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干货:商业医疗保险”中国 VS 新加坡”比较

很多来新加坡工作、留学、定居的小伙伴,都会最先考虑买一份医疗保险。大家只知道新加坡就医费用贵,但两国在医疗体制、政府医保覆盖范围、商业医疗保险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却没有仔细研究过。本文旨在比较两国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差异,客观的反映真是情况,供大家更好的选择医疗保险产品。

一、中国–政府医保报销比例
对于医疗保险,国内工作的小伙伴大多依赖政府医保。但政府医保有自付额、报销比例、封顶线、国产用药等诸多限制。以下为北京市职工政府医保报销比例:

说实话,我在国内工作的时候没有额外买商业医疗保险,因为觉得已经够用了,虽然偶尔得点小病,但住院从未经历过。直到周围有朋友和同事陆续发生大病住院,当医生问及:有进口药,疗效好、副作用低,但医保不能报销,用还是不用?此时,才感到政府医保的苍白无力。
二、中国–“百万医疗”补充商业保险

国内的百万医疗险是政府医保的一个有效补充。每年几百块,就能有百万级的报销额度,能够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开支。如此之好的产品却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 不能终身续保。目前,市面上的百万医疗险大多一年一续保,好一点的承诺5、6年续保。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得病几率会增大,不承诺续保意味着老了得不到保障。2. 免赔额(自付额)目前主流的百万医疗险都有免赔额,其中最常见的免赔额是1万元。也有0免赔额的产品,但出险后次年保费翻倍,或公司拒绝续保。3. 只能住普通公立医院的普通病房
主流销售的百万医疗险对医院是有要求的,例如要满足“中国大陆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普通病房“。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干部病房、国际部及私立医院病房产生的医疗费用,百万医疗一般不能报。
三、新加坡–政府医保报销比例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较中国简单,没那么多分级,只有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之分。全岛共有私立医院10家,公立医院17家,其中9家综合性医院和8家专科医疗中心。其中,新加坡中央医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全世界医疗水平排名第三。

与国内情况相同,新加坡政府医保的额度也是有限的。新加坡生活成本旅居世界榜首,医疗消费贡献了不少力量,近年来medical inflation 高达15%左右。
这里的医疗费用到底有多贵?之前朋友来新加坡旅游得了急性阑尾炎,去公立医院就诊,排了一整天的队,没动刀只是做了检查和开药,就花了2000多刀,折合1万多人民币;我自己胃不好,去私立医院做了个胃镜,也花掉了2500刀。
绝大多数在新加坡长期居住的人(包括工作族和学生族),都会选择在政府医保的基础上升级为商业住院保险。下面就是政府医保和商业医保在保障上的区别:

四、新加坡–商业住院保险
那么,新加坡商业住院保险有哪些优缺点、该怎么选择呢?带你一探究竟。
(一) 新加坡商业住院保险的特点
1. 承诺终身续保(guaranteed renewable)一旦买入,保险公司承诺终身续保。有人问?承诺终身续保,那保险公司不是亏大了?这很难用盈亏来衡量,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每一份由政府医保升级的商业住院保险,都是有政府背书。新加坡只有7家保险公司与政府有这种合作,并且这种福利仅提供给公民、PR以及持有长期居留准证的外国人。这7家保险公司分别是:Prudential, Great Eastern, AIA, AXA, AVIVA, NTUC, Raffles Medical.
国内的百万医疗险为什么不敢承诺终身续保,因为它是纯商业行为,保险公司更多的考虑利润和损失。如果某一客户某一年申请理赔的款项太大,保险公司大概率在下一年是会拒绝续保的。
2. 年度上限百万新币,终身无上限年度百万新币的上限,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一次大病的花销不及零头。但还记得《我不是药神》里面的情节嘛?重大疾病长期需要药物维持,“三年吃掉一栋房子,吃垮家人,没钱就得等死“。这种情况在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前提下大体不会发生。

不要说有多大概率会得重大疾病。概率的统计发生在一群人身上,而对于“你、我、他“个体来讲,只有”0“和”1“。最近跟前同事聊天,他说现在的上班族不怕死,就怕病。有那么一句话说,你和贫穷的距离仅隔着一场重大疾病,有保险就有钱看病,有钱看病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3. 没有医保内、医保外用药区分新加坡的医疗用药没有医保内和医保外之分。只要是Reasonable and Customary Expenses都可以报销。言外之意,别打着体检的名义骗保,也不能“头疼医脚、脚疼医头“。实事求是的对症看病都可以报销。
(二)新加坡商业住院保险的包含范围1. 主要内容住院费、手术费(包括日间手术)、住院前后的门诊2. 其他内容活体器官移植、海外紧急医疗、长期治疗特殊门诊(如癌症化放疗、肾透析等)3. 附加内容 救护车、出院后中医治疗、孕期综合征等
上述保障范围各家保险公司在条款大体相同,细节略有差异。比如住院前后的门诊是多长时间,90天、180天还是365天?比如包不包括后续中医治疗等?这些小的细节无伤大雅,但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哪些医院或医生在保险cover范围之内。
目前,主流产品有两大类:一是覆盖所有的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二是panel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这两个的区别是:前者保费略高,但不受医院限制;后者保费便宜,但如果想95%报销要找panel里面的医生里看,一旦医生休假或者救护车送到了panel 以外医院,可就没有95%报销的保障了。这一点在购买住院保险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合同。
有人质疑,这个住院保险也不是那么十全十美呀。只有住院和手术才报销,哪有那么容易就到了需要住院的地步?这一点是国情上的认知不同。新加坡MOH(Minster Of Health)把所有类型的手术分成7个Table,每个Table又分为了A\B\C三个等级,比如动个小刀取个疖子,各种内窥镜检查(肠镜、胃镜、宫腔镜),割个痔疮,到各种疑难杂症都是属于手术的范围。在新加坡发烧、感冒要先去诊所看,由GP(全科医生)大概做个诊治,开药或开MC(病假条);或者开refer letter去医院检查。诊所没有医疗检查设备,不能动刀,涉及这类的检查必须去医院,这类小手术当然包含在住院保险的范围之内。
那么有哪些情况不能使用住院保险报销呢?刚提到去诊所看一些小病、常见病;再有就是怀孕的产检和生产费用不能报销。
(三)在新加坡有没有必要买商业住院保险
这跟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关。有人认为政府的MediShield Life够用了,不会有得疑难杂症得可能性;有人比较有忧患意识,希望有治病自救的资金。忘记了在哪里看到过的数据,新加坡60%以上的人都会升级为商业医疗保险。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这就是保险存在的意义。
(四)新加坡新行业住院保险常见问题
Q1. 国内的小伙伴可不可以来新加坡买住院保险?很遗憾,这个产品只能卖给公民、PR和在新加坡有长期居留准证的人,拿旅游签证过来买不了。因为它的价格便宜、保障高,有政府补贴,对于不在新读书、工作的外国人不开放。(国内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人寿保险和储蓄保险产品,性价比是比国内便宜50%,比香港便宜30%的)
Q2. 如果没有住院,保费就白花了?是的,住院保险是消费型保险。交一年保一年,保证终身续保。
Q3. 我已经有了公司保险,个人住院保险就不用买了吧?首先恭喜,公司保险可以cover住院保险不能cover的诊所看病的医疗费。但是否仍要买个人住院保险要从两个层面考虑:
第一,公司保险保什么?额度是多少?够不够用。我真的见过一些欧美的MNC,公司保险的住院和手术可以报到百万新币,但大多数的公司额度不会太高。第二,是否打算在新加坡长期居住。住院保险承诺终身续保,但不是无条件承保,意思是如果不提早买,等上岁数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想买就买不进去了。而公司保险不能报一辈子,总有换工作和退休的那一天。


楼主,干货我保留,帖子后面的广告我去掉了。
投资理财版不能发广告,既然有规则,那么大家都得遵守,这是对每一个保险经纪公平。


补充下这句话 新加坡本地人60%以上的人都会升级为商业医疗保险,2018年moh的数据是68%,
楼主写得不错,赞。


谢谢补充!


我这外行人看法,字好多 。 。


你是想让楼主画图吗?另外,我竟然全部读下来了,说明我是有需求的,我也缺乏相应知识。


我老是认为我缺乏某种保险,所以对于保险的介绍我都会稍微关注,可是每次看到长篇的说明,我老抓不住要点。当然,我也有约见保险经济,可是说来说去,好像都不是我要的啊。。。


那你就明明白白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疑问,看中介的解析。


这文章我也看完了,是因为办公室有一个在中国做过保险经纪的老说中国的怎么怎么好,而我所认知的是很多国人到香港澳门国外买保险。


说了。。就是要住院有的报销。。。但不要投资。。。


从三个层面来看。1. 有时候确实存在沟通问题,FC听不懂客户的需求,自话自说;2. 利益驱使;3. 客户自以为明白,但其实不真的明白。好的方面是,客户的素质和保险意识都在提高,FC的干货输出也能够使客户擦亮眼睛。


商业医疗保险+,是什么


通常是员工福利的一种保险 (Employee’s Benefit)


说实话,我都买了保险现在也还不清楚到底保的什么,最近骨折去看医生,一问经纪居然复诊的费用不能报,必须要有住院。医院坚持我的病不需要住院,这样就变成了全部自费。。。幸好公司有保险可以cover,不至于大出血。。


如果你买的住院险,那么必须住院才能报销。临时观察区也算住院,需要在医院呆最少多少个小时?

如果买了意外险,那么你的骨折可以算意外,意外险可以报销。


对头,就是住院险


医疗保险是报销性质的保险,大体上是指去医院看病的费用能够报销,分为政府医保和商业医保。政府医保都有自付额,必须自己先花一定金额,其余部分按比例报销,并且有报销额度限制;商业医保是对政府医保的补充,基本可以cover全部的医疗的费用。

即便是商业医保,新加坡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政府有合作的7家保险公司推出的 Integrated Shield plan/+rider(各家还会有自己单独的名字),Integrated Shield plan/+rider是MediShield Life上的升级, 特点是:价格便宜、可以使用medisave付保费,最高报销95%额度,有本地valid pass才能买。另一类是这7家之外的众多保险公司的商业医保,其条款、内容、价格也过于繁杂,初来乍到者往往不了解而无从选择。

对于在新加坡生活的外国人,无论是EP、SP、Student Pass, LTVP, 虽然没有当地政府医保,但可以直接买入Integrated Shield plan/+rider,这也算是新加坡政府给的福利了。

第一类和第二类怎么分辨?单从名字上无法判断,什么医疗保险、住院保险名字太多,容易混淆视听。最简单的分辨方法有两个:1. 第一类不包含日常门诊,比如看个感冒、发烧、拉肚子。2. 第一类可以使用Medisave支付。3.对于外国人没有Medisave,就看保单合同,保单合同SC\PR\Foreigner都是统一版本。第一类是Medishield Life基础上升级而来,其保障利益部分会与Medishield Life做比较。详见下图:


没看明白啊。
我每年买了CPF的premium是310,按你的说法,是不是应该透过某个保险公司买更好的?
是不是这些保险公司提供的IPs已经包含了CPF的premium?


每年从CPF付款premium 310,说明您买的只是政府医保。政府医保和商业医保的保障范围和报销额度差异很大。这里用图形做简单说明:

1. 政府医保(Medishield Life)首先要扣除蓝色部分Deductbile(自付额),Co-Insurance,这两部分要自付绿色部分未必能够全报,比如PR住了政府医院B1病房,床位费只能报38%,各项手术费也有上限(此处请详见附件:MediShield Life手册)橘色部分约为实际报销的部分

2. Intergrated Shield Plan
是政府医保的升级,扣除Deductbile,Co-Insurance外,病床费和手术费基本上As Charged, 橘色部分约为实际报销部分。

3. Intergrated Shield Plan + Rider
95%的bill 约为实际报销部分。

备注:Deductible根据情况1500-3500不等,Co-Insurance为扣除Deductible部分的3%-10%不等

所以,回答您的问题,IPs包含CPF premium,因为它不是额外买一份医疗保险,而是CPF上做的升级


MediShield Life 手册,大家有需要可下载查阅。https://www.cpf.gov.sg/Assets/members/Documents/EnglishInformationBookletfortheNewlyInsured.pdf


Integrated shield plan,是不是要去保险公司买?那我买了的话,CPF premium 310是不是就不用买了?


Integrated Shield Plan 是要去保险公司买的,但因为ta是Medisave-proved plan,保费其中一部分会直接从您的CPF账户里面扣,保险公司与CPF board之间有后台的结算。


干货,涨知识了,感谢楼主的知识普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