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南洋女中还是莱佛士女中?我知道这是个老生常谈问题,也是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过去几个月,我在网上看了非常多资料、论坛帖子,包括狮城网的,KIASU的,咨询了周围朋友的意见。可以说,两个学校的各自特点我算是挺了解了,各种考虑的角度、说法都见过、思考过。
但难题是,依然很难下定决心到底报哪一个。非常纠结。有时候问朋友意见,都怕人家以为我们是在炫耀 – 这是个多幸福的难题啊。可身在其中就知道这其实是个挺折磨人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为人父母,这辈子为孩子做的最重大的决定,真的无法轻松对待。
DSA报名6月初就要截止,我们在这之前要做个决定。也许有的坛友觉得可以两个都报,拖几个月再决定接受哪个Offer。但就我们孩子的这个domain,有可靠的内部消息,两个都报的话,其中一个学校就不会给Offer,他们只给只报自己学校的学生Offer。面试时一定会问到这个问题,不能隐瞒。所以,报两个没有意义,只能选一个。我们孩子的这个DSA项目,报哪个学校,大概率都会给Offer的,因为我女儿在这个项目是同年龄新加坡前3的水平。
过去几个月了解和考虑过的情况大致列一下:
– 哪个近去哪个。(家在东北角,两个都不近,莱佛士新校址稍近,但也没有那么有决定意义。)
– 两个都是好学校,哪个都很好。(好吧,至少选错了也不会抱憾终身)
– 上适合孩子性格的那个。南洋女中更传统,更淑女,莱佛士女中更独立、更张扬。(我女儿靠中间,但绝不属于张扬的,可能性格上南洋女中更适合。)
– 看孩子喜欢哪个。(孩子要是有明显偏向,我们就不纠结了。她也不清楚啊。)
– 去open house感受一下。(南洋女中的去年去了,感觉还不错。莱佛士的今年是5月25号,肯定会去。不过我怀疑能有什么大作用,毕竟,接待的学长们肯定都要表现出热情、礼貌的那一面吧。)
– 据说,南洋女中学生更友爱,莱佛士女中竞争更残酷一些。但也有家长澄清过,莱佛士学生关系也很好的。和个人更有关系吧。
– 据说,南洋女中老师追着给跟不上的学生补课。莱佛士女中老师应该没有这样做,更强调独立。
– 南洋女中毕业生更中国传统化,莱佛士会更西化。(这个是我们比较担心的点,我们和女儿是比较亲密的,如果女儿西化了,和我们没有那么亲了,我们肯定会很失落。)
– 直通车的原因,南洋女中意味着上华初,莱佛士意味着上莱初。莱初的地位是超过华初的。
– 南洋女中学业跟不上可以退到o-level班,每年都会有10%左右按成绩淘汰出IP。莱佛士没有这个选项,但留级的很少很少。(希望用不上这个。)
– 南洋女中培养的是淑女,莱佛士培养的是女强人。(是不是女强人倒无所谓,能自食其力就好,重要的是幸福快乐。)
还有一些没什么意义的区别我们也了解过,诸如莱佛士教室都有冷气,南洋女中不是,莱佛士学费高点……
从性格、不想让她西化等方面看,南洋女中似乎更合适,但所有南洋女中好的地方都加起来,也绕不过一个事实:莱初毕业生A Level成绩、拿国外一流大学录取通知和奖学金的数量,比华初高得多。
但也有很多人提到,好的学生在哪都会有好成绩。一流大学录取和奖学金看的更多不是成绩,而是性格、领导能力、课外活动等等。
好多人说到的观点是,哪个更适合孩子就上哪个。说实话,我是觉得这等于没说。纠结的就在于不知道哪个适合孩子啊。我们没办法打开个上帝视角,从结果判断哪个更适合孩子。甚至可以说,选了就没法重来,所以家长们以后可能都无法知道选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现在的一个决定,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是想让她成为淑女,幸福快乐,但选择南洋,会不会因此耽误她上更好的大学?
纠结啊纠结。
欢迎各位朋友在这个老话题上再给些意见。
呵呵,适合自己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估计我要是贴了女儿选择来福士的理由,一堆南洋家长跑来抗议。
我小五, 以至于小六其实都是偏向南洋,理由和你差不多,觉得南洋的孩子情商被学校培训的妥妥的,在大社会中,合群的孩子才有前途。 但是在DSA的过程中,真是看法一点一点的被改变。 我娃四科都不错,但是她最爱数学,其次科学。 所以择校她希望进到科学最强的中学。 其次, 她喜欢xx, 在有xx作为CCA的学校,只有南洋和来福士,所以我们是抱着这个择校标准去看的开放日。
先看的南洋, 因为我是理科出身, 我们参观她的实验室,和有兴趣的孩子
准备的实验,很遗憾的是当时开放日的老师, 没有好好准备, 我问的几个简单问题, 科学的问题, 她不能回答。 准备的实验, 其实就是我家小四陪孩子周末玩的实验水平接近。
然后去的xx,发现xx已经关闭, 被挪作他用。 以后南洋也不会有xx的CCA。
虽然DSA都申请了两个女校,我们可以说DSA是两个学校都拿到据信。 南洋的据信公事公办,但是来福士的据信却看了后感觉非常舒服,有种没要你不是你不好,是我们的名额实在有限的遗憾。
所以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孩子选择了来福士。
1. 每年大概中三中四,会有一个科学project比赛,最后入选的来福士会有20多个小组,南洋, 我小外甥女那年, 只有两个参选。
2. 我认为将来参加职场,印度学生是强有力的对手。 在来福士女中, 华人的孩子已经和最优秀的印度学生面对面的直接抗争。 在我女儿的班,有6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女生, 她提前适应了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孩子相处。
3. 女儿爱好体育,只有来福士在最好的女校有此类项目。
4 在学校的所有选拔,比赛, 来福士是公开的。 但是南洋有些比赛是老师指定的。估计南洋天才班的学生会多一些机会。
最后分数下来, 我们家是跨着门槛进到来福士,因为去年成绩都整体都有下降, 当时培华有267去南洋的, 但是里面的天才班没有招她进去。 不过那个孩子文科真好,我觉得将来去华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女儿入校后, 有个中二的师姐分给她做buddy, 给她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和同学相处非常开心。 也入选了学校的奥数班。
来福士不分天才班和普通班, 所有入校的学生打乱从新开始。 我们也不知道哪个以前是天才班,哪个不是。 反正一切靠实力。 你行,你就上。
RE:DSA报南洋女中还是莱佛士女中?纠结中
既然这么纠结,两所学校又都是好学校,不如拋硬币决定。
家长偏来福士,孩子没偏好,答案已出。
忘说来福士一点,压力太大,作业太多,我们因为兼顾三外,钢琴,周六周日都是写许多作业的。
我家每天花在钢琴和三外的时间至少1小时, 没有的话,估计没那么忙。
如果未来主要可能去中国或留新加坡上大学,就去华中,中文可以提升。
准备去欧美名校,就去莱佛士。
嗯, 去年华中也是有40多个去剑桥牛津。来福士通常是70多个
我觉得华中前50%的人也是英美名校没问题。 至于学生选择去不去,家长舍得不舍得放手,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来福士也是这样,去不去, 留在国大医科,商科,法律也是看一个家庭的综合考虑
还有这位家长提到补课的问题, 我是抱着孩子入学自己要适应中学学习的想法,所以没有任何补习安排给她。 (小学我们也没补习过) 。 最好的补习老师其实就是你的代课老师, 她最熟悉课程,又免费。 我鼓励孩子自己找老师去问。 学校每周有三次,每次一小时的答疑时间。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那么优秀,您坑定不想老师追着你的孩子喂饭吧。 自主学习不是更好吗?
来福士今年年底会搬到布莱德的新校园,更大,我女儿说每次吃饭要快走,估计以后要小跑了。 新校园没有冷气,现在的校园有。
南洋女中吧。
莱佛士除了成绩竞争压力大之外,也是一个【拼爹】的地方。
而且南洋女中学费便宜,看在钱的份上。
学习啦:真是优秀的孩子的家长也亚历山大。
加油,不管哪家,选好了之后就是最适合你女儿的。:
对,选了以后,就只看你选学校的好。 那就是最好的。
我没压力哈。
无论你选择那间,都要告诉自己,这是最好的选择。
而不是相反,无论选那间,都告诉自己“当初要是选另一间就好了”
不过如果是我,我选莱佛士,淑女有用吗?碰到渣男怎么办?还是做个独立自强的女人好。
我还是赞同你最后一个理由。 本来亚洲女性多是顺从,如果把顺从当作习惯,成人之后无论职场还是家庭,都会处于劣势。
淑女不是忍气吞声的代名词。
能不能透露一下,是什么项目全国排前三?
我觉得吧,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儿,进南洋,做淑女,甚至以后牺牲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有点亏的慌。
新移民里偏莱福士的比较多,反而本地人比较喜欢南洋和华中。
哈哈
浏览过好多Nansy妈妈总结归纳的帖子,受益匪浅。
呵呵,没压力可能是因为清楚的权衡好了利弊,做好了取舍。感谢无私的分享。
估计南洋也培养出了一批披着淑女皮的女强人。
要我这种对人生木有太多追求的人来选,就是:
—都是灰常好的学校,随便进随便好:D—
真的是只有闲的发慌才会纠结这种问题~
如果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这两所学校都已经足够好了。如果孩子将来会很有出息,新加坡就太小,留不住她,那这两所学校也只不过是路人甲乙的区别。
让孩子选择吧。五月RGS开放日,孩子可能会有选择。
记得你说,儿子去RI, 闺女选南洋的呢。现在想法变了呀
我和你看法一样
其实这么分配最好,女婿在儿子同学中找,媳妇在女儿同学中找。
学费好像都是300多,差别不大,所以只是个很小很小的因素。不过确实听说莱佛士里面有钱人家多,我们这种普通人家会不会被歧视呢?
是个人体育项目。不好意思,不想被知道是谁,所以就不再具体说了,不然很容易猜出来是谁。
谢谢nansyxu的信息和分享。
还想问您几个个问题。
一是您提到的补习。我们倒没预期孩子需要补习,她学业方面也还好。不过很有可能会经常出去比赛,甚至出国比赛,也许会缺课一两个星期。这种情况莱佛士怎么处理呢?老师会给补下课吗?还是学生自己解决?
第二个,我们女儿性格随和,不强势,在莱佛士会不会吃不开,边缘化,交不到朋友呢?
还有,听说莱佛士有钱人家的孩子多,我们这种普通人家道德孩子会不会多多少少被孤立呢?
谢谢您啦。
一是您提到的补习。我们倒没预期孩子需要补习,她学业方面也还好。不过很有可能会经常出去比赛,甚至出国比赛,也许会缺课一两个星期。这种情况莱佛士怎么处理呢?老师会给补下课吗?还是学生自己解决?
这个我不太清楚, 我女儿自从进入喜欢的CC以后,一心想进入校队,学习学姐,在全国比赛中拿到优异的成绩 .来福士在许多体育项目都表现优异,我知道的有些孩子经常拿奖。相信所有的学校都大同小异。 由于理科出身,我觉得中一中二的理科不难,尤其数学,小学学过奥数的基本都提前学过了。
第二个,我们女儿性格随和,不强势,在莱佛士会不会吃不开,边缘化,交不到朋友呢?
我的女儿也是性格随和, 不强势, 她和同班同学相处愉快, 刚开学,我经常会问,你有没有朋友,有没有碰到强势的同学,后来发现自己真是多虑。 学校也一再强调不允许有霸凌的出现。 反而别的学校,我看到有挣有限名额,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来福士都是比赛一切公开,你行就是你的机会。
虽然做人不需强势, 我觉得教会孩子要有原则和底线,中学是进入以前社会的培训, 怎么都会遇到不舒服的人, 如何应对,要提前准备好。
还有,听说莱佛士有钱人家的孩子多,我们这种普通人家道德孩子会不会多多少少被孤立呢?
我也是穷人呀! 没见被孤立, 大家多是一周给30块零花钱,
如果上学后经济有困难, 家庭收入在8000以下可以申请补助, 英华,别的学校也是这样。
当年有著名的RI运动员学生被迫考O level 的事件,不要因为CCA耽误学习。
我觉得楼主应该了解南洋和RGS, 哪一间更大概率DSA成功。因为你们只DSA一间学校的话
关于体育CCA同学要注意的是自己要有很强的自律性,因为经常参加比赛肯定会对学术成绩带来影响。
其实学术性比赛也会对课程带来影响,但不会像体育CCA同学那么多。
自己的自律性非常重要,比如要对缺的课主动补上,因为个别老师肯定不会照顾到面面俱到。
比如自己自习很重要,复习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也要找同学把缺的课堂笔记补上。
看过一个华中的学长因为体育CCA成绩下降,而被劝退转入其他学校。
我自己以前经常参加学术比赛有这个经验。
现在纠结的原因就是,也许孩子有不普通的潜力,选错了,变得普通了。
如果孩子有不普通的能力,这两所中的任何一间,也都不会委屈她,埋没她。不会有“选错”的问题。
如果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这两所学校都已经足够好了。如果孩子将来会很有出息,新加坡就太小,留不住她,那这两所学校也只不过是路人甲乙的区别。
如果孩子将来有大出息,这两校也不是“路人甲乙”。它们能给孩子提供的机会和栽培,毫不逊于英国和美国的一流私立学校。但是,这俩校都是公立,不算奖学金,学费每年不过几千新元。工薪阶层负担起来并不吃力。看看英国的伊顿,美国的安多福,一年学费是多少?普通人家,纠结选甲还是选乙之前,要先纠结下口袋够不够深。
南洋在培养学生在学业,领导力以及各才艺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倡导女孩贤淑谦逊礼貌孝顺的传统优良品德,做独立自主德才兼备的女孩。
为什么会认为,南洋女孩贤淑内敛,将来就不独立呢?
。
有人竟然把莱佛士当路人甲也是醉了。
新加坡才四任总理,三个从莱佛士出来。
哈哈哈,这是要多孤陋寡闻,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现在是竞争的年代,不会因为你是女的对你就另外降低标准。
可以内心女汉子, 外表淑女
谦虚就不要太过.
孝顺改为孝敬比较好。
一味忍让太处于劣势。
有没有数据显示,南洋毕业生在工作中,逊色于RGS女孩呀?
我自己的朋友圈,孩子读南洋和RGS的人数差不多。
都有两校都有一些读顶尖学府的女孩。当然多数是中上。
学业和工作最优秀的两个女孩,是南洋的。
至少,没有南洋女孩差一些的感觉
我是莱校家长,对南洋和华中不了解,只能说莱校这边情况。
我不知道楼主家女儿是什么运动项目。RGS只有游泳,田径和帆船等几个大项,每年招至少四五名DSA学生。其余的运动类CCA,每年每项一个DSA名额。所以如果是排名前三,还不一定是稳进的。
莱校的运动传统,明显优于其他任何中学。优秀运动员的群体是很大的。运动类DSA学生,在学校得到的认可和支持也较好。RI那边,运动类DSA招的很多,而且对成绩要求比较松。RGS这边,对运动类DSA招的还是比较谨慎的,女生也比较自律,基本上没有什么因为学习跟不上留级的。
运动类DSA学生,通常水平都达到国家青年队的程度。到了中三和中四的时候,都要做出选择,是否加入国家青年队。加入青年队就是走职业化的第一步。在训练上的要求比学校CCA要高得多,训练和出国比赛占用大量时间,要保持学习成绩很不容易。有些在选课上,不得不放弃一两门功课。
如果不参加青年队,不走职业化道路,只是参加学校CCA训练,负担并不重,也不会影响学习。
没人说南洋差呀….
大家都觉得南洋是最佳好媳妇人选
该拿奖学金就拿奖学金, 关键时刻也是果断,不输别人。
实惠也有面子。
嗯。我知道你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有些家长有这个想法
我只是说竞赛成绩来福士更好, 尤其理科。
但是这个不一定和最后A level 成绩完全相关,也一定和奖学金有关。
你谈到的都是很具体的见闻经历,非常好
其实体育要出成果,是不是去体育学校更好呢?去了南洋来福士,到后面是不是也要放弃体育呢?
来福士的体育不一定输体育学校。 我们还同时兼顾学习。
这次我姑娘CCA的全国第一就是来福士的,第二才是体育学校。
华中在全国学生田径比赛就经常第一,体育学校连影都没见。
那你姑娘CCA那位学姐的学习如何呢?我看楼主的意思是体育好,同时也想去欧美名校拿奖学金的意思吧。
我倒看见女政要是南洋到华中的
不知道,来福士规定不可以告诉别人成绩。 我只知道全年级平均分。
开学老师有说,来福士的平均分是3.6/4. 估计人家也是棒棒的。
@nasyxu,我不是来拉人,是针对有人说体育DSA要去体育学校。华中初中是男校,高中也有女孩不是吗,体育运动也有他们的份咧。
我为什么要写
公说公好,
婆说婆好,
可怜了楼主,更加不知道怎么选了。
如果对来福士女中还有什么疑问,我尽量回答。
我们欢迎你的孩子,但是我们尊重你孩子的选择权。
莱校的运动成绩,并不输给体校。新加坡校际体育理事会,每年公布29类运动项目上的最佳男女选手。在以前若干年,莱校的获奖人数,都高于体校。到去年,体校才赶上来,跟莱校并列第一:
2018 Singapore School Sports Council Color Awards (number of awardees):
RI/RGS: 12
Singapore Sports School: 12
HCI / NYGH: 5
ACSI: 3
是的,要加入国家青年队的事我们也考虑过,还没做出决定。我女儿这个项目中一就很可能会加入国家青年队了,我们想让她参加,但并不想让她以此为职业,毕竟新加坡的体育项目真很少世界级水平的。国家青年队训练是每周6次,学校应该是3次,对学业肯定有影响,所以还没决定。好在现在不需要决定,一年后再说。而且这个考虑去哪个学校都适用。
体校也希望我女儿去,给了offer,但我们还是决定不去体校了。毕竟,新加坡很少很少项目是世界级水平的,去了体校能达到世界水平的概率也近乎为零。我们是希望女儿把项目当作一个高水平的业余爱好,没有当职业运动员的打算。而且,像其他家长提到的,体育项目也不一定是体校名称最高。
莱佛士也是不公布成绩的?现在新加坡貌似都是这样,连小学也是,挺令人困扰的,不利于家长做判断和选择。我们也是分析了半天,从种种蛛丝马迹知道了我们女儿在班上的名次。
如果您是华中学生的家长,写写吧,会有其他家长想看的,像我这种。
帖子里有了莱佛士家长的介绍,比较少南洋和华中家长的分享。
进了中一以后,南洋的家长就自己组群,什么话题都在自己群里分享,不在大群露面了。小群可能非常热闹,大群基本不会说啥。
华中的偶然说说。 华中也是自己的群。
来福士一如既往的活跃。
想看南洋和华中的,在这里得翻老帖子,里面说得很多。我没有什么建议给你的,所以不发言。就前面那个发言也是为了说明一下体育学校并不是体育好的学生的首选,四大里面都好多新加坡体育第一名的。
看了你的帖子,我在想,当年自己怎么给孩子选校的。记得在参加开放日之前,我心里大概已经知道,自己希望孩子的中学教育是什么样的。那时连RGS在哪都不知道。开放日当天跑错路,赶到的时候,校长的介绍会已经讲完了开头。我坐在角落里把校长,教务主任和学生的介绍全听了一遍,当时就打定主意,就要进这间了。从那之后,困扰的,都是怎么能考的进去的问题。
我觉得你对这两个学校都有相当的了解了。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下面的问题是,你心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只有这个确定了,才能取舍。不然,其他人七嘴八舌出的主意,都是没什么用的。
我知道在这儿说这两所学校是路人甲乙不招人待见,但这只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事实就是,我在来新加坡之前从来没听说这两所学校。当然你可以说我是孤陋寡闻,但如果我算是孤陋寡闻的话,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应该是孤陋寡闻的 🙂
大多数华人父母都太迷信名校了。事实是,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考取一所好的中学只是意味着人生的这一步没有掉队而已。将来能否成才,主要还是要看自身的素质和家庭的环境。
我在新加坡认识的人很少,同事中这两所学校毕业都有,有一个还是当年PSLE的状元,现在还是不错,但并不比普通中学毕业的同事更优秀。同事中最厉害的,反而没有一个是所谓的”四大中学“毕业的。当然我的样本很小。。。
我女儿班上有几个体育DSA的学生。 大概了解了一下体育DSA的学生的状况。
体育DSA一进学校会直接进校队。 但是中一中二和平常CCA的学生一样训练, 只是比赛期间会耽误几天学习。但是我想参加比赛的都是学生,组织方一定会考虑这些上课因素的。 我问姑娘会不会影响成绩, 她说一堂课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在每次请假的时候, 学校会发一封信, 提醒家长和学生,要联系缺课的老师, 约好时间把错过的课补了。 大概是每周四下午是补课时间。
我看群里有家长提到,老师问数学跟不上的孩子需要不需要校内补习。
至于中三中四, 就像GreenAA 前辈提到的那样。
这贴是讨论选校的,我就简单回复一下,不能说太多歪楼。深入讨论可以另外开新帖。
1. 你没听说过这两所学校,其实很正常。问问新加坡的普通家长,也没几个人知道人大附中,南外是什么。但是个人没听说过这两所学校,并不等于它们很平庸,无关紧要,不值得区分或关注。
2. 有大出息的孩子,并不是飞得高高的风筝,无需凭借什么,靠自己就能扶摇直上。他们是长得很高的大树,不断从周围吸取营养,把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转化为自己的力量,才能不断成长。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非常很重要,对他们有塑造的作用。无论他们来自什么阶层,读的什么学校,这段背景都不是面目模糊的路人甲乙。
3. 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并不能造就一个人才。就像大树不能长在花盆里。学校和社会才是深厚的土壤。
RE:DSA报南洋女中还是莱佛士女中?纠结中
Green AA说的话确是经验之谈,有深度,够专业
GreenAA我真赞成, 我家姑娘才入学不久, 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来福士的好处的她的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拿到,不用看老师喜不喜欢你, 是不是天才班或者特选班。 这是非常公平的。
比如现在, 全校的学生学习半年的编程。 中二, 会学习辩论, 校内图书馆会有外面图书馆借不到的书。 去学习三外,学校会派车送你过去。 我姑娘的科学老师是博士学位的印度老师, 这些强大的师资力量都是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头上。
我和先生的文科理科都很强, 所以姑娘在小学的时候,我们自己都应付的了,孩子也学的不错。 但是进入中学之后, 我只能帮她的理科。 但是大部分家长应该没法在学业给予帮助,只能情感给予理解支持。 学校的资源就是最重要的了。
有时候我不明白, 其实四大的学生在小六会考之后,刚入学的时候其实都差不多, 为啥有的学校需要两个O班, 有些学校只是个别孩子降级和离校, 应该有什么原因的。
所有的好学校都会挺累,有压力,这个是躲不开的。
四大都有School Based GEP.
来福士女中没有。
如果觉得平常课业太简单,可以选择高级的课程和更具有挑战性的课程。
南洋有几个O班我不了解,如果和华中一样是两个班40-50个学生进O班。我理解的是,南洋每年招50-80个250分(affiliated)南洋小学女生。
华中除了体育生分数低一些,也有一部分学术DSA的学生PSLE考230多的。
40-50个O班学生, 多数是学业跟不上, 还有一些孩子太贪玩成绩大退步。进O班,家长也会额外重视,学校和家长一起帮助和监督孩子进步。
考O,成绩进本校可以减2分, 比外校学生有大优惠。一些孩子考回华中/南洋。只有一部分离校(没有具体数据)
我有朋友的孩子贪玩进了华中O班,后来又考回华中,A Level考进国大双学位。
这里有一篇文章谈到sports DSA 进RI,10个RI体育生考O, 只有一个考获20分, 可以进普通JC。其他9个20多分,无缘JC。
还有一位RGS体育生的分享。值得读一读。
https://www.tnp.sg/news/singapore/parents-splurge-sports-training-get-direct-entry-top-secondary-schools
https://www.asiaone.com/singapore/ris-o-level-scores-only-one-class-10-qualified-jc
我个人觉得,如果成绩很差,还继续留在IP,最后考A LEVEL考得一塌糊涂,上不了大学。怎么办呢?连一张O LEVEL文凭都没有。
加拿大的大学,包括多伦多大学这样最好的大学。申请者提供5科成绩,其中可以有2-3科是O LEVEL成绩。
这是我12年前查到的信息。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可能有变。但是O LEVEL成绩对申请国外一些大学仍然有用。
如果某些学校利用本校的O班和Olevel证书吸引人才,我真无话可说。 如果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对学校没有信心。不妨可以考虑去那些学校。 但是每次PSLE结果,总会有些家长出胸顿足捶胸,后悔给孩子选择了最保险,也是最遗憾的选择。
每年大概会有5%左右的所有IP考生,会没法完成学业,他们或者转到Poly,或者转到别的学校,比如 millennia institute继续完成学业, 不会有人惨到连张O的证书也没有。
在来福士, 我看到的是那些体育生的入学成绩都要高于分数线。 孩子合理的安排时间,尽量的利用学校资源,自律的学习,不会有那种去O班的可能。
由于几年前体育生的事件,来福士检讨了招生的标准,不会只看体育成绩而忽视学业。 今年来福士书院是没有O班。
我只是说,考O不完全是坏事,别谈O 色变。
前几个月不是有RI家长来问,孩子成绩非常差,如果A LEVEL全部考D怎么办?她孩子PSLE 270多。
本来她说等成绩出来上来分享的。后来也没有上来。
她说RI每年有10%复读生。
不知道真假。我倒是觉得可以复读挺好的。以前还不知道可以复读呢。
那有些家长还告诉我南洋进O班的多数是270高分入学的呢,反而250进去的没有问题,听了只是听了,不确定我就不会说啥,听了就算了。
来福士的自己的考卷比Alevel的要难,如果学校考D, Alevel出来成绩会高。 她无需担心,只要过了Alevel, 基本国大南洋是没有问题。估计她觉得以前过于担心,现在不需担心。
RI多少复读,我不知道,不敢乱说。 不过我问了几个来福士书院的家长, 每年极少留级复读。
有意RI的欢迎报名
嗯,这我同意你。
都是好学校。
楼主真不需要太纠结。她孩子学业不错。
体育生意志力,吃苦精神和时间管理能力比普通学生强很多。
相信自己的孩子。
好热闹呀,真好,坛友们都倾囊解惑!
我blah几句大家都建议过的话,
任何选择都有弊有利,特别这两个选择的利弊其实真不大~~
妈妈因为爱子心切,担心伤神;
但可能要考虑自己的选择焦虑会对小孩以后做任何选择的时候有一定的影响。
人生毕竟是个过程,中间可能看上去的分叉路,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合并了。
如果可以,尽量让自己好过些,别太纠结。
祝你一切顺利
在澳大利亚华人坛有个故事,一个韩国妈妈在孩子考上 gep后夜不能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不耽搁孩子前途。
博士学位的印度老师 — 没遇过,不过和读博士学位的印度人同学过
如果我是楼主,体育和学习我只会选一样。
你们的孩子都好优秀哦,我太惭愧了,对孩子付出得太少。
你管得少儿子还抱个奖学金回来,赚大了。
了解了。看来家长的性格也和孩子所在学校挺契合的? 南洋的比较内秀,莱佛士的更外向。
谢谢您的亲身经验。确实,我们作为家长还是要想清楚想让孩子进入什么样的环境,接受哪种风格的教育,我们夫妻要讨论一下。
谢谢分享和文章。
南洋小学学生250进入南洋女中,貌似是南洋女中COP偏高和比较多O level班的原因之一。现在有些学校要求体育DSA学生也至少要平时成绩达到平均75分以上,大致PSLE 225以上,但这还是挺低的,进去不努力,学业是个潜在的问题。
谢谢您的提醒和支持。
我们会注意不向孩子表现出我们的选择焦虑,看她自己更喜欢哪个学校,她如果没什么倾向,我们就帮她选,如果她有明显的倾向,我们就坚决支持她。
真的,很感谢各位坛友们的分享、经验和支持。
没拿到奖学金啊。是奖项,没有金。
10% 复读,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对的。具体数字,学校不公布,但是我们可以估算估算,再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对照一下。
莱初每年毕业班大约有1200名学生。每年A水准考试取得3个H2 pass 和 GP/KI 及格的比率,是98%。这样算来,有2%的学生,也就是20人左右,达不到这个要求,无缘本地公立大学。这部分学生,并不是都会重考A level。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本地私立大学,理工学院,或者外国大学。重考A level的学生,合理估算一下,应该是1%上下,十人左右。另外,重考的学生,通常是以私人考生的身份参加下一次A 水准考试,一般不会再回初院复读。
Y5 升 Y6,留级率很低。去年2018年这届的Y5,没有留级的,100% 升级。前年2017年的Y5,大概有个位数的留级生。不过,有些学生会转校去Poly。去年这届,知道有3个学生转学去了poly,都是体育特长生。
Y4 升 Y5,就是从中学升入JC,RI的情况我不清楚。RGS基本上是整体都升学,只有个别年份有留级的学生。2017年的Y4,100% 升学。2018年的Y4,有一位学生留级,重读Y4,也是一位体育特长生。
RGS内部,从Y1到Y4的逐年升级,也是相当容易,GPA达到2.0就可以,几乎没听过什么留级的情况。
嗯,我和那位RI家长也讨论了这个问题。
她开始是说10%考不上大学。
不是很相信有10%复读。除非有一些学生是不满意成绩,达不到自己专业要求的成绩,选择复读。国内高考成绩600多分还选择复读的也有呢。所以,我觉得如果RI可以复读是不错的选择。
https://bbs.sg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34660&extra=page%3D2&page=16&mobile=2
我没有查到RI year 5 入学人数。也查不到o level考进RI的人数。
招生人数算,RI 和RGS各招400人,中三RI和RGS还会DSA以及国外奖学金各招进来50以上。IP学生应该有900多。那参加A Level考试的1200左右。通过o level考进RI的只有不到300。
如果复读生有100多人,那通过O level进来的不到200人?感觉不大对呀
回南希
每年从RGS 转出国的也有,每年应该有十来个吧。中四多一点。当然新加坡公民从国外回新考进来也有一些。互相抵消。人数也不多。
如果有比较多的复读生,JC2的学生应该比较清楚
https://rafflespress.com/2019/02/22/a-level-results-2019-in-intellectual-pursuit/
看官方数据比较靠谱。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最后Alevel撑不住的, 只是数目多少。 。
每个名校都非常珍惜羽毛的。
对于实在跟不上的, RI会让他们以私人考生身份参加A-level
他们就不会出现在耀眼的数据中,毕竟是少数。
数字是秘密,你搞不清的
华中在O-level刷人,RI最后刷人,异曲同工。
每个人只看头5%去Oxbridge的,谁关心bottom 5% 的loser呢,悲哀残酷的精英制
“对于实在跟不上的, RI会让他们以私人考生身份参加A-level”, 这个以私人考生身份参加A-level,是考新加坡 A-level, 还是国际A-level呢?
每个名校都非常珍惜羽毛的。
对于实在跟不上的, RI会让他们以私人考生身份参加A-level
他们就不会出现在耀眼的数据中,毕竟是少数。
数字是秘密,你搞不清的
这要澄清一下:
1. 所有RI在籍学生都会参加A level考试,结果都会出现在RI的统计数据中。RI 每年3H2 pass 比率(暂且称为“及格率”)是98%,比其他公布这个数据的学校低。例如立化及格率是99%,德明及格率也是99%.
2. 所谓私人考生,是指那些A level考试成绩不及格,需要重考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成绩,已经反映在RI到统计数据里,并且他们都是毕业生,不是在籍学生。
3. RI 的A 水准及格率,低于其他学校,主要原因是,中途没有系统性淘汰学生。
4. RI 除了不淘汰学生,也不限制学生选课。仔细看看各校公布的科目报读人数,其实可以发现,有些学校,在J1时候,会实行比较严格的限制,不允许成绩较弱的学生选修4个H2, 这样一方面是为学生着想,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本校A 考的单科特优率。RI 只有一条规定,就是Y4 GPA 不到3.2 的学生,不能选4个 H2. 除了这项,没有其他限制。
华中在O-level刷人,RI最后刷人,异曲同工。
再强调一次,RI 不会系统性地淘汰学生,没有“刷人”这回事。
谢谢澄清
我同意。
这几年中学调整了很多,
这个RI例子是好几年前了,何况听说连华中都取消SIP班了
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本来就应该是名校的目的
我再啰嗦几句。
这个版上,最活跃的是莱校家长,说来说去,都是说我们自家学校好。其实,这么多年,我跟不同学校的家长接触下来,觉得各校的共性,远高于特性。各校推行的活动,也都大同小异。
有一件我印象比较深的事。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希拉里和特朗普举行的第二场电视辩论,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举行。辩论活动的开场介绍,由该校学生联合会主席担任。这个主席,是个新加坡学生。他既不是RI的,也不是华中的,而是来自裕廊初级学院。看看初院的排名,裕初是收底校。可是这个学校也能飞出凤凰来。
最近,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的孩子,参加德明政府中学的学生会选举。整个流程,从提名,竞选,训练营到就职,跟我知道的莱校的程序一模一样。学生会日常的工作,分组,开会,讨论工作,分头执行,事后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和莱校没差。
我觉得,这一套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体系,贯穿于新加坡的教育体制里,各校的系统都大同小异。一个孩子,如果有上进心,又努力,每个学校都能给他提供很多机会。我混在一个SM1留学生的群里有一阵子了。SM1的学生,大部分是不能进到莱初和华初的。他们主要是在南洋初院,淡马锡初院这层的学校。但是你看他们最后申学的成绩,也都相当出色,他们的A考成绩,都很理想。前面有位家长说,莱初的试卷难,在莱初考D,到A考还能拿A。我研究过初院理科的预考试卷,各初院试卷的难度是接近的。我还认真看过各初院的GP试卷,以及各校老师针对GP试卷给学生提供的报告综述。我个人觉得,在教学质量上,老师给的辅导质量上,各初院相差也不大。差别较大的是学生整体素质。两大初院的学生,在整体学术能力上,比较高。所以说,各个学校的差别,主要在于学生学术能力上,而不是学校给提供的条件上。大部分学校的条件都不错。
说回给孩子选校。能进排名靠前面的学校,当然应该进。但是,具体到RI和华中的差别,南洋和RGS的优劣,他们之间的差异,真的没我们想的大。与其纠结分数线上一两分之差,A考特优率的些微差别,不如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努力用心。孩子自身的态度,远比甲校和乙校之分,A校和B校之差,来的重要。
最后我给点建议:第一,选个离家近的。我小女儿现在坐校车,每天早上5点20分就得起床,5点50分就出门了。长期如此,很折磨人;第二,考虑下语言问题。华中对o level 华文的要求是B3,就是65分以上, RI的要求是D7,就是45分以上。这中间差了很多。华文吃力的孩子,还是要慎重点。第三是考虑下特别课程。华中和南洋有双文化特别课程,从中三到JC2, 一共4年,可以把关于中国的文化和时政了解充分一些(不过大部分学生其实也是学的很夹生)。RI和RGS是主要开办一些单科深广科目。除了这些,还有啥不一样的?
就此打住。不再参与讨论
赞成。
我一直欣赏坡的学校,百花齐放。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很好。四大的学生首先给你的感觉是谦虚内敛的。
每个学校各有特色,NUSH培养数理竞赛高手,RI历史沉淀深,领袖人物辈出,华中坚持文化传承, 甚至邻里的也各有特色,发挥艺术,专项。 给学生机会
觉得可以更好的是,在学校给每个学生机会,而不是只注重能为学校带来荣誉的尖子生。不可能每个学生是PSC scholar或者去Oxbridge,但是每个在不同方面发挥最大潜能是可能的
选学校是选理念相合的
选校季,深夜拜读帖子,受益良多!我和娃还在RI、HCI和Nus high之间犹豫,是不是四科比较均衡的孩子不适合nus high?
转自南洋女中家长
又到一年PSLE前夕,五年前第一次经历家有小六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所以深深理解各位家长现阶段所受的煎熬。这两天,孩子们会陆续接到DSA的结果。有些特别出色的孩子可能会面临RGS还是南洋女中的抉择,希望我的分享能对您为孩子选择学校提供一点参考。
我家大女儿当年的情况没有什么代表性,从传统的英校RGPS转换到传统的华校南洋女中,纯属偶然。孩子受邀DSA南洋女中,我们被南洋女中当时的校长王梅凤的诚意所打动,加之开放日对南洋女中的学生们展现出的蓬勃朝气、自信优雅印象尤佳,当即就决定一心一意只选南洋女中,连RGS的开放日都没有去。除此之外,大女儿对华文兴趣不大一直是我的遗憾,我希望她能够进入南洋女中,更多地接触华文。
南洋女中度过的四年,大女儿对南洋感情颇深。那里有辛勤教导她们的恩师,有她们曾经一起学习奋斗的伙伴,还有她们省下零用钱喂养的流浪猫……直到今天,大女儿仍然会过桥去看望低年级的校队伙伴。遗憾的是最近学校有了新规定:毕业的校友不能随意进入校园;校园里的流浪猫也禁止喂食。大女儿说到这些时,脸上有多么失望,就是对南洋女中有多么热爱吧!
作为家长,我对南洋女中也是充满感激。女儿的任课老师大多不错,尤其是中三中四的老师。她后两年的生物老师Mr Koh对她的影响巨大,虽然三个科学科目(物理、化学、生物)里,她的生物成绩是相对最差的一科,可是她依然最爱生物,并且把从事生物相关的工作当作自己的职业理想。可见,一位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另外,南洋女中的老师们有点像华人家庭的家长,对孩子们关心管教较多,这是我喜欢的。孩子们处于青春期,难免叛逆难管。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渠道很畅通,有事情电邮老师,都能很快得到回复。
当然,女儿也有抱怨学校的时候。她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三点:
1)对仪态着装的要求管得很细,比如说内衣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肉色的,如果是其他颜色就会被批评。南洋女中的校服是白色的,深色的内衣能隐约透出颜色。但是运动内衣多数是彩色的,几乎没有肉色的选择。孩子参加的是运动CCA,每周有三天训练,那三天都得穿运动内衣。每每被老师批评,孩子也很委屈。(相信关于这条校规,学校已经做了调整)
2)测验多,压力大。有时候一个星期好几个测验,孩子疲于应付。(这条应该与个体有关,能正常上课的孩子应该没有那么大压力。女儿因为参加比赛,缺课严重,比其他孩子应付功课上的压力要大。羽毛球校际比赛的赛季很长,一月尾到四月,缺的课虽然可以跟老师约补课,但是孩子跟老师的时间很难配合,最后只能靠自己。)
3)假期功课多。每次假期出国旅行,大女儿都会带上功课。有时候出去玩了一整天,回到酒店已经不早了,孩子还得哭着做功课,这幅情景每每为我们的旅行添加了点不太一样的色彩。
抱怨归抱怨,但是只可以她抱怨,别人说她的学校不好,她一定坚决捍卫。中四毕业以后,我曾问她:后悔当初的选择吗?南洋女中和RGS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哪一个?她沉思片刻,斩钉截铁地回答:还是南洋!
(又及:我自己的学生大多报考了RGS,从学生的反馈上来看,每个孩子都很热爱自己的学校。进了NUSH,MGS,NJC的学生也都如此。所以,在新加坡,孩子们是幸运的。PSLE既是一场残酷的考试,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无论最后进了哪所学校,只要与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匹配,与他们的兴趣特长相适应,那就是进了好学校!相信在择校之前,大家对两所学校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孩子的喜好若与家长一致,就坚持报考你们的理想学校吧!祝愿大家都进入心仪的中学!)
可是南洋的校长换了,据说这届的校长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感觉。
不过这个应该没关系,天天见面的是同学,校长一年见不了两次。
楼主最后选了哪个学校呢?
其实选校,不考虑父母对华文文化的情怀( 想学好的孩子,自己不能光靠学校的资源),主要也是看如何做到孩子的利益最大化 或者是整个家庭的利益最大化。( 后者举例,有些家庭希望孩子毕业留在新加坡,他们就会有自己的决定)
哪个好学校不累呢? 大瓜在来福士一年了,三外,奥数,cca,哪个周末都要赶项目,背单词,准备竞赛呢。她历史不够好, 还要和老师约时间,利用周一或者周三补习历史。在来福士,学习好的孩子和跟不上的孩子都非常累的。。
所以孩子喜欢哪个学校,就让她去哪个,待四年呢。最后,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在大学汇合的。
今年年底, 莱中迁到书院对面。 明年的中一就是第一批在新校址注册的孩子。
转发华中一年级家长制作的
华中大家庭欢迎您 https://sghci.home.blog/2019/08/28/home/?from=timeline
上一楼转发了
华中大家庭(包括南洋)欢迎您
立马路人转粉~~~太有feel了。谢谢。
谢谢转了这么好的一个preview.
随着RGS昨天发出CO和WL,各名校DSA尘埃落地。几家欢喜几家愁。
恭喜获得心仪学校offer和WL的孩子和家长。
没有被心仪学校录取,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祝福所有小六生psle考取好成绩!!
想问问各大名牌中学的open house是什么时候,哪里可以查到
一般每年的3月到5月底是IP学校的开放日 , 11月是大部分普通中学的开放日。
直接google 搜索就好了
好的,谢谢了
挺意外这个帖子还没沉底。
最后我们选的是南洋(只报了南洋),已经拿到CO,所以肯定是去南洋上学了。
选择南洋的原因是,她们这个项目的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们自己商量的,她们集中到南洋,有机会和体校一较高下。现在前4的两个来南洋,一个去体校;前8的一共3个来南洋,3个去体校;前8没有去莱佛士的,前8里的另外两个可能觉得学习成绩稍差,去了其它学校。
当然,这只是孩子们目前反馈来的信息,最后是否按照约定好的实现还不确定,毕竟还有家长、PSLE等因素。希望按她们的计划实现吧。
谢谢所有朋友们的经验和建议。祝所有小6孩子PSLE考试顺利,还有3门,加油
学习成绩稍差,去了其它学校。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成绩差,在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堆儿里面倍感压力,老师也在课堂上天天数落。
我选莱福士,学费$2290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