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护照持有者,从持长期准证踏入新加坡这片土地开始计算,到取得新加坡公民批准信为止,我们来统计下大家一共花了多少时间。
开始投票吧
很多人不是一来新加坡就以入籍为目标,这样统计差异就很大。
1.很多人会在拿到Pr后再纠结若干年才去申请公民的。
2.条件不同,也决定最后目标的时间。简单的说,条件好的,过去不到一年就能拿pr,再最多两年就拿公民。条件差的,很不容易拿到pr,再申请几次才会有公民。
同上,不明白这事儿统计出来的参考价值在哪里。。。
很多人来了好几年不要申请pr,很多人申请了pr几十年不要申请公民,五六十岁又突然想申请公民了。。。
也见过在年份好的时间来坡2年内pr,sc都搞定的。。。
这投票没意义。。。不如调研一下大家的公民审批时间
支持统计公民审批时间会有些参考价值
你的例子中有些人可以选四年内,有些人可以选十年以上,差异大不影响做这个统计嘛。大家都知道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快有慢,所以有了这个统计数据大家可以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比如最快的人花了多少时间成功移民的。
可能对于你们有经验的人来说,基本能估算,但我相信对于新人来讲,可以看到这个实际数据的话还是会有帮助的吧
你说的很对,有的很快就拿了,有的却很久才拿公民,但这些都是你们凭经验甚至有些人想象出来的实际,这个统计的意义在于用实际数据让有移民倾向的人可以大致了解个概况。
比如:
1, 如果知道了最快也要花4-6年的时间从踏入新加坡到拿到公民,那么对于刚来的新人可以有个参考做相应的安排。
2, 如果这个统计数据再结合其他的数据可以得到一些更有参考的信息。比如有人有兴趣可以发起申请公民获批的等待时间,结合这两者,可以判断在新时间跟申请时间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3, 可以看到获批公民里的不同在新时间的比例,如果这个统计参与人数覆盖率够广,这个比例给那些发帖询问申请公民获批概率的人看到的话,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在新时间来做一个参考。
等等
我觉得你的提议挺好呀,要不你来发起一个呗
当然还是没有参考价值。。。
新加坡90年代和00年代,甚至这10年的某两年pr和移民条件差异相当大,所以脱离自身条件的没有一点意义。。。
anyway,只要有一个人觉得有意义就够了,不强求这个统计对每个人有意义
这是学校作业吧?
非常奇怪的逻辑。。。
1.如果只是少数人觉得有意义,先别说是一个人觉得了,这样的东西是统计学的意义吗?
2.如果一个人觉得有意义,这个统计数字还有意义吗?
从目前已有的15票至少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少过4年想成为公民,可能性为0。
那么现在有一些刚到新加坡并且有意向移民的中国人看到这个基于大家的实际投票得到的结论时也许会觉得很有意义了,比如他原本在考虑等将来转了公民,再买个新的EC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发现这个时间太久了,那时候即使拿了公民工资也超过规定了,所以就可以在自己的规划里把买新的EC这个想法直接可以毙掉了。或者有的看到4-6年也是有点机会的,自身条件也很出色,还是值得等一等的。应该还有很大不同情况的人都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来给自己做出各种合理的选择。
你的两个问题中的前提都已经很好的回答了你自己的问题了其实。
至于统计学的意义,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学科了,所以我们没必要浪费时间讨论统计学的意义了哈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买本书读一读就行了
没有啦,只是自己突发奇想。
所以说你的统计没意义,晓林可以告诉你,有人在三年内从入境到入籍。
在论坛上做只是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不谈结果是否有合理意义,多少有点自恋。
“晓琳可以告诉你,有人在三年内从入境到入籍”,这并不能说明这个统计没有意义,而只是投票的数据不够全面,任何一个统计都需要足够的可靠的数据量才能得到有效的结论。相反,
假如你的这个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假如这个信息在这里投了票,那么这个信息就可以给别人用来参考了,这足以证明这个统计的意义所在。你的逻辑太混乱,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讨论有没有意义了,有空多读点书不是更好
但是我发现目前投票的人很多都没有看清前提或者就是乱乱投票的,也就是说这个里面有很多dirty data,这才是真正让投票没意义的原因。
晓林非晓琳。。。
你在歧义“意义”这个词, 按你的逻辑,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你的逻辑吗?
因为任何一件事都会对某个单体或群体有意义,这就你所理解的意义含义吗?
嗯,你的逻辑的确很清晰,那就是对你有意义的,就是有意义了,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自恋吗?
不过晓林要告诉你的,你以为的有意义还是没意义,加入公民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大的因子,其他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两个因子是相逆的。
一个是申请人自己的硬货,一个是个人申请意愿。这会对申请结果导致两极化。所以答案即使拿到大数据,对你个人也没有统计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独立技术移民,本地公立本科加上工作不太差,是优先级最高的。从毕业就申请pr然后走公民这条路,4年有可能。poly也可以试试。除此之外,4年连pr都很难,公民那是绝无可能的。
楼主与其搞这种不着调的统计,还不如晒一下自己的条件,现在申请基本上很透明了,行不行这里的老司机一看就知道。
如果是在本地读书的那种的话,按照这个统计规则是要把读书的年份都算进去的,所以总的年限就会更长了。
我们一家三口2014年10月底到新加坡的,当时就是参考了各种老司机们对于申请PR的“经验”,后来做了一个现在看来非常愚蠢的决定
所以我更相信实际的数据,可惜有些人审题不清或者乱乱投票。。。
千股说的情形贴近这几年,事实上每个时间段差异极大,这也是这个调查极无意义之处。在90年代头,国内来的只要资历过关,如当时的内部10所名校,只要申请,一年内就能拿到PR, 如果没有心理障碍,愿意申请公民,3年内一点没问题。。。
不是几年,而是最近10年基本上都是这样了。如果是2014年来新加坡的,除非条件超级超级好,否则到现在能拿到pr与否都是问号。
不是人家审题不清,晓林大叔说的没问题……你是突发奇想发的帖子,怎么投这个票呢?楼主2014年才来新加坡,你要统计有个时间,比如从2014到2020年谁在5年内从LTVP拿到SG?每个阶段拿到公民的时间都不一样的,不说90年代,就07、08、09年政府都给你信希望你拿pr,拿到pr半年又给你信希望你拿公民。而且有很多人拿到PR并不急或者不想拿公民……
我知道的有公立大学毕业工作后2年就拿到公民了,就最近的事
工作半年后申请,半年后批准,再半年半年,差不多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