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面价54万港元史上最贵 恒基地产232.8亿港元拿下香港双料“地王”
在合景泰富龙光联合体以168.55亿港元拿下香港最贵“地王”3个月后,这一纪录被恒基兆业地产打破。
5月16日,香港地政总署公布的招标结果显示,李兆基名下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子公司耀基发展有限公司,以最高价232.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05.8亿元)拿下香港中环美利道商用地,楼面呎价高达50064港元,约为53.9万港元/平方米(约合人民币47.6万元/平方米),成为香港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
53.9万港元/平成香港最贵地
5月16日,香港老牌房企恒基地产以232.8亿港元,楼面价53.9万港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中环美利道商业地块。
有报道称,美利道地块的推出可谓“二十年一遇”,是香港于1995年招标出售中信大厦现址后,首幅推售的中区商业地块。
该地价打破鸭脷洲利南道临海住宅地于2月录得的逾168.55亿港元,成为香港史上最贵“地王”。
美利道商业地块面积为2880平方米,最低及最高楼面面积分别为2.59万平方米及4.32万平方米。
据了解,中环美利道地块共收获来自恒基兆业、长江实业、九龙仓、恒隆地产、中渝置地、南丰发展、华人置业、新鸿基以及新世界发展、信和置业、世茂房地产联合体在内的9份标书。其中长江实业为此次中标房企的大热门,但最终恒基地产击败了包括长江实业在内的8个财团,一举夺魁。
中原地产测量师张竞达分析认为,该地块位于香港中环的核心商业区,交通便利,但是这一成交价格远高于市场预期。近期香港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写字楼市场投资气氛以及香港楼市交投畅旺,美利道地块位置优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未来可建成甲级商业大厦。
拟投260亿港元建中环地标
关于高价拿下中环美利道商业地块,恒基兆业地产副主席李家诚表示,对香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该地块为中环核心地段罕见地块,目前中区写字楼需求量较大,空置率低,租金客观,该地块获取价格合理。
关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李家诚透露,未来项目预计斥资260亿港元,打造继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后的又一标志性地标建筑,预计2020年建成。
高力国际亚洲区估价及咨询服务常务董事长张翘楚预计,未来项目落成后每呎租金可达170~200港元。目前长江中心平均每呎租金约为160港元,国际金融中心一二期平均每呎租金约为180港元。
作为香港老牌的四大房企之一,恒基兆业地产近些年在土地市场表现相对冷静。2010年开始,以67.44亿港元购入3宗住宅地块,商业地块方面,2014年以46.88亿港元竞得尖沙咀中间道地块。
2015年9月开始,恒基兆业地产不断传出出售香港物业的消息。2016年9月15日,恒基兆业地产公告宣布拟以43.68亿港元出售香港金龙中心;2017年2月17日,恒基兆业地产全资附属公司拟以1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香港北角丽东轩酒店予顺豪物业。
接连出售香港物业,加上销售去化的缘故,恒基地产总的土地储备面积出现下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恒基兆业地产2016年年报获悉,截至2016年年底,恒基兆业地产土地储备为2410万平方呎(约为223.9万平方米)同比2015年2440万平方呎(约为226.7万平方米)出现小幅下降。
香港楼面价近50万人民币,售价最少得80万人民币每平米。香港都每平米80万了,北京凭啥才均价才6万不到?香港再过几年和北京比,连屁都算不上。
董教授是不是有点太保守了?
董教授的预言能够实现,而且房价会继续增长
参照香港,内地的一二线城市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不过想想也是很可怕的,可怜的港人,要我是香港人,我就直接搬家去深圳了,反正迟早是高铁连接又是地铁连接,来回20,30分钟,非常方便。
北京上海等经过今年的调整后面几年接着涨是肯定的,限购稍微放松之后,被抑制的需求就会再次集中爆发,导致房价跳涨。
3月27日,北京,发射房价调控新政,爆炸威力已达到原子弹级别,其新政可以用丧心病狂、史无前例、匪夷所思来评价。以北京为首的京沪深房价必跌无疑。药量已经超出调控范畴,药效是直接要命。京沪深有房阶级和炒房者将遍地哀嚎。
但伴随着房价的下跌,无房阶级不再那么鬼哭狼嚎了。也伴随大量中介关门倒闭,诸多建筑工地停工,年底农民工兄弟没钱回家过年,最先受不了这一轮调控新政的第一人就是政府,绝不是炒房者。
历史是那么的相似,调控一段时间以后,新的、更大的、大放水很快就将到来。
北京除了三月底象征性地放了几块地以外,其他一切没变。丝毫不打算改变供远小于需的根本局面。只是单纯地卡死购房人资格和能力,丝毫没打算增加供应。这就为下一轮更猛烈地报复性狂涨做了最好的准备工作。一切优势资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北京聚集。
想起来这政策可是变化真快,2015年还满大街宣传千方百计去库存,2017年就往死里打,啥时再放水,让我们拭目以待。
好像这些年神仙都摸不准股市的规律,但猪都能抓得住政府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的房市调控规律。一切炒房者在房价面前都算不上个屁,真正绝对掌控房市的就是政府,而且这些年政府一会给房市加油,一会给房市刹车,节奏把控极其精准,总体上把房价控制在较快上涨,但不绝不会惊天暴涨的轨迹上。长期看下来与GDP 增速基本一致。
股市极度低迷,实体经济也苦不堪言,经济没啥亮点,看看北京这天下第一SB 政策能持续多久?
天下有识之士现在要做的就是节衣缩食,储备弹药,等待大反攻的到来。
一旦调控放松,必是一轮暴涨
深水炸弹!任志强预测2018年房价:调控后将……
2017年05月28日 21:20:11 投资观察网
导语:“双重夹击下,只要政策放开,或者说库存到了某个临界值,房价就会如火山一样喷发,无法抑制。”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任志强,断言2018年房价将暴涨更多。
这次又要被他说中了吗?
未来房价到底会怎么走?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任志强,这次又给我们丢了一个深水炸弹。
在近期举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与市场前景”闭门研讨会上,任志强称:调控错了,2018年房价将暴涨更高!
任志强的核心论断是:错误的调控手段会让需求在一段时间以后集中爆发,所以下一轮会比这一轮涨得更高。
他主要从供应和需求两个方面佐证了这一观点:
供应端:土地供应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任志强表示:2015年土地供应就是负的33%,很多城市土地已经出现短缺,包括上海和北京。
2016年,政府的土地供应继续下滑,部分一线城市的土地连2015年的一半都不到。比如,北京2016年的土地出让收入是800多亿,而2015年是1960亿。去年才到前年的40%左右。
土地是两年开工,所以2015年和2016年连续2年的土地供应负增长,将影响到未来城市的库存。
翻看一线城市的库存量可知,目前一线城市库存平均只有6个月左右,已经远低于12个月的安全库存标准。
如果一线城市不再建房,不出6个月,市场上将没有新房库存。
我们现在销售的房子和竣工的房子的比例到底是什么关系?
任志强给出的数据是1:2.12,这是什么意思呢?
平均每竣工了1套房,就卖了2.12套,按照一线的6个月库存,这么个调控法,等到无房可卖,房价肯定要出大问题。
需求端:一线城市人口还将继续飙升
目前,因为土地稀缺,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在限制人口,比如北京提出“誓死守住人口2300万的底线”,并且市里给各个区还下了任务,区里就把任务分割给了管辖下的各个企业,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这是必然的,一线拥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以及更好的前景,“把人轰走,你轰得走吗?”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天性,不然人类早就灭绝了。这样违背人性的计划注定必然失败!
世界历史上,早就无数次地证明限制人口根本行不通。
早在东京还是1200万人口的时候,当时就跟北京一样,下决心把人口控制住,于是就发展东京的卫星城市,修了条高速铁路,说半小时就能到大阪,大家去大阪生活吧。
结果路是修好了,东京人不但没去大阪,反而大阪的人全都跑到东京来了,现在东京多少人了呢?3750万。
只要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一线城市,房价怎么会不涨呢?
2010年,中国楼市成为一道分水岭。在市场上看空论大行其道的时候,任志强却发表了房价必涨论,并扬言:“你们还是别当傻瓜了,把幻想放下去吧!”
结果,2010年房价暴涨。全国平均涨幅9.9%,而北京更是暴涨了42%。
2015年,他再次发表房价暴涨论:“由于限购政策,2013年和2014年土地供应量减少,2015年房价还将上涨。”
当有人问任志强到底该不该买房时?他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显然是不耐烦了,回到:“都问了十几年了,还在问。不要等,有钱该买房就买房。”
事实证明,他再次一语成箴。2015年随着限购政策的解除,一线城市像压抑已久的火山,突然喷发。其中,深圳更是跳涨50%,随后北京、上海轮番上涨,并蔓延至二线城市。
那为什么这些年我们的调控政策一直失灵呢?为何我们每次调控完之后就会报复性反弹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由于M2的高速增长,比如2009年的27.7%,以及目前放缓的11.3%,致使资金没有更好的地方储存,大家只能堆积到房产。
经济好时,GDP高速发展,M2飙升,大家最好的选择是买房。经济不好时,政府要基建,M2也会飙升,大家最无奈的选择还是买房。
而国内的资金去向就那么几类,除了房产,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
放银行那肯定是亏损的,如果M2是11%,银行只有5%,那每年资金就会贬值6%。
股市也是差强人意,一赢二平七输,多少英雄都在股市折戟,不要说保值了,能活着出来都不错了。
信托就更不用说,拿着8%的利息,不仅没有干过M2,每天还过得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大家全民买房,这么大的需求量,房价当然很难压下来。可以说只要M2是增长的,我们的房价就会长期向上。
只要政府调控房价或者房价向下,开发商就会谨慎拿地,一旦以后库存不够或者政策放开,需求就会爆发式增长。
这也就是任志强说下一轮会比这一轮涨更多的原因。因为这轮调控对房地产的打压太惨绝人寰了。
房企的各路资金通道被毁后,目前的房企钱都没有,还靠什么拿地,靠什么建房。即使政府土地供应量上天,没有人买地,那都是徒劳。
这轮调控有数据显示,国内的房企上市公司在国内借不到钱的情况下,已经集体选择借入高风险的美元。选择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融资,可见国内房企资金链已经很紧张。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今年1月份,国内40家大型房企的拿地量下降了50%,而深圳更是出现了中心土地流拍。
所以,政府打压得越狠,房企资金链越困难,就越不可能拿地建房,库存就会更少。下次房价就会涨得越多。
一方面,为了躲避货币贬值,我们对中心地段的需求在源源不断地上涨。一方面,政府打压楼市,房企不再拿地,致使库存告急。
双重夹击下,只要政策放开,或者说库存到了某个临界值,房价就会如火山一样喷发,无法抑制。
这大概就是为何任志强能这么有底气地说,房价下一轮将比这轮涨更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