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新电信,别再让煮熟的鸭子飞走

许丽卿 2013年06月30日 就势论市[email protected]
长达六个月的缅甸电信执照竞标活动,终于如期在上星期四晚间开标,得标的是挪威电信和卡塔尔电信,候补为法国电信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组成的财团。早前信心满满的新电信则抢标失败,只能用“大失所望”来形容它落败的心情。
人口多达6000万的缅甸,手机普及率不及10%,俨然是全球电信业少见未开发的沃土,难怪当地政府发放两张电信执照,就吸引全球超过90个财团争相抢标,希望能在这个仍未开拓的市场抢获先机。
缅甸电信业这个刚出炉的热大饼并非唾手可得。经过一番淘汰,缅甸政府4月挑选出包括新电信在内的12个竞标财团,进入最后评选。然而,其中一个入围的中国移动与伏得风组成的财团,却在上月底以“回报可能无法达到投入成本”为由退出。
在赛场上,半路退出偶有发生。重点是,少了一个,11个竞标者的夺标机会更大了。
热腾腾的大饼固然令人垂涎三尺,但价格不菲。新电信之前没有透露在获得电信执照后将投入多少钱来经营缅甸电信服务,从之前有竞标财团透露发展缅甸电信网络须耗资20亿至90亿美元不等的数据来看,这项投资确实不菲,但相较于新电信过去几个惊天动地的过百亿美元大并购,这仅属小儿科。 各财团未中标已展开宣传活动
新电信与合作伙伴KBZ及缅甸电话公司组成财团,参与竞标。据了解,新电信数周前已在缅甸展开宣传活动,不仅在仰光闹市设立了挂有新电信标志的电话亭、竖立巨型广告牌,还开始在当地展开招聘活动,准备聘请1000人。
其他10个进入最后竞标活动的财团,也早已在当地大搞宣传,而且大家都对抢标胸有成竹。亿万富豪索罗斯为首的财团更早早策划了一个盛大欢庆会,准备开标当晚,好消息一出炉就大事庆祝。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索罗斯所组成的财团本月初高调宣布若获得电信执照,它会实施一项总值约90亿美元的手机网络投资计划,并在第一年投入66亿美元、雇用超过7000名员工。在获知抢标失败后,它也和其他落败的财团一样只能怨叹一声“失望”。
由法国电信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组成的财团,在列入“12强”时,曾信心十足表示“得标的机会很高”,结果也只能做个候补。
同样对得标胸有成竹的新电信,在开标前,早已准备就绪,随时召开临时记者会宣布好消息,结果事与愿违,最终以一句“对竞标结果大失所望”的简短声明向媒体交代了事。
新电信对这次失手大失所望不难理解。它目前的区域版图已扩大至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约20个城市,少了缅甸这个新市场,就如已到嘴边的大饼被人咬了一口,它致力于做亚太电信市场龙头老大的目标,也因为缅甸这个缺口,变得有缺撼。
新电信为何落败?是对手太强还是新加坡的商业模式不再有优势?还是另有原因?相信新电信本身也想知道。

近年几乎在并购案中销声匿迹
总觉得最近几年来没有什么大动作的新电信,已不如往年活跃。这使我想起2001年它以百亿美元成功并购澳洲电信业老二澳都斯,以及2000年时任新电信总裁的李显扬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争夺香港电讯的风光史。
13年前,李泽楷控制的香港盈科数码动力集团与新电信展开了一场长达三个月的香港电讯股权争夺战,当时战情惊心动魄,也使亚洲电信市场风起云涌,虽然最终新电信被迫退出战役,盈科数码动力以“蛇吞象”之势兼并香港电讯,但李显扬和新电信因此名声大噪。当时有人认为,新电信退出收购是明智的决策,因为380亿美元的收购价过高,收购香港电讯失败,反而令新电信没有负债,可以大事扩张。
坐拥巨额现金的新电信,过后果然南征北战,频频出现在各地电信业的股权收购案中。2001年,新电信远征澳洲市场,尽管收购过程波折重重,最终还是克服障碍,成功以170亿澳元拿下澳都斯,成为当年新加坡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也给它迎来一个全新及更加广阔的亚太市场。
十多年后的今天,新电信在并购案中几乎销声匿迹,难得再见并购大动作,市场反而传说它计划把估值约20亿澳元的澳都斯卫星业务脱售套现。
相对于过去的频频出手,新电信近年在并购市场上风光不再,其股价也沉寂多时。对投资者而言,新电信进军缅甸电信业是利好消息,过去六个月股价因缅甸效应,上涨了17分,上个月中的涨幅还高达62分。
虽说并购非坦途,风光在险峰,但仍期待在缅甸铩羽而归的新电信,在当地电信新条例正式出台后,能再次出击,通过并购当地电信公司,进入那片未开发的沃土。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缅甸的大门才刚打开,先机不等人。新电信,别再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mobile牌照才是是鸭子,电信牌照不过鸡翅而已

Singtel有免费的来电显示吗?
Singtel有那种免费的电话账单明细吗?(不是那种就告诉你要付多少钱,本月一共打了多少分钟电话,发了多少条短信那种)
Singtel有法国那种20欧短信、电话、上网全包的套餐吗?
Singtel有更flexible的plan比如说1年、1.5年的吗?
Singtel有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样低于1人民币/分钟的漫游费用吗?
Singtel有你在微博吐个槽、然后移动和联通的客服就会来关注你并尝试解决你的问题的态度吗?
Singtel有快一点的3G网速吗?
以上这些都没有,我真是不知道Singtel哪里来的超乎寻常的自信认为自己志在必得。

这不是一个东西嘛。
没有电信经营权,哪会有3G 4G牌照。

这些技术上不是问题,关键是成本
中国移动有什么低于一人民币的漫游?

这次投标结果足以可见缅甸政府头脑非常清楚。
另外,中国移动也精得很,没希望中标干脆就不玩了。

拜托,不管是移动还是联通,在新加坡漫游打本地也好打回国也好,都是不到1人民币一分钟。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从成本角度说,新加坡怎么可能有人少地广的美国、欧洲来的高。分明是依靠国企地位和寡头垄断优势,不认真去做罢了。比起中国的移动和联通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中国移动是世界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新电信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电信要的就是垄断,哪个公司会主动给你降价呢,降价的唯一推动力是竞争

这几年的确是降了,就算没降也没有跟着国内的物价拼命的涨不是么。最明显的是漫游费用。七八年前我出国发一条短信回国要2块钱,现在最便宜2毛钱。

现在中国移动漫游费都简化成1元区 2元区 3元区了
漫游到美国新加坡就是一分钟一元
相比新电讯的漫游费 (漫游到美国接电话就要一分钟1.7新刀一分钟 打回新加坡更坑爹)中国移动简直是太实惠了

绝对赞同
新加坡80%的人住HDB 不论从成本技术都很适合推广FTTB
结果FIBER的普及却落后港台日韩至少10年 这是TELCO不思进取的写照

你觉得是移动发善心主动降的?

你不用问这么小儿科的问题,当然不是良心发泄。但是比起打死都不肯降的Singtel/M1/Starhub来说,哪个更有良心一点呢?
最简单的比较,移动去美国打当地电话1rmb每分钟,Singtel可能要8rmb一分钟,这种漫游打本地的使用方式完全不用cost中国、新加坡任何网络运营成本,找什么世界最大还是最小运营商的理由都是扯淡,Singtel贪婪过度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既然是证腐默许电信公司多头垄断 就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市场干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而不是放任电信公司剥削消费者
以前新电信的手机连接电话都要收费(扣AIR TIME) 真不知是那门子强盗逻辑

放眼望去全世界那么多电信运营商,什么中移动、AT&T、沃达丰、T-mobile、orange、和记黄埔、telefonica等等等等,singtel哪里能排上号?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的电信运营商,那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用垄断优势来跟消费者签订霸王条款,然后售后服务上只会扯皮、耍赖。国内那么多人骂移动和联通黑,其实他们并没有看到国外的电信同行们也是一样的黑。
说技术,哪个电信公司不是靠买思科、爱立信、诺基亚、华为的设备?说到消费者体验,新加坡的消费者们难道觉得目前的电信体验很满意么?
只有区区500万人的弹丸小国,singtel的几十亿利润可以在全球排上前列,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跟全球其他地方相比新加坡的消费者被黑的最多啊。拿着从本地市场坑来的钱,去周边国家发展壮大,做亚洲老大的白日梦,我真不明白怎么还会有人为singtel叫好。

非常支持楼上的很多发言,新电信自以为事,固步自封!这才是这次的失败的主要原因!

高手在民间
学习拉:victory:

本人因工作原因,天天跟新加坡的电信公司们打交道。哈哈, lainm算是帮我道出了心底话。 我100%赞成。 singtel尤其的横行霸道,说白了就是太贪。 新加坡的电信业实在是糟糕,用户付的钱跟得到的服务不成正比。 但这未必是singtel一家造成的,三家的后来控股老板是谁,我就不说了,呵呵:D

同意。一个爸生的三个娃。一样的货色。都是要钱要钱要钱。

中国虽然电信商不多,但由于竞争度高(10几亿人口,多1%的subscription rate就是100多万人。),买家和卖家之间的斡旋权平衡的比较好。一个例子就是套餐的用户自定义程度,自己通过需求搭配套餐。新加坡三家电信商相比之下就差劲太多了,套餐只有price level选择,没有任何自由度。加上你爱买不买以及我customer service就是sucks你怎么着的固步自封的态度,真的是很难进步。

看看人家的花红!!;P
SingTel CEO’s annual pay falls 6% to $4.5m
SINGTEL’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hua Sock Koong earned less in the financial year ending March 31, drawing just over $4.5 million in total compensation.
This was over $300,000 or 6 per cent less than the $4.9 million that Ms Chua, 55, took home in the previous financial year.
The figure comprised Ms Chua’s $1.65 million salary and $2.88 million variable bonus, according to the telco’s annual report released yesterday.
The telco’s five other key management staff took home a total of $12.83 million.
Mr Allen Lew,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Group Digital Life and Singapore country head, was the second-highest earner. He received total compensation of $3.25 million – an approximately 4 per cent drop from the previous year – of which $2.03 million was in variable bonus.
On the other hand, Mr Paul O’Sullivan, chief executive of Group Consumer and Australia country head, took home more – his compensation rose 6 per cent to A$2.7 million (S$3.2 million).
Mr Bill Chang, chief executive of Group Enterprise, saw his pay cheque surge 20 per cent to $1.78 million.
SingTel posted a 3.4 per cent drop in revenue to $18.18 billion for the 2012-13 financial year, while its net profit fell 12 per cent to $3.51 billion.
– See more at: http://business.asiaone.com/news … thash.V6RtW9E0.dpuf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