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帖子是从人人上赚来的,原帖地址:
http://blog.renren.com/share/251433808/15606797906
有些观点赞同,但也有很多觉得作者太片面。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个文章,希望看到理性的分析。请各位仁者见仁!浅谈新加坡式的“幸福”生活和回国潮 终于可以有一次心情去写这个东西。很多东西比较主观也比较客观。不知道的人认定我是五毛。。不好意思,我还没入党,连毛都没有。 来这里快3年了,接触了各种人啊事啊,经历了学校的生活,学校的工作,外面的工作,住学校,住二房东家里,住房东家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开始慢慢理解这个地方,慢慢的懂得这里的生活方式以及它的幸福感。 其实总体而言,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坡是一个很干净很文明的城市。这一点可以充分的在市容上体现,只要不住我之前blk 217之类的外劳区,基本上新加坡本地人的文明习惯是很好的。地上基本没有垃圾,也很整洁,绿化做的很好(当然热带国家都好),鳞次栉比的大楼也错落有致,很不错。在公交上地铁上都很干净。这一点让人觉得很好,无数的新闻已经报道了这些,这些也根深国人的思想,新加坡是这样子的。 除此之外,坡是什么样子的,貌似就木有多少人有深刻的了解。也许大家就知道经济很发达,很有钱,人民都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和我来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当时抱着极其幸福的心态来到这里,我想每个人来的时候都差不多。可是真正到了三年后,才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在华东地区生活的人其实过得已经很好了。 一个普通坡人的生活是从早上8点开始的,起床,刷牙洗脸,然后到楼下赶公交,有没有时间吃早饭得看人,大部分人没有时间吃,带点东西到公司吃(PS. 路上吃这种事情在这里不存在,因为法律规定不允许,要罚款500新币),有时间的人会到楼下的咖啡店吃两个半熟蛋,一杯咖啡,加两片面包,就像芜湖的炒面和武汉的热干面一样,每个角落都是一样子的。但是我看到在店里吃的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白领阶层的一般是外带或者像我干脆不吃。 到了公司就开始工作,工作,工作,这里的工作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作就是工作,工作的环境也许非常好,但是人和人之间基本没有情感。也就是说你的同事和你的关系就是你的同事,他们基本上不会请你吃饭请你看电影也不会要求你请他吃饭请他看电影。他们和你的关系就是—-同事。 当然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外劳则不同,中国人之间通常抱团,然后一起去玩的很多。坡人也自己抱团,中午一起开车出去吃午饭,其实不过就是换个地方吃相同味道的盒饭。在坡公司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抱怨。新加坡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抱怨的群体,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抱怨,用英语说是complain,每天都在不停的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但是和国内不同的是,这里做事非常严谨,严谨到已经失去理智。程式化的工作使得很多人成为了机器人,没有中国人的那种轻重缓急以及事情大小之分。一切皆以标准来衡量。就有点类似于在国内公交车上不给断手的残疾人免票是因为残疾人没带残疾证一般的逻辑,基本上大家也就能理解了,这是一个严格执行标准的,一切以标准说话。这些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个人觉得55开,保障了质量的同时,严重加重了员工和公司的负担。使得效率低下化。 一般坡的公司从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6点,也有早一点的,这里的生活时间和成都差不多,经度也和成都差不多。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加班时非常普遍的。很多公司都要求加班,有木有加班费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因为要完成质量保障,很多繁琐的事情要做,要查,再查,再做,等等。。。也就是类似于残疾人必须回家拿残疾证再来登车的道理。 下了班了,开始了一天的娱乐生活。这时候,就会发现,坡人的生活和国内的大不同。坡有很多奇特的地方,这里的家庭观念不重。可以看出来,大家都习惯于自己住,和同龄人交流,并不擅长和喜欢和其他辈分的人深谈,所以下了班,大家一般做什么。对了,很简单,就两件核心的事情,一是shopping,二还是shopping. 因为在坡,工薪阶层一般负担不起类似于国内大众KTV的地方,也负担不起国内的高档餐厅,更没有国内的桑拿洗浴,按摩中心那种平民化,这里人的收入可以负担得起的,就只剩下了购物。所以问一个新加坡人,是愿意花上500新币去高档餐厅吃顿饭,还是花500新币去买个coach的手袋,答案基本上是后者。因为这是自信的来源,这是区别于其他国家人的来源,爷有钱购物,有钱买奢侈品。你们,不行。 然后除此以外,基本上没有自信了。因为高昂的各种成本限制了消费,使得大众消费变得畸形化和弱智化。我来这里几年,很少看到有人舍得花钱去类似于国内的主题餐厅档次(50-100元人民币消费)吃饭的。因为一般的开销在30-50新币左右,而大部分的人的收入在3000新币附近。在国内,如果月收入是3000元人民币,花30-40人民币吃顿饭饭,其实是不用考虑的,为什么这里要考虑呢,那是因为接下来的种种之种种。 接着上段话,一个新加坡人从工作开始,就要考虑买房了,和国内逆天的房价不同,这里的房价同样逆天,为什么说不同呢,因为国内基本上都是父母来解决子女的房子问题(男方父母坑爹),在这里基本上是靠自己去解决。所以这就是开销之一,房子。因为坡的父母基本上没有义务也没有想法给自己去买房。所以这边子女的压力挺大的。不得已的话,每个月要扣除一部分的钱来用来买房。然后一部分和发展中国家比生活质量的新加坡进步青年还要求买车,这边的拥车证费用惊人,上海的车牌已经到9万了,这里差不多5倍于上海的价格,基本上是全世界最高的车牌价格,且只可以使用10年的有效期。所以这部分人再要去供个车,基本上银行里只剩下硬币了。 房和车解决了,也只剩下硬币了,请问,拿什么去吃去耍去做别的事了,答案就是没有钱了。那么没有钱,怎么结婚了,坡人说我们不结婚,所以坡人男的平均结婚年纪35岁,女的30岁,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且这边的华人结了婚很多不生孩子,现在的替代率不过是1.02,世界最低水平而已。真正是计划生育哈。。。为什么不养小孩呢,答案也是一样的,木有钱了,都拿去供房供车了,新加坡养小孩也基本上是很贵的。幼儿园就要700-800新币一个月,上学后还要交很多很多补课费,费用惊人。新加坡和中国不同,中国的话,在上海你养不起,可以去苏州,苏州养不起可以去芜湖,芜湖养不起可以去县,再养不起去农村,总有养得起的地方,有口饭吃就能活,花点小钱就有学上,所以坡人无不羡慕国人有这么多的选择。而在这里,要么贵死,要么累死。 好嘛,在坡就算是房和车解决了,小孩也解决了,那么就幸福了嘛,答案也是非也。 新加坡诟病的不仅仅是房价和车价,很重要的诟病的地方在于医疗和养老的问题。这边人的养老金都是自己存的,换句话说,你不存你就木有,而且从现在来看,基本上是绝对不够用的。所以坡人到了70岁还有很多人在工作,咖啡店,出租车司机,各行各业都有老人工作的身影。试想想,在国内老人到了60-70岁还需要工作来养活自己的,真是少之又少,还是那句话,活着就是巨大的成本,没有养老金足够的支持,必须工作。医疗也是,自己的医疗保险远远不够看病的费用,如果说国内的医疗费用高昂的话,那这里简直就是杀千刀,一个晚上的住院费可以黑掉国人在国内一个月的薪水,甚至更多,看个门诊一般30-100新币就没有了,毫无怜悯之心。 所以,在如此强大的气场下,还能坚持下来的人,那是对物质无欲望的人,那么这些人就能幸福了嘛,非也。 如果对物质没有欲望,那么就应当幸福了,但是可惜的是,也不是的。这里是一个言论不自由,且行为也不自由的地方。言论不自由,不可以随便谈论政府,不可以说政府坏话,和国内不同的是,国内现在可以说地方政府,只要不说中央,不说党,基本就木有问题。这里呢,没有中央和地方之分,就是不准说。其次,这里行为也不自由。国内的话,如果不爽了,可以罢工,可以拦路,可以闹事,可以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不可以,上次的SMRT罢工事件已经是一个教训,政府不允许屁民去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合作,最后的结果是很惨的。所以说中国不自由的话,新加坡更不自由,作为外国屁民,我们尚且还可以说PAP(执政党)不好,但是新加坡公民如果说的话,是会被拉去谈话的。 所以,如果也不在乎自由,那么就应该幸福了嘛,但是,不幸的是,非也。 很多女人不在乎评论政府,安于过小日子,那么看上去新加坡不错,但是,请问,新加坡哪里可以过小日子。绝大多数的新加坡人如果生了孩子,是没人带的,在国内的话,父母会来带孩子,新加坡呢?哈哈,父母60岁了还在工作了,70岁了也还在工作呢,谁有空带孩子,自己都还没养活呢。那么孩子谁来带呢,答案就是女佣啦。新加坡应该可能是人均拥有女佣最多的国家。这里的女佣从菲律宾,缅甸柬埔寨来的多,大陆来的肯定是几乎没有。女佣的支出也是不小的费用,一个月给女佣500新币左右包吃住之外,还要再给政府200-300新币的税,那么差不多就是700新币的花费,算下来,新加坡人几乎要破产了。所以,新加坡人就不得以,不得以,也是全世界比较少的做法,新婚夫妇自己的婚房,租出几间给外劳以贴补家用。这个现象,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租房子通常都是一整套租出去,房东绝对不会来住。即使是来住,一般也是年迈的老人希望找个伴。这里则是刚刚结婚的夫妇就把自己婚房租出去几间和别人共住。这是非常普遍的。如果这个都是所谓的高生活质量,那我将无力吐槽。 好嘛,如果也不想要小孩,丁克家庭,那么就应该幸福了吧,答案。。哎。。。。 这样的话,这些丁克人开始就有存款了,那么哪里去花呢,这是个大问题,新加坡的问题在于,新加坡的娱乐发展确实远远滞后于中国。这点在文章开头就已经详述了新加坡的娱乐产业。这边所谓高档的KTV,酒吧,夜店,其档次,装修,各方面都与国内相差甚远。这一点根据本人的亲身经历就知道鸟。所以,哪里可以去玩呢,有人说公园啊。亲啊,新加坡的公园,你待一年,绝对转遍了,而且主题都一样,就是树,除了树,还是树。历史景点呢?没有,文化景点呢,不好意思基本没有,古迹呢,不好意思还是没有。那么博物馆总有吧,有!没人去。因为整个社会拜金,博物馆成了摆设,据说除了虎豹别墅,其他的几个博物馆都惨淡经营,很多都快不行了。没有像样的公园,没有文化历史古迹,那么还剩下什么,就是无尽的海滩,去海滩边上晒太阳吧。。。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国土面积太小以至于,所有的地方都去过了,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木有了,完全木有了。要去,只能投海去海平面以下找了。 那么总该还有别的娱乐吧。比如演唱会?大型演出?球赛?或者是别的活动?展览?新加坡的演唱会很多,基本上和国内相比,应该和上海类似,这一点没得黑,价格也适中,只是有一个问题,很多明星来根本不说中文,娘的我听不懂。球赛?你开玩笑吧。。这里的球赛倒贴钱我可以考虑去看一看。大型演出?有是有的,但是其文化特色不能理解。其他活动?基本没见过,见到的就是大家不停的忙碌工作学习工作学习。 综上所述,这里既不是享受物质的乐园,也不是享受精神生活的乐园。那么,那么,笔者和其他人为什么还是来这里了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么就是想着把这里赚的钱积攒着回国花。那么,这里大家可能觉得笔者是五毛,大家可能觉得国内比新加坡更贵,那我无力吐槽。真心无力吐槽。所以,就回到标题的后半部分,回国潮。 谈到了回国潮,这是我最近才听到的,回国潮是近几年在新加坡非常明显的现场。中国人回国的非常多,为什么,答案简单的说只有一个,就是,国内真的太发达了。和其他东南亚的移民相比,中国的城市建设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在中国,老百姓什么都不缺,只缺钱,有了钱就是天上人间,因为一流的设施和服务。大家可以去印尼看看,去马来西亚看看,去越南看看,那里即使你有钱,也不是天上人间,因为你没地方好好的去爽。建设太平淡的。所以国内的发达是国人回国的原因之一。 还有几个其他很重要的原因,在此详述,第一,是收入差距在缩小,15年前,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差不多1500新币,国内中大型城市是800人民币,那时新币是人民币的6倍,那么收入差异在10倍以上。现在呢,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生差不多是3000新币,汇率是5倍,国内不错大学中大型城市的收入是5000左右,差距只有3倍。所以差距在缩小。但是即使是3倍,那么还是极其诱惑了包括笔者和笔者基友在内的很多人,来到新加坡工作了。如果仅仅如此,依然不会有回国潮。最关键的是发展。国内的起薪4000-5000的很多,可是做了几年,国内的薪水翻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你做了3-5年,薪水还没翻倍的话,说明你落伍了,新加坡呢,虽然大学毕业生3000新币,做了20年,最多也就5000-6000新币,在新加坡6000新币以上就是很高的收入了,一般人是没有的,这边的年薪增长率在3%-5%之间,扣除通货膨胀,等于没涨。而国内随着岁数的增长,年薪增长很快,到了35岁的时候,新加坡人差不多可以在4500新币左右,而国内不错大学中大型城市的人收入加上隐形收入已经过万了,很多人其实还不止过万,这时候的差距基本上只有2倍的区别,甚至还不到两倍。这样的话,扣除物价,就没多少人愿意来了。 如果仅仅是2倍,那么还能诱惑到一批人来,那么为什么最近会有回国潮呢,答案就是绿卡的收紧政策。新加坡其实对中国很不友好的在于,这里现在严格收紧了对中国人的绿卡政策。马来西亚人,印尼人申请PR很容易,但是中国人很难,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人太强大,以至于新加坡人又强烈的危机感,就是所谓的世界小强。第二,中国发展迅速,以至于很多人工作几年后都跑了。所以绿卡收紧政策我是理解的。绿卡的收紧使得外劳在找工作的时候非常难。很多工作只招新加坡人,很多工作只给有绿卡资格的人,而且最最关键的是,即使拿到了工作,也因为没有绿卡和国籍,而很难在公司做到管理层,因为新加坡人只爱钱,他们绝对不会把有钱的岗位随便给一个外国精英做的,外国精英做的都是新加坡人智商做不来的事情,譬如技术活。管理岗位他们是一般不给的,除非是欧美的外企。 所以收入比的下降,绿卡的收紧,加上之前所说的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也得不到,使得一大批一大批的国人选择了回国,这也就是当下新加坡的真实写照。 所以,出国看看是挺好的。我本人也不并不后悔这几年海外的工作学习。都是成长的经历。也带走了一点点零花钱,回国可以买买车或者为贷款买房增加几十万的筹码。同时也可以换来一些海外的工作经验对于回国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新加坡我个人觉得值得来,但是不值得在这里待太久,工作2-3年回国是最合适的选择。所以笔者打算年内回国,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过普通人的幸福生活,阿弥陀佛! 最后希望这轮回国潮持续下去,然后新加坡华人继续不生,印度人和马来人狂生,最后就变成一个三分天下的国家,那时候的新加坡还能是现在的新加坡嘛。。拭目以待啦。。。
沙发
精辟!
早看过了
其他不一定很准确。不过美食和娱乐方面肯定比大陆是差远了~
现在国内轻松拥有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很多东西都太片面太偏激。。看看中国的地沟油,毒奶粉,假酒假烟,富二代官二代横行天下,腐败[关键词屏蔽],法制不完全,教育制度等等等等,拿这些出来怎么跟新加坡比?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新加坡,只要你肯努力,房子车子都不是问题,可是在中国,有多少人可以靠自己供房子车子?
感觉您的这番话也有点偏激
呵呵,在國內生活的人,我都覺得很有勇氣!
分析的太准确了。。。。
确实差不多,确实说的是我们客观看见的,不能说偏激。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新加坡其实是一个挺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地方,但是相对快节奏的生活真的不适合老年人。这里虽然没有文化底蕴,但是或多或少是一个中西文化融合性很高的地区,对于以后个人的发展还是不错的;新加坡人确实薪水的差异不会很大,但是同样不会让这个社会极不平衡;最近回去的人挺多的,但是还是奉劝各位同胞,如果没有极佳的机会,大家还是继续静观期待。给我的感觉是这边工作压力大,但是学东西,打怪升级的经验加得快。。。大家都还是有大把机会的有志青年滴:lol
谁也没把隐性收入当收入吧,官方至少还没这么讲过。另外,买名牌跟收入也不是成比例的吧。难道只有高收入有权利买名牌? 地方政府卖土地使用权不是弥补财政收入的亏空,是招商引资畸形化导致的。
其实哪个政府都很黑,要不为什么平白无故的跑出这么多公用设施。只是有的不敢说,有的说了不承认,有的是默认。。
6k就是很高的收入了???(作者提到了smrt司机事件,说明就是最近一年之中)
作者接触面不算广啊。。
太偏激,别的不说,就说房子。
文中也说了国内都是靠父母,在坡靠自己买房,然后就吐槽房贷啥的,这不是有病么,靠自己都能买房还不比在国内啃老榨干双亲强百倍啊?怎么对比啊?会不会比啊?
新加坡高收入的人数超乎楼主的想象~可能层面问题,不能武断的说新加坡薪水超过6000就很少见了。
国内一线城市,如果没有早期买下房子的,即使现在每个月拿2万元都很痛苦,因为物价上涨,房价上涨,油价上涨,一年能存个6-7万RMB就很不错了,6-7万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勉强够买2平米?
新加坡呢,虽然大学毕业生3000新币,做了20年,最多也就5000-6000新币,在新加坡6000新币以上就是很高的收入了,一般人是没有的,这边的年薪增长率在3%-5%之间,扣除通货膨胀,等于没涨。而国内随着岁数的增长,年薪增长很快,到了35岁的时候,新加坡人差不多可以在4500新币左右,
———————————————————————————————————————————————————————–大笑三声闪人
关于政府那段儿。。。PAP还约去谈话。关于薪水。关于新加坡买房,关于新加坡同事之间工作关系,最最牛逼的是关于没钱去30-50新币的地方吃饭。
我想,来3年的人还是需要多观察,多看看。
PS:这篇文章写在国内的人就是缺钱,其它的设施都是一流的。嗯,如果你有钱的话我也想带你去些新加坡不错的地方。。。
如果能赚钱,还愁没地方玩儿么。。。
新加坡没有外来移民帮忙就空了,国家毁灭,中国没有外来移民,依旧茁壮发展,强大
国内如果月收入2万,新加坡月收入4000,在国内要多给很多税
适者生存,不行就滚蛋!
瞎子摸象
我只是客观地拿事实说话。
作者来新加坡才3年而已,其中还有读书的时间,可以说接触面很窄,想必是适应不了新加坡的生活,又不甘心回国,然后就乱数一通。
能成功留在这边,而且内心平衡过,觉得这边相对优越的人,应该是那些本可以在国内成为中产阶级的人.
可惜了,国内并没形成传统意义的中产阶级群体的土壤.
楼主在新加坡就木有结过婚,买过房子,养过孩子,甚至连50左右的buffet都木有吃过,,
俺现在住着俩口子工作一年就能凑的起首付买的房子里面,
吃着40-50左右的buffet,
孩子上着每个月才300多一个月的幼儿园,
觉得挺好
楼主刚发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不会受待见,而且很容易预见到的就是天朝又会无端端的中枪
豆包妈,哪里的幼儿园只要300啊
my first skool跟pap啊,原价600+,
如果妈妈做工,娃娃是公民的话300+,
如果家庭收入低于7500,才200+呢,不要太便宜哦。。
所以我说写这个文章的人牙根就没有孩子,木有调查木有发言权。
同问哪!!
幼儿园里有infant care么?我都想先找幼儿园,然后再根据幼儿园的location找房子住下来了。
infant care太贵了,1800++的哦。我住Novena Newton这边的,附近的infant care都这个价。
有几句实在是不敢苟同:
因为国内基本上都是父母来解决子女的房子问题(男方父母坑爹),在这里基本上是靠自己去解决。
=================
啃老还有理了?自己无耻啃老就不要把屎盆子扣到所有人头上了。
很重要的诟病的地方在于医疗和养老的问题。这边人的养老金都是自己存的,
=================
难道国内的养老金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国内的起薪4000-5000的很多,可是做了几年,国内的薪水翻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你做了3-5年,薪水还没翻倍的话,说明你落伍了
=================
首先,翻倍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其次,就算是翻倍了又如何,还不是远远低于人家的毕业生起薪。
管理岗位他们是一般不给的,除非是欧美的外企。
=================
这又是想当然了,做不到管理职位也无需讳言,语言原因90%,内斗的个性占10%。就算是欧美外企,也没有看到多少国人做到管理层。
可不是么,肯定会有很多人直接把楼主当作者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毕竟现在也是该作决定的时候了。反正这个是马甲,大家随便喷~
有时候我倾向留下,老公倾向回去,我在这里多学点留下的观点,回头跟老公分享,让他也能客观一点看这个问题。
有时候也会劝自己别想这么多,听天命就好。但难免一提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就要多花些心思,孩子房子等等就一股脑的细算起来袅。。。
看到很多人说:哪儿适合就在哪儿呆着呗,何必纠结?
这个说的太轻松了,哪个人能一辈子都过得这么大剌剌的,要想有品质,还是得计划得当,考虑周全些吧。
总有人把隐性收入来说事,问题是哪来那么多的隐性收入给你?就算是公务员,也要是手里有点权力的才行吧。
国内的房子贵,但是可以找父母解决。新加坡的房子贵,要自己搞定,所以新加坡生存艰难。原文的作者这要是多无耻才能说出这种话来?
新加坡跟中国比可能娱乐啊饮食啊没那么多,但是跟美国比,我觉得好多好吃的,好满足,电影又可以看美国大片,又可以看中国,香港,甚至韩国和印度的,好丰富。除了西医,看中医或者中医推拿也有,美国就找不到好的中医推拿。美国大部分地区开车1个小时以上才能去个像样的华人超市,吃着“改良”的中餐,我跟老公每2周才买一次菜,放在双门大冰箱里,吃着渐渐变黄的蔬菜,这些方面跟新加坡比,新加坡真的很方便了。
当然,如果一比较房子,车子就觉得新加坡压力好大。在美国可能2、3年薪水可以买房,这里可能要很多年。任何地方都有优势劣势,端看你重视什么。其实只要自己能力提高,地方是可以挑的,新加坡待几年不爽,再换个国家就是了,抱怨其实没啥用,总是抱怨的人是除了抱怨没有行动能力的,有本事就用脚投票,不喜欢就走人嘛,很简单!
我在中国呆了20多年,在美国呆了七八年,在新也有3年,真心觉的还是美国好。在NY, NJ,CA饮食和新加坡没什么差别,当然不能和中国比。
这成了暴露年龄贴了。我在中国到大学毕业可是没有工作过,就出国了。所以不大了解中国的生活压力。美国加州是真的很好,可惜30年必有一震,害怕啊。NJ和NYC我不是太喜欢,因为半年是冬天啊,雪很大啊,不喜欢。Boston我觉得挺好的。美国我最喜欢的地方时viginia,north carolina,或者maryland南部那一带,气候宜人,然后文化比南方稍微更开放一些,我在美国住的是保守淳朴的南方小镇啊,所以生活真的没有大都市那种方便,大都市嘛,治安又没有乡下或者新加坡那么好。所以我说各有各好。我老公现在还在美国淳朴的乡下耗着,咔咔,我希望我家的下一站不用回美国了,想去南半球:)
天,为什么我打了一堆字,说需要审查,然后就不见了。
我真心觉得评论的都是些富豪,现在国大南大本科毕业就3000块没错吧,除非你做什么房地产销售那我不说。如果做技术的10年过后翻到6000应该算不错了吧。在新加坡买房一手组屋要申请,二手组屋偏的地方都要45万起。而且你买的仅仅是租屋,国内那房子搬过来叫公寓。少说100万起。我觉得有车有房,最少也要80万才能拿得到。而且你真的认为中国人拿了公民就是本地人了吗?我觉得来新加坡的也就相对国内人有点优越感,但我真的不知道这优越感从哪来的。从你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是可以吃到自认为放心的食物? 我说句实话,来新加坡都是国内没啥能力混不下去的才会过来,国内那些优秀的人才要么去欧美,要么在国内拿高薪。
——-来新加坡都是国内没啥能力混不下去的才会过来,国内那些优秀的人才要么去欧美,要么在国内拿高薪——
不用一棒子打这么多人吧….
那么多去过欧美的人最后选择新加坡落脚,也蛮常见的了
无非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已,不见得什么都跟能力挂钩
片面些
不看好新加坡,强势的政府并不能永恒。请参考香港。新加坡和香港的发展除了一段时间内政府牛逼外,和国际政治局面也有关系的。
一旦这个局面打破,新加坡的地位就难保。
原作者不适应坡县的生活,在这边混得也一般,最后选择回国,临走时吐槽发泄下……这类人见得多了….
只是写的太肤浅了, 太可笑了…..对坡国的了解停留在游客水平….
顶!不过觉得“来新加坡都是国内没啥能力混不下去的才会过来”这句有点片面。只是在这里一些真假本地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对你的抱怨嗤之以鼻,让人可笑又可悲。
你觉得在国内混不下去的人在新加坡能混到什么程度?
本地本科3000的起薪,加上自己努力一点10年后薪水到八千一万多都不夸张,看的是你在职场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如果一辈子做技术,那薪水封顶上不去了那也是自己选的。
想必您已经去了欧美或者在国内拿了高薪吧 ?
首先我没有说新加坡中国人不好的意思,我只是说些事实。 有些人说什么10年后努努力就能拿到1万,如果一辈子做技术是自己选的。 我真心笑了。首先你学的是技术,难道做个七八年你跳去销售收入就过万了?再说本科毕业23岁,10年过后33人家能给你什么管理层做, 还有中国来的想做管理层本来就难,人家凭什么让你一个外国人做管理层。如果有些自认为加入新加坡国籍就是本地人的我无力吐槽。我最后那句话有点偏激,不过说实话,来新加坡读Poly的是没考上一本的,来这边读大学的不排除一些很牛逼的,大部分是大学考的不理想刚好有交换生名额的,看看国际排名就过来的。刚毕业的应届生在新加坡一开始不错,起薪算汇率多一点。毕业10年过后真心新加坡工资对中国就没啥优势了。
1. 做技术的10年1W应该不过分吧
就拿最大众的技术行业–IT来说,一般工作5年到senior了,5k左右,8-9年应该能做tec lead或者转manager,薪水应该8k
如果努力点 进个好点的公司,银行石油或证券公司or500强,或者在小公司做到骨干,1W不夸张的吧
2. 中国人做不到管理层,差不多都是语言问题,性格偏内敛,领导能力欠缺,没那么多人在乎你哪国人的..
3. 对那些加入坡国国籍,并且努力融入新身份,将自己看作本地人的新移民,你想吐槽什么? 有什么问题么?很丢人么?人家国籍都换了,努力适应新身份没什么好JY的吧….都不亏欠谁的…
我是做IT技术的..只是年限还不久,身边工作三年的朋友多数薪水在3500-4500,感觉五年到5k应该是正常水平…
靠打工拿高薪的,都是极少数的。一个部门10几个人,就一个主管,不是待个8-9年就一定能升上去的,你要比身边的同事更出色才行。
还是数据说话,http://www.salary.sg/2012/compare-your-annual-income-latest/
如果你的月薪有1W,Your annual income of $120,000 is higher than 83.1% of all resident taxpayers,这还包括所有自己做生意当老板的。
如果在新加坡月薪1W真那么容易,那NUS,Astar里面大把的PhD,就不会一个月5000,还不跳槽了。
但是如果说回国拿高薪更容易,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国内的平均工资低,现在海归大把大把的回去,根本不值钱。
如果在新加坡你要能管10个人能达到月薪1w新币,在中国你应该要管50个人,才能达到。
哪里好,哪里不好,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大伙用脚投票的结果,如果有一天大部分的新加坡人,美国人都眼巴巴的想要拿到中国的PR,那中国人就有优越感了。
既来之,则安之。不喜欢,请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