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明天就成为PR为了孩子来到新加坡

简单自我介绍,我们是新移民,这次带孩子来办身份证买房。明天是预约办身份证的日子,我们提前几天来到新加坡做了体检后就一直在经纪人的带领下看房,好累。但是没办法,我当初选择移民这里就是为了让夫人和女儿有一个安全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不然的话,那么苛刻的条件,和公民那么多的差别,我真不会选择来这里。我们符合任何移民国家的条件,来到这里了解了才知道这里的PR是所有移民国家里和公民差距最大的,居然连教育都是这样,真的没想到,然而木已成舟,也只能抱怨一下而已。请教大家一下,知道的请帮助我,在这里的应该都是中国过来的人,你们的帮助,对我很重要。孩子很小,是女孩子,还有几年才上小学,我现在基本确定购买的公寓是在武吉知马地区,在南洋小学和萊福士女校一公里范围以内,是不是真如别人说的,我们不是公民基本没机会进这两个学校,我没有入 籍的计划,中国的公司不可能搬来这里。经纪人也推荐了美以美小学旁边的公寓,说这里机会大一点。我的纠结是,我很喜欢南洋旁边那个公寓,只有5层高,环境很好。请教大家,如果美以美也很困难的话我不如买南洋旁边那套也在莱福士范围内的公寓,起码我有两个机会,可以这样赌一把吗,等待大家帮助,谢谢,    一个纠结而且疲惫的父亲。

两年前的高楼长帖,楼主与你的情况很类似,不过政策今非昔比,权作参考吧。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420653-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566862-1-1.html

根据新的政策, PR没有可能小一报名南洋小学或莱小.
但是如果你钱足够多, 不妨一试. 罗杰斯的女儿就是在南洋小学就读的. 当时他是由南洋的校董介绍先进了南洋幼稚园, 然后夫妇两做够80小时的义工, 女儿才顺利报名南洋小学. 但是现在情况和当时又不一样了.

莱小和南小,如果同在1公里范围内的话,房源少的可怜,房价也高得要命。如果买了进不去这两所,那就等于钱打水漂了。
既然孩子还有几年都小学,看你们的经济条件,工作应该也都很理想,不如考虑PR2年后去申请公民,我觉得机会很大。公民下来了就一切都好说了

可以买. 学区房啊!
如果没有进南洋或莱小, 房子出租.  在孩子学校附近租房 – 不管是国内还是新加坡很多人都这么做.
另外, 中学在这一带读的可能性不小吧.

小一报名非公民没有可能报读名校。不过可以考虑小二凭着优秀的成绩转到名校。但是南洋就很难,除非考进高才班。我家老大小三进入南洋高才班但是老二却等了两年都没位(孩子都是公民)。我不认为是成绩不够好(老二是在福建会馆属下的一间小学,小一全年级第二,小二全年级第一)。老二小三时转去了一间有高才班的小学(小三也得全年级第一)。最后老二考进高才班才进入南洋。你家的是女孩,莱小和美以美比南洋容易转。只要成绩优秀。我家老大以前在小二时申请过也批准了但基于一些原因我们回拒了。成绩小一到小三全年级第一。祝你好运。如果还是想读南洋就只有:一)成为公民抽签的机会 二)高才班的机会 三)转校(这个最好有特殊渠道?我不清楚。只知道有个家长把两个女儿(不同年级)同时都转入南洋,另外老二小一小二读的学校的副校长到南洋就职所以他的儿子(和老二同年,成绩平平)也转入了南洋。也最好有什么特长之类的。)注:考进高才班不一定就会分配到南洋, 但莱小机会大。

  有实力干嘛不直接去美国?这里PR与公民的待遇没得比

话也不是那么绝对。PR的孩子在小一新生报名时也不是没可能报读名校的。
如果PR是该名校老师,孩子就算是外国人也可以在2A阶段报名。不过如果父母连PR也不是,应该不太可能成为名校老师。

你家是牛场,养的都是牛娃!

抬杠的话, 我这还有一种可能性呢.
就是PR过来和一个新加坡人结婚了, 孩子的继父母正好有一个小孩正在南洋小学读书, 那还是第一阶段报名呢, 比你设想的2A2阶段还要肯定能上.
纯属抬杠.

向这位妈妈学习哦,请问高才班是南洋小学的统一考试吗?还是说只要学校的年级第一?我觉得学校之间差距大,这个学校的第一到了另外一个学校未必第一。

不是牛场也不是牛蛙。小学真的只是个起点,比起中学甚至大学,太微不足道了。而且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学要考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高才班是教育部的考试。每年全国小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第一轮。网上搜索一下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 就有教育部的资料(抱歉我没有权限发表URL连接)。

能去世界上任何国家。。。。 不知道是lz哪根筋搭错了。。。。到这里来了。。。
改一下那么困难吗。。。。

来遭罪的? 看不懂。

我可没和你抬杠呢,因为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
你说PR没有可能小一报名名校,我只是就事论事说是有可能的,没有要和你抬杠的意思。

不骄不躁,实事求是。家长能有这种觉悟,孩子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牛蛙也不是没有原因可循的。

  的确,不知道是lz吹牛,还是那根筋出问题了,
  以前新加坡还比较宽容,
   看看现在,PR和国民差别多大!
   不入籍的话实际就是外国人啊, lz有钱就到这里烧吧

PR没戏的可能性很大,。去年RGPS义工中有两个PR,但幸运的是正巧义工人数与2B录取人数一样,所以都进了。运气是很重要的。

还没改完,就不小心发出去了。所以,楼上的意思是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可能的。

真诚建议,有能力的话(包括语言能力)还是想办法去别处吧。

谢谢,这几天一直在看房和给孩子做保健,一直没回复,抱歉。。真没想到这里私立医院也这么难越到名医生。。

谢谢,这几天一直在看房和给孩子做保健,一直没回复,抱歉。 经济实力不差,但绝对不可以和罗先生相比。。。这样的话我可以放弃南洋的。

谢谢,这几天一直在看房和给孩子做保健,一直没回复,抱歉。 这几天一直和这里的朋友商量,确实,夫人和孩子必须成为公民才有机会。咨询了这里的律师和会计师,我也有这方面的准备了。

谢谢,这几天一直在看房和给孩子做保健,一直没回复,抱歉。是的,我们确定买房了,总是个机会吧,孩子才7个月,时间又的是。

谢谢,这几天一直在看房和给孩子做保健,一直没回复,抱歉。其实我们当时也没怎么考虑南洋的,主要考虑的是女校。

谢谢,这几天一直在看房和给孩子做保健,一直没回复,抱歉。 可能我们对移民国家的感觉不一样,我没觉得去美国要多大的实力啊,而且美国有那么好吗,我不觉得。

我们比较过英国,加拿大,澳洲,美国根本没考虑,我不可能让自己女儿生活在那个私人拥枪的国家,最后还是决定来这里。这里是华人的国家,而且治安好,孩子安全啊。

感觉有点可笑。。。。。

哎,我请问个选房的事情,怎么老有朋友说为什么移民到这里的事了,好,既然这样我就详细解释下。我们全家人是投资移民过来的,新加坡经发局全球投资人计划项目。可能大家不关心,其实现在投资移民到这里相对很困难,我发个条件大家看下,我们每条都完全符合,其实我很佩服新加坡的官员,看了资料,面试了还不算,还专门来到我们企业所在地的工商局和税务局提取我们的资料,移民过程到前天上午全家在移民厅办完身份整整1年6个月,我公司有2个高管办理移民美国50万美元的也和我用的时间差不多。比新加坡投资移民要求价格高的只有2个项目,澳大利亚刚出的188超级签证,3000万RMB。英国有个5000万和一个亿的。但他们都没有企业的要求,有钱就行,英国刚要求入籍要通过 live in UK的考试,那个很简单,我们大学都通过了6级的考试,要恢复也不难。新加坡申请资格
1. 申请条件
(1)主申请人至少3 年的创业经历(必须是企业股东身份);
(2)主申请人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在30% 以上;
(3)公司营业额的要求:如果是房地产或者建筑相关行业,年营业额 要达到2 亿新币以上,如果是其他行业,年营业额达到5 千万新币以上;
(4)可以多家公司同时申请满足营业额的要求,以营业额最高的公司作为主体公司。
2. 投资要求
投资者至少投资250 万新币在新加坡政府批准投资的基金5 年时间。
3. 随行成员
如申请人符合申请条件,其配偶及未满21 周岁的未婚子女可一起申请。
4. 其他要求
获得永居后,申请人获得5 年的入境许可证,5 年后需要申请再入境许可。再入境许可申请有两种选择方式:
一. 续签3 年,条件是以下要求满足其一:
1. 建立公司,雇佣5 个或以上当地员工,全年的业务支出金额达到100 万新币以上;
2. 主申请人或者附属申请人在有效的许可证期间住够一半时间。
二. 续签5 年,条件是满足以下所有要求:
1. 建立公司,雇佣5 个或以上当地员工,全年的业务支出金额达到100 万新币以上;
2. 主申请人和附属申请人在有效的许可证期间住够一半时间。
说实话,对我们要求好多,公司财务报表和纳税记录就查了3年的,还有经发局官员到我们企业考察,当时说的是非常欢迎我们去,而且会给我们所有可以提供的帮助,可来了后才发现上学都不公平,确实很难受,我是不是该去经发局找他们帮助呢。我们是做企业的,不选择欧美除了不想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种族,习惯,文化背景的地方生活以外,新加坡税率很低,无遗产税,不全球征税,而且相对来说,环境很干净,安全,我的是女孩子,我特别在乎这点。夫人和女儿住的地方,第一条件就是要舒适安全,所以我朋友推荐武吉知马,说乌节路那里太多人,关键没好学校,武吉知马生活环境好,好学校很多,我在美国生活过,我知道 location first 的道理,所以我们只考虑在这里选,现在只能买公寓,不过这里的房子都是几层的,很不错,而且可以买到freehold的房子,而且不必像在美国的house每年都有百分之二的税要缴,也算是心理补偿吧。有朋友说我为什么不去美国,说实话,那里的所谓福利对我们没意义。我有很多以前的同学在那里,没有人真的发展起来,过得最好的不过在开餐馆,教书或者做搬码工,要说做生意机会,没有哪里比中国好。那个喜欢美国的朋友,我真的奉劝你,美国的国税局就是阎王,千万别被他们盯上,绿卡都全球征税,连花旗都帮他们工作,你的资产想留给自己的孩子都只能给百分之30,就算你做信托,你每年会被那些律师和会计师吃掉不少,欧美国家大多如此,我们既然不需要享受他的高福利,为什么要承担他的高税收,哪里的私立医院和学校都是最好的,都是要花钱的,都不会是福利。所以对华人来说,最好的是香港和新加坡,所以我们同时投资了新加坡和香港就是想给孩子多点未来,以后让她自己选择。计划和研究移民已经几年,我自己的感受而已,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谅解。用一切办法在这几年内让夫人和孩子成为公民,这是进名校的基础,努力,加油!

请教下,真心想知道哪里可笑,这几个地方的投资移民现在都比来这里容易啊。

真心请教哪里可笑了,我们投资移民过来的条件符合现在任何移民国家的条件啊。如果你有空可以查一下现在新加坡,香港,澳洲,加拿大,英国,美国的投资移民条件,新加坡现在是很难的。

分析得有道理,支持你!

  的确是有实力啊,根本不用考虑外国人买房要多缴税这类小钱.
  一般人到新加坡在半年内会有失落感的,”一切以新加坡人优先”,这是这个岛国的规则, 因此,小孩上学之类要有心理准备,
  名校难进,而名校又与邻里小学相差巨大.
   有时觉得,能到新加坡开中资公司的,除了中资银行,好像就是一些电讯,建筑之类的.
   感觉到排外情绪,不明白新加坡是否需要新移民,需要什么样的移民. 反正新加坡华人生育率低,迟早会成问题
  

如果这个移民条例没有新加坡政府承诺你子女一定上名校的话, 我赶脚楼主要求的太多了。我相信新加坡政府也不会承诺, 因为这是个国家主权问题。你还不是公民, 凭什么你就可以享受公民待遇? 人家公民在自己国家那么多年都进不去名校, 你刚来就一定要政府帮你子女进名校, 听上去合理吗? 新加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不是天朝的一个城市。
你不用拿ep, 不用先工作, 不要居住, 就已经比别人快速拿到永居了, 难道还嫌不够吗? 孩子进不了名校, 你还感到委屈了?
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吧。

既来之则安之!
即使在一年级进了邻里学校,只要认真读书考试,拿优秀成绩单都很容易转学的。

谢谢 ,我们更有信心了。

现在买房要多百分之5,确实没有成为困难,其实真正做企业的人都是很认真对待财富的,但是一切为了孩子,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不然的的话不会选择来这里,我的企业在中国,我还要当飞人,其实蛮辛苦的。失落感一定会有,但看见孩子在一个幸福,平等的地方生活,一切都释然了。

谢谢。我不是说一定要上名校,只是移民前不知道,也没有被告知PR不能和公民一起公平竞争上学,这确实是和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至于说去找政府部门,其实就是玩笑而已,我当然知道这里和国内不一样,来了后才知道这些区别,发发牢骚而已。

谢谢理解。

孩子还不到1岁,楼主已经拿到PR了。以其条件,孩子4,5岁前拿到公民绝对不是难事。只要变成公民,距离在1公里以内,名校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南洋不好说,像莱福士,附近1公里以内人口密度很低,因为都是landed和不超过5层的condo。加上教育部最近1,2年就要改变校友子女或兄弟姐妹的优惠政策,相信楼主机会很大。
不过我还是很好奇,南洋和莱小之间距离已经接近2公里了,同在2个学校1公里范围内的房子几乎用手指都可以数的出来了,楼主怎么买到的。

谢谢。我们当初就选定了在武吉知马,2个学区之间选择,一个是莱女校,一个是美以美。经纪人刚好说有一套公寓在莱校和南洋1公里范围内,说这样的学区房很少,我们就去了,感觉不错,就定下来了。南洋我们其实没报希望的,只是多一个机会总是很好的。

上名校的事顺其自然吧! 只要你女儿有天分, 小学在什么学校, 都能成才的. 我家俩个孩子都读得邻里小学, 老大小学毕业时是该小学状元, 中学进了名校, 现在常春藤大学读书. 老二还在该小学奋斗中.

Fiona说的有道理。买房上名校有关联,但不必过于纠结。新加坡的分水岭主要是小六会考,以成绩说话,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孩子还小,常来这坛子里转转,会有收获的。

谢谢,我们有进不去名校的心理准备,看了您的经历,对我们也是很大的鼓励。我相信我的孩子,我可能资质一般,但我的夫人曾经是一个省的艺考钢琴演奏专业的状元,我们在大学相识,后来为了家庭,放弃了当演奏家的梦想,一直大学留校任教,前2年为了生孩子做准备才辞工当全职太太,孩子现在最高兴的事就是听她妈妈弹琴,边听还自己哼哼,如果她像妈妈一样聪明,我就不用操心了,呵呵。

谢谢,我注册进论坛就是为了来这里看大家的心得,现在孩子的教育确实是我最操心的事,作为父母,我只能提供我能提供的一切条件给宝宝打下基础,我们会努力的。好像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一样,为孩子纠结太多,做为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太辛苦了点,哎,要检讨一下。

楼主初来乍到
有疑问,有不明白的地方
故而发帖询问很正常~~~
知道的,有兴趣的回答的就多说两句
不知道的,没兴趣回答的就少说两句
冷嘲热讽没什么必要~~~
我们当年都有初来乍到的阶段
也面临过大大小小的问题
楼主无非起点比我们高
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而已~~~
希望子女版
能始终保持宽容理性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谢谢楼主的分享
欢迎来到新加坡~~~
建议楼主好好看看二楼007同学贴出的链接
那两个帖子的楼主跟你的情况很相似
同学们在那个帖子里也探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看到楼主这么年轻
孩子也才7个月
就取得的这么骄人的成绩
佩服一下先~~~
楼主加油
新加坡虽然不是世外桃源
但的确有他的可取之处
祝福你们一家在新加坡一切顺利~~~

如果您在说我, 那我可是打酱油的。
楼主发帖问, 我也可以回帖。没有允许不允许的。
我讲的是事实。开始楼主说的是为上名校买哪的房子, 我还在看热闹。后来他说到移民过程, 受了很多严格调查, 才知道子女不能靠投资上名校, 有一点上当受骗的语气, 要找政府官员帮忙, 这我才提醒他, 房子是可以买卖的, 在新加坡, 公立学校资源是非卖品, 不是能”投资”出来的, 别想弯了。现在他说是开玩笑, 那就算了。 可能咱中文不好, 没看出他开玩笑的语气。

说得很好! 欢迎来到新加坡.
提醒个事, 在这边千万别象国内一样趾高气扬, 凡事要低调.
在国内,凡事都讲究个”气场”, 这大家都理解. 可是很多人到国外了还这样,在别人眼里就是”趾高气扬”了.
最近几年来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让很多新加坡人羡慕嫉妒恨,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排外情绪的滋长.
以前PR和新公民在待遇上,无论教育,医疗还是其他,都是一样的. 就是这几年, 政府为了安抚排外情绪, 逐步把PR和公民的待遇区分开了. 所以,你孩子上不了南小的话, 不能全怪政府.

其实反向思维一下, 新加坡开出优惠税务条件就是因为其它条件无法跟别国竟争。

把自己的家事发到网上, 公共的地方, 就要有心理准备。
楼主可以去看看新加坡的某些英文论坛, 有些当地人的极端排外情绪, 你就会知道你的事(追求公共教育资源)可能会被人利用放大, 在那些网站大放蹶词, 用来攻击移民政策的又一个极佳案例。

哈,看到气场这个词,就想到6月假期回国的时候,从排队乘机开始,就看到很多挺胸凸肚非常有“气场”同胞们。飞机上,空姐让坐下他偏要站到过道。。。这还是廉价航班的经济舱呢,可以想见那些做商务舱头等舱的官员们的气场乐。。。。

一切顺其自然吧,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中国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通常把孩子学业看得很重要,其实让孩子成人后能有感恩和体会幸福的能力更重要。我曾经在这个论坛上看到有一个朋友分享了以下这段话,觉得感触很深,特意打印了贴在办公桌上,和大家分享:
God has blessed me.
I have seen better days, but I have also seen worse.
I do not have all my wants, but I do have all my needs.
I woke up with a few aches and pains, but I woke up.
My life may not be perfect, but thank God it is good.

谢谢你的好心提醒。关于“气场”这个东西,我觉得应该是内在,如果一个人没有内在的东西,可能需要外在的“气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国内我们都知道,做事要谨慎低调,不敢趾高气昂,我是70年代末期的人,和改革一起成长,经历过残酷的高考,我们那个年代起码还要学习思想品德,五讲四美。后来还有机会去世界一些主流国家小住,起码知道别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眼界或许不大,井底之蛙确实不敢做的。新加坡是个严谨的国家,我们选择这里当然做了很多了解,关乎孩子的未来,对我最重要。我既然选择这里,就是和你们一样,并不欣赏那些“气场,趾高气扬”什么的。其实我们选择了来新加坡,不是选择来受约束的吗?可比在国内要约束的多,是吧。。。

感谢分享。让孩子成人后能有感恩和体会幸福的能力更重要。这也是我追求的!

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不成比例,有这样的现象。也许他们出去多了,看多了就会改变。换位思考吧,我们都来自那里,希望会变得更好。

呵呵,真没想到有这些的问题。我会去关心下,想想也奇怪,既然国民们那么不喜欢移民,为什么还要吸收呢,,,像大多数欧洲国家,不要移民就好了呀。

谢谢。这个可能就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吧,也考察过其他的国家,也去美国住过2年,我觉得就我们的情况,最适合的还是这里。起码孩子在这里长大后,不会为自己的肤色和生活的国度有身份认同障碍,她和她的后代可以完全的融入这里,而不必要一定要在自己的身份前加上asia。。。 或者chinese。。。所以我们在等待批复的时候专门来新加坡生下孩子,就是为了给她打下基础,做到一切我们可以做的事。

听说投资移民,主申请人不入坡公民,附申请人是不能申请入坡公民。

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楼主对教育的考虑似乎太过中国化,我们都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相信楼主的实力完全可以在国内想要孩子上啥名校都可以实现,可是名校一定出才子吗?应当说只是比例大些而已,重要的在孩子的内修,上邻里一样可以将来上好学校的,难道楼主不是为了逃避国内日趋白热化的升学考试,改善孩子的学习压力而考虑移民的吗?我想放松心态更为重要,不然,到哪里都一样

楼上说的极是!

谢谢提醒。我会很认真得去研究这个问题的,如果真这样的话对我压力很大,我先了解的公民申请都是个案,我会好好了解!

谢谢。我认为,其实对于教育,放眼整个东亚的人和我们华人观点都差不多。我们还是认为,身心健康是基础,有好的学习环境是辅助,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期的作用不可替代,毕竟,孩子是你的作品。不是老师和保姆的。没带她去欧美,还是想让孩子接受华人的教育方式。也许我的观点比较偏激,,因为我们是黄皮肤的华人,永远脱不了根。离开国内,主要是环境问题等等等。。。

选择哪里我觉得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真的不是简单的好坏能够衡量的,我能理解楼主的考量,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学习气氛都会相对严谨和紧张些,我也是强调身心健康最重要,祝楼主一切顺利,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我曾经写的一篇帖子,是一些来新之后的生活、学习方面的体会,希望对您的新生活有些许帮助。《带女儿求学之路—全家赴新感言,关于学习、生活!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563408-1-1.html

2011年大选, 反对党就拼命拿政府的移民政策攻击行动党, 得到很多新加坡国民的认同, 工人党也开创历史先河, 拿下一个集选区, 新加坡的政治版图开始变化; 今年行动党又搞出了一个2030年人口6.9百万国家发展白皮书, 在民间炸开了锅, 很多人示威不满。令2016年大选充满变数。
我赶脚除了引进人口, 行动党在经济上有些黔驴技穷, 政府政策与民意也越来越远。

谢谢,正在拜读!

另外提醒楼主, 新加坡的基础教育主要是家长和社会补习结构来完成的, 学校的贡献不超过30%。虽然每年的教育经费很庞大, 但师资严重匮乏, 班级学生人数过大, 这里的小学老师(班主任)要负责一个班级三门以上的课程, 即英语, 数学, 科学主科及其他小课程, 一个老师面对40个学生, 应付三门主要课程, 可想而知不是机器人不是铁人的老师的授课质量如何, 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是毛毛细雨了。我认识的一个小学班主任老师, 不得不每天把学生作业带回家中批改到深夜, 家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很多老师无法承受这种高强度工作, 被迫辞职。
所以学生的课业主要靠家长监督辅导和校外的补习来完成。千万不要相信名校, 越是名校, 越要靠家长辅导和补习。

谢谢提醒,她母亲会全力辅导,我们也会给孩子补习的。我只要在新都会参与孩子的教育,绝不懈怠。

。如果是我果断武吉只马,看地图就知道,名校林立啊,周围没什么组屋,人口密度低,可能一公里都能抽上也不一定呢,老大进了后面的兄弟姐妹也能跟着沾光。

以坡公民优先政策,PR是不可能进名校的,不管你房子买在离名校多近。现实点买在中上小学边,PR还是可以进的,耍是买在名校边,可以说只能进坡极差学校。

看了LZ的帖子,LZ其实是个心态平和的人,想法也很成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真的不用太过纠结是否能进南洋或莱佛士,尤其是小学阶段。以LZ的经历应该知道名校对人的影响没那么大,至少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不是名校就能解决的,把孩子的教育交托给名校的想法是天真的。
顶尖中学里邻里小学毕业的孩子多的是,本坛里大多数家长的孩子都在邻里小学就读吧?新加坡的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国内还算是平等的。
能进名校当然好,进不去也不要紧。祝LZ一家在坡生活顺利。

谢谢理解。确实,选这里只是想多给孩子一点机会,毕竟我的一切打拼都是为了孩子。我们当然有进不去的准备,就因为这里比较公平,孩子在每个阶段只要有能力就有很多机会进名校。祝大家在新的家园都顺利,成功!

这个政策我们知道,也有准备,请问武吉知马附近的邻里小学是最差的吗?

谢谢,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多些机会。

只要你不住在该邻里小学2公里内,那只有等所有公民,和2公里内PR小孩都进去后,有剩下学位,才有机会进去。

谢谢告知!

楼主不用担心太多。BUKIT TIMAH 最差的小学是BUKIT TIMAH PRIMARY SCHOOL. 这所小学其实本身在新加坡已经是属于中等稍微偏上的。如果几年后楼主的孩子还没有成为公民的话,可以直接在2C阶段报读这所小学,根据历史记录只要在2C 阶段报名肯定能上。

        我们也是新移民,去年来坡像中大奖。来了确实有失落感,在国内养尊处优,来这里当二等公民。为孩子的读书愁白了头,给前50名的小学校长都发了信,都是waitinglist,最后一封第50名的学校同意面试。
       还好孩子比大人适应快,中国的孩子特别聪明,现孩子在学校被当成宝,当父母的感到欣慰些。明年就要小六会考,希望能进入心怡的中学。

牛娃啊!一年就适应了?!英文提上去很不容易的,
还感到纳闷,前50名学校怎么排的?
俺娃的经验是,利用一年半时间倒是可以拿到总分年级第一,但是英语恐怕只是20-30名

谢谢!

谢谢,这样我们就更加有信心了。

房子的位置是不会变的,其他都是可变的,孩子还有几年才上学,一切都是未可知的,我有朋友也是pr ,住在湖畔,去莱女小做义工,女儿进了,每天做校车上学,好远啊,我女儿从邻里小学转入名校,每天要转三趟巴士,花四十五分钟,现在上中学了,进了RGS ,早上爸爸送,下午自己回来要花七十几分钟,每天累得筋疲力尽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所以我现在果断要换房子。不过还的等三年才竣工。如果财力允许一定要买个好位置,以楼主的能力,眼光一定是长远的,不仅考虑小学,还有中学呢?

说得好,不用纠结与名校邻里,不必一切都给孩子安排的好好的,邻里小学一样有优秀的学生,在新加坡这种制度下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进入名校。只要你符合学校的要求。

谢谢。说实话,我们现在只考虑了小学的位置,我想孩子上中学还要10几年。而且,我认为,小学时期是孩子养成性格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候,所以我们考虑得很多,以后孩子大了,我想我操心的应该少一些。我会在RMB走高的时候果断买房,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孩子拥有好一些的环境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其实可以到碧山看看,可能碧山更适合新移民居住生活。

谢谢。。。房子已经买了,暂时不会换地方了.

这两天有时间看到这个帖子。我也是为了孩子搬到bukit Timah,女儿就要报名明年的小学了,看着学额越来越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可是因为儿子是邻里小学毕业的,所以没有办法再报名儿子的小学,去年他刚考上acs,也是为了他搬来这里。其实,就儿子的经历来看,总体上感觉不要把读书的希望放在老师身上,这里老师的责任心完全不能跟国内的小学老师相提并论,我个人觉得父母的角色分量很重,差不多占到60%。我是今年3月份才决定给女儿报名好一点的学校,搬来bukit timah.没办法,我老公很宝贝女儿,所以时间上错过了做义工的机会,不过,你还可以通过提前一年做义工就可以在2B报名了。

虽然我们全家很多年前都是公民了, 可是还是要等到2C阶段才可以报名, 我只能做的是:keep my finger crossed. 也祝你好运。距离你家宝贝的报名时间还有好几年,变数很大,不用太焦急,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

依照楼主经济水平,就算没有南洋,莱小,也有相当多各国国际学校,私人国际名校可以选择,不用去读普通政府小学的.

         米人啊!bukit timah 的房子超贵啊!!话说我女在南洋女中读书啊,家在最东部,每天看女儿累个半死心疼啊。
        还有个5岁的儿子明年也要报读小学了,房子房子,为了它我睡不好啊。归根结底还是咱穷啊!!

搬到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呗,不一定要隔壁啊,bukit timah头上还有组屋呢。

LZ 我的情况和你一样, 我们最近也在看同一带的房子, 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小孩上学。 上这几个名校的前提必须是公民才有机会,毋庸置疑。 最让我纠结的是小孩不能自己申请公民, 必须有一方父母一同申请。 所以我们的煎熬是一样的。 我非常非常的理解你。

这几天回国工作没上来看大家聊天,抱歉。能被理解是太开心的事,这个选择迟早要做出的,祝大家都顺利!

谢谢,我们会努力的。

谢谢你的祝福!祝大家好运!

孩子的母亲可能有点名校情结吧。我也这样认为,如果孩子不适应政府学校,好的国际学校也可以去的,毕竟是女孩子,其实只要她开心我觉得上什么学校都可以。但是说真的,她母亲是全职妈妈  孩子的事 ,我说了不算,我只能管下生活和娱乐什么的,,,这些大事要她母亲说了算,不过,适合的时候我还是要呼吁的,,,

女儿都读南洋了,很厉害啊,多开心哈!

名校是一种氛围,有条件能上则上,有时候也讲求缘分,现在名校PR都排不上了
不过加上的引导教育更为重要。。你家的是女儿,以后会跟爸爸亲的,建议你还是多抽出时间跟她一起,培养她引导她
祝福&加油!

好久没有来了,看见您的鼓励我很开心,谢谢。一直在国内和相关忙碌转房款和生活费的事,真是累得我。。。我爱我的女儿超过任何人,我会做一切努力让她健康,快乐!

其实现在东部是挺不错的, 可以考虑在道南学校附近,那边都是私人住宅区,所以公民报名人数相对少。另外是会馆学校,会馆学校可以在正式报名前,对会馆做出些特定贡献,有可能会有学位。

我是去年來新的,小孩拿家屬證讀幼兒園k2,可惜現在明年小學一年級都報不上名(沒有學位了)

偏远点的学校应该还有学位了。

如果有家属准证(DP), 可以直接去找教育部, 肯定会安排学校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