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来问下各位前辈们,大家都通过什么渠道来投诉银行的?具体怎么操作?话说我家先生5年前在OCBC买了一份保险,据当初的哪个业务员说是投资理财送保险,低风险,每个月定投500元,5年后可以取出。谁知,现在五年时间到了,想取出钱时,到银行一查,人家说那时长期保险,要交十五年才可以还本,现在取出只能拿1万九多点。这钱我们是有计划等着用的,没想到出了个这么大的意外。多次找银行交涉,经理居然避而不见,还说那是业务员个人行为,不代表银行,叫我们书面报告去投诉,我们就是英文不好才上当受骗,报告哪里写得出。因为要买房需大量现金,最终我们还是亏了一万,终止了合同。可是,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请教一下论坛里的高人们,该怎么办?
你们没看懂合同就签了?胆子也太大了吧,万一签了个卖身契呢?还是你们太信任那个保险业务员了?信任归信任,合同还是要自己把关的!你们不能懒的把这种看的责任要让人家付了吧。看不懂?那就不要签!直到看懂为止。
这种情况是投诉无门,因为你肯定是签字同意了,永远记得这句话,在新加坡千万别随意签字,要不然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因为他们是银行职员,我先生才轻信他们,想不到前面是一个大坑。
什么意思啊?最后存了三万只给了不到两万啊?天下银行一般黑!
保险这东西条条框框也太多,非专业人士不一定看得懂,况且还是全英文的,我跑了几个OCBC,每个人给我的都不一样。
是的,不到两万,他们利用我们英文差,在误导我们,说的难听点就是欺诈行为。可怜我们被人买了,还帮他们数钱。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666825-1-1.html
没有证据就别乱投诉了。
这也太过分了,明明说的是五年最后变成了15年!这种情况应该直接找OCBC的总行或者是银行的监管部门去投诉,把情况跟一个英文好的人解释清楚,让他陪你们去。
什么叫做职员的个人行为啊?他是银行的员工,所签的合同也是以银行的名义,银行绝对有责任的
买保险应该去专业的保险公司,我觉得在银行买的都不踏实。还有签名一定要很小心,不能光听介绍不看条例。现在银行肯定胸有成竹不怕你投诉的,你先生签了就表示已经知道是长期15年投资的现在你们提前断掉当然要赔钱。
吃亏的地方是没证据阿,接受投诉的人也要听两方面的说法,不可能只相信任何一方的一面之词,没证据,那谈什么呢??相反,银行有证据阿,说你已经签字了嘛。
你说银行骗了你,那谁主张谁举证,这个应该懂的吧。
不管对方是银行、律师甚至来自政府部门,都不要轻易相信,该看的条款一定要看明白。
这个骗局国内也有,没想到新加坡也有。
(可能也算不上骗局,但是欺骗的成分肯定有)
可以去消费者协会试试,不过我认为只是浪费精力时间而已。
楼主肯定误会了,5年是交款期,从第6年到第15年不用交钱,但钱要存在里面,是那种吗?之前在OCBC遇到过,没有买
关注2点在销售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1 如果lz可以证明自己不认识英文,而销售材料及签署文件是全英文的,那可能违反vulnerable client的相关处理
2 如果有确凿证明证实客户经理是把保险产品当成存款产品卖,那可能是mis-selling
如果有证据,可以complain给银行,也可以试试Fidrec碰碰运气
如果没证据,那就只好认了
对的,楼主去看看当初你们签的协议,是全英文的还是你老公华文填写签名的,还有,有无业务员帮你们填写的内容,如果有,你投诉还是有点希望的,除非当时你先生还填写了一份允许业务员给补充填写的委托书
www.fidrec.com.sg/
签了字,就表示你已经明了合同条款的内容,你同意照合同执行。
怪只怪自己不明白条款内容就签字了。当作花钱买教训。
投诉之类的,我看是徒劳无功。
找出当初那个业务员,投诉他,不要让他好过,不然会害更多的人(如果你有时间又精力的话)
不是的,业务员说五年后钱可以取出,可是没说这是长期保险,取出一定会亏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这次去银行才知道的
我朋友在uob存几万定期三年,谁知道到期取钱时讲是买的保险,就是不懂英文被新加坡银行职员骗。新加坡从上到下的骗子真不少。不懂英语千万不要去银行存钱或投资。
我朋友在uob存几万定期三年,谁知道到期取钱时讲是买的保险,就是不懂英文被新加坡银行职员骗。新加坡从上到下的骗子真不少。不懂英语千万不要去银行存钱或投资。
合同是全英文的,我打电话给业务部员,要求他给我合理的解释,他还叫我不要取出,有可能基金行情好,就会翻本,现在的银行人员告诉我们,这种产品一旦买了,就是亏。我要求见经理,想不到经理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随便见的。我知道在法律上我们绝对是理亏,可也不能就当作没发生似的,要求银行给我一个说法,钱不敢奢望要回,也绝不可能要得回。
他们就是抓住我们的弱点,有持无恐,我们没证据,银行也不受理,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相信还会有人步入我们的后尘。
是英文签名,应该除了签名,全是业务员帮忙填的,没有委托书。一个银行职员告诉我可以上报投诉,要不然是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也坦言告诉我,目前银行保险业漏洞就是多。
今天还想去趟银行,这事不能这么简单就算了。
对楼上的遭遇表示同情,吃一堑长一智,还有切记,这里是新加坡,不是中国,一切以合同为准,英文很重要,不会英文,有的时候就是会吃亏,还是要入乡随俗比较好。
再去银行也无济于事,不过我很好奇,业务员说可以钱取出,你就没问能取出多少?我肯定会问5年如果投入了5万,第6年取出的话能拿回多少啊,是5万?还是6万?还是多少?
看来财务教育也真的很重要,就象“富爸爸穷爸爸”那本书所写的,学校里根本没教这个,但现在的社会你不懂理财,会吃很大的亏!这个应该成为最基本的基础教育放到小学里就开始。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理财的概念和知识,这样才不会走父母的弯路。建议所有的家长都要买那本书给小孩看!
跟楼主买了一样的储蓄养老计划,一个月500,一年6000.存5年3w 15年后拿出4w2,然后每年还有花红,送保险。
虽然对我来说有点早,但是就当强制让自己存钱吧。
银行的雇员,在银行里,坐在柜台前,他的行为就是代表银行,说是个人行为是说不通的。前两年报纸报导过一个案例,也是OCBC的,房贷,告诉人家表格上的1.5是利率是1.5,而事实上是扣除1.5,也就是5-1.5,变成了3.5。客户当然不同意,就投诉。一开始也是不理什么的,后来好像还是给按1.5算的。从那以后,我对OCBC就没有好印象,坚决不用它家的。
OCBC 垃圾,特别有的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当然只是说部分 并非全部)
看着太让人气愤了
我在买房签合同签贷款的也没仔细看,条条款款那么多也看不过来啊。。
在他们那儿买也是对业务员的信任才签的。。 一条条看过来不得看到他们下班啊。。。
你的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的是要交长期的,意思是最少交十五年才保本,十五年要交九万,那时你要取出可以拿个全额。
我们这不是储蓄,如果是储蓄还好,最起码不亏。
一次,OCBC的一位客户经理给我们推荐一个基金,由于对他们很信任,就签了字,后来,我接到了OCBC的询问电话,问我知道不知道这种投资是有风险的,我说不知道,然后我就拿出我签的东西来,吓了我一跳。我怎么没有看就签字了呢。接下来,就是雷曼银行倒闭的事情,银行又给我发了一封信说对投资风险不负责任,后来,我就去找那位客户经理,第一次,他躲了起来,是其他人把他喊出来了,第二次,去的时候,他被调到别的分行了。当时我想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想办法解决呗,我每个星期都上网查这个基金的走势,这个基金一直在跌,就有两次反弹机会,第一次的反弹我刚把OCBC的手续费赚出来,我犹豫了一下,又跌了下去,第二次,反弹我去卖,银行职员说,成交价得看那天的行情,我说可以,结果那天的行情是最高点,整个交易我只赚了个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我还算幸运的。 我觉得那个客户经理误导了很多人,所以我就再也没去OCBC买什么理财产品了。有些客户经理和职员为了赚钱,他们不会把事情的严重性说清楚的,有些事情上面也是难控制的,所以不可以很快签字。签字时要看清楚才签。
就是基于对银行的信任才出现了这种结果,如果他不是银行职员,而是保险公司业务员,那我们是绝对不会买的。在国内见多,想不到会在新加坡摊上这事儿,真是躺着也中枪。
几百万人民币买个房子,也许用的是毕生的心血,连看个条款都嫌烦看不过来,对自己的钱那么不负责任,无语了。。。。
你们还接到提醒电话,我们这五年来,一张帐单没收到,一个电话没接到。质问他们,人家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更换地址没告知他们。我说你们银行的帐单都知道往新地址寄,产品是在你们银行买的,为什么地址就不能更新,他们就推托这是保险公司的事。
就是因为不懂才会受骗,可也不能合同这样签,我们就一声不吭,最起码要讨个说法,要不然会助长他们的歪风,会有更多的人受骗。
作为银行员工,他坐在那,代表的就是银行,而不是个人。客户认识他个人是谁啊?银行当然要推托责任!你忍了,他们就赚了。你不忍,他就拖,实在不行了,他才会还你钱!
我不想忍,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合同对我们不利啊1
被欺骗签下不利合同,所以才要投诉,向银行高层投诉,还不理就联系报社。
连分行经理都避不见,高层更别说了。
我也被骗了,和你一样。不过是posb的员工。还被骗买了两份,一份五年,一份十年。我本来是去存钱的,就被前台带到理财顾问那边。那个骗子顾问说五年后那笔可以取出来,接着去还十年的。。。后来我搬家了,从没收到过任何账单,打电话去问,银行说他们不管,要自己打给保险公司。
那个骗子还做了件更无耻的事情,我买房签约的晚上,他竟然把我电话给他当房屋中介的朋友,那个中介居然企图阻止我签约,而且后来还一直骚扰我。当时没空投诉。
应该是你们没搞明白,你买的是个投资保险来的。 应该是你们每月存500, 存五年共三万,然后就不需要存了,不过不可以马上去出来,否则亏钱。接下来的十年每年有返还现金,不过很少,本金还是不可以取出来。如果你有取出来,会影响到你十五年后的总收益。我有去银行问过类似的。
你说的储蓄保险我也买了,这个我懂,是跟保诚专门的保险经纪买的。交15年,25年后可拿。
但银行这个就是骗子了。我说我要存钱,银行那理财人员说“可以啊,我向你推荐一个5年的,还有赠送保险呢!”
赠送。。。然后又推荐了个10年的存款计划,又赠送了一个保险。。。等我有天说需要用钱时,对方说不好意思这是保险,你一分也拿不到。。。
偶只买拿不回钱的保险买个安心,偶喜欢肉包子打狗^_^
因为最近给自己和孩子买保险,所以ocbc,和posb都接触了。
ocbc卖的是great eastern 的保险,有些endowment (新加坡叫法储蓄保险),是类似每月或每年交,交五年,十年后才能取。利率看上去比固定存款利率高,但中途拿出不合算,如果LZ签的是这种,那就是当时没看明白条款。不能只听业务员讲,因为条款本身有法律效力。
posb卖的是aviva的,各类产品林林种种,还是一句话,得需要自己看明白才行,不是听明白就行的。
而且坡国银行保险套在一起,哪些是储蓄,哪些是保险,也是要搞清楚。只要不是银行户头内捣腾的,看到great eastern, aviva字样的,就是保险。
用钱买了基金债券的,更是另一个故事。
坡国的条款很复杂,句子套句子,必须啃明白再签字。
同遇这遭遇
你们最后怎么处理这事?
我们要五年后不续交的话,九年后可以取出,但也只能拿到2.4万好像。
本人是大东方的经纪,有一次去OCBC存钱,被拉去听介绍听投资顾问介绍理财产品,我没说自己是GE的,看它介绍的东西象GE的储蓄保单,有不是,于是好奇的问问 ,回答是保险是我们下属公司大东方的,投资和储蓄部分是我们银行自己的,我们将它们组合起来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我问哪以后有事找谁?回答保险找大东方,其它找银行。我为止一愣,能分清吗。有事一定扯皮。理财还是分开来好,该保险公司的找保险公司买,该投资的自己开户买股票,基金,
你们是业内人士,都被搞糊涂了,何况我们这门外汉。我想银行的高层们并不是不知道属下的胡来,只是为了所谓的业绩,就放任他们胡作非为,反正等到几年后,你们发现已经来不及了,死无对证,还振振有词地说:‘合同你们都签名了。“真的无语了。
去银行就老实办存钱贷款,要买保险就去保险公司,这种连在一起的产品就是糊弄人,储蓄+保险+债卷合在一起弄到你糊涂,出了事情几家推来推去让你没脾气…
白费一场,我电话跟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