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翻了!人类首次克隆出猴子,而且是中科院完成的!1月25号凌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研究团队正式向全球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克隆出了两只小猕猴,取名叫做“中中”和“华华”,这是全球首次实现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25日在线出版的《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这项成果。
视频来源:https://v.qq.com/x/page/k0539tsmi61.html [点击播放视频:]好萌有木有! 事实上,这也是世界首例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此前,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 克隆猴为何这么难?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20年间,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相继获得成功,不仅诞生出马、牛、羊、猪和骆驼等大型家畜,还诞生了小鼠、大鼠、兔、猫等多种实验动物。
然而,与人类最为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但始终未能成功。 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供体细胞核在受体卵母细胞中的不完全重编程,导致胚胎发育率低。另外,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的操作技术也不够完善,这都是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 胚胎操作的一个必要步骤是给卵母细胞去核。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猴子的卵母细胞不透明,因此去核操作非常困难。 科研人员想出了使用偏振光的方式来给细胞“打光”,但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影响,操作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为此,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博士后刘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训练这项技术,最终实现了在10秒内精准完成体细胞核移植的显微操作。 同时,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各种实验方法,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促进体细胞核重编程,显著提高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质量和代孕猴的怀孕率。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猴子和人类的基因具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似度,如今猴子克隆成功,那么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克隆人,用体细胞和无核卵细胞结合就能培育出和本尊一模一样的人了? 对此,神经所所长蒲慕明是这么说的:“中科院做这项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提高人类健康、研究脑科学基本问题服务的。” 蒲慕明表示:“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人类健康,但科研人员不考虑对人类进行相关研究。”中科院神经所做克隆猴子,主要应用方向是“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克隆猴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目前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
克隆人并不是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方向,科学家下一步将利用克隆猴技术,产生更多的模式实验灵长类动物,利用脑神经网络监测芯片等技术,对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脑科学和心理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做梦的机制什么?恐惧的机制是什么?催眠的机制是什么?等等等。目前这些研究所使用的实验动物一般是大鼠,但大鼠的大脑显然不如猴子与人类更近似。
就你敢说实话
因为爱说实话,所以我跟科学无缘?(⌒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