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咨询全家保险

目前情况是一家五口生活在新加坡,本人SC,32岁,老婆孩子父母都是中国籍,拿LTVP,老婆31岁,孩子1岁半,父母54,57
我一人工作,公司有门诊和住院保险,保我和老婆孩子,住院的写的是2 Bed Private,应该是私立医院双人病房的意思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保险。

我家情况主要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许未来3-4年在新加坡,也许明后年就不在新加坡了,考虑孩子的教育和自己事业的发展想去美国,我目前可以接受孩子在新加坡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不希望小学在这里。另外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一家人长居新加坡这个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考虑到以上不确定性的因素,我觉得我和老婆孩子有公司的保险应该够了,但是父母的医疗保险是个问题。另外要考虑的因素是即使自己以后去了美国,父母过去生活可能也不适应,他们现在还比较适应新加坡的生活,所以不排除在新加坡养老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基本情况,和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保险是完全的门外汉,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1,一家三口的住院险
公司的保险,通常有限额,包括账单项目的限额以及总帐单的限额。还有就是如果公司要换保单或者自己换工作的话,新的保单不一定能够继续保障家属。所以建议有自己的住院保险。您个人本身有MediShield Life保障,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到Integrated Shield Plan,用Medisave支付保费。如果要完善的保障的话,还需要用现金支付一部分保费,可以全额报销住院相关的费用。对于拿LTVP的家人,也可以用Medisave和现金,投保类似的住院保险。

2,家里老人的住院险
如上所述,也可以给老人家投保本地的住院保险,使用自己的Medisave和现金支付保费,选择投保到政府医院单人病房或者私立医院单人病房。

3,其他保障需求
其他的比如人寿保障、重病保障,要根据你们的打算决定如何投保。可以选择先投保一个短期的保障,比如5年的。如果以后离开了,就算了。如果留下了,可以换成长期的保单。具体情况还要在详细了解你们的需求以后才能确定如何合理投保。


1.楼主是公民,如无换国籍打算,建议升级medishield Life到B1,为以后多个选择,毕竟medishield Life是强制的而且保的不多,公司的保险不能跟一辈子。
2.父母的保险,人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买,政府级别的比较便宜,可以选NTUC,服务和效率还是私立的好,至于rider视情况。
3.人寿保单可以在新买,年纪影响保费,不过听说性价比美国的比较高,楼主可以对比一下。反正人寿都是保全球的。


由于楼主目前对于几年后的规划还不是很确定,目前可以考虑一下几点:
1. 楼主有公司险保自己和老婆孩子,但是公司险一般的额度比较低,门诊比较有用,但建议每个人有自己的住院险。因为公司险一般住院额度比较低。而且住院险也是随时可以停的,如果真的决定走了到时候停掉就好了。
2. 楼主可以考虑意外险,因为意外是不看时间,年龄,性别的,而且保费很便宜。当然,楼主公司险很可能包括意外了,可以看看老婆孩子有没有,因为孩子很多时候乱跑比较容易受伤。如果有了可以忽略。如果决定走也可以停掉。
3. 由于不确定性,楼主可以考虑renewable的定期寿险,这种早期比较便宜,比较灵活,走了也可以随时停掉。如果没有走,楼主也可以转换成终生寿险。因为楼主作为家里唯一工作的,建议把自己保的多一点,不然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家人没有能力保持现在的生活。
4.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很大几率留在新加坡,那肯定是优先考虑住院险,如果有经济能力保到私立医院是最好的。
5.对于父母的年龄,尤其是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工作,可以考虑为父母准备一些退休计划,因为如果你要出国,肯定也是要经常转钱给父母,但万一有的时候一些突发状况不能转钱,退休计划可以保证你的父母每个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当然以上是我根据你的情况做出的一些分析,如果你已经有别的安排其中也是可以忽略,应该根据你自己现在的状况和需求来选择。


您好楼主,我们可以见面谈谈。


保险规划,包括保障和理财两部分。保障规划一家人的住院险是基本,特别是父母。若几年后打算去美国发展,目前的公司险虽说保障不如个人住院险完善,但转移一般状况的入院治疗或许够了,比如2万内的账单。至于其他风险的规划,比如重疾或身故,可以考虑定期寿险做短期规划,也可以在美国投保,那边的保单性价比应当更高。

理财部分你的主要考虑是父母的养老,但我反而觉得不易规划,因为若你们不在新加坡,父母作为外国人能在这边待多久?即使能待下来,你们长期在美国或许也就在那边定居了,父母年龄大了,要么与子女在一起,要么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比如中国,也就是落叶归根。以外国人的身份待在新加坡要老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鉴于楼主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长期的储蓄和投资这里是不推荐的。
但是只要在新加坡待超过1年,就有买个人医疗险的必要。 因为只有楼主一人工作,不考虑存款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楼主家庭的经济结构其实蛮脆弱。所以这里推荐:
1、家里每人都买一个医疗保险,至少到政府医院的A1单人间吧,如果后期移民美国,就断掉新加坡的,在美国重新买一份;
2、楼主为自己买一份term,可以考虑加一点重疾。加固一下家庭经济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一些极端情况。


感谢回复


感谢回复

请问政府医院和私人医院医疗水平有区别吗?

另外买rider和不买rider什么区别呢?


感谢回复,公司有term和身故全残这两样保险
请问您说的父母的退休计划是什么呢?是定期存钱,存一定时间,然后每年给父母发退休金吗?


政府医院和私立医院的高端的医生水平差不多。但政府的一般是从小医生看起,小的搞不定,再由高级一点的医生看,这两年感觉服务态度差了很多。私立医院都是专科医生,水准也是差异较大,服务态度很好,收费高。

保险的rider主要cover住院费的自负额和共保额,还有一些小的项目,比如救护车,紧急意外门诊等等。


您好,根据您现在的情况有如下建议。
1.一家人的住院险。
老人的住院险会相对贵一些,建议买到政府医院比较好。
如果预算ok的话会建议一家3口升级住院保单。因为新加坡的医疗费与日俱增,一般公司保险最多一年可以报销1-3万的手术住院费,一般如果私立医院住院5天就超支了。个人升级medishield life会相对保额高一些。

2.您自己的定期寿险重疾险。
因为家中只有您一个人工作,需要养一家老小,所以在这种Financial Burden全在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建议有一份定期的寿险重疾险。即投保人身故/全残/末期疾病/重疾,您的家人可以拿到一笔钱。这样不会因为一些unpredictable的风险导致家人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的钱生活。。因为这种保险是全球受保的。在哪里都可以理赔。介于您未来可能移民美国,您可以考虑买美金版本的定期寿险重疾险。未来如果理赔,拿到美金也方便使用。
寿险保额您可以按年收入的8-10倍来算,保障年限按20-30年算比较好。每月保费也很便宜。


感谢回复,说的有道理,父母自己在新加坡确实也是无依无靠,只是国内的环境,包括就医环境还是很差,当然我相信国内医生的医疗水平很高


你好,一般公司的保险都会有身故和全残的保障,其实主要要看保额是多少。比如很多公司给员工保的保额是24个月的工资,所以就要做个计算,如果那个员工真的发生了不幸,两年的工资能不能足够让家人正常的生活或者说能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如果这个人是家里唯一一个收入来源,两年过后,家里必须再有一个人出来工作养家。其实主要原因是保额的多少。如果按照你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你不准备购买wholelife可以考虑term,买到孩子成年开始工作,这样有什么事情发生至少家庭不受影响,孩子教育也不受影响。因为你可能去美国所以可以考虑term,然后如果去了美国可以断掉这里的然后去美国买。

关于退休计划,其实有多种方法。你说的这种是其中一种,一般保险公司都会有这种产品,这种产品会要你存一定时间的钱,然后到你选择的退休年龄开始每个月给钱。也有人选择以投资的方式来做退休计划,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一些产品,也可以在投资平台上实现,这种模式一般是以分红的形式来满足你的退休计划,这种形式的存钱时间可以自己控制,比较灵活,回报率会高一些。这几种模式的区别在于产品里保险成分的多少,回报率多少,或者是对于以后财产分配方面会有影响,这一点具体这里也比较难以解释,因为可能也牵涉到选受益人和写遗嘱等问题。所以选择什么方法还是看个人偏好哪种方法。

关于我看见你咨询关于政府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区别,其实主要是有几点:
1. 私立医院一般都是在政府医院做很多年的医生过去的,所以最低水平有所保障,而政府医院会有实习医生或者较年轻医生。但总的来说,两种医院都有好医生。
2. 私立医院可以比较灵活的选择你想要看的医生,政府医院没有那么灵活。
3. 小病没有什么区别,大病方面,某些私立医院可能会拥有一些针对某些疾病的高端的医疗仪器,也许可以提高治愈的几率,政府医院不一定会有。当然正常的仪器大多医院都会有。
4. 个人觉得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排队时间。小病也许可以等,但大病等不起。因为人太多排队时间长,如果说一个人得了癌症,私立医院一个礼拜做完所有检查可以确诊,而政府医院做这些检查都要排队,可能数月才能确诊,那治疗的最佳时间可能就被耽误了。
5. 对于有rider和没有rider,没有rider病人需要承担一部分的住院费,而加了rider可能不需要付费,而且也可能还包括别的方面的额外的福利。


感谢回复,看来医疗保险确实是当务之急,term公司给买了


谢谢回复
公司的保险每个财年开始的时候有升级的机会,不过我没有选。你说的升级是我再去买一份保险?两份保险住院的话怎么报销?

公司有给买term和身故全残,各保36个月薪水,当时可以再买重疾我没有买


其实说的很有道理,国内其实不缺好医生,就算医生能力一般,每天看这么多病人靠经验也可以堆出来一个好医生。其实国内缺的是:
1. 国内的医疗系统,国内的小诊所不正规也很少,每个人大病小病都看医生,而且都喜欢挂专家号,导致专家看每个病人的时间减少的多,也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又或者排队的时间很长,耽误治疗时间。
2. 第二个是国内的药物,国内对药物的审批比较慢,所以就算有好医生,没有好的药物也是很难的,又或者是价格问题。最近很火的我不是药神就反应了这个问题。


公司保险如果不要钱的部分可以保留,住院方面建议购买个人住院险,公司意外险可以保留因为保费比较便宜,而且意外险随时买进个人的也比较容易,term和重疾建议建议买个人的,这样不会受换公司而影响。


因为您是sc,所以每年的medisave都会扣掉310新币强制上政府的medishield life住院保险,这个是政府的一个基本医疗险,保障很少,与其每年扣着但是不能报销多少。您可以medisave每年多交200多然后加一个322每年的现金。就可以每年100%报销住院费了,保额是100万新币每年。私立医院单人间也报销。升级就是升级medishield life政府住院险的意思。

其实重疾险蛮重要的,因为一般重疾可能得病了就几个月不能工作要修养,时间长了就可能被公司解雇然后公司其他保险也断掉了。重疾期间看护费和正常家庭开支没有收入了,重疾险就是弥补这段收入缺失的。

寿险保额只是36个月工资的话其实不是很够的。因为这样也只够家庭成员维持3年的生活而已。term的保费相对很便宜。保额加到8-10倍年收入比较common。如果有unpredictable的事情了,至少孩子在美国的教育,生活可以一直支撑到他赚钱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