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你的HDB,并不是鸡肋。

你的HDB,并不是鸡肋。

我的前一篇小文,
就在刚才,重磅炸弹来袭,您的HDB成了鸡肋吗?

出街后,竟然听到有网友觉得HDB不值得保留的言论。这实在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啊。

我想说的是,HDB新政策出租上限下调到6个人,HDB的投资回报会降低,因为租金可能下跌。
但即使如此,,还是甩公寓的投资回报几条街。

尤其是在投资公寓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公寓出租供给增加。公寓的投资回报下降更快。

当然,HDB的首要目的是自住,但是当人们有两套屋子时,大部分人会自住公寓而出租HDB。

我们来看看出租的投资回报率吧。

这里
租金回报率 Rental Yield = 租金 X12 / 购买价格

所有数据来源于HDB网站,从去年全年出租中位数平均和第四季最新成交价中位数计算而得。

先看3房式组屋。

平均出租回报率高达 6.91%。是投资回报最高的组屋。
前三名分别是芽笼,裕廊西,武极八都。超过7.2%,亚龙地区更是高达7.7%。
最低的3位在市中心CENTRAL,金文泰,和BUKIT MERAH,这是因为屋子的售价相对较高。

4房式也不差。

平均回报 5.74%。
前三名是裕廊西,义顺,兀兰。都超过6.4%
最低的3位在女皇镇,大巴窑,和BUKIT MERAH,这是同样是因为屋子的售价相对较高,这些地区的租金绝对值很高,比如女皇镇的租金高达2600.

5房式

平均回报 5%
裕廊西,三八旺,蔡厝港都是5.7以上。裕廊西再次领先,达到了6.1%。
碧山大巴窑由于价格高企,拉低了回报,但也有3.6%。

EA/EM/Jumbo

数字不多,但是所有地区都超过4%。平局4.57%。

这里可以看到,裕廊西真的是租房需求旺盛啊。

各位,我们现在还能买到有这么高回报率的公寓吗?坦白说,租金能COVER 贷款已经不错了。
有3.5%回报的公寓,现在已经是少之又少。如果买公寓以升值为目的,那是另一回事了。即便如此,一旦公寓升值,又怎样?卖了公寓?

假如拿两套公寓组合,和公寓+ HDB组合,我也是倾向于后者公寓+ HDB组合。

你的HDB,并不是鸡肋。现在还不是!


顶铜牌哥


铜牌,你有一点没提到。HDB出租流动性是受到管制的。整栋出租同一社区不能超过8%,单栋楼11%,我有不少同事租在金文泰就是因为这个被迫搬家。越是热门地区,像裕廊西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当邻居们已经把QUOTA用满,对于剩下预计出租屋子出去的屋主来说,收益就会突然变成负数。这等于是一个严重的不确定性,投资很忌讳这种重大风险。

这个QUOTA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如果出租HDB变成一个主要矛盾,比如整个公寓出租市场大幅滑坡影响经济了,这个QUOTA变不变就很难说了。


裕廊西居民为你打call


你的文章有点跑题,看内容只感觉到出租组屋出租回报率是远远好于公寓的,至于组屋出租本身的回报率作为业内人士的你似乎有意忽略太多。


第一你有新加坡组屋出租平均空置期的数据吗,你给的是按月年化的收益,可绝对不是一年的真实租金收益。空置期两个月以上的少吗?空置期意味着什么?


第二新加坡组屋价格近年一直在阴跌,你有一年价格阴跌的百分比吗?一些人在欣喜于所收到的租金时,你扣除了房子本身价格一年的阴跌量吗?


如果你有这两方面的数据,都请分享一下。组屋真实的出租回报率即可清清楚楚,组屋是啥不是啥大家自有判断。


分析完现在,你再展望一下未来。影响组屋收益的三点别忘了都要展望。第一售价趋势,第二租金趋势,第三空置期趋势。


这里是理财版,只谈如何尽最大可能获得收益,不谈民生问题,不谈政治家考虑的问题。新加坡组屋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但这不影响我们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怎么用它多赚点小钱。


补充一点,如已是组屋和公寓,当然可以考虑这种状态。如准备买公寓的,就需要考虑absd的额外成本。因为旧有的组屋成本低,投资利润就会高一些,但新组屋价格不菲,加上升值希望渺茫,这是新投资者需要考虑的。


ok. 这次我站在你的这边。你讲得有道理,要看空置率。只看租出去的租金,不看整个市场的租金就是耍流氓!
但是组屋的空置率很难算,屋主不愿出租算不算,这样数据其实会扭曲。但是还是问一下铜牌有这个数据吗?


空置率数据很难拿到,无论公寓还是组屋。所以每个人的个案都有不一样的选择,需要具体分析,这也是中介和专业人士存在的原因。
需要考虑地点,和何时及何种状态的组屋,


铜牌这个贴算是拨乱反正了。我之前就奇怪,组屋怎么就成了鸡肋呢。

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像这位数字哥一样鼠目寸光,光是盯着过去的事情放马后炮。持有hdb收租,暂时的涨涨跌跌,在今后的几十年来看,根本不算啥事。香港97年高点入手的,持有到现在照样赚钱。

声明一点,个人并不持有任何hdb,并且今后也很难持有。所以这观点并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组屋出租有限制的,热门地区很容易达到顶线,没记错单个BLOCK是11%,整个社区是8%,也就是租满就不能出租了。

得不到出租许可,又本来预计要出租,要么搬回来自己住,要么收益就是负的。而且这个比例政府随时调,当公寓租金受到较大下行压力时,这个比例只可能调小,不可能调大。金融属性更多考虑公寓,组屋更多考虑自住属性。


出租的quota,就算按照比较大的11%来说,那就是只有十分之一的房子可以出租,这一点比最多允许出租的人数更有杀伤力。按照一梯六户来说,基本上楼上楼下两层,只要有一家出租了房子,其余的就拿不到许可了。


膜拜大神


楼主忽略了最重大的因素,房子升值才是最为重要的,租金回报和房子升值比起来九牛一毛
如果拿租金回报来算投资收益,上海的房子根本不值得买。
版上大把人都在诉苦,组屋住了几年,亏本卖。最近版上的例子,一个住了7年的组屋,亏了7万卖出,7年前如果在上海买一套,现在做梦都要笑出声吧。
回到正题,组屋已经失去了投资属性,一是政府的定位,这个我就不再重复了
其次,是市场的定位,人都是向往好房子的,从最近十年的数据看,住5房以上组屋和公寓的百分比在增加,具体数据政府有公布,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往高端发展,公寓大众化是趋势,住公寓的群体会越来越多,作为我们个体,想着投资的,都知道,趋势很重要,趋势很重要,趋势很重要,总想着逆势而为,最终都会被市场教训的。


不能拿畸形社会的事情来说事。
过去几年,不管是hdb也好,condo也好,从升值角度来看都不值得买。和国内大城市的涨幅更是没法比。既然这样,那还不赶紧卖掉这里的所有房产,毅然回国追求涨幅去吧。


要升值,炒股票去好了,有眼光一年翻倍的股票多了去了,阿里腾讯随便炒,你赚钱,还帮助企业融资,双赢。

而某大国z府和开发商一个鼻孔出气一起炒普通住房,根本就是赚的黑心钱,和过去官府囤粮囤盐的没啥区别。

钱可以少赚,三观要正。


组屋还是具有金融属性的,从好地点BTO的申购率就可见一斑,大家都不傻。大批收入超1w的家庭本可以买公寓,但依然会选择BTO,除了因为性价比高,提升居住体验,也包括了未来的升值预期。


某些地段的bto热门,是因为有不少愿意几年后接盘交智商税的人,转手赚一笔上公寓,还住了几年新房子,何乐而不为呢。

本地人做接盘侠还可以理解,毕竟有个情节在里面。新移民还跟风接盘,这就实在是不可理解了。


组屋怎么可能鸡肋。新组屋 可以10%首付 还有津贴(基本不用动用现金)。那么高出租回报率。还贷没压力。贷款很容易还完(租出去还贷款 每个月还有剩现金拿)。还完后租金吃一辈子。世界上还有这种好事吗?

公寓多久能还完?中间压力多大?交着物业费物业找多少事?物业都是爷 给钱供着不办事。装修搬家到处给你找麻烦。


问题就出在这个租金上,现在已经规定整个邻里出租屋子数量不得超过8%了,单栋11%,取低的那个比例,事实上就是8%,因为一个邻里就是几栋连着的房子。

所以这个逻辑类似于上海的车牌拍卖,你看着觉得8W好像很便宜,问题是你拍不到!组屋当想出租的人越来越多后,这个顶线很容易就达到的,事实上热门地区房子很多都满顶线了,金文泰我就知道我好几个同事因为这个被迫搬家,然后屋子屋主要么回来自主,要么空置。

政府既然可以以远低于公寓的价格卖出来,它自然保留更多的管控权利,最狠的就是那个批文,他不动手等于一纸空文,动手起来就是红头文件杀手锏,直接不允许出租。

所以真的要投资,公寓要靠谱得多,虽然看上去租金率略低,但是被管制的概率和范围也要低很多。


新加坡太小,其实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不像上海,地铁随便坐坐就20站出去了。


铜牌,你有一点没提到。HDB出租流动性是受到管制的。整栋出租同一社区不能超过8%,单栋楼11%,我有不少同事租在金文泰就是因为这个被迫搬家。越是热门地区,像裕廊西这样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当邻居们已经把QUOTA用满,对于剩下预计出租屋子出去的屋主来说,收益就会突然变成负数。这等于是一个严重的不确定性,投资很忌讳这种重大风险。

这个QUOTA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如果出租HDB变成一个主要矛盾,比如整个公寓出租市场大幅滑坡影响经济了,这个QUOTA变不变就很难说了。

这个HIGHLIGHT 很好。
不过,这个 QUOTA 的全称是 Non-Malaysian Non-Citizen Subtenants. 所以马来西亚人和马来西亚PR/ 本地公民 租客不受限制。


你的文章有点跑题,看内容只感觉到出租组屋出租回报率是远远好于公寓的,至于组屋出租本身的回报率作为业内人士的你似乎有意忽略太多。

你的描述我没有看懂。
出租组屋出租回报率 和 组屋出租本身的回报率
这两个我没懂,是说一个事情还是两个事情?

不过,我在此申明,
我不认为我是所谓业内人士。我只是帮人参考买房,卖房而已。
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对前面我另一个帖子的平衡。因为我的内心从来不认为HDB是鸡肋。我希望明确表明我的想法。
我有没想到的地方是很有可能的,但我不会故意忽略什么。
没那么复杂。


第一你有新加坡组屋出租平均空置期的数据吗,你给的是按月年化的收益,可绝对不是一年的真实租金收益。空置期两个月以上的少吗?空置期意味着什么?
第二新加坡组屋价格近年一直在阴跌,你有一年价格阴跌的百分比吗?一些人在欣喜于所收到的租金时,你扣除了房子本身价格一年的阴跌量吗?
如果你有这两方面的数据,都请分享一下。组屋真实的出租回报率即可清清楚楚,组屋是啥不是啥大家自有判断。
分析完现在,你再展望一下未来。影响组屋收益的三点别忘了都要展望。第一售价趋势,第二租金趋势,第三空置期趋势。

既然你写了这么多,那我们就探讨一下。
不知我哪里得罪了你,以至于你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好像见民众联络所见议员时质询。

我没有组屋平均空置率的数据,不过以我的经验,空屋子如果价格合理(和地点,楼层,装修,干净情况相符), 空置一个月租出去不是大问题。这是空置,其实有很多屋子是续租,那就没有空置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经验,不多,一年也就20个吧。因为我不是专做出租的,很多朋友知道,出租我大多时候是推掉不做的。

同时,公寓面对同样的空置问题,不会比组屋少,本贴的命题是组屋和公寓比较,所以,我认为两者空置率可以不用比较。

组屋价格下跌的百分比,是可以在HDB网站上查到的,您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在组屋价格下跌的同时,租金也在下跌,我有一篇帖子

原创-2017 HDB组屋出租市场的现状和趋势 —- 租金下跌势不可挡
你可以参考一下。

再说一下,我这篇帖子,是把组屋的出租回报跟公寓的出租回报比较。
不是说组屋的市场价格和租金市场价格绝对值的涨跌。

展望未来,组屋短期还是跌。
第一售价趋势跌,第二租金趋势跌,第三空置期趋势长。
但是有会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这两极由地点和屋龄来决定。


前面的见仁见智,可是最后说物业的不敢苟同。装修搬家给你找麻烦,恐怕物业不找你麻烦,你就要给其他业主带来麻烦了。凡是都有规矩,这里又不是国内想怎么胡整就怎么整。


ok. 这次我站在你的这边。你讲得有道理,要看空置率。只看租出去的租金,不看整个市场的租金就是耍流氓!
但是组屋的空置率很难算,屋主不愿出租算不算,这样数据其实会扭曲。但是还是问一下铜牌有这个数据吗?

和vivo兄讨论。
URA可以查到公寓空置8%左右。
HDB的查不到。

还有一个能比较的是广告。
公寓整套出租广告数量3万1千。

组屋整套出租广告数量6千。
PROPERTYGURU估计重复广告有一半吧。组屋有3千套待租估计。
我以前有一个数据,2017整年组屋出租估计是5万5千。
这样,HDB空置率大约5%,注意这个空置是待租组屋的空置,不是所有HDB的空置。
同时这不是官方数字,是我的估计。没有故意忽略什么。


多提供数据,多提供准确完整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好。用不完整的数据支撑论点的标题党,不好。


看发帖时间,知道那么多非专业人士掌握不到的数据都在深夜被发出,感觉这更好。


好像不大对吧,我记得马来西亚人特殊,但是PR是和外国人同等看待的
Non-Citizen Quota for Renting Out of Flat
If you are a non-Malaysian non-citizen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 or foreigner) renting the HDB flat, you will be subject to the Non-Citizen Quota for Renting Out of Flat.


谢谢你的数据。这样我看问题的角度可以更多一点!

PS:我不是兄,我是姐!哈哈!


学习了。顶一个


请教铜牌兄,
我们现在有一套兀兰五房HDB,买的新公寓明年就会TOP了。按现在的趋势,到时公寓TOP的时候,要不要卖掉现在的HDB,拿回8万的ABSD啊?HDB是2012年买的,按现在市场卖出的话可能会损失2-3左右。房租一直再掉,要租个4年才会拿回ABSD的钱,最怕到时租不出去
银行利率还一直再起,我是不是还不如卖了HDB换放贷了。


谢谢铜牌君回复,那个8%的顶线,虽说放了非公民非马来西亚PR。其实,热门区租整栋组屋的几乎不会是公民的,马来西亚PR比例应该也不高(尤其是热门区4房这种主力房)。如果是热门区域4房HDB,我是屋主的话,来个公民租我反而不敢租给他,因为这非常奇怪,公民有钱的买公寓的,一般家庭自己买HDB了,最穷的政府也有廉租房提供,所以正常逻辑公民几乎很少会有热门区组屋的租住需求存在,应该可以忽略,这个铜牌君比我有发言权多了。

冷门区这个顶线没啥用,因为一般到不了,到得了顶限的热门区(比如金文泰)就我知道大部分都是大陆或者印度人在租,剩下也些也是其他国家拿EP,SP的居多,所以这个8%几乎就是实打实的8%,算上马来PR和公民的容差,感觉上不会超过10%的。

反正如果我做投资,会很在意这个顶线,这个不确定性很烦人,一旦摊上了就是100%收益归负了,因为短期也不会为了这个再从公寓折腾回来自主,折腾成本也很高的,而且长期出租的房子自住也不会太舒服。


这个真的得问问铜牌君,我觉得,就按照现在卡EP的力度(这个是主要因素,EP现在批得少,而且慢)+公寓组屋投放市场的速度,你这个低端又是大房型,租不出去概率不低的,真的租金很低你估计也不乐意了。


请教铜牌兄,
我们现在有一套兀兰五房HDB,买的新公寓明年就会TOP了。按现在的趋势,到时公寓TOP的时候,要不要卖掉现在的HDB,拿回8万的ABSD啊?HDB是2012年买的,按现在市场卖出的话可能会损失2-3左右。房租一直再掉,要租个4年才会拿回ABSD的钱,最怕到时租不出去
银行利率还一直再起,我是不是还不如卖了HDB换放贷了。

如果是我的话,应该无疑会留着HDB吧。
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你需要自己定夺。


我的情况跟你类似 需要7年才能赚回absd 我是一定要留着组屋的了

便宜点租 还是能租出去的  月租只要超过房贷利率就合适 长期来看一定赚


试着回复一个。
新加坡公民租房子住的也不少,尤其是公寓。
一是因为前几年卖掉了自己的公寓等待房价下跌再买入,先租公寓住。二是孩子进了名校,或者为了进名校而就近租房子住。
新加坡人租整套租屋,有的是家人工作地点变换,把自己的组屋出租再租工作上学就近的地区组屋。

马来西亚人租客也很多。不过愿意付的租金会低一些。如果真的quota满了,可以降低租金租给马来西亚公民。

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前上网查你要出租的组屋quota是否满额。


明白,问了些朋友也都建议保留HDB,谢谢


7年才能赚回ABSD?这是买了多贵的公寓啊?租屋长远看不会大幅度升值啊,七年后才能开始赚钱,这投资比不高啊


晓林的建议是放弃组屋,因为太辛苦,1.几年才能持平absd,不能有任何闪失,组屋未来5年还是下跌趋势。。2.不如寻找其他投资方式。


需要记住的是,几年持平absd, 不是说你的损失回来了,这5年或7年的资金利息损失也需要考虑的,50万组屋拿最低2%的年率,损失至少5万利率。新加坡不同于国内房产趋势,特别是现在,政府对组屋的认识只会更加强化,是住,不是租,以后这方面的限制会更细化。花5年或10年让自己陷入不安定焦躁麻烦的组屋租赁中,怕是会搅乱你的生活品质的。


这是精明人的算法,点点滴滴都算到了

还有中介费, 租不出的时候, 10%房产税,每年算到来也不少了,


我会考虑保留租屋。再低的租金也是收入。 如果HDB还清的话就是纯赚了。

还清HDB不难啊。

公寓租金贵可是房贷也贵。

抛掉组屋后,各位不是得另买一套公寓? 2套公寓也是一套住,一套出租。 可是供2套公寓贷款。。。

还有上次统计说38万新加坡人拥有公寓,可见大部分人还是没有2套房的。


“再低的租金也是收入。 如果HDB还清的话就是纯赚了” 这不能算纯赚啊,特别是还完了,50万的资金,至少要考虑2%的利息收益吧,要知道通货膨胀每年是4%,如果未来组屋能有涨幅也还算了,如果政府考虑只是居住,是会控制涨幅不会高过通货膨胀的。
两套公寓硬买也是要付absd的,而且未来万一拿掉absd,这个坑就难爬出来了。最好方式是,买一套付贷款,再买一套办trust给孩子。没有absd.


纯粹的我们只是想到。。啊,我有屋子了,啊,手上有多了的钱可以花。。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这样算,请问怎么投资老百姓才能赚钱?

你提议一下别老是泼冷水。

说实话,这个论坛需要的是提出建议,而不是一直给别人难受铬色!不知道你懂不懂铬色这意思。但是我个人觉得你的每个回帖都会给自己贴个苦口良药的标签。

可是完全不能解决任何事情。

我卖房你来泼冷水,那你来帮我卖???


晓林从来都是有想法和建议的,这个建议就在上面啊。。。
你卖房晓林没有泼冷水,晓林给的建议是,你对你房子的买价高得离谱,不适合现在的价位,你最后不是也接受晓林的建议了啊,可见这不是冷水。


你自我感觉好就好。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把一项项列出来,最后做决定:
组屋出租收益,减去absd,,减去正常利息,减去相关开支,加上对组屋未来期望值,做一个5年或10年的预估。再作出是否留组屋的决定。
答案否,再进入下一个议程。 如咬定房产,目前投资何种方式最合适? 上面晓林给出答案了。如不是房产,那就需要其他专业人士给出答案,如比特币,如股票,如债卷等等


感觉太偏向于分析了,假如你现在有50万,你会做何投资,可以说说吗?


我会尽量贷款买一间公寓,多出现金买另一间公寓。


还是要回到房产,那么第一间公寓肯定是大众公寓,租金不能cover贷款,现在也不容易出租。第二间还得多交10%税。
从投资的角度看,为什么不直接上那种enblock旧公寓呢?


多个房子总是好的。组屋比公寓容易还玩很多。公寓如果国内没房子再加上这里各种花费。看到有同事还远没还完整个行业就被淘汰成夕阳行业。还梦想着回国当教授。清醒点吧。国内欧美回去的年轻博一大堆。充满各个烂校回去当博士后还差不多。

再说总不能像斯坦福博那样住公寓还出去开出租啊。有个组屋起码出租出去有人替你还部分贷款。

再说组屋出租基本上屋主是零投入。要是在发达农村地方出租房子。一会这里修一会那里修。加上每年接近一万的各种税。会让你觉得组屋还是很值得的。
纯租金。起码老了可以都出租了,回国退休看病不用担心像坡坡一半人那样七老八十把积蓄贡献给医院还得出去搞服务业。


1.为何都不看一下晓林的贴再发言呢? 一套自购,一套trust哪来的10%absd啊?
2.组屋增值前景不好,公寓出租没有比率限制。组屋如地点不好,收益也不好。


投资选择很复杂,需要根据每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房产位置,家庭成员多少,国内外投资情况,甚至家庭成员健康情况,孩子学习情况来决定。
晓林上面给的建议,局限于1.组屋是否留。2.投资方向确定为房产。3.经济状况良好


能否告知一下,是不是你已经实际这样操作了?


即使现在租赁市场低迷,组屋的租金也远超公寓,四房式租1800-2000,还了房贷还有剩余。这样的资产算鸡肋还是下金蛋的鹅。以另一个角度看,各位假想一下,如果ZF公布允许一个家庭拥有两套HDB,新加坡的楼市会有怎样的巨变。


又脱离了前面的条件,如果没有absd,为何不留hdb,有何理由不留呢?这一点本来就没有异议啊?你需要好好看看上面的贴啊


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喜好甚至性格都会影响到投资的方向。。。。喜欢折腾的,股市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喜静懒惰的就喜欢房产。金多的可以多地多国投资,少金的买些债券保险做心理安慰。世界本来就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套子对大家都合适,否则让那些投资专家如何生活???
晓林自有适合他自己的方式,多谢挂念。


别生气,只是好奇问问。之所以想问下你的情况,就是觉得在我之角度,你的帖子看起来很有道理,但说服力不强,不如维尼公主或月饼姐,她们是实打实操作出来的分享更有说服力。


哈哈哈,不是说晓林这么做了,就是对的。或月饼和她们那么做,就是对的。
网上你拿的只是参考建议,你需要和律师或好友或中介好好探讨,这些建议可作为你的问题或事先准备罢了。


回到上面那位网友言论,就是因为政府不想大家都拥有hdb,才多出这么多事。可以预料,未来政府的方向很难变,靠出租组屋牟利会条例都多多。  提醒一下,讨论前提是,在absd的情况下,要不要买公寓后,卖掉组屋,做其他投资?哪种利益高?


我的计算是 赚回全部购房费用 租金中扣除额外的费用 比如房屋税 公寓管理费 贷款保险费等  

整个资金的平衡需要至少7年


以上言论仅供有钱人士参考


1,钱不多情况下,保留组屋,买一套公寓。
2,钱够情况下,上2套公寓或排屋 此时组屋已不是重点,可留可不留,个人喜欢。
3,钱再多,去国外买,再买股票债卷保险等。


买房出租赚钱 虽然不是个快速的投资路子 但是操作简单  适合不喜欢花太多心思研究股票基金的人 只要守稳了 10年后再看也不少赚


和晓林想的一样,加上7年利息损失(资金的15%)和组屋不确定性,不如在回避absd的情况下,买第二套公寓。这样做起来更有利些。


trust可以贷款吗
trust每年好像还有笔费用,费用多少呢


据查,trust不可以贷款,不可以用cpf,全部现金. 费用是一次性的大约律师费2000吧


不可以贷款,收益会很差啊,
当然,比组屋好点,因为组屋还完贷款以后也不能抵押贷款。
t


一直激情着,那还不得亢奋症!
Best98你把内容删掉,别人会误以为是我很厉害! 请tspgraph大神出场转一圈。


是啊,是要休息休息


能查到某一个blk和社区的出租率吗?如果接近上限,那就不能买来作为投资了?


Hdb买之前你不能有任何房产,五年后才能整体出租。现在查到出租率不到上限,不代表五年后不到上限。


不满5年,法律上不能整体出租,但我看很多人也只是锁一个房间就出租了?


没有通过hdb,自己出租后果自负。这方面晓林个人觉得hdb执法不够严厉。未来会有些措施的。。。


讨论范围仅限于合法手段,非法作死的不在讨论范围。


不能整体出租,锁一间房出租,属于违法了?
不懂啊?


这个HDB早就澄清了是违法行为


哦,那也不值得买了


买组屋后为啥立即要整体出租?自己不住吗。


在mop就想整租,本地人和新移民都有。新移民是人在不在新加坡,想要出租赚钱。本地人是搬去父母家住,出租自己的房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