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转贴:女人,千万不要无私奉献的爱别人

帖子来源:http://bbs.wenxuecity.com/znjy/2090363.html
话题似乎离孩子教育有点远。如果班主觉得贴在这里不合适,尽管删。因为文章里有我养孩子的一点经验,所以分享一下。
周末给老妈打电话。这是我每星期的必修课,连孩子们都知道,星期五晚上妈妈要给姥姥打电话。我妈是一个特别能说的人,打电话时我基本只要说三个字就可以了,我称为三字经:啊,哦,耶。表示疑问请用啊,表示理解请用哦,表示感叹请用耶。这样,母亲大人就能滔滔不绝的一直讲下去。
这次的话题之一,就是我妈讲她自己节省的小段 子。我妈是一个特别会过日子的人,省吃俭用,从不浪费。所以在从前比较拮据的条件下,我们也能一直过着看起来还不错的日子,这其中我妈妈功不可没。这当然是优点,尤其对家庭主妇就显得更为重要。可有时候,事情也不能太过了。说一个印象深的例子。小时候有一年夏天,我妈买回来的几个西瓜,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全坏了,我妈舍不得扔,于是三下五除二的就全给干掉了,当时吃西瓜的样子特别凶猛,跟对阶级敌人似的,一个也不留,那架势我至今记忆尤新。好西瓜尚不能一次吃几个,何况是已经变质的东西。结果就闹肚子遭了罪。
以前日子不好也就算了,现在条件好了,对自己还是那么吝啬。买了水果,好的时候舍不得吃,非要放坏了,再狼吞虎咽的全部吃下去。谁劝也不听。我就说我妈不能善待自己。因为我妈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就给她老人家上了一课,效果也不大。让老人改变一点都难于登天啊。对话内容如下。
我问:“您为什么吃变质的东西?”
妈答:“东西没有坏,就是有点不好了。”(晕,不知道坏和不好的区别是什么)
我问:“您吃着坏的东西享受么?”
妈答:“我就是不想浪费了。看着东西浪费了心疼。”(既然不享受,又已经失去营养价值的东西,吃了和浪费了根本没有区别,或者说还不如不吃, 没准儿吃坏了身体。但她宁愿胃疼也不能心疼。)
我问:“那您为什么不趁着好的时候吃?”
妈答:“一个是想省给别人吃,而且好的时候想不起来。”(什么逻辑,坏了就让他坏在自己肚子里)
我问:“吃病了,还要花钱看病,不是又浪费又遭罪?”
妈答:“没坏,就是有点不好。再说我也不去看病。”(又饶回去了)
我说:“妈您一个月工资不少吧,活到100比活到90要多拿多少钱?身体棒棒的,您拿着工资想买多少,想给谁买不行啊?身体是本钱,别坏了本钱。”
妈答:“东西没有坏,就是有点不好了。”(我彻底无语了)
我说:“哦。”( 还是继续用我的三字经吧)
我妈这事看似可笑又极品,但是生活中这样的女人,尤其是中国女人,数不胜数。她们也许不会产生我妈这样极度不可思议的想法,但一样不懂得善待自己,珍惜自己,反而毫无底线无原则的忘我奉献,喜欢过度的自我牺牲,并以此为荣。究其原因,我觉得有几个。一来,中国传统教育女性要三从四德,无私奉献,为自己的家 庭,爱人,子女。而自我则是微不足道的, 毫无地位的。二来,中国的现代教育也要求人要有牺牲奉献精神。个人主义是自私自利,道德低下的表现,为人不齿。放在女人身上,则是以家庭为中心,牺牲自我,扶持丈夫,成全子女的道德标准了。抬眼望去,周围的女性长辈,也全是这样的妇女形象。从前我姥姥,现在我妈妈,我婆婆,无一例外。
而我自己也曾经身为其中,以此为荣,不能自拔。最极限的是刚生完儿子的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要不怕牺牲,克服万难,给儿子世间最伟大的母爱。于是,每天夜里只要孩子一闹,我坐在床上抱着他给他喂奶,白天我就没完没了的喝猪蹄汤补奶。感觉我那会子的日子就是晚上抱孩子喂奶,白天喝猪蹄汤补奶。以儿子为原点,以喂奶补奶照顾他为半径划生活的圆。算算总共吃了100个猪蹄都不止吧,反正我是把一辈子的猪蹄都吃了,现在提都不想提。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首先体重彪升,我生完孩子张了将近20磅,到后来生完女儿瘦了点,体重也一直是在140磅左右。整个一个中年妇女形象,如假包换。还有,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下降。俗话说,生个孩子傻三年。生完两个孩子后,我以三倍时间的速度加速衰老。睡眠成了我一个大问题,想当初年轻的时候,我在任何地方都 是倒头就睡。还曾经奇怪怎么会有人失眠?刚生完孩子那会儿,我则几乎天天晚上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渡过漫漫长夜,或者刚睡着,就被儿子哭醒,再投入新一轮的战斗中。我曾经怀疑以我当时的状况,是否还能回去上班。状态太差了。每天脑子都是蒙的。再有就是情绪不好,容易激动和沮丧。反正一副整个人都颓了的样子,离牺牲自己真不远了。
后来,我就问我自己,难道这就是爱的模样么?为什么付出了爱,我却感觉不到应有的幸福?成全他人就一定要牺牲自我么?我这样爱你,到底对不对?这问题问得我自己好累。陈淑桦的歌,是吧。但是问的再辛苦,也比不上爱的辛苦。于是,我就没事瞎琢磨了。以前的一个女领导教育我说,小白兔啊,凡事就怕认真。一认真事情就成了。我不是个认真的人,但是事情多想几遍,还真让我发现了问题。
首先,你无私奉献给的爱,人家不一定待见。百科上这样解释的,待见是一个动词,常见于中部和北方方言中,意思是喜欢、把对方当回事。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前年的时候,我带儿子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游泳,滑冰,画画,踢球,中文。由于是我一个人忙活,有时侯就觉得非常累,我就抱怨自己这么累,劳工还不理解,也不 帮忙。我劳工来了一句,觉得累就别去了。没人逼你。那意思就是说我是吃饱了撑的自找的,丝毫不领情。当时我觉得又冤又气,我为谁啊?! 我还不是为孩子做奉献嘛。后来,我自己想通了,虽然他语气不善,表达方式不佳,说的基本没错。我就是自己没事找事。到了去年,儿子不但一个活动没少,还加 了一个空手道。我反倒不爱抱怨了,因为我不觉的是奉献了,而是从中得到了乐趣。儿子踢球,我就和女儿散步聊天。儿子游泳,打拳,我也跟着看看免费学习,或者读书。儿子画画,我就去买菜。如果以后实在Handle不了了,减去一两个也没什么不可以。自己心态好了,就不会觉得是奉献了。即使劳工不理解,孩子以后不感激,我有了自己的心得收获,哪里还有怨气呢。
再说一个我妈妈的例子。对不起了老妈,今天您成反面典型了。小时候,我妈一生气的时候就爱说,我天天济着你们吃,你们穿,好的都给你们,你们还惹我生气?好家伙,功德压死人啊。我一听,立刻蔫了。这无私奉献的压力大大的。关键是,她也不是无怨无悔。孩子大人一不对心思,她就感觉人家对不住她啦。当然我不是专指我妈,可以说这世间没有任何人给别人的爱是无怨无悔的。有了的,就不是人是神了。佛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替世人赎罪。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由任何其他人,任何事情,挑起这个担子。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哪怕是以爱的名义也不行。就前两天,还在网上看见一个妈妈问要不要 为孩子离婚,因为父母对子女教育存在歧义。说说我的一家之言。离婚当然可以,但是不要让孩子背上离婚的重担。你选择离婚一定是你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任何其 他人,包括父母,子女。这样以后提起的时候,你就不会无限忧怨忍辱负重自怜自艾的对孩子说,当时因为你,我才和你爸爸离婚。我容易么。这种爱太沉重,换作 是我既不会给予,也不会接受。
再者失去自我的爱别人,更容易迷失自我。红楼梦里贾宝玉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小时候的理解是,生来和死去都不穿衣服。年轻时候的理解是,功名利禄皆尘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步入中年,我更觉得曹公所说乃是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最初孤独的来,最终也是孤独的去。爱父母,你总要离家远行;爱丈夫,男人 大都活不过女人,他恐怕也要先你而去;爱子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天地,远走高飞。到时候只怕自己一腔无私奉献的爱无处可洒,失去了支撑点。可能活着都会变 得没有意义。忧郁了,厌世了,这问题就大了。
无私奉献的爱是一种发力过猛的爱,伤人害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尽人皆知的词句,我倒感觉挺蠢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的是保存实力,争取最后胜利。爱也应该如此,不该是春蚕蜡烛,应是野草灯泡。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灯泡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看到了老妈的影子~~~
老妹电话中
经常抱怨因为类似的事情
和老妈不愉快~~~
伟大无私的妈妈们。。。。。

母爱最伟大。
爱别人,也要珍爱自己。:victory:

是, 我妈也这样.
我不觉得她们那样做有什么不好, 我们在她们无私的爱里面长大.
也许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我们也会学着把我们无私的爱奉献给孩子们.
我实际上搞不明白作者究竟想说什么,关心自己比关心孩子更重要吗?
为了害怕长胖就不给孩子母乳?
为了自己轻松就不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
我觉得,对子女,就是应该无私奉献. 所以我从根本上反对她标题里说的.

我觉得这帖很好。自己有时也会教育孩子:付出那么多,你应该听话。。。受教育了。

什么事都不可以过。

蛮好的文章!有我妈和我的影子!

我支持lz的观点

可是,每次看到老妈一个人躲在厨房
吃剩下的饭菜
不想给人看见
我心里真的很难过
感觉自己和兄弟姐妹都做得不够好
让老妈无法安然地扔掉那些剩饭,剩菜~~~
作者的意思是要平衡吧
要爱他人,也要爱自己~~~

看样子,咱这一辈的爹妈
都有这个倾向。。。。

本以为只有自己老妈才有的"恶习"没料想比比皆是,其实老一辈的她们即使我们做的再好也无法改变她们这样根深蒂固的想法,为了阻止我妈吃过期或变质的东西不知道软硬兼施过多少回了,历时10年都有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算是服了犟老太了

咋地我和楼主的妈说的话一样呐。

哎呦 也很像我妈,有一次老爸偷偷笑着跟我说,你看,就她一个人省,别人都费,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劝了也不听。。。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一针见血:人一出生就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每个人都摆脱不了社会命运。

妈妈伟大,但我们要有所改变。。
女人自己不爱自己,就不能指望别人更爱你,
重温一遍,爱吃鱼头..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老朋友到医院探望她,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经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了一个被隐瞒了十几年的秘密:  
 “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ML吃鱼头。我这一辈子,只盼望能吃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我听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  
 他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

我的老妈就不是这样的人,她活得非常洒脱,也给我和弟弟非常正面阳光的影响,我们都笃信,一个人,只有先爱好自己,才会心有余地爱别人,否则,得到的别人的爱总是在别人失去之后才醒悟的忏悔而已。

这不是阶级的烙印,是时代的烙印。经历过59年到62年的中国人,有几个能洒脱的扔掉剩饭菜的?
但愿今天相对宽裕的物质生活能够除去上一辈人对于饥饿和极度物质匮乏的阴影。。。

说得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由当下的社会和个人情况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时代,可以看到各种人,听到各种话。既有上一代人的严肃本分,也有下一代人的狂放不羁。

让母亲改掉过分节省的办法就是你必须浪费,每次吃晚饭后倒掉剩余的饭菜,让她无法吃到剩的食物

我觉得我能理解楼主的心情,我妈也是,来照顾我,一做菜就做一大堆,我不爱吃或吃不完的也不扔,下顿加工一下又端上来,甚至有时候昨天的和前天的剩菜同时出现在今天的饭桌上,她坦然地指挥我们,你们吃这个新做的,我吃那两盘。我来做饭就故意做少点,结果她又不敢吃怕我们吃不饱,动两筷子就说吃完了。回家跟我姐说我舍不得做菜。
奉献也是,如果不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奉献就不是奉献了;我们如何能够强行要求自己的孩子接受父母的付出,而后一定要给予父母满意的回报?我全职在家照顾三个小孩,我的父母同学朋友都说,你为孩子付出太多了!我想这种说法未免过于悲情。我只是能够并且乐于以此方式渡过这一段人生,以后孩子们大了我还是要有别的事做。好像有句话说。所谓为人父母,就是这一世你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过程。

楼主的故事真实感人,很幽默很无奈,节俭是上一辈生活指导方针,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就像别人理解我们不远万里陪孩子求学一样,因为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不计回报,辛苦并快乐着。

我们的父母绝大多数都经历过那段苦难,尤其是当时在农村的。他们身上的时代印记是无法抹去的,习惯也是无法改变的。
做儿女能做的就是多孝顺他们,常陪陪他们。

其实不光是我们的父母,连我们这些经历过国内80年代物质缺乏的人,都会相对节俭一些。女人啊,不刻薄自己的人不多。举例:舍得给孩子补习却不舍得自己去贵一点的美容。呵呵。人之天性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