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始为老楼加装电梯了,全国其他地方应该都会陆续动起来。此举真乃我天朝行动不便老人的一大福音
经济发展了,几十年前算是奢侈品的电梯彻底平民化了。新加坡前几年也大举加装过电梯,天朝也要开始加了。
这事住在一楼的住户可能不太热心,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应该不小。
天朝人真聪明,有人出招,对部分结构坚固的六层老楼加装电梯,假如费用出问题,政府就加建第七层,卖出第七层后的钱,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加装金子做的电梯,钱都够。
有电梯后,七层就很抢手了,可以卖个极好的价格,然后再把多余的钱,把整个老楼彻底加固,整修一下。即便民,又美化市容。
当然,天朝各地差异极大,也要看具体地区和具体老楼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安全,做针对性的方案。但不管怎么说,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天朝,应该加大办这件事的力度。
写这帖子,一是因为闲的无聊,二是看到一些天朝老人真的不容易,很多住在高一点楼梯房的老人竟然有几年都没下过楼了。有病看病时,都是子女背下楼的。相信理财版里也应有人有我这样的感受。
广州加装电梯好几年了,每年装很多部。天朝现在是越来越人性化。
很有可能因为一部小电梯,让楼梯房身价激增。
请买卖老破旧二手房的朋友注意这样一个价格影响因素。 谨记,不是所有的老破旧二手楼房都可加装电梯的。
“老楼加装电梯面临的难度不小”,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陈辉坦言,包括协调难度大,每个单元需要征得所有业主同意才能加装电梯;电梯加装费用高,每户需要出资几万元到十几万元;施工难度大,老楼的水电气热通讯等各种管线需要改移,“这笔费用差不多三四十万元,相当于一台电梯的价格了。”
=================================
这事早就开始在搞了,不止是北京。但是想要征得单元所有用户同意,这是非常难的事情。因为各层出的钱不一样,装了电梯导致各层房产价值变化不一样,非常难以协调。如果是社会上的楼,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能搞成的,多半是住户都是同一个公司这种类型的,也就是以前的职工家属楼。
至于加盖一层,更是很难行得通,万一变成楼倒倒,谁敢负这个责任?
北上广深成功的可能性大,因为电梯的价值远小于房子的价值。五线以下城市可能一套房子还没一部电梯值钱,改造可能性就小。另外现在部分地区已经立法,社区改造不需百分之百的人同意,有的改造超过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就能干。
查了一下,确实广州走在前面了,这个要政府强力推进。其实已经绝不是小事了,已经是涉及到千百万老年人的重大社会关切事件,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重,这事越来越迫切。
至于施工难度,可以说,现在的施工技术加个电梯和50年前老百姓砌个猪圈难度想当。关键是主观上不要偷工减料。
问题在于,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加了电梯,一楼二楼三楼的房产价值并不会得到增值,相反,还要承受相应的不便,例如遮光,噪音等等。
电梯并不是一装上就完事了,后续的维修保养都是钱,这钱谁出?
电梯加了,高层的房产增值了,需要出钱来补偿低层用户,问题是高层愿意出这个钱才怪。
难在加之前,加了以后参照原有普通电梯房管理,难度不大。当然,因地制宜,针对每个楼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那是应该的。政府要作为,这绝对是考验社区街道干部能力的最好机会。
二楼三楼都受益,一楼确实没有什么获得感,那就要不只加电梯,要把外墙等一起大规模美化了。办法很多的。
当然碰到那种手持汽油瓶,死活不让改造的也会有。
中国大陆范围内,广东那边的人是最具有公民精神的,所以装电梯在广州领先是很正常的。
我还知道有一个小区,把物业给炒掉了,业主委员会自己干物业,最后不但把小区搞得很好,物业费还降了。这在其他地方简直不可想象。
对老人是件好事,可是实施起来难度不小,在新加坡,HDB愿意补贴,居民大都投票赞成。建成以后也是国家统一管理,后续跟得上,天朝哪有这种决断力呢?
电梯对老人太重要了,这点我深有体会,以前父母住四楼,妈妈膝盖不好,爬楼梯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唯一最有效最快速的解决方法是给他们买了电梯房。
青岛实行半年了,到目前只有一座楼开始安装。现实太残酷
想法是好的,执行起来有些难度。现在还有些变通的做法,就是沿着老旧的楼梯加装简易电动扶梯,成本更低,好过啥都没有。不过条件稍微好点的,都买了电梯公寓了,老公房租出去,等拆迁。
不过因为这个问题我联想出另外一些问题,怕有屁股决定脑袋之嫌,所以我尽量客观:
现在城市土著,普通家庭,好多是男方父母两套房,女方父母两套房,两口子也有两套房,而孩子只有一个,当然都在努力的抓紧二胎。仅仅是这六套房传承下来,二胎家庭后代都是人均三套。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曲线,房地产刚需发动机还能持续多久?
旧楼加装电梯,其他城市可以跟广州学习。2016年8月新闻“昨日广州市国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历年来受理加建电梯规划审批案件400-600宗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7月,规划部门共审批通过加建电梯的既有住宅约2500幢”
http://www.oeeee.com/html/201608/25/414494.html
不科学,这论坛上赞美天朝的帖子居然没啥人喷
真够扯的,老人不会把房子卖掉换个电梯楼,还几年不下楼
也不能说扯,有可能老人一辈子住惯了这个房子,不愿意离开这个街区,也有可能房子本身老破小,卖了也不足以换个电梯房,等等
我地那个天呀,理财版里竟然有能说出这种话的。把换房子想成和换手机一样容易。知道吗?房产折腾一下,一买一卖税费代价是多大吗?
读完这贴子,感觉杀伤力太大啦。严重降低对理财版的敢兴趣。为什么不建议几千万腿脚不好,下不了楼的老人都直接买一栋别墅,再陪10个保姆呢?
为什么不把老楼全部直接砸掉,政府再全部改建豪华公寓楼呢?让每个老人都有尊严地活着?
人老了,上下楼不方便了。不费太多心思,自己或子女直接卖老楼、买新楼,这样的群体不是没有,但应属少数。绝大多数老人的心理和经济能力决定他们是死都不会动用那点养老钱去换楼。
我统计了下楼主吹过的牛逼,估算出楼主的平均收入水平大概是半天买个车,一辆车算100k, 一天算200k, 一年365x200k。就算这几天风声紧些皮条不太好拉闲的蛋疼,但他这个收入怎么着在小坡也算个大人物了。所以楼主的帖子给我的印象大多都是组屋区楼下半瓶tiger手搓脚心胸怀天下谈古论今的领袖风格。
我开个玩笑缓和一下气氛,楼主莫怪
你这才是神回复,你不懂二手房卖出都是买家付税吗?你装电梯不用钱?
拉倒吧,纯粹是活人给尿憋死的例子
那这事情没得商量,继续过活人给尿憋死的日子
就凭你这句话,就知你有在房产理财方面多无知。还二手房卖出都是买家付税,买家都是傻瓜,愿意帮你付税?实际操作时,部分买家帮卖家付了税,是因为卖家调低了售价。也有很多二手房成交时是各付各税,这样的售价通常就比较高。你要还不明白,我就说也有买家答应不但可以帮卖家付税,还可以帮卖家养老,前提就一个卖家把售价调的足够低。
你知道即便是同样面积的电梯房也要比楼梯房价格高一些吗,因为电梯房通常比楼梯房要新一些,环境要好一些。这个差价在一线城市相差很大,要老人补巨大差价几乎没可能。当然你可能只知道5线以下城市的情况,这样的地方差价就小一些。
天朝数千万老人每天都正在上演活人被尿憋死的例子,他们的智商,他们的子女智商都不如你?
你能说出这种话,就表明两种可能,一是,你比常人有很多钱,对一二线城市换房产生的巨大价差根本就不在意。第二种可能就是你只知道中国5线以下城市的情况,对大城市的疾苦你完全不知。在5线以下城市,不要说换房,就是再全新买一个也就10几20万。
很多老人不愿动弹的,可以说死了再说。城市里的老楼,多少老人住7楼,子女怎么劝都不搬,尤其空巢,我家就是,5楼,楼下是店屋,举架高,相当于7楼高。1,2楼还是户外的铁楼梯,冬天下雪,几天都不化,住的大部分是老人。
你说这话,靠谱,一部分老人致死不换房,有因为是住习惯了的。 但绝大部分还是因为钱,钱,钱,钱。
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就知道,天朝有多少孝顺的子女在老人离世后都非常遗憾地说,没能力帮老人在晚年换个好房子住。
理财版的朋友,有能力的赶紧帮父母买个好房子吧。尽孝尽早是名言。
我发现你是越来越靠谱了。核心就是七个字,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不会买偏郊,买小号。你自己说的这些应该去和中国老小区的老头子说,在这里说屁用没有
不要说在老房子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了,就是年轻人,我同事,新加坡人80后,结婚两年了,一直和老婆挤在父母的房子,bto总是考虑那些成熟地区,导致每次都中不了。说为啥不考虑往远一点,例如三巴望等地方,这哥们说那都是荒郊野外怎么能住人。这就是观念。我不认可这种做法,但是你不能否认的确不少人有这种想法。
你会因为要电梯,把自己的父母赶到偏远地区的小房子吗?稍微明白一点事理好吧。理财版需要一点门槛
为了电梯,就让老人搬迁到又偏又小的房子里,这事老人自己不会这么做。天底下估计也没几个子女敢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