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买房花掉的CPF,政府为什么一直在算利息?

最近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用CPF买房,花掉的CPF资金,比如15万,即使把组屋贷款还清了,只要没有卖掉组屋,这个15万花掉的CPF,政府一直在算利息,而且按照公积金的利率来算,比如欠CPF的钱几年后变成18万了。
我就发邮件给公积金局,询问,为啥要一直算这个利息?而且你就算再多,还不是我的钱吗?比如等30年后,算算我已经欠公积金局100万了。
当然得到是垃圾信息,就说这是规定。绝对不会跟我解释背后逻辑。
那么这么规定的背后逻辑只能靠猜了。
如果按照公积金利息一直涨,涨到我退休,都不卖房子,也不填补买房花掉的这个公积金,会是什么结果呢?
如果我在退休以后卖房,我欠的公积金涨到60万,而组屋由于年限缩短,只能卖30万,那就是我一分钱拿不出来?还是除掉最低公积金存款,我还是可以把剩余的取出来?如果我可以取出剩余的部分,那么公积金局一直累计这些利息有什么意义?
那位业内人士可以解惑?


到一定年限之後,公積金就不會讓你再用那麼多了。應該會強迫你把錢填回去。


若干年后,连组屋卖了都不够填回去的时候怎么办呢?就是限制用CPF再买房?


1.您说的一点都没错。公积金是给您养老用的,用于买房只是暂时借用。所以利息是一定要算的。给你的未来的保障。
2.因为通货膨胀,您需要的养老是每年递增的,买房是基本生存需要,也可能成为你的投资渠道,为了防止无节制的投资,所欠利息是为你的未来好。
3.只要您的未来不缺钱,不卖就不卖,但当公积金不够医疗费时,您会大换小,或抵押房产的。
4.除掉最低公积金存款,你还是可以把剩余的取出来。目的前面说了,在您年轻能够赚钱时,不能过度依赖公积金做投资。


公积金的最终目的是给你养老,所以OA还房贷的部分,相当于你自己借你自己的钱,当然要算利息。也就是说,你的cpf里面清楚的显示了你现在有多少钱,借出去的那部分也包括。
填回去也没啥毛病,还是你的钱呀。


我的佩服的是,楼主还正儿八经地写信问!
哈哈,估计回邮件的人也是啼笑皆非,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官方回复。。
不过,私下我来替officer 非官方回复你一下,就几个单词而已。
” FOR YOUR OWN GOOD”


不仅要填会用掉掉钱,还要填会利息钱


公积金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一罢了。利息本该政府出,自己用掉了反而强制自己填补,造成使用公积金反吃亏的假象,强制储蓄。


cpf暂时借用一下还好,手上有余钱的话最好还回去
世界上有多少理财公司可以保本二三十年给你4%利息


你的钱如果还在cpf账上,那利息当然是政府出,因为政府可以用这个钱去投资。你都把钱都取走了,钱都不在你账户了,还指望利息政府出?这就不讲武德了。
公积金就是强制储蓄。因为政府考虑的是所有人,不是所有人都有意识都有能力规划自己的财务。如果不强制储蓄,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会管理财务,老了双手一摊没钱了,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总不能看着人饿死吧,这救济的钱还是全体纳税人买单。如果这样的人多了,政府也顶不住。所以只好一刀切,都强制存点钱,至少老了饿不死。


你还别说,我真的是有朋友一直用现金还HDB的房贷,尽量不用CPF还。刚开始觉得他这样理财,好像不是很合理,用CPF还掉房贷,多余的现金可以买多一套不好吗。
现在想来,可能是不是这个原因,觉得花掉的CPF,就损失了利息。拿现金多买一套房,将来的涨幅还不一定达到每年4%,特别是99年的公寓。
我看到公寓跟随组屋在涨,但是,永久产权的公寓反而不怎么涨。新加坡的房地产有点奇怪。


谢谢您的解惑。
您说说的公积金局商量怎么分配,是怎么回事?难道多出来的部分不给取?
还是您有什么例子可以解释一下?
因为他一直在有模有样的给我花掉的CPF算利息,而且看着数字一直在增长,有点心慌慌。


谢谢解释。
我不觉得是“FOR OWN GOOD”。
既然说CPF是我自己的钱,我花了自己的钱,他还一直给我算利息,是啥意思呢?
就像我把银行存款花掉了,银行给你一本正经的记在账本上,说你某年某月花了自己的存款15万,到今年算利息,你的这笔钱已经涨到18万了。
这个我真不理解。


填补公积金的时候,发现有上限,要是利息算高一点,岂不是可以填补更多。可政府不让,说CPF利息负担沉重。


我当时也有你这样的疑问,但我是这样想的,,你算利息好了,反正钱还是我的,就算我花不完,我还可以给儿女。。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


个人感觉,算利息的背后肯定有某种逻辑或者目的,但是不明确告诉你目的是什么,就让人猜。不然他们不会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给你一本正经的算利息,还明确记在你的账号上。
要么就是为了限制用公积金买房的定限?为了若干年后更改不准取款的政策?还是为了什么目的?


前面几位已经把逻辑说得很清楚了,你自己不去理解。
1. 为什么要强制你交公积金?是为了你老了有保障,不用麻烦政府
2. 交了公积金,存在政府了,你要不要利息?你肯定要啊。
3. 虽然公积金允许你取出来一部分用于买房,回到第一条,我还是得强制你还回来啊
4. 政府认为你交的公积金不够养老,公积金+多年滚的利息才足够养老,因此,你不能只还本金,不然不够养老了又要找政府了


你钱放银行利息银行给,你取出来用了,还让银行出?


OA 如果看作是普通投资账户,你买房用去的本金和因此而失去的利息记录在册,好让你在选择使用的时候做一个简单的损益对比。 这不是很好的数据参考吗? 为什么要害怕呢。比如银行利率很低,现金又没有高收益投资的购房者,就可以选择调低OA 的额度,反过来,你个人投资回报率高于OA 的利率回报,自然可以骄傲地和OA 利率进行收益对比,一笑而过。总之,如果没有利息计算,你不知道你因为用了OA 二损失了多少。记录是科学管理和规划的参考,设限是对自由的限制。这是本质的不同。


楼主的想法就是cpf费尽心机要黑ta的钱,除此之外的解释一律视而不见。


但最后能拿回多少钱是最终问题


cpf信息透明,你交了多少,余额是多少,每年的利息是多少,退休后能够领多少,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死了钱还在的话,还可以继承。
真正的隐形税收是天朝的社保。因为大头不在个人的账户里面。


不然紧急储备金从哪来? 钞票随便印?


利息再高 但最后没法全部取出来用那就算是天文数字看得见摸不着啊


到了55岁就可以把多的取出来了,留下养老需要的部分。
最后养老金还有没取完的,留给孩子们了。
不是看得见摸不着啊,只是你太年轻了


未雨绸缪, 到时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而现在钱却不在自己手上 你能安心?


即使是自己银行的钱,也不见得挂了的时候刚好用完吧


看得见摸得着只能放兜里了,放枕头下面上班的时候也摸不着。


看来又有很多新人。
算利息是让你知道你要还OA多少,因为CPF利息不是固定的,比如最近,银行利息归零,却又面临通胀预期升高,所以利息应该要调了。
公积金在全世界都不是福利,是政府回收国民财富的手段。你存入时相当于平均工资的多少个月,提取时绝对拿不到那个时候平均工资的多少个月,即使不拿利息。
但是对个人来讲,也不都是不好,因为政府不会提供好的途径让你的财富达到保值,包括股票和房产(前三十年的中国除外),因为货币贬值幅度完全属于政府控制。相对来说,公积金利息还算是好的。


这跟新人旧人没关系,旧人也有脑子里一堆浆糊的。
1. 政府回收国民财富的手段?我知道你想说通货膨胀,问题是不交公积金你就不面对通货膨胀吗?那又怎么说是回收国民财富呢?
2. 货币贬值幅度完全属于政府控制?能控制的就不是通货膨胀了,那叫灵活货币政策。


政府不想给你养老,叫你强制储蓄自己养老。
你用掉了。就是动了自己的养老基金,如果不动4%的利息复利增长政府可以用这个给你发 养老金。 动了以后0元养老,政府担心你不行。叫你还回去。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这是一种很深沉的爱。。。不然老了去食阁擦桌子可能也无法温饱。


你意思到处都能见到的六七十岁还在做工的都是因为花掉了养老基金吗,这个我确定不是,新加坡六七十岁的老人能坚持的都在尝试打工,因为养老金是他们自己的积蓄,花一块少一块,舍不得是因为心里没有依靠。
政府的考量是不承担任何个人养老责任,只是在可能的范围内给点补贴。理性处理的让人感觉冷酷,深沉的爱太难体会到了


以前薪水 多少,CPF积累多少?
现在通胀多少?负责人的说现在退休的新加坡人其实是没有什么CPF的。
楼主觉得体会不到,那估计要中个TOTO才能感觉到爱了。
1987
If the Full Retirement Sum had remained unchanged from $30,000, when it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1987 (as the Minimum Sum), it would only provide a monthly payout of about $300 today.14 Jul 2020


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养老当然要靠自己。靠政府话,政府的钱也是从纳税人来,相当于全体纳税人买单,我不愿意为别人的养老买单。
政府做的对,不搞那种丁吃卯粮的事情。也给现在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干活积累财富,老了就去擦桌子吧,政府会给适当的补贴,但是仅仅是饿不死而已。


这个道理存在。
想要政府给老年人养老金,就得纳税的年轻人多缴纳税金,是帮老的还是苦小的无法决定,所以新加坡选择了各顾各,国家与个人之间和老辈与小辈之间,划分开来。合理但多么冷酷。
但问题的总结不是想要养老轻松就得年轻多做工,而是保护好身体,争取七十岁还能继续做工。


看来您也是新人,一点不了解新加坡的历史。。。新加坡的历史其实就是暴发户的历史,像晓林这一辈在70年代大多才几百块收入,多数是不交公积金的,因为交了就没法过生活。记得晓林一个朋友买aljunied 10楼新组屋三房才9000块,现在这个楼还在那里,同样的屋子要20多万了。。。
所以现在新加坡苦的就是晓林这一代人,壮年工资低没公积金,老了没有工作,只能去抹桌子,还要被您这样的新人嘲笑。。。


是在80年代,新加坡开始确立公积金制度,所以新加坡从60年代出生的在这个制度下才有可能不像晓林一样70多还去抹桌子。。。
4%的利息是为你们自己考量的,每一年的生活成本都在提高,最低存款也会慢慢增加,是保证你们未来不要像晓林一样去抹桌子,更不要向政府去伸手要生活费,新加坡的储备要用在让新加坡活下去的地方,而不是让你们活下去的地方。。。


有的人希望政府送房子给他住,养老也是政府包圆了。其实这种想法米虫。BTO买不到好房子还要怪抽签不公平。。。。
怨天怨地怨全世界,你能改变世界吗?你能改变养老制度?我觉得CPF是最公平的不然怎么国内也学这一套?国内现在年轻一辈也是要自己CPF养老只有40/50后才能统筹养老金,但是这对年轻人是一种剥削,因为人口红利 已经吃完,现在的年轻人以后老了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给他们交CPF来养他们的老。。。然后政府要包圆了养大家吗?想法太简单了。
就跟反对党一样只有反对的声音,却没有对策。为反对而反对,有建树的应该提出一个方案来规划养老。 最简单的就是从20岁就开始理财!自己不会,教教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财商,早点开始未雨绸缪。


晓林先生,请问您从哪句话看到了我嘲笑打工的老年人。如果您眼花我能理解。


To help workers save for retirement, the CPF was established on 1 July 1955. Workers contributed part of their monthly income to their CPF to build up their retirement savings.In 1968,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Public Housing Scheme, allowing Singaporeans to pay for the mortgages of their HDB flats using their CPF savings instead of having to use their take-home pay. This increased the affordability of housing and provided many Singaporeans with a home. Home ownership became a key pillar of retirement security as it relieves Singaporeans from having to pay rental fees out of their retirement funds during their senior years.看清楚,cpf从1955年就有了。现在70多的人,是1942年以后出生的,到了1955年,这些人才13岁,这些人到了工作的年龄,cpf早就成型了。


正牌的cpf,个人和公司部分都在自己的账上,有多少钱随时可以查询,利息是多少也是清清楚楚,每年还产生一个综合的账单。
而国内学cpf学成了山寨,公司部分是大头,却不在自己的账上。从一开始的设计就错了,导致现在这么多的问题,例如养老金亏空,跨省市转移难等等。


看来还是对历史的不了解,新加坡的80年代前不是你以为的强政府,那时只有政府部门或极少的公司会给员工缴纳公积金,更别说那时的新加坡没有大型产业,80%都是小商小贩,更多是零工,这些人没有人缴纳公积金,没钱交,也根本不信任当时的政府,放你到晓林那个时代相信你不会交的。。。
真正开始系统缴纳。严格立法缴纳在80年代,那时政府强势,大型产业开始爆发。。


“能见到的六七十岁还在做工的都是因为花掉了养老基金吗,这个我确定不是,新加坡六七十岁的老人能坚持的都在尝试打工,因为养老金是他们自己的积蓄,花一块少一块,舍不得是因为心里没有依靠” 这就是啊,晓林这一代人根本没有养老金,不是舍不得,是根本没有,这是晓林心里的痛,您居然说是舍不得用。。。。唉。。


自己做的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吧。


1.这么说对晓林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那时不是不要缴纳,的确是那时的新加坡百废俱兴,工资收入极低,没钱缴纳。
2.你们现在连给自己4%的利息都要斤斤计较,为何要苛求那时的晓林呢?


“你说的,立法缴纳是八十年***始,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那时也才三十几岁,也是没有公积金吗 你说的根本没有,不是不舍得从何谈起”
80年代才开始公积金,政府动员处罚了很多公司和人员,才建立的系统。你完全忘记了两个事实,1.晓林前面说了,那时晓林每月才600多块,养家养房子,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就算在现在还是有不少新加坡人规避公积金,试图拿到现金。2.那时很多和晓林一样的华校生事实上是很难正规工作的,大多零工,或小商小贩,一分钱都是扳成两半花,所以不是交是没能力交,和晓林同样30多岁年龄还有很多教育程度更低的新加坡人也无法加入您在的公司或职位,那时活着是第一需要,而不是公积金。  希望你们年轻人能知道老一代新加坡人的痛,而不是空谈。。
您说的舍不得花,真心是嘲笑,我们是没有,不是舍不得。。。问一句,晓林可以说您不开宝马,不住独立屋,是您不喜欢吗?


其实我都不该再回复了。
无论如何,从字面语法含义上,应该理解不到有嘲笑老年人的意思,至于你体会到了,那就不是我发言的问题了,是时代给你的感觉。


任何社会都有穷人,都不能保证教育程度很低的人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税率相对也低,还能给老年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补贴,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我去搜了一下华校生,感觉晓林说的有问题。华校生在职场是比英校生吃亏很多,但是后来也有不少机会的。例如:七十年代新加坡经济起飞,一些法定机构的职能扩大,需要更多高学历的职员参与工作。那时“居者有其屋”政策如火如荼展开,建屋局总部与区域办事处职位增加,但英校生有更好的选择,于是南大与华校高中毕业生赶上这趟列车,在建屋局各单位落脚。其实独立之初,建屋局的中低阶官员里已有不少华校生,原因之一是它直接面对群众,需要熟悉草根语言的职员与民沟通。五十至七十年代,原产局是华校生的去处之一。那年头新加坡还未全面都市化,乡村仍占着岛上的大部分土地,从事养畜与耕植的人口为数不少,原产局需要协助农民解决问题,一样得以方言或华语作为沟通工具,因此原产局的兽医与助理群里,便有了为数可观毕业于台湾院校的华校生。人民协会属下的联络所,也需要管理与沟通能力兼备的干部,这类工作英校生较少问津,因此它成了华校生的大市场。当年全岛几百间联络所的组织秘书,华校高中生和南大毕业生多的是。华校生在公务职场上的流向,说明了凡是需要与市井打交道的前线作业,就有华校生呼吸的空间。以上摘自https://xinguozhi.wordpress.com/2017/01/21/%e5%8d%8e%e6%a0%a1%e7%94%9f%e7%9a%84%e8%81%8c%e5%9c%ba%e8%b7%af%ef%bc%88%e4%ba%8c%e4%b9%8b%e4%ba%8c%ef%bc%89/这还是从七十年代起的。你觉得那个时候就在建屋局或者CC工作的公务人员现在能混到去擦桌子?现在这些擦桌子的,就是没有什么学历的,英校华校都上不了的那种。


人生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华校英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80年代或者更早,在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工厂招工,有去了电厂这种垄断企业的,也有去了某某机械厂的,刚开始大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收入待遇也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到了后来,大家也知道差距了吧。
还有更奇特的,和今天千军万马考公务员不同,以前人还不愿意去政府部门,因为收入不如工厂多。


但可以自己支配的安心些 总比想要用时拿不到要好


1.你的错误在于,把华校生等同于华校大学生,我们新加坡说的华校生是指在华文学校读书的学生,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整体来说,南大毕业的会好一些,但也不是全部,依然有不少去处的。原因很多,很多可能是因为心理平衡问题,同样一个大学生,让你和中学生或没学历的在社区工作,你太小,不明白那样那时的情感。学历低的华校生就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
2.说人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那些成功人士给你们的鸡汤,给自己披上好看一点的外衣,让你们对他们的成功不要妒忌而已。
3.人生没有对错,到头来都是一抔尘土。。。


我再接着说:
我也认为在我接触的现在六七十岁的人,不论文凭,混到去擦桌子不是必然,很多没文凭的却生活的比我们现在轻松的多。
再有,现在擦桌子的不见得是没有能力,里面不少PMET,图个轻松消闲而已,比我们潇洒看的开。
最后,选择和努力那个更重要这个真不确定
多数应该是缺一不可,还得看选择的正不正确,努力的适不适合。


成功的鸡汤不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是恰恰相反。


只有华校大学生才能算华校生吧,读完中学或者小学就不继续的话,那叫做没学历人士。


他们是因为公积金被卡住不够用才只能继续工作


请问一下,哪里能看到这部分欠的利息?


一个人一生需要花费1825000新币才能正好活到100岁


看来你很少和新加坡人交谈,也不看报纸,华校生是指从华校体系出来的学生,而不是华校大学生。和现在报纸还常看到的,马来西亚华校,印尼华校指的都是华文小学中学,而不是大学。


我们大多是没有公积金,才继续工作,公积金能卡住多少???


这么说吧,有一定学历的,积极向上的,就算是从华校出来的,在职场上受点委屈,但是也不会混到老年擦桌子。
如果自己不努力,早早辍学了,就算是英校出来的,很可能也是擦桌子的。
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擦桌子的老年人的做事态度就知道了。


绝对有对错, 只是当事人是否理智选择和本人对于对错的区分 还是价值观格局导致命运最后不一样 你能说留在国内就一定比在这好?


公积金里有贷款的一个栏目,里面有支出和利息等的明细


晓林,中国的年轻人信奉的是丛林法则,他们认为失败者都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在认知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等他们慢慢长大吧。


明白,现在中国年轻人只崇尚强者或胜者,装着不明白很多人生的路不是选择来的,无论是华校英校,或公务员和工厂。。。
只有岁月会让他们明白幼稚的可笑,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看到了
那么如果我现在手上有现金是补回去比较好吗?


恰恰相反,现在中国年轻人很多已经放弃了,明白奋斗是没用的。这也是为啥生育率一路走低的一个原因,生了长大也是被资本剥削的韭菜,何必呢,过完自己这生得了。


1.通常不用补,这是和你买的屋子Link在一起的,卖出时会自动扣除放回cpf。
2.如果你觉得的确没有任何用途,或自己投资利息不可能超过4%的利息,手有余钱,可以自己填补cpf.   4%不过也正是每年的通货膨胀的数字。
2.也不建议一次填补,公积金有每年8000限额,可以用于扣税.


我表述的不准确。
你应该是80后吧,是我眼中的年轻人,80后90后的成长过程正是中国全面抛弃共产主义,拥抱资本主义的时代,所以信奉丛林法则。
00后是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我同意你说的他们已经放弃了,明白奋斗是没用的,所以他们盼望着跟全世界打一仗。


2.也不建议一次填补,公积金有每年8000限额,可以用于扣税.
是说建议每年补8000吗?补在哪个户头呢?等于抵掉8000的收入吗?


cpf有选项,补后,他们会自动分到三个户头去。。。
是的,年收入少计算8000收入,如果你收入高,可省去个人税一两千块。。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有8000的闲钱
又没有其他投资渠道
还是补去cpf比较好是吗?


你没有明白,这8000最大用途是扣税,收入高能省2000块,啥收益能有一年20多%???是必交的。
没有税的好处,一般人不交8000,因为最多4%,市场上机会还是有的。而且这8000块以后要到你55,或更久后才能拿出来。。


呵呵,闲着,又来煽风点火。
相互理解的偏差都存在,所以,要提醒自己,是不是有点自以为是。
公积金。版里前几年的结论大概这样:
几个户头的利息不同,SA最高,但存入SA意味着永生不能提取了(当然了65以后慢慢每月可以领)
OA利息最低,但55以后可以申请提取,55之前买房等也可以支取。面临的选择是55时如果SA没达到限额会被要求把部分OA转入SA;还有就是自己填补公积金多数会被要求三个户头一起补,所以考虑好。


不是这样的,按照你们年轻人的收入,只要有工作,达到最低限额没有任何问题。所以55岁是可以提取的。
最低限额事实上不多,也不够晚年生活,说不定还要去抹桌子的。。。


看看你的发言:
不是这样的;你们年轻人;你没明白;。。。
你说:只要有工作,达到最低限额没有任何问题。
答复:跟你答复别人一样,不是这样的,不是只要有工作(难道擦桌子的工作也能达到吗),而是到55之前至少三分之二以上且最后十年左右,要保持连续工作且薪水达到平均水平左右。SA现在的限额接近18万,对于现在三十几岁的人来说他们将来的SA限额应该接近30万,尤其五十左右还要保持连续工作,会是你说的没有任何问题吗。


现在年轻人薪水起码3000块,抹桌子的年轻人晓林一个也没遇到过。。。
就算不起薪,也不计利息,30年后也20多万了。。。
这和晓林这样的老人可不是同代人同路人,我们是20多岁从几百块开始的,很多还没你们有学识,这辈子都拿不到3000块一个月,抹桌子是必然的出路。。。


如果一直工作,达到最低限额当然没问题,否则最低限额不就成了忽悠了吗。关键是买房子用掉了,房子没有卖,到了55能够吗?特别是买了公寓的。


这更加看到政府的高瞻远嘱了。。。
一直月薪3000,买啥公寓?  买小房根本不影响最低公积金,五房到时你不卖也可以抵押给政府保证你的养老。


我看现在cpf的最低限额有三档,这三档是自己可以自己选择的吗?


最低限额只有一个,你说的是退休后的养老计划有三个,不一样的金额享受不一样的月入。


查了一下,有三个退休计划:
There are actually not one, but 3 Retirement Sums:
Basic Retirement Sum (BRS)
Full Retirement Sum (BRS x 2)
Enhanced Retirement Sum (BRS x 3)
那其实cpf的最低值就是那个basic sum了。2021年是93000. 也就是说,如果今年达到55的人,账户余额超过这个数的人可以提取一部分,但是要保证账户余额大于等于93000. 这么理解对吧?


如果有房产且使用年限能有效到你95岁,可以只存BRS,如果卖房,等于没有了资产抵押,卖房款回补到FRS,
How much can I withdraw from my CPF at age 55?
If you own a home in Singapore with a remaining lease that can last you up to age 95, then you can withdraw your CPF savings above the Basic Retirement Sum.
You’ll have to “pledge” your property to CPF so that CPF can count your property value as part of your total savings. If you sell your home in the future, you’ll need to refund the sale proceeds to your CPF account — up until it hits the Full Retirement Sum.


并且,公积金局在你55之前是按你达到FRS控制的,缴交比例和总额,而不是BRS,如果发现按个人收入计算你的当前
缴交率达不到FRS, 还会调整你的缴交率和几个户头的分配比例
到了55没达到FRS,就要签房产抵押。


[quote]千股涨停 发表于 26-3-2021 15:58查了一下,有三个退休计划:
最低限度是FRS,现在是十八万多,每年按3%左右增加,但是如果你存不够,可以用房产抵押。
其实,不少人是很难存够的,并且如果夫妻两人都不够就更难办啦。


貌似你根本没看懂楼主的问题, 或者是你的逻辑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应该的,保护个人的利益


逻辑是清楚,政府要求自己负责自己。而且新加坡不是没有穷人找过政府负责,政府一概是不负责。
这个我们都很清楚。
我不清楚的是,既然说CPF是我自己的钱,而且允许我买房花掉,那么为什么要我还利息回去呢?我花自己的钱,然后给自己算利息?
那说明这个就不是我自己的钱。
例子很简单,存在银行的钱是我自己的钱。我存了15万,花掉15万买房,请问银行会不会跟你一本正经的算利息?说你几年前花了15万,现在已经值18万了?
不是抬杠哈。只是觉得公积金局给我自己的钱算利息,而且要我连本带利还回去,是不合理的。
让我连本带利还回去还说对我好?难道我买房子赚了钱,对我自己不好吗?


就是引导大家用现金还房贷,尽量减少使用甚至不使用CPF?
如果这个是公积金局的目的,那么我可以理解。


这部分利息,好像只有还完房贷才可以看到。我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或者没有注意到。
但是我前一阵子看了看第三套房还可以用多少CPF,一查发现,我已经还清了政府组屋贷款,为啥我的CPF花掉的部分一直在增长呢。
仔细查看,才发现,我还房贷的公积金部分,一直在算我的利息,数字不停涨。
我就奇怪,花了公积金买房,居然还给我算利息,是啥意思呢。
百思不得其解。


大佬,你的计算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如果数据可靠的话,我打算明天开始躺平了,不想努力了。


之前CPF的钱可以全部取出的。
发生了一些列的诈骗,就是有些不法之徒用女色,骗老阿伯去把HDB卖了。然后钱拿出来和女的去吃喝玩乐。然后钱用完了,女的离开了,剩下阿伯就把自己躺平了去议员那边吵说无法养活自己了。1987年以后,政府开始不让人随便取了,搞了MINIMUM SUM。
95年炒房失败的人也不觉得自己买房的钱会贬值。 都觉得自己投资的房子是会升值的。CPF说到底就是政府指导你使用自己的养老钱。是社会关系网最后一道防线。


利息信息一直都在CPF housing那边给你算的清清楚楚,随时可以查看


你觉得政府是出于关心人民,才把你自己的钱给你算利息,并且让你连本带息偿还给你自己?
假如一直到退休都不还给你自己,政府就逼你卖房子还?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我只想搞清楚这个逼自己还自己钱的利息的逻辑。不是抬杠哈。


cpf housing 那一项,点进去。


劝楼主不要抱怨了。每个人都觉得不合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觉得不合理就不用CPF用现金。


是清楚,大家都看得到。
我只是不懂这个逻辑,我花自己的钱,最后还要连利息都要还回去,而且这个利息一直算,年年算,都记在你的账上。到老了,得涨一倍去了。到时候HDB由于年限缩短,根本涨不了一倍。
这么说,最后退休了,我还欠政府钱?


最后一句话说的非常正确,是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不付利息,那使用起来更加是无负担,那各种杠杆买房都更加得心应手了。
现在你看4%利息的投资也少,不是很多人衡量了利弊开始往自己CPF里填了。。。
这是用比一比的心态让你看看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投资。再说了这钱,你不能用,但是你子女可以现金全提啊!你没子女可以立遗嘱给你想给的人,人总不能每一分钱都能自己支配吧,
退一万步来说,政府立法叫企业给你交20% ,所以他也限制了你动用,你说是不是合法? 如果不是政府立法,你有那么多CPF吗?


哈哈,不是抱怨,是真的想搞清楚它的逻辑。
我猜可能就是为了逼大家不用CPF还房贷,才这么无止境的算利息,并且卖了HDB,要连本带利还回去。所以中介说,HDB可能会negative sell。卖了也拿不到现金。
让你不要想卖了HDB,把赚的钱开开心心的放自己口袋里。


现在想明白了,可能政府不希望你从HDB赚钱,将来房子涨价了,卖掉以后,政府说,不好意思,你要先把欠的CPF连本带利还回去,剩余的才能拿走。
问题是,CPF利息一直涨,但是HDB可不是一直涨,特别是出了95岁条例,随着HDB年限的缩短,价格不断下滑。到退休的时候,可能真的卖了HDB,也不一定够还本金和利息。
这个才是问题所在。


你买个BTO亏哪里去? 2手的亏一般是买点不好。我本人2手亏4.6W我也没怨天怨地啊。确实放我心里的那个数,广告挂了3个月没人来看房啊。政府给你CPF是养老的不是给你赚钱的。你老了可以卖掉BTO换个小房子,4房换1房老人HDB。现在1房37平米的养老房还有不买99地契的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买地契年限。 多出来的钱不就能养老了?
我买的HDB是市区的,一层楼有2个单位是这样的养老房,而且买的时候是政府装修好的带基本装修和厕所装修的。
或者早点规划,BTO转一笔去买公寓。 房子买点不要太差都不会亏太多,再退1万步,你都住了那么久就完全不能接受房子跌吗?这一直涨的房价也不是政府想看到的呀?
早点规划,早点买房,而不是等七老八十了在考虑养老,政府还给你OPTION是房子出租来养老。 如果他让你乱用,但是不强制企业给你交CPF,2选一,你选什么?


大哥你能别用逻辑了吗?一脑袋浆糊我觉得真是侮辱逻辑这个词了。
“卖掉以后,政府说,不好意思,你要先把欠的CPF连本带利还回去,剩余的才能拿走。”,确实是这样,这样做的逻辑是,政府要强制你为养老攒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逻辑在呢。
“价格不断下滑。到退休的时候,可能真的卖了HDB,也不一定够还本金和利息。”,也确实有可能这样,但有什么问题呢?逻辑在呢,你自己投资失败了啊,哪里不对头了?


真不知道你秀什么优越感,还别人一脑袋浆糊。
你先看懂别人的问题了吗?
买了二手HDB,随着年限的缩短,价格下跌,这个算投资失败?那这样所有买二手HDB的人都是失败的?
强制攒钱养老,那个是养老账户。OA如果让人买房,就应该跟房屋公积金一样,就不应该让人花了还收利息。最后让人卖了HDB还不能拿出钱。
这个才是我说的重点。
不过也无所谓,政府不想让你拿HDB赚钱,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是我买的另外两个公寓也不挣钱,都还拿着,估计你又要说我投资失败了。
如果你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投资,好过在这里冷嘲热讽失败人士吧?


没啥优越感,要有,也就是觉得我不钻牛角尖,比你理智点。
没有养老账户,OA,SA,MA三个到55岁时合并成为一个,那时才是养老账户。
终于明白你为何绕不出来了,你是在和国内的房屋公积金比较?国内怎么个规矩,和新加坡没关系,实际上两者在退休保障上面的设计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世界各国不一样的多了。
你也没失败什么,买组屋本来就没有多大赚头,你这又是在和国内买房做比较呢吧


那位脑袋不是糨糊,不会动不动就说别人在忽悠的,请看清楚,退休户头是OA+SA+MA 吗?
Q        What is the Retirement Account?
A       
On your 55th birthday, we will create a Retirement Account (RA) for you. Savings from your Special Account and Ordinary Account, up to the Full Retirement Sum (FRS), will be transferred to your RA to form your retirement sum


MA始终是MA,OA+SA=RA。
不过楼主这脑子也是够乱的。我在想,其实那些号称精英人士的议员,接待群众到时候遇到楼主这种人,估计是头疼了。不过议员本身也是久经考验的,这种人见得多了。


不光MA始终是MA,OA 和 SA 也始终是OA 和 SA。
RA 是到55岁CPF 新产生的户头,其中的钱来自OA 和 SA。而 OA 和 SA 还保留。
所以满55岁就总共有四个CPF 户头:OA, SA,RA 和 MA。


算盘太精就会掉到自己的坑里,爬不出来。。。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国家不崩盘房产没有畸形发展,如乌克兰日本中国等,房产就不会下,晓林前面举例了,阿裕尼10楼60年代尾盖的,那时卖价6000多一个三房,现在楼还在,只是翻新过,是20多万一样的房间。99年地契过了50年了。。。
如果您买的组屋跌了,像公主说的,您一定追高了,是自己投资失败,从政府买的组屋,目前还没有跌的。。。
您的算法的确没有逻辑,或只是您的逻辑,政府给您4%的利息,比任何银行都高,是为了您不要乱投资,说实话,您据说也是投资人士,还有两套公寓也没赚钱,其实是投资失败人士,不如把全部的房产抛了,全部老老实实地放在公积金里,一定比您乱折腾强很多。。。


太难伺候了,居者有其屋还嫌不够,还一定要从房产上赚钱,否则就是政府不给力。需要送到hard模式去锻炼一下。


您自称老人家,那么我也就称呼您老人家。
您老在描述组屋从6000涨到20万的例子,是通过50年涨的(您说地契过了50年)。
试问一下,50年前,新加坡的人均GDP大概不到1000吧?现在人均GDP超过6万。那么我认为收入的差距可能也不小。您年轻的时候几百块可以养家养房,现在得几千块才够。
说这些,是想说明,那个屋价涨幅不具备参考性,不代表将来房价还有这个涨幅。
所以买组屋亏,也是正常,不叫失败。
我一直争论的是公积金局既然让人用CPF买房,就不该让人连几十年后的利息也要还回去
你们一直夸赞政府英明,白莲花,只想对你好,这些大家都清楚。
难道就没有一点不合理的政策?是完美的?批评不得?
而且,我并没有责怪房产不赚钱,也并没有跟任何国家比较。发现某些人解读别人的时候,还真用心。
另外,您建议把房产抛了存公积金,没有定限的吗?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随便存哈。
但是我并不打算全部相信公积金,那里就是给我4%,也得到了年龄才能花。而我保留别的资产是随时可以用的,卖了就行。


还是投资reits吧,随时可以变现,没有额外的税收,也可以用杠杆。


前边的贴子没仔细看,但看到楼主最后一贴里
“我一直争论的是公积金局既然让人用CPF买房,就不该让人连几十年后的利息也要还回去”
不明白你的逻辑,用CPF买房时公积金局就已经说明了卖房时利息要补回去。你觉的无法接受不用就是了,给其他人可以接受的一个选择,比如我。
还有用”还”我举得不恰当,应该用”补“吧。最后补的利息还是到你的账户里,还是你的钱。下次买房还可以继续用,55岁也可以去取出一部分。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其实楼主适合把房子都卖掉,回国养老。
这样一分钱都没法让ZF赚到。想干嘛干嘛,国内如果公积金缴交15年也可以躺着拿国内退休金,太惬意了。


这么说吧。
比如你现在买二手组屋,房价60万,还剩60年,你花了30万CPF。
这个30万CPF,每年给你算2.5%的利息,30年后退休,你需要补63万。
而由于30年后,房契还剩30年,卖不了63万的时候,不够补。(因为政策限制95岁,没有多少人能买这种房子,或者根本就卖不掉)
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办?


有点意思,继续扇风。
楼主的话题是政府的公积金管理,公积金的用途主要就是住房和养老(医疗暂不提),所以,评价公积金,就直接考量一下住房和养老。
住房到底是不是福利。很多人认为政府组屋给了太多的地价优惠,比公开市场的私宅地价便宜太多。
但是,新加坡土地市场不可能面向世界,中日美,随便来几个豪就可以买断全新加坡,政府没办法与世界抗衡,所以新加坡土地市场只能面向国内,那么如果把组屋也像私宅一样市场化行得通吗,行不通,不多解释;最后,组屋价格合理吗,我的评价标准是组屋居民的体会。我的观察结果是绝大多数居民辛辛苦苦一辈子所剩无几,有的甚至连房子抵押也用了差不多。这就是组屋居民辛苦一生的价值吗,怪他们偷懒吗,不是,而是被房子(还有公积金制度等)耗掉了。
还会有人来拿某某国家来对比,不错,新加坡的制度好过绝大多数国家,但是,我要说的是,不是政府在组屋和公积金等制度福利或养活人民,而是人民用血汗和一生的辛劳通过住房和公积金支撑这个国家。


退休后不用补了吧,还没退休,具体操作做不知道。
即使需要补,马上不就可以取了吗?可以先借钱周转下,不过我想应该不会有这个操作吧


任何国家都是人民在支撑国家。


看来您还是没有看晓林前面写的,公积金的用途真心不是用来买房的,是在民众一再要求下,开设可用于买房这一条。看来错了。前面说了,新加披的积累是为了救新加坡,不是或不能求投资失败者,
买组屋亏,现在还没出现,就算原来90年代尾买盛港时,组屋到20万HDB被骂死,现在也消声了。
前面晓林也说了,算利息,是因为通货膨胀,还是为了您的养老。如果您真心觉得买组屋一定亏,是圈套,比4%还低,真心没必要买,租房更划算,钱在公积金还有4%


这么亏的事,幸亏您发现了,您应该不要上这个圈套,租房,把钱放进公积金有4%,或其他投资该多好啊???干嘛要看着一天天亏下去呢?
您有60万,干嘛买组屋呢?简单算法,4% 利息一年的2万4,2000块可以租小公寓了,改善了生活,还不会亏本,多好啊。。。您的聪明程度超过了99% 的新加坡人啊,嗯,是奇才!是奇才!


那血汗钱存银行就好或者放家里。
买房拿紧贴干嘛呢?钱有更好的通路,大可去投资。买房投资政府正在限制。。。变成香港就好了,先到的既得利益者能让后面的人吃肉吗?吃糠皮都没有的。我觉得新加坡供房不困难,让年轻人一结婚就能拥有房子,第一套房买BTO完全不占用资金,还能得到大笔贷款。
如果觉得CPF的利息我也想利用起来,不妨参考我的思路,我现在CPF就把第一套卖方剩下的款都放着,完全没动,我和老公一人一半,大概10万/人,这部分钱我就吃OA 4%的利息,工资拿来供房子。 现金供房香在:CPF里4%的复利滚到我退休也是一笔可观收益。
政府明明有给你选择,你选择了动CPF,现在又来说政府坑爹。。。那左右都被你埋怨啊。 你不要用就好了。房子用现金供。或者不买房租就好了。反正房子以后都会贬值的。
我买的房子也不是一本万利啊,但是跟买股票一样,只要你买点低,是不会亏本的。 接盘在高位,一套租屋,2套公寓都没赚钱,那。。。叫人说你投资的好吗?


这个说法是客观的。是人民支持了国家。而且按照这种玩法,退休的时候,即使拥有组屋,那个组屋能让你不用洗盘子退休,就已经万幸了。
可能30年后,组屋的价值根本不能支撑起退休生活,还要洗盘子才够生活,那就更惨。
就像很多亲朋会跟我说,哎呀,你做老板就是辛苦啊,还有一帮员工需要养活。
我笑着跟他们说,不是我养活员工,是他们养活我,每个人给我创造了附加值。没有了他们,我赚什么钱。
嘘。。。不能声张


哈哈,您老说话也不用阴阳怪气,能买组屋,也算是半个新加坡人,我没有觉得自己超过了谁。只是觉得政策不合理的地方就提出来。
看来您代表政府,容不得小百姓质疑哈。
公积金允许您放60万吗?况且买房我也要贷款,没有一下子拿出60万啊。我是还清了房贷才发现这个问题的。
而且这个4%利息,是你想拿出来租房就可以拿出来的?不用等55岁65岁?
看来您才是奇才啊。


任何国家都是人民在支撑国家。
但是管理国家的政府的执政能力有高有低,制定的政策有好有坏。
好的政策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坏的政策就应该给与批判。


按您的逻辑 怎能让CPF赚了便宜???4%是估算你能拿到的最低利息,干嘛让公积金赚啊?
中国三年定期就5%多了,多赚1%多不是香的啊?? 看来聪明人还是有点木讷,掉哪里就不太容易拔出来呢


是的。
但是,我反对坛里的某些人说的,我住了组屋缴了公积金,就是住着国家的还享受了公积金的福利,是占了国家便宜。就不允许说一句公积金或组屋的坏话哪怕是事实。


问题是,将来卖了贬值的组屋,不够补回去的时候,那就是问题了。
我的经历是, 不够补的就不用现金再贴补, 就当作投资失败或者说已经住了几十年,消费掉了。
其实到了55岁,基本上不用考虑那部分cpf房产贷款的利息算法了,1. 如果你继续拥有HDB,则公积金退休户口只要保留1半的最低存款。 2 如果你卖了HDB,那么你就只要保留最低存款比如现在约180千多, 其它的全部可以取出来(包括政府cpf房产贷款的利息)。


那时不用补的,只要保留cpf最低存款额,其它的全部可以取出。包括你念念不忘的那部分贷款利息。


任何国家都是人民在支撑国家。
这话政治正确。
另外一方面,团队有差别,而且差别巨大。


嗯,我也继续抬扛。
那么你的意思是如果团队好,成就好,就是我们享受了额外福利,占了国家便宜?


大哥,那个利息不是我念念不忘哦。是公积金局在惦记着那个利息呢。
我当然知道那个利息将来是我的,所以才说他们不该算利息,而且要补回去。


抬杠是跟别人抬,不是跟自己抬。
这里有人说自己占了国家便宜吗?找来我看看?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玉郎会好,邓嘉好不好谁知道呢?我觉得新加坡还会好呢,不想有些人吃着红利,还要DIS,精神分列。
以上就是别人为反驳我而发到我的贴里的。


谁不允许你说公积金或组屋的坏话了?反倒是你听不得别人的反驳吧。
为什么要反驳?其实也不是想说服你,20年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但还是要说,不是给你看的,是给其他人,那些不了解情况的看的,免得被你的错误思想带到沟里。
就像你放了个屁,我赶紧拿出空气清新剂喷一喷,可没有不让您放屁啊


看你一个人自说自话,就陪你唠唠。
我一直没有投诉组屋或者公寓,或者投资。对吧?都是你在说。
所以我们不谈房屋能不能赚钱,是不是好投资。
我们谈的是公积金局让你使用CPF还贷,却要让你以后补利息回去。就是怕你把组屋赚的钱全拿走,好像你拿走了就是会吃喝嫖赌花掉了,不留自己的养老钱。
如果是我的钱,让我花,就不要跟我讨利息,而且卖了组屋都可能不够利息。最后可能要我补现金,因为现在最低退休存款要求18万,年年涨5000以上,到退休的时候,可能涨超过房价吧?而且组屋房价年年跌,因为年限不断减少。
那么,如果30年后,最低退休存款涨到40万,而组屋只剩下二十年,只能卖20万。
你要不要补亏欠的20万?一定要补的。
退休了,卖了组屋,还要倒贴20万进公积金,你觉得退休要不要去洗盘子?而且最低退休存款要在55岁补进去,65岁才能每个月拿钱。这中间的10年,不是逼迫别人做工?我做工为乐还好,如果我觉得做工很痛苦呢?还是要做。
当然我的现金要不要用来还贷不是重点。所以不要说,觉得不划算就用现金。这个是转移话题。


晓林前面说的很清楚啊。。。加利息和补回去都是为了您不会未来靠政府,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不是吗? 新加坡政府就是胆子小,才这样做的。  看看您,现在就觉得投资失误了,买组屋亏了,现在上岸还来得及呢。。。


您老又把问题歪到投资上面去了。
我们讲得是公积金收利息的目的是,让人觉得花公积金买房不划算,所以就会减少用公积金。
而我认为,使用自己的公积金还要补利息回去公积金,是不合理的。
这个钱是自己的,但是到55岁的时候,可能最低退休存款涨到40万了。到时候卖了组屋也拿不到钱,这个才是我担心的问题。
当然要考虑对策。


呵呵。
来继续纠正你的错误,好像你也没什么有信息量的观点。
我放个屁你就拿空气清新剂,清新剂只是对臭气的掩盖,你应该用的是灭菌剂/消毒剂/杀菌剂等等等,虽然可能不清新,但是适当的处理手段,遇到问题不能学你只会掩盖。


唉,合理就在于通货膨胀,如果您能保证最低存款,不找政府要钱,政府哪有那么多时间关爱您啊。。。所以利息是一定要的,因为每年最低存款可能都会加,政府只求多,多了会退给你,只要未来不是政府负担,不像晓林一样70多还要靠抹桌子过活,政府才开心呢。。。


言过了,言过了。
其实你的屁也就是臭点,没什么毒副作用,我喷喷清新剂就行了,哪里用得着消毒。


问题就在这里了。您老靠抹桌子过退休生活,靠政府了吗?政府养活你了吗?没有吧?
那凭什么到下一代年轻人这里,就怕你成为政府负担了?他都不负担你的养老。这不就是找个借口,逼人家把高额的公积金利息还回去吗?
补利息不怕,就怕到时候卖了房子还不够,再强制补几十万现金,就悲惨了。


退掉PR可以把所有钱拿出来。
如果是CITIZEN了,抱歉你要守规矩,这不是你定规矩的地方。


公积金户口里的钱难道不是自己的吗?


你只看到晓林抹桌子,没看到其实还有不少老人连抹桌子也做不到,这份开支一直有的,所以新加坡还没人饿死街头。。。晓林真的不做,没有公积金,政府每月通过各类慈善部门会有几百块的补助。。。
现在的年轻人这样没志气吗?也没经历过60年的大饥荒啊,这么害怕未来? 晓林有时也劝一些一心要pr的中国孩子,没有一点过江龙的本事,拿到pr又有何用? 以你还清60万组屋,还有两套公寓,要等你悲惨饿死,新加坡人怕一大半要先饿死了,晓林不明白您聪明的小脑瓜在想啥???是不是抑郁症啊? 如果是,晓林看来,对您来说,钱反倒在其次。。。


说白了就是进到CPF里的钱不可以套现出来,买房子套现出来都不可以


感觉你像是代表国家某个部门在讲话,请问你是哪个部门的发言人?
就说了某个政策不合理,就扯到退PR?定规矩?
规矩不是我定,但是我提意见可以吧?难道是你定的?
你以什么身份让我退PR哈?
我也没有要造反吧?谢谢你提醒我守规矩


不才有家人退过。整个流程顺利,钱不到2个月就到账了。CPF一分钱都不扣你,都退给你国内账户。
我只是说这游戏规则是你接受身份的归化,也要接受这个社会的秩序。 有不想遵守的也可以像我亲戚一样退掉回国,房子车子都有也过得很开心。都是选择,不用选择留下有那么多怨言。


这个好像才是我要的答案。
好像这就是公积金局的这个政策的目的。即使买房子,房价升值,也要把公积金利息补回去。
并不是所谓的为你好。


只是对这一个政策有疑问。
对其他方面很满意,所以暂时没有退PR的想法。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我不会因为移民新加坡,就把它不好的地方也夸个遍。
接受它的优点,批评它的缺点,或者说指出它的缺点,不影响这个国家的形象。


跟房价升值有什么关系?就算卖房时房价升值了一倍,政府也不会让你多填补一倍的CPF回去
你需要填补回去的只是你买房所用掉的CPF,以及这些CPF本金产生的利息。
最终达到的效果就跟你自始至终没有动用过CPF一样,不多也不少


所以一个房子不可以留太久 不然很容易卡手 不好买下一套房子


下一套下两套都照买,只有不怕付ABSD。
只是担心第一套贬值,卖掉都不够补CPF利息,然后被强迫用现金填补。那才是问题。


付了ABSD 买2 套 除非你第一套已经达到你想留的足够高的位置 才会投资 第2 套 不然基本上都是卖一套卖一套 你的房子没有留太久 CPF 利息就不会高了


楼主很像我们小区的一个业主代表,不管物业怎么努力,也不管换了多少物业公司,自始至终,都是“物业没有给我们努力找好的价格”,怎么说都坚持这个看法。可是那个人已经五六十了,老人不学习不接受解释也罢了,楼主贵庚了?


被强迫用现金填补
听谁说的还是自己想像的?


晓林说了很多次,您都装作看不见。。。
政府的爱是骨子里,不是给你几百块那么肤浅。。。
政府首先想的是您未来不要向政府伸手,所以4%是必须的。 其次才是为您理财,不要像您那样买了两套公寓都亏,组屋也亏,未来要靠政府。
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真心和晓林这一代不一样,不知道你们父辈咋样。。。晓林不少朋友没有公积金,也没法抹桌子,还是坚持不向政府伸手要钱,自己坚持捡纸皮。。。


我不参与业委会,应该不是你的业主代表。
现在明白公积金局这样做的意图。所以也很清楚了。
只是各位不纠结这个问题,我比较纠结而已。
但是纠结也没有用,就像各位说的,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想别的办法。
谢谢评论区的各位。


我们也没有想靠政府,所以才纠结一下政策。
另外,我只是组屋亏,公寓没有亏。
只是在纠结什么时候卖组屋的问题。


现在民间很大声音是如何从组屋大赚的人们身上拿回不当得利,真心还没有考虑到组屋亏得人士得问题,其实这好像是您投资失误得问题,应该赖不到政府头上,因为政府真的有大众利益要考量,个人利益永远是个人利益。
小朋友啊,人生就是这样的,哪能让您样样占优?您公寓赚了,组屋亏了很正常啊,老毛也有看错的时候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就行了。。
晓林虽然没有公积金,还要抹桌子,但有时想一想,这辈子不亏了不亏了。。。。


虽然我没有hdb,也不具有hdb的购买资格,但是我不觉得那些中了热门地区hdb的人是不当得利。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人家付出了时间成本,加上一定的运气,这就和中彩票一样。如果连这个都觉得不公平,那就没道理了。
有些人运气好,继承了祖上的几百万,买成reits,股息每年就几十万,天天吃喝玩乐,都比普通人收入高不少,那这个岂不是更不公平。


很多当地土著随地乱扔垃圾 乱吐的比比皆是 但我们也不会歧视他们 只是觉得他们不配做这里的代表而已


有资本 会玩的当然不虚此行 多数人是买不起房子


明白。。现在小孩子都崇尚拳头,分三五九等。。。
很多年前有个德国人也这么想,啥低等民族,啥残疾,啥弱智都是不配活着。。。
再久远一点,美洲和澳洲的土著也这样死差不多了。。。
现在就连本地土著因为吐了几口痰,就被认为不配活在这了。。。知道您在煽动啥吗?


没必要上纲上线,没素质的行为人人讨厌,这很正常。


难道要默许无视? 不给后人作表率 你就是为老不尊!


不需无视,请勿轻贱。。。
不存在配不配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生存权


不代表可以用你自己的感受来定别人的标准


这个锅不能让CPF背。公积金是用来养老的,主要不是来投资的。正是利息,让人使用CPF投资时,利润要大于CPF的利润。


看了这么多回帖,竟然这么多人支持政府这么做,搞不懂;
强制储蓄当然没问题,卖房填回去花掉的也罢,但是为什么利息也要填回去?这种家长式的做法,简直把人民辛苦赚的钱当成自己钱


不满意就用现金还房贷就好了啊。又不是强制公积金还。
别的国家都是让你用现金交,新加坡政府想给你减轻压力反倒被吐槽,真是没谁了。
太贪心了


为政府说话,既然减轻负担为什么要填回去利息,难道不是为了让人少用cpf?cpf没什么流动性,拿来还房贷最合适不过,为什么要动现金?


吐槽政府不是什么问题。再好的政府都不是完美的。
我认同一个观点,就是既然允许用公积金还房贷,就大大方方的让人用。用多少填多少也是可以理解。
这个把利息也算上去的做法不是很必要。如果你想让人少用CPF买房,就直接定个政策,不准用公积金买房。既然给人用了,还要让人还利息,请问这个钱是你自己的还是政府的?
如果这个钱是你的,它为什么要帮你算利息?跟你花自己的银行存款一样,没有哪个银行告诉你花了这个钱会产生多少利息吧?
如果这个钱是政府的,它可以跟你算利息,甚至不准用,都是它的事。
你觉得这个钱是谁的?


这个钱进了CPF就不仅仅是你的了。政府不仅要为你负责,也要为绝大多数人负责。
因为绝大多数人是信任政府的,包括你也把钱放进CPF。
如果你真的觉得不公平,大可以不把钱放进去,也可以拿出来。
简单啊,自由啊!


规定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针对全民的。
有太多觉得自己精明的傻瓜了,政府为这些人操碎了心


为什么要填补利息?不是讨论政府好心不好心


王八的屁股,龟腚。
啥事都让每个人理解同意那就啥也别做了。


新加坡是大家长制政府,大家长怎么规定你就怎么照做就行了,不要问为什么,也没有人能够回答你为什么。
新加坡从幼儿园开始从小小孩开始,就学会接受并且执行。老师会回答“没有为什么,这是规定(制度),你照做就行了。”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新加坡要学生坐地上听课而且还是必须盘腿的坐?”我想了这么多年都还是没有弄清楚原因或者理由。
你去托儿所去幼儿园观察嘛,老师一天要说多少次“坐好好!Cross your legs and put your hands on your knees!“
小朋友乖乖滴全部盘腿在地板坐好好,一动不动。

(图片来自网络)


这件事政府真是冤枉的。。。
1.放开公积金供房是顺应民意。
2.公积金给4%,是为了留住公积金,让百姓能自己养老。
3.如果你的投资没有4%,就不应该拿公积金去填房子,这样对自己养老有益。如果能高过4%,,拿公积金供房也是给自己养老多一个保障。
4.如果认定新加坡未来经济前景无望,房价一定跌,最好的选择更是不买房,留在公积金里还保证不跌,有4%。比买房合算不是吗


还在争论这个啊。
卖了房子要连本带利息填回去,这很好理解呀。
1. 填回去的利息在cpf里面也是你的钱,不是说这个利息付给别人了。
2. cpf的最终目的是养老,你几十年前用了20w,几十年后如果还是还20w,因为通货膨胀,这钱可能就不够你养老了,所以,要把利息也填回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打理好自己的财务,所以只能一刀切。否则没钱养老的人往政府门口躺平怎么办?


假如CPF里有10万块,你不动它的话,10年后连本带利会变成12.6万。
如果你用这10万块去买房,10年后卖掉的话就要填回12.6万。
否则就是变相从CPF套现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