹什么。要的就是站对风口,就可以飞起来了。
约瑟林带来了新加坡第一个金牌,这是个风口,以后就学这个了
前提是花几百万去美帝学,争取回来赢1百万奖金
约瑟林替新加坡拿到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相当于新加坡版本的许海峰,甚至比许海峰意义更重大,毕竟许海峰之后中国的奥运金牌后来多得很,而新加坡的第二个金牌就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但是后来的待遇可差的太多了,这要放中国,首先要头版头条,宣称新加坡人民站起来了,其次要掀起向其学习的浪潮,授予劳动奖章,授予乌节路地区户口,各个赞助商争先恐后送上代言广告费。当然也可能有某个部长出来说约瑟林要先感谢的不是父母和教练,而是人民行动党,这都是后续的花絮了。
不要生太多小孩,生三四个,给你月入1万也是穷。所以我只生了一个娃。
月入1万2个孩子就穷了
生三四个还开车住有地的,不知道得多有钱。 好羡慕
多个孩子多双筷子的事请,孩子多了还能互相学习。要培养爱好,CC那边几十块钱就能上个兴趣班,能花几个钱呢。
当然非要发疯去这个也补习那个也补习,那挣多少都不够花的。
宁可相信阿猫阿狗的补习,不肯相信自己的基因,愚不可及。
就是说新加坡有一半的家庭的家庭收入在8846以上, 其实并不高, 考虑到新加坡大部分家庭都是2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