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说宇宙中心大巴窑的屋子,在跌跌不休的组屋市场,价格坚挺。
今天又有新闻,说大巴窑大牌139A的5房,达到了令人咋舌的101万。这个价格超过了一些同样面积的公寓了。
那里今年5月第一个低楼以84万成交时,我就跟客户聊,一定会见到100万,这是以高1层楼加5千的算法。
果然,那一区至今已经有了8个成交,基本符合这个规律。
下面图是8个单位的转售价,已经这个DBSS的位置。
在3个地铁站的中间。离哪个都不算近,也不算远。
问题来了,如果你持币待购,有负担能力,会买这个HDB?还是会买别的地区?
不会下手,连考虑都不会考虑。
为什么,百万就买个hdb,不值。那个地方我去过若干次,mrt附近,老人的比例高的惊人。不喜欢住在人口老化的地方。
不会考虑 100万的租屋还是租屋啊 还不如添点钱上condo
如果工作在附近,父母在附近,手头现金也不够买哪附近的私宅,没办法就只能买这个了。
不会,因为没钱。。。
如果有钱,贪图地点会买个面积差不多,没这么新的,不用DBSS。
剩下的钱,可以做其他投资,也可以考虑买第二套,哪怕是五年后。
当然任何自由市场中的交易都有其原因。
这栋楼 低层的相同面积在80多万,想在这样的地点,这个面积,这个楼层,以这个价格买condo是不可能的。
不会,因为不想当菜头,还会上报。
有钱加点上公寓了。
组屋还是人多人杂,乱七八糟的。还有搭配的2房很多家境不好的人家,很容有性格激烈的,神经不正常的,反正罪案很多这种家庭产生。
Toa Payoh Peaks吧 我觉得值得啊~ 100万买附近地区的condo 只能买个60-70平米的两居
不会,不喜欢老化的老城区,就算减半的价格都不会买
地点好。但100万真心觉得不值
不会买。首先,对大巴窑无感,既不喜欢名字,也觉得气场不合,其次,靠近市中心始终不如住得舒适(CONDO)在我心中地位更重要
哈哈,我也觉得,好像以前有人说过这个地名看起来就苦哈哈的
100万我还是想买达士岭~离CBD更近出租更方便。
找你们咨询买房建议的,是不是都是大巴窑大巴窑
也不看人家的实际需要是哪里
我提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地点,还是在那大巴窑,说我的地点帮我研究一下再回复,就没有下文了
榜鹅/蔡厝港的公寓还是近市区的新组屋,各花入各眼!
但郊区的部分三卧公寓租金比不上好地段的三卧组屋,假如租金能反映真实的需求和价值,市区组屋还是更胜一筹。
不会,没有信价比的鸡肋。
如果我很有钱,直接上同地段公寓享受了。
如果我没钱,买个稍微偏点的BTO只要2/5的钱,还是全新的房子。剩下60万吃吃喝喝多自在,新加坡那么小,地铁又发达。
有60万新币省下来,可以下辈子雇女佣,可以拥车拥到开不动,可以多拿30年退休金。关键是住的还是一手房,屋契也至少长5年,100万那个还是二手房。放着一手的不要,去买二手才是想不开。
那买什么房子合适?
买什么样的房子,和自己的工作生活相关。我是新移民,没有老区情节,所以本地人耳熟能详的地方,对我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同时我也不在市区上班,所以无需房子离市区很近。对我来说,靠近mrt,有个大的mall,附近再来个能方便买菜的ntuc,外部环境就够了。剩下的就是房子自身的功能了,例如朝向,房型等等。
你是新移民就要按老移民的规矩,不然怎么融合?
这怎么扯到融合上了?难道non mature estate不是新加坡人为主体?在bedok长大的人,对queens town也不会有情结。新移民无非是对所有老城区都没情结罢了。
老城区有老城区的好处,比如吃。不过至少我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南洋食物无爱,吃得再方便也不会是优点。更不用说那些坚持自己做的了。
房子买的离父母近,会有额外的津贴。老区长大的人,买房又有津贴又能离父母近还能满足情怀,这是三全其美。
反正我是觉得挺大的。
价格呢?居住环境是高点好吗
如果我有很多闲钱, 可能我会买, 然后出租.
如果我只有能力买一个房, 肯定不买. 宁愿买个郊区配个车.
原来差20cm,那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再加30CM就算high ceiling了,感觉完全不同了
这个比起璧山的DBSS如何啊?宏茂桥和大巴窑DBSS都没看过。璧山的房间好小阳台很大。地点也是两个地铁站之间,1公里以内的路程吧。也是上百万。
买不起
1百万买个HDB而且是在老龄化严重、设施陈旧的大巴窑,到底是要有多喜欢HDB的人才会下手呢。。。不如加点钱上公寓。我在大巴窑南边一点的黄埔住了8年,对那一块很熟悉了,不觉得有啥特别好的。
UGLYSISE: 你理解偏了,别把我带沟里哈
嗯是小飞猪这意思,就是感觉有点苦哈哈
如果是出租就更加不对了,100w的hdb,顶了天租个4k吧,那非市区的4房式hdb,怎么着也能租个2k吧。租金随之只有一半,但是房价却远远少过一半。
值不值得这个问题又回到了个人需求这个问题上,为啥买?方便生活?保值?买了再卖套现升级?各花入各眼吧,对我来说,幼儿园50米以内,小学100米以内,运动场300米以内,超市菜场400米以内,地铁站500米以内,没有拥堵的人潮,没有各国客工聚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就是理想中的家园,赚钱?升值?呵呵,钱罢了,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的,过好当下舒服舒心就够了……纯属个人观点哈
回复第18楼lsg101的帖子:
老移民啥规矩?住靠近就融合了?哪里不是闭门锁户?能跟邻居和睦相处就不错了吧?
百万预算买组屋我愿意买达士岭
区别还是很大的,我家老公寓,不是顶楼层高3.1,感觉确实高爽, 去到同事家的新组屋,外观漂亮,里面还是觉着太低,压抑。
不过为啥组屋层高建2.6? 节约成本吗?
住在顶楼不会觉得热吗?洒家的顶到地面可接近5米但是热啊有时。。。
层高冷气要开久才冷吧。
HDB肯定为了节省成本啊。
层高这问题要看站在什么角度考虑问题,单单一层来说,只是节约了几块砖,让住的人不爽。但是考虑到整体,一层少了20cm,14层的楼就是280cm,同等设计高度,能多盖出一层楼来。
这本来就是层高的考量啊,降低单位基价
有那个钱我应该不会买大巴窑,会买达士岭或者中巴鲁
冷气是往下走的,所以层高多个二三十厘米,制冷效果没有明显的差距。
这套百万5房组屋,117平米,比一般的5房组屋大7平米;刚满5年,新;35-37楼,楼层非常高,无敌风景和视野。如果房型好,精美装修。
我认为值得买。
100万在郊区近地铁只能买到15年以上,楼层装修都一般的旧公寓。
现在的新公寓, 客房简直都不合适住人。同样大小的建筑面积,实际面积比组屋小多了。地点好一点,高楼层,都接近200万了。
有些人不怎么使用公寓设施,所以喜欢地点好的优质组屋。
上百万买到好的祖屋我倒是可以理解,但花80-90万买小户型studio或者1+1我就不解啦,小户型租赁市场真的有这么好?
装修精美不觉得是什么卖点,再精美的装修,过五年也美不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装修是很个性化的事情,买家并不一定喜欢现有的装修。
我多年前看过一套EM,屋主花了32万装修。客厅的结构大改变,美轮美奂。我一眼就看中了。
那时候买不起。
我自己的二手组屋,三楼。花了几万整体装修后,住了三年,2000年行情很不好的情况下,一个多星期就卖掉了。
当初的装修费赚回来了。买主就是特别喜欢我家的装修。
我觉得层高的差别还不是主要的,租屋显得低矮主要是窗太小、光照不足,不太明白为什么窗都是吊的老高的,如果是隐私问题,没走廊的那一面完全可以把窗做的大一点,感觉就大不一样了
玻璃是褐色的,这也是一个因素
我倒是觉得好地段的HDB 比不好地段的公寓强
因为地段好好出租和出手, 如果100W 买的公寓,也买不到什么好位置。 将来肯定陪到手里。
我经常想要买个好地段的HDB,然后出租出去,自己在租个喜欢的公寓住。
我觉得这种超贵的hdb,如果正好满足你的工作生活,那么自住是ok的,甚至是完美的。
但是一旦要再投资一套房子,那我认为就很不合适了。超贵hdb,占用大量资金,出租收益低。
我认为hdb只要离mrt不远,房子没有重大缺陷,就很好租。越便宜租金收益越高。
确实,我们老公寓共10楼,如果按照现在公寓的层高至少能盖14楼。
确实觉得高爽,空调貌似也没啥大影响,很快房间就冷了
组屋肯定最省钱,舒适程度自然逊色一些
租屋长期来说是消费品,但性价比超级好,因为有福利性质;公寓可以有金融投资品性质,性价比不比租屋(看租金收益率就差很多),但可以自由交易而且增值空间比租屋好很多。各有各的好处
我家层高超过3米以上,但是去同事家里2.8的标准高,也没有明显感到特别矮。
不过在hdb的2.6,真的是感觉太明显。
那种100万级别5方式的一般都是非常高层, 面积都在130平方米以上。 一百万买的公寓才多大, 什么楼层, 位置在市区吗
国内的我家房子层高是3米5,装了吊灯吊顶都还有很高。国内房子层高比新加坡高得多,空间大显得凉快。
你这是特殊情况吧。民用建筑规范摘录如下:
在中国对于楼层层高是有一定标准的。民用建筑的标准一般依照国标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的要求来进行制定的。各类专项建筑在规范中做出了特定的规定。工业建筑需要按照建筑作用来具体规定。
住宅的高度计量除了用“米”,还可用“层”来计算,每一层的高度在设计上有一定要求,称为层高。层高通常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之间的距离。层高减去楼板的厚度的差,叫做净高。出于降低成本、节约建材、节约土地等考虑,目前一般住宅层高都在2.8米左右。
层高2.8,减去楼板,差不多就和hdb的净高2.6差不多。我回国的时候,专门关注过这个,去过不少人的家,看到的也是差不多2.6-2.7的净高。
你查查商品房呢?我已经用卷尺量了空间是3.3米。除去了楼板。
商品房一样,基本都是2.8米,净高可能还少点。楼主这样3.3米的绝对是赚了,或者是别墅、顶层或者就是开发商的大卖点。
以前我家的房子是3.3米净高。
哪里的房子?
看来我得去买一个超过3米长的卷尺,拍一个测量图给你们看。
我家不是顶楼,也不是别墅。
广西国内单位的房子
我会考虑,我前一阵子刚去过那个楼,建设的相当大气上档次,很多公寓都不如它建设的好,位置又好,离地铁站也不远,非常好的稀缺资源!
我只是想证明国内房子的层高比新加坡的高
只能说明你买的那个房子的层高比新加坡大多数的房子高。特殊情况而已。
你想想看,国标规定就是2.6-2.8,开发商又不是傻,给你修那么高干啥。豪宅除外了。
请问Dakota附近的房子行情如何?这一带未来有没有发展?
上海很多90年代末交房的公寓还是2.6层高。没有3.5层高。
按《国家住宅设计规范》,普通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米,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米。2.8米,是这一层的地面到上一层的地面.这个尺寸是含楼板厚度的.普通住宅层高2.8米,可以在保证居住舒适度的基础上,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
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国家标准已经定下来了。你要是开发商,你会主动增加层高减少有效的层数?你和钱有仇吗?
高于国家标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一种可能是政府或者公司自建房,主动提高标准给员工谋福利。另外一种是豪宅,最近保姆纵火的那个蓝色钱江,层高就是3米以上,是开发商的卖点,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懂的。
网上也能收到万科恒大开发的一些盘的信息,层高信息也有,室内实景也有,和门高对比一下,层高就很明显了。
要100万还是考虑买公寓。
不如买个EC。
我在马来西亚买的两个公寓层高都是3.3米,好高。面积也实在,不像新加坡的公寓100平米做出60平米的效果。
马来层高实在不假,如果你看到有些项目的建造过,也许就买不下去,那质量-即使在KL市中心
这地点拿来出租可以,但是价钱太高有风险了
你买的是投资用的吗?回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