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请去ica,议员是为公民服务滴
努力提高自己条件才是王道
加油
好直接
自身条件不够找议员也没用啊
:)你是新加坡人吗?找议员求他嘛?还是多多提高自己
1.不能送钱给议员。
2.议员了解你吗?如何证明你说的一切?
3.议员比ica的officer专业吗?他有权限让她们修改批准标准吗?
如果答案都是不,结果可知。新加坡和国内不同,议员是不可以干涉正常行政工作的,只有权利要求重新审核,无法干涉结果。
如果,老公(老婆)是公民,担保,可以找议员上述。但不一定有用。
询问一下原因总可以的吧 要求重新考虑申请 也不为过吧
没有用
1.议员不知道原因
2.ica不会说原因,只会说条件不够。你需要知道的是,如果给了原因,等于ica的工作量将翻倍。
3.议员自己甚至不知道pr或公民的具体审批条例。
4.可以让议员请求ica重新审核一次,但议员并没有高于ica的权力和能力。
没有用的,我认识的一个仙儿,提交了6次申请悲剧了吧,后面两三次参加社区活动,每次都有议员的信跟申请一起提交,还是悲剧。。。
社区议员没有权利影响结果,也没有权利能告知你原因,就算pr申请sc也不会直接告诉你悲剧原因,何况是准证申请pr。。。
平级,分工不同,不是上下之分
什么神逻辑啊?你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理解我们的感受 申请都次 每次小心翼翼的 结果最后半张纸 几行字打发 问原因都不讲 这又不是什么国家机密,针对每个Case给出建设性意见未尝不可,政策都是人定的 美国 澳洲 加拿大 明确打分划杠杠也挺好 起码大家都有个参照 毕竟这只是个身份罢了 无关乎能力与素质 否则也不会07年前满大街派送了 机制的设立是为甄选和让有兴趣的参照达标 而不是故意的为刁难而刁难 所以case by case 给出一些官方建设性意见未尝不可 鉴于ICA的官方态度实在令人不爽 所以试着透过其他渠道了解一下 大概原因 从而自身有针对性提高 也不是什么“神逻辑” !!!!!!!!
大致标准是有的,你不是本地学历,就拿国外学历来说吧,
1.正规本科,国内如是211,985更好,
2.薪水和年龄相符,但外国学历最好6000以上,年龄越高薪水应该向上一些。
3.专业最好要有技能,不是销售和文字岗,高级管理岗位和技术岗同类。
4.公司非皮包,最好本土或世界级公司,不会造假,其他需要分析,如公派输给民营等等
5.家庭中心在新加坡,如孩子妻子都在新加坡。女性这方面要求更高。单身是可疑的,需要其他更好的条件和能力覆盖这个缺陷。
大致这样吧
晓林给我的感觉好大男子主义啊。。。男权至上。。。什么叫女性这方面要求更高。单身是可疑的,需要其他更好的条件和能力覆盖这个缺陷。。。。我认识的单身女性拿到pr和sc的比比皆是,怎么就成了可疑的一类了。。。
楼主本身学历好像还不错,看在别的板块发的帖子了,可能工作方面不太好吧,之前好像写过在淡滨尼11街做电子工程师。。。那个地方不是只有邻里小店么?有正规的公司么?
找皇上也白搭,他会说找县官部门
男女有不同偏重要求,但不是主要的,还是看是否潜力股,是不是国家目前需要的人
1.女性这方面要求更高的意思是: 对于女性,ica对配偶的去向更加受到关注。如果男方不在新加坡工作,比男方配偶不在新加披的情况下,悲剧可能要大得多。
2.单身可疑,无论男女,需要让ica看到接受一个可能永远单身的pr可能获得的利益是大于国家需要的。这是针对楼主说的,一个30多40岁没有婚姻是可疑的,让ica难以判断。
1.二宝见到的单身女性大多和自己一般大小,poly或其他本地毕业的女性,这些人单身但年轻,而且留在新加坡的可能几乎90%。对ica来说,这些人和本土学生无异。pr和公民也是她们差不多的出路。
2.二宝也忘了我那个帖子的第一句话。“你不是本地学历,就拿国外学历来说吧”
在这论坛上有太多人PR悲剧,然后就抱怨ICA的审核不透明,可是除了抱怨,根本改变不了结果,还惹的自己不开心。而找议员除了挽回一点心理平衡,同样,改变结果的可能性很低。
毕竟你要申请的是新加坡的PR,你只能按照ICA设定的游戏规则玩,美加澳的游戏规则没有比较的必要。
抱怨ica不透明的多数都是对自己太过高看的。。。
情理之中
蛮去试试,反正也不花钱
这话说的对。。。
还是去试试吧,就跟pr申请一样,之前的都喜欢说随便申请,反正不花钱,好了嘛,现在开始收钱了。。。
还是要趁着不收钱的时候折腾啊。。。
简单点说,其实就是: 我的地盘我做主
楼主别激动,你这种心态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煎熬。其实您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停激励自己不断向上努力的动力,我也是申请好多次了没成功。今年是第八个年头了,后来我觉得就平常心,一直逼自己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保持学习的热情,到某一个阶段发现您其实无论回国还是去别的国家都有更好的发展那不是更好。
不同意一些抨击你的回复。说什么抱怨不透明因为是高估自己。这个逻辑确实很奇葩。没有透明的标准,怎么评估自己?
新加坡这方面确实不透明,当然个中原因是它的一些标准可能违反国际的准则(比如种族因素),不敢拿出来讲。另一方面,暗箱操作让政府容变来变去易点。
其实新加坡就是这个特色了。更大一点讲,政治上是假装民主,假装透明,其实一切都是foregone conclusion。可以看看这个评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preKaFg4
我自己的情况是,开始申请了几次新加坡PR都没有成。最近才拿到了,但是也没有开心的感觉。要是我是马来西亚人,应该早就是公民了。 这就是其中的“妙”。
被拒了几次后,我也申请了加拿大的PR, 标准清晰,申请之前就知道能不能成。所以一击就中。所以现在也有枫叶卡。
新加坡有它的好处。但是透明不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标准怎么评估自己。典型的怪罪受害者的态度。
我申请新加坡PR拒了好几次,最近才批了。
申请加拿大PR因为标准透明,申请前就知道能不能过。所以我一击就中。
完全不一样的制度。
当然我同意一个回复说,既然是申请新加坡的,就不要太注重比较。可是新加坡不就喜欢比来比去嘛,整天拿那些questionable的排名来吹嘘。当然媒体自由排名153不敢拿出来吹的。
当然最后ICA给我了,我还是挺感激的。
确实不透明,这个是客观事实。同时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社会,政策上要保证各个种族的比例,所以种族也是有所考虑的,这个因素很明显就没办法明文规定。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邻居,马来西亚华人申请pr/sc有优势,这个也是没办法明文规定出来的。
还有就是本地上学的有优势,poly月薪也就2k也可能批,这标准要是公布了,本地人还不炸锅了。
很多东西没法明文列出的。
还有更重要的,没有明文规定,相当于船小好调头,一旦不对头,自己内部改了就是了。形成条文之后,想改就没那么容易了。反面例子可以看香港,明文规定本地出生就有身份,搞出双非事件,工作七年还是八年给身份,结果菲佣也要求身份,本来香港ica就能搞定的事情,好像最后需要全国人大来解释法律,这不是吃饱了撑的。
就我个人而言,觉得ica的标准的确有点问题,本地教育背景占得权重过大,批那种只能在公司打酱油的人,而全家都在新加坡工作,学历高,薪水高,非中资公司的有些人却迟迟拿不到pr,而这些人往往都是公司的骨干力量,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不过上面有位朋友说的对,谁的地盘谁做主,申请人根本没有和新加坡政府讨价还价的资本,除非你有可能拿到奥运金牌或者诺奖或者可以给新加坡带来成百上千的就业机会。
新加坡的政策变化很快,也很突然。见过大学教授被拒的,也见过高中毕业的批了的。所以根本就不要去猜悲剧的原因。个人的条件都会慢慢变好(工资高了,待的时间长了)。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一直申请,就是收费也没几个钱。申请才有机会,不申请根本就没有机会的,碰到政策松的时候就拿到了。一般一个政策的周期过来,基本就可以拿到了。
议员主要是服务公民的,不过也接待pr的申请。其实并不是议员本人接待你,都是助理在接待。助理也都是志愿者。要说完全没有用,也是不完全对,否则那么多人感情都是白忙活了。去也是了解新加坡社会的一个过程。
求议员有什么用,人家不会为你服务的。
求人不如求自己
不停的申请是大忌。本版已经有若干例子了,条件差不多的两个人,一个不停的申请,另外一个条件有变化才去申请,后者早就拿到了,前者还在不停的申请。
新加坡政府不是傻子,不会掉进同一条河。所以不可能有第二次大放水了。
“能拿到其他国家的pr,不代表达到了新加坡的移民条件,多少其他国籍的还在申请pr,这算个什么对比。。。”
不能对自己的回复的点评进行回复,就在这里回复了。
您阅读理解能力堪忧啊。我没有说拿到了其他国家的PR就意味着够得上新加坡的条件。我是说其他国家申请的条件都是透明的,新加坡的不透明。就是对透明度比较而已。如果不是阅读理解有问题,那不要故意曲解我的意思。谢谢。
小国家的国情决定不能放开大跃进似的移民潮,没这么多资源分配照顾到每个人
尤其是部长们都说了,再过几十年,60岁以上的新加坡人就会有多少,现在就要大力发展医院硬件软件等
不能说找议员完全没有用,我当时申请PR2次悲剧,在网上定了第三次的申请时间,期间找了1个MP(先生是新加坡人),1周以后拿着信直接去ICA交资料(还没到第三次的预约时间),3个月左右批准。
那时我找的是MP是内政部职位挺高的,ICA是归内政部管的,所以单就我的经历我觉得不能说找议员完全没有用。当然自身条件还是很重要的,只能说缺一不可吧!
见MP说什么也挺重要的,因人而异,就我自己而言当时我没让我先生说话,全程都是我自己说的,比如我来新加坡多久了这些,我本身英文还行都是用英文说的。在每个CC见到的都是那些议员地下的工作人员,东西都是经由他们的手写成资料报给议员看,MP最多签个名而已。所以他们对你的印象可能会影响他们怎么写资料给上面的人。
PS:个人经验,仅供参考,不喜勿喷,若喷奉陪。
请问下层主括号的意思是说您先生是新加坡人 是吧
嗯 没错,我先生是新加坡人,所以说只是个人经历给大家参考下。
这个门槛设得有点高,先要嫁个新加坡人,还要找个内政部部长级的议员。。。。
其实多年媳妇熬成婆,新加坡中国媳妇不是自身和家里条件真的太烂,pr迟早会给的,别的国籍有点难。
的确如此,也可以理解。但是这和透明没有直接的关系。ICA完全透明得给出限制移民的标准,比如说:
马来西亚华人+10分。
印度尼西亚华人+8分。
香港,台湾人+5分
中国大陆人+1分
印度人-10分
本地理工+10分。
本地本科+9分。
等等等等。
但他们也不敢这样说出来。
所以不要把问题混淆了。我理解他们的考量。但是这个和透明是不一样的问题。
家里有公民(选民)议员会服务滴 是必须滴 虽然和楼主情况不同 但谢谢分享 再次印证了 家有公民的好处
门槛的定义可以很广泛,本地媳妇也有不少生了孩子都拿不到PR的,大家情况都不一样。
我只能说新加坡的PR,很大程度上运气也很重要的。
还有一点,我主要到之前的审批人都是同一个人,后来批准的审批人换了。
由于新加坡PR的审批不像大部分国家是打分制透明化,我感觉审批人也是一个问题,一定程度上有运气的成分呢。
的确如此,申批人的个人情绪的确影响到结果,这也是没有明确条件的缺憾之一吧
多少都会有些 找工作面试都会有这个情况 但个人条件还是占大多数
本地媳妇有孩子了 还拿不到pr的 多数是担保人条件不达标 我一亲戚 德士司机 媳妇的ltvp都没批 因为德士司机是自顾人士 没有公司进cpf 媳妇现在还是工作准证
有一些小孩PR也拿不到一直长期
本地上学加分这个公开提出来有问题,但是不算是原则上的问题。最多是影响本地私立学校的生意而已,属于经济上的问题。
但是根据国籍来加分就有大问题。
总之一句话不可以摆到台面上
我同意审批官当时的情绪也是个因素,这个比较适用于非本地公里学历的朋友们,就是你的条件总有悲剧的理由,又或者可过可不过的那种。本人全家16年3月申请pr,一个月不到要求补充父母材料,大悦,感觉信号积极,六个月后悲剧。旋即上诉,六个月不到通过,前后条件变化不大,后来发现是同一个审批官。这一年中,拒得惊讶,批得意外。我个人认为审批官当时的情绪和你的时间段也很关键,每年就这三万个名额,名额感觉富裕了,手松一点,名额短缺了,手紧一点。我的总结,提升自己才是王道,一切不是为了pr,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所以鼓励一直申请PR的朋友,继续,总有一天能成功,
之前刚来新加坡觉得这里好神奇 不理解为什么有人选择回国,后来呆久了看多了一些阴暗面 也就平常心了,后来读到联合早报一篇报道说几个家伙贩毒,按照新加坡的标准15克死刑,其他几个国籍的看缉毒局认定的数字都应该是真实数量,可是看到那个新加坡籍的被认定携毒“14.99 g” 我瞬间就理解李绳武对本地一些官僚机构的批评了,司法勾兑了政治因素!当然我始终觉得新加坡相对还是比较清廉的,但是正如所有政治都是肮脏的,新加坡也一样,所以那些分析的头头是道的也没必要顺着象鼻摸象腿,搞得自个专家似的,免得瞬间被打脸!还有那些猜测学历等乱七八糟的 还有居然说我在Tampines 五金店打工的 请收起你们的想象吧,我本人来破八年半 国内211双学士 目前在新加坡三大学校之一的Part time 硕士在读,公司全球300强,六七年EP 后来SP拿了几个月又升EP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 他们的思维定势还停留在”相关部门“上,搞得他们自己个成了”相关部门“了!!!
全球280强,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到。
至于14.99克,我选择相信的确是真实数量。对新加坡政府来说,留新加坡籍毒贩一条命有啥意义,还需要在今后的几十年耗费纳税人的税款去养着,没必要。
楼主,不知道有些话该不该讲,讲得太直接又怕你喷,我看了你的简单介绍,觉得最大的短板可能是收入低了,在相同条件的其他申请者中,收入低了
议员写信成功的有多少?
综合条件吧,他还有一个缺陷,是没结婚。
如果招进来,也就是一个人的作用,那么这一个人的作用和能量或水平能否高到弥补单身的缺陷呢?
单身怎么就成了缺陷了呢,是缺胳膊还是缺腿了,不能这样歧视人呀
别人我不清楚 我家的土著亲戚找了议员 结果还是拿不到ltvp
为什么不行?议员是不是也分人啊
因为申请ltvp 担保人是自顾人士自己进cpf不可以 一定要公司进cpf才可以 所以他现在除了驾徳士还做一些送货的兼职 希望符合申请条件
1.单身不是缺陷,但单身到40就是缺陷了。。。
2.如果决定单身,个人没啥,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能获得的只是一个人的贡献,这样一个人的贡献就有大小或值得与否的衡量。
另作打算吧,pr也不是唯一的出入,可能真的是年龄不小了,薪水没跟上…
40岁标配4000-6000
不少单身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一家好几口都多,因人而异吧 国家认钱的话,狮城早该全是富翁了,很明显不是要钱,要不可或缺的人
单从贡献来说,单身只能起一个人的作用,两个单身不就可以起两个人的作用了嘛。
关键问题不在于这里,而在于后代,政府不光是希望高素质的移民,还希望高素质移民有自己的后代。
你这个理解也太低估贩毒分子了吧。新加坡籍的毒贩因为知道15克就是死刑,所以只携带14.99克,怎么你还要故意四舍五入到15克判他死刑?
下次携带13.99克最好
臆测了吧,谁告诉你单身超过40就不给PR.
既然说了移民厅并无明文标准,那大家猜猜学历呀,工资呀也就罢了,怎么还猜到单身还是已婚上来了。
这也不合常理,我要是贩毒分子,要搞就搞个大的,至少带个一公斤以上,反正被抓都是一死,富贵险中求。如果怕死,也绝不会带14.99,这也太冒险了,万一计量器具不准,万一受潮了变重,那岂不是太冤了。必须留够安全余量,10克就行了,被抓还可以辩解是自己用的。
我支持你这个想法,10克毒品才多钱,还不一定够机票钱呢。 另外我倒是觉得楼主对新加坡一肚子怨言,很不满意。 那申请的动机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是新加坡籍贯保他一命 又或者几国联合办案 最终政治因素勾兑其中 反正我看到14.99 就明白本地并不是什么圣地
动机是为了更好滴热爱新加坡啊 给身份安家定居 长久打算啊 更好融入啊 有错吗?
1.新加坡pr的批准条件不透明,所有的网友判断都是帮忙参加的臆想,即或你过去在子女教育的发言很多也是一样。
2.晓林从没有说过40的单身拿不到pr,晓林说的是pr参考的是综合条件,40单身可以,但需要证明比别人值得。在晓林看来他就不如两个28岁的211家庭,即使工资高过她们中的一个。
3.移民是割复杂过程,掺沙子对新加坡是个重要的一项,加拿大就不必,掺的沙子需要在现在还需要在未来都能提高新加坡的国民素质,生理学上或技能上或其他。
1.议员写信肯定有用。
2.最好找所在行业的高管同时也是议员的针对你对这个行业有杰出的贡献这些写 比你找家门附近的议员管用。
3.还是要自己很优秀,议员才会愿意给写,一半情况,他会说没有写的立场。
4.但是最后还是要靠正常申诉走手续,一般议员给写信是直接发到系统里的,不用你自己拿着过去。 等你去了移民局,那边的工作人员提出你的资料会看到有政府人员给写的信。 会问你是不是。
你都优秀到对这个行业有杰出贡献了,你的老板又不是瞎的,竞争对手更加不是瞎的,薪水待遇早就给你加上去了,pr/sc都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还用什么议员帮你吹嘘呢。
这个建议很好,就是门槛有点高。。。。
1.如建筑行业,就要找李美花来写,她这个人很谨慎的,她了解你,你说的都是真的,优秀到李美花知道你,难度有点大。学会计的,去找尚达曼?为了申请pr?
看起来还有有点开玩笑。。。
2.议员写信多是为那些外籍新娘而写,她们条件有点差,家庭条件不好,pr有助于她改善家庭经济和其他关系,如买房搬出婆家等等。。。
3.至于技术移民,议员自己心里对条件都没有底,各类行业各类学历,无法下笔,最多要求多复核一次。。。。
这个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门庭若市,
是,如果再某个行业,混的还成,可以试试自己身边人脉,让行业中的其他人帮忙搭桥去找议员,虽然不相识,但是也会写的。
朋友认识的议员能给写,不也是因为朋友和议员的关系么。
写了,肯定是管用的。
是难度也不小,但是有机会可以试试。要不就重新再申请把,总会批的早晚的事。
小mm把中国关系学用来这里了,1.新加坡没有这个串来串去的习惯。2.串来的东西,会让李美花很警觉,反而不会写啥,除非她真的认得你,认得还要避嫌。3.名声能传到这么远,不存在申请悲剧,而是想不想申请的问题。
pr早晚的事情
有理论证明,人和人之间最多只隔了六个,如果人托人的话,那还要啥议员,找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间接联系上川普,让他给小李带个话,pr那是手到擒来呀。
见到过这个传导理论,如果这样,从理论上说直接找李总理pr效果更好一些。。。
按此理论,直接找审核的ICA官员最好,让他高抬贵手
问题是今天高抬贵手,过两天恐怕就要去廉政公署喝咖啡了。
喝完咖啡再喝茶
议员的信最大作用就是让ICA的人再看眼你资料,如果条件实在不行 该不过就不过,如果找议员有用的话,那相信很多人都会去找了,平衡一打破,ICA还有什么用。
一个臂膀的距离
我来给楼主点信心。
我没找过议员,但议员找过我。
2017年3月中旬,本地议员家访,正好到我家,跟我扯了一会儿,比如住的怎么样啊,住了多久啊,在新加坡多少年,喜不喜欢新加坡之类的,我的反馈都是比较positive的,最后议员大婶问我有什么需求,我就说我PR被拒了正在申诉,她人很不错,叫我把基本信息和资料发给她,她帮我写封信给ICA的熟人。那封email也转发了我,反正大致意思就是要留住我这个专业人才啥的[lol]
这封信有用不?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起作用了,反正我3个月后就拿到了。
谢谢分享,有喜有悲
有没有名片 ?介绍认识一哈? 谢谢
其实都是命。遇到贵人了,也是注定的。
但是可遇不可求啊。
她帮我写封信给ICA的熟人。
================
你确定议员是这么说的?如果真的是这样,这议员的措辞就不合适了,情况严重的话,议员和这位熟人都要去喝茶了。
还真是,以前也是遇到一个马来族议员,闲聊中得知在申请pr三个月等待中,说会帮忙写信一封,然后不到一个月就有好消息了,看来都是运气不错
三分靠天
她帮我写封信给ICA的熟人。
=================
方便问下是哪个区的议员能说出这样的话么?
说也是可能这么说的,因为他们华文水平很差,根本搞不明白这中间的意思。
你们也想得太复杂了,他们的本意其实就是我可以帮你写一封信问问,就是这样,无它意。
没有用的
有没有用一试便知
找议员根本没用
不是公民不接待
有些议员都不接见PR.
上次亲自去问过,必须是你的公民朋友所住地的议员哦
我来说说我的情况吧,来新十年,本地私立大学毕业,硕士上的是澳洲大学。拿ep两年,做公司董事一年,申请pr三个月被拒,报工资7000。妥妥的被拒
表面看条件很好,但有几点更关键
1.澳洲大学硕士是新加坡读的还是去澳洲读的?差别很大,有些澳洲MBA并不能代表啥。
2.公司董事怎样的公司?商贸?是科技?差别很大
3.公司注册资金和营业状况也很重要
楼上的同学,澳洲大学哪里读的?新加坡还是澳洲本土?公司是自己入股的吧?等于自雇人士,自己给自己开公司(ICA的理解)吗?
本科和硕士都在新加坡分校读的。没有去澳洲本校读。
公司是属于贸易,最近两年确实这类公司不太景气。
公司注册资金大概12万新币。 新公司,开了一年多,第一年是盈利的
本科和硕士都在新加坡分校读的。没有去澳洲本校读。
公司是属于贸易,最近两年确实这类公司不太景气。
公司注册资金大概12万新币。 新公司,开了一年多,第一年是盈利的。
公司是入股形式,我是其中一个director,我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