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看到很多父母很纠结小一报名,晓林来说几句

在晓林看来,无论有钱或没钱的中国家长都没有必要在小一报名上纠结,为报名买房或做义工或想尽其他办法都没有必要。。。
1。新加坡的小学教育管的很少,无论是名校还是邻里,大多是半天,想进了名校就不管孩子了,没有可能;
2。小一到小四,中国家长有很多机会或更容易的机会进入名校,在小一纠结没有必要。说实话,小孩子在小一到小四,大多根本说不上谁智商高出一截,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家长的努力。中国孩子和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比新加坡孩子要好得多,也是中国家长在新加坡占据优势的好时机,新加坡也给了中国家长这样的机会。 很多中国家长利用自己孩子在小一到小四的好的成绩,很顺利的转到了名校,每年都有,换个方向想,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在邻里都没有占先,转去名校不是更没意义?? 孩子们还有个gep的机会,这个机会也几乎奠定了中学名校的前途,何必要为小一报名纠结,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见效更快更有效。 中国家长真的太具优势了在这小学前几年,以我小女儿gep为例,班上40%同学为中国家长,要知道每届新加坡的3万多孩子中,中国孩子不到5%, 在gep班上有40%的比例说明了什么?更不要说,成功转入名校的中国孩子更是数不清。
所以晓林劝大家不要在意小一的报名,选一个家近的就好,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一两年后进名校很容易的拉。。。

非常好的分享,谢谢!也请你谈谈是怎样辅导你小女儿的?

支持你的观点!也支持王部长的每个小学都是好学校的观点!:victory:

说的在理,赞一个!我家老大在小一开学2个多月时从中国才来(我们家附近的几个学校肯定有空位,没考虑过是否是名校,也没预先报名),进入一个当时有空位的小学(Fuhua)。小4转入GEP学校,老二跟着坐车就到了姐姐的学校(当时是应该在A阶段吧,记不清了)。中国孩子学习好更多是受家庭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的效应没想象的那么大。

写得很好,观点正确。。:victory:
而且这里有一个很平等的机会psle。。给孩子。。

其实我的孩子教得不好,主要是自己比较懒,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比教孩子多的多。。
讲几句,供交流,
1。孩子的作业必须当天早早完成,才有时间丢给他们几本练习或书,限定面数和时间完成,不懂就问。
2。中国孩子的数学一般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英文,鼓励他们阅读。从gep考试难度来说,也是这样,过去数学难度比较大,新加坡孩子比较吃亏,现在英文难度加大,对中国孩子是挑战。
3。完成课本一定是不够的,一定需要让他们做些课外的练习。

谢谢!那你孩子一定也蛮自觉的!

哈哈,你自己上网玩游戏,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完成功课后,还要“丢给他几本练习”。
孩子高兴做吗?这么题海战术,和国内也没有什么分别的。
国内小学都没这么干的呢。
多提供孩子各种读物,孩子爱阅读非常好。
家长适当的和孩子玩一起扩展思维和智力的游戏和题目,玩中学习,
孩子也比较有兴趣,对于数学思维也有帮助。
我感觉,孩子是那块材料能上GEP, 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跟班不辛苦。
反过来,推上去的,孩子很累呀。
当然,主要还是看孩子是否配合。
小朋友还是需要时间给他们玩的。

谢谢分享。
我家老大是儿子,5岁,现在K1。游戏我们是禁止的,但是喜欢上Youtube看些transformer之类的男孩卡通,每天晚上都要去楼下跟几个小孩一起疯玩。感觉还是贪玩,坐不住,学一会儿就想别的去了,算数还可以,语言差点,本来说话就晚。听说新加坡这种早期就分流的教育模式,男孩子比较吃亏,所以还是很担心他,希望他能早点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光是家长逼也没有用啊,不但没有用,还怕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虽然听说很多中国小孩的成功例子,但是好像女孩子偏多。
这里如果有男孩的家长,跪求宝贵的经验啊。

孩子小,都不会有自觉学习的习惯,所以,给他们一定压力是必须的。如果小孩子可以不努力,就进去gep 或名校,晓林没见到过,也许只有您的孩子可以。
能和孩子一起玩当然好,但孩子会有一种学习依赖,听起来很温馨,运作起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孩子绝顶聪明的有,但很少。晓林看来gep学生也就那样,谁不累啊,gep班顶尖的学生更累,哪个孩子都不差,就是想维持某一门科的领先都不易。
玩也是必须的,所以小女儿的钢琴游泳[关键词屏蔽]课都有,ipad和电脑游戏每天也可以玩,但要完成作业后。

GEP学生里面,可能只有20% 的是真正很聪明的。
当然多数是比较聪明也肯努力的孩子。
我说的是,不必要把孩子推进GEP,家长适当的给孩子动力和辅导,
主要还是靠孩子吧。我觉得自觉性,独立性更重要一些。
我比较担心孩子依赖家长学习, 或者是为了家长学习。
孩子每天需要一定的户外活动和玩耍。

5岁,真的还是小宝宝呢,
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你们每天给他读故事书,
买英文分级读物,5岁应该可以读很多故事书了。
多带孩子玩游戏,户外活动,小朋友自然就不会去玩别的东西了。

我家小一.每天回来说没有作业或者很少作业.完成了就玩去了.现在看是得让她加些课外书阅读了

感谢楼主的分享。

其实游戏是很好的智力开发的工具. 只要不是那种机械重复的打打杀杀的就好.

中国孩子在GEP班上怎么会有40%?4%差不多。。

这个没有假,中国背景的孩子在新加坡每年入学的孩子中,可能是4%,即3万孩子中有1千多中国孩子。。。
但进入gep的中国孩子超过15%,当然这里说的中国孩子其实很多就生在新加坡,拿新加坡国籍,但他们父母都是从中国来的,晓林姑且看他们还是中国孩子。其他学校班级里可能或多或少中国孩子,小女儿班上21人有8个中国孩子。
晓林过去说了,新加坡这种选拔太早了些,但这一选拔给中国孩子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么小根本看不出智商高下,晓林也相信很多邻里学校的孩子也会成才,但如果能享受到gep特别的培训和师资,还有未来的中学dsa的优惠,何乐不为呢。。。。。

“中国孩子在GEP班上怎么会有40%”应该只是个别GEP学校,好像南华,其他的应该达不到吧?

以我多年来的观察,你说的比率太高了!GEP中中国背景孩子的比率和在整个环境中的的比率差得不多!
GEP的选拔,和某个IQ的测试率差不多!虽然新移民的家长会有优势,但不大可能中国背景的孩子的比率占很大的优势!如果我的观察没有错的话,最多是几个百分比的优势!这已经很可观了!

南华可能是华校比率会稍微高点!

但女儿当年班里中国孩子20%左右。没细算过。

小女不在南华,在另一所。。。。据观察总的gep中国孩子应该超过10%,在15%左右

现在GEP中国移民的孩子占的比例是比较高了, 大概有20%~30%呢。40%就太高了吧。
这些年比例大增的原因,与中国移民对GEP重视度有关系。

我家的以前在英校背景的GEP学校,他们班就他一个!

10%~15%比较合理。你家小女儿在RGPS?可能是我们中国移民比较喜欢申请到南洋,南华和RGPS的缘故,
所以比例偏高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中国朋友都是靠转校,在小二小三小四进了名校,即使没进名校,很多在psle考试中考到高分,进到好的中学。。。所以小一报名的事根本不需要操心,新加坡的体制,只要你学的好,不管是谁,外国移民也好,部长孩子也好,机会都是有的。。。。。如果学习不好,那么进名校挂在后面,有何意义呢???

赞同~

“我家的以前在英校背景的GEP学校,他们班就他一个!”
8年前老大在中部的一间GEP学校,两个班才她一个中国背景的,现在听说一个班有2-3个。

说明你们早期的GEP是天然的,现在的有不少是人工的:)
话说回来,中国移民人口的比例也增加了很多

虽然楼主说的有道理。但是,作为今年小一报名的家长,我还是很纠结。
部长说了,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这点,从硬件上来说,我同意,住家楼下的一间到最后阶段还有名额的小学,外观上看,还好过其它几所热门学校呢。
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弱,因此,同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同学都是守纪律,爱学习的话,会促进孩子,反之,则不然。
另外,同学都爱学习,或是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对老师也是一种正反馈,老师自然就会抓紧些吧?
大女儿由于PSLE考的不好,中一上了一所邻里学校,而且是最差的班,结果上课时,有学生吃泡面的,随便讲话,甚至在后边跑来跑去的,老有时用大半节课来维持纪律,还如何讲授内容呢?中二时,转去最好的班,就没有这种现象了。
知道孩子上学后,不能完全交由老师,家长也必须时时紧跟,但还是盼望能省些心,因此,一所生源好的学校对于我这个家长来说,还是挺重要的。

偏题了。。。。不存在天然或人工之说,1。中国家长来新加坡的平均素质就比新加坡人高,2。中国家长一向比较注意孩子的教育,3。再加上现在中国移民之众多。
晓林开贴的意思,就在第二条,由于中国家长一向比较注重自己孩子的学习,过了小一,机会很多,不要纠结小一报名。

太差的小学是要避免,中等或偏上就可以了。名校主要是生源好,老师也不见得抓多紧的。
还是要靠家长和孩子。

嗯,是偏题了~  你那个40%比例之说,让新加坡本地人看到,又有文章可以做了:)
他们一直都在耿耿于怀呢,要求MOE取消GEP, 因为违背了MOE的初衷
我总觉得过几年真的会取消了

40%是指小女儿班上的比率,不是指全体gep。全体gep40%,200多,就是说每届在新中国孩子五个中有一个是gep,如何可能???晓林前面有误导??看看去。。。

恩,前面没说清楚,总的比率,晓林认为有15%到20%,从总比例4-5%到15%,真的是中国孩子的机会。。。
不过,晓林也一直认为gep选的早了,到中一中二比较合适。。。。

有些话还是不说的好

:)

我也支持名校主要是生源好的说法!家长和孩子是主要因素!老师还是其次的!学校也是其次的!

强烈赞同,这是新加坡小学教育的实情,也是晓林本贴的用意。

可惜,我住家楼下小学也太差了些!想了想,主要是因为另外二间是纯华校,只有华人的孩子所导致的!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

说吧!百家争鸣嘛!

同意,周围的朋友很重要,而且校风也很重要。周围的同学都是比成绩比技能那么孩子肯定也不会差,如果周围的孩子比看了什么电视玩了什么地方,那么孩子成绩也好不到哪里。

收集几句金句良言
1。新加坡的小学教育管的很少,无论是名校还是邻里,大多是半天,想进了名校就不管孩子了,没有可能;
2.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在邻里都没有占先,转去名校不是更没意义?? 孩子们还有个gep的机会,
3.何必要为小一报名纠结,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见效更快更有效
4.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家长的努力

新加坡的公立小学有纯华校吗? 应该是各个种族都可以报名吧。

收集几句金句良言
1。新加坡的小学教育管的很少,无论是名校还是邻里,大多是半天,想进了名校就不管孩子了,没有可能; – 同意。但是有程度多少的问题。
2.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在邻里都没有占先,转去名校不是更没意义?? 孩子们还有个gep的机会,
– 如果名校小学毕业平均分240,邻里学校平均分200,孩子达到平均分我们就感到满意的话,名校还是很有意义的?
3.何必要为小一报名纠结,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见效更快更有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么知道要消除不良影响花的时间精力就比小一报名的纠结少呢?
4.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家长的努力。- 同意

谢谢分享,本来还在纠结买房子的时候没有长远的眼光,怎么没想到孩子入学问题。现在是淡定很多。

是其它种族都可以报名,但是,象培群,是华文特选学校,没有第二语言,如马来和印度语,因此,就没有这两个族群的学生报名了。另外一间也类似,反正学校几乎全是华族孩子。

1。有程度多少的问题? 名校压力更大!
2。名校小学毕业平均分240,邻里学校平均分200,你的孩子进了名校就肯定可以达到240分了?
读书最重要的还是本人的素质+努力+家长的督导,学校好了,家长就可以轻松了的论调,都是没有做过家长的自己想出来的!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加坡的小学差别根本没有朱墨这么大!
名校能脱弈而出,最主要的还是靠生源!不然转校生为什么要这么多要求?不然为什么这么多新移民的孩子都没有机会入名校,也能拿到260多的高分,进入4大名校中学?

“名校PSLE平均分240”,哪一所小学平均分240呀? 我知道的莱佛士女子小学每年的平均分都在233左右。
莱佛士女子小学有三个GEP班,接近70个GEP学生,她们把平均分拉高了不少。
而且,每年有20多个其他学校成绩好的学生转入莱佛士女子小学,当然平均分高。
该学校也还是有180分以下的学生。

我说”有些话不说的好”, 是指GEP中国孩子的比例啊, 中国孩子,中国家长如何如何, 占据优势之类的话,不说为好, 免得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楼主的观点是一个安慰药, 适用于抽签失败或者已经经历过的家长, 但是对于新家长们, 还是需要多一些正能量的,。楼主为什么会认为家长把孩子送进名校就不管了呢?  相反, 那些为孩子报名紧张的家长, 明显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我可以想象在孩子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会同样的紧张和关注孩子的学习, 如此我又可以得出推论, 名
校孩子的家长中,重视孩子学习的比例要更大一些, 这是不是名校成绩好的原因之一呢
在家长付出的努力不变的前提下, 孩子也会受到身边老师/同学的影响, 使得家长的努力变得事半功倍或者是事倍功半。

南洋小学250以上的能占到接近50%, 平均分不详, 应该能有240吧

南洋小学250分的接近50%,原因也是南洋小学有4个GEP班,别校好成绩转学去的也不少。
所以高分接近一半了。
而邻里小学,每年除了要向GEP学校输送GEP学生,失去一部分好学生,
4年级转学出去的好学生也比较多。
平均分自然是低一些的。
说来说去,主要还是生源的流向问题。

好吧, 不看PSLE成绩, 我们看GEP的录取情况, 这反映的是P1到P3的效果.
南洋小学每年有30-40人考上GEP, 培华小学每年有10-15人左右考上GEP, 邻里小学1-2人考上GEP
我承认主要是生源问题, 学校的作用不那么大, 那么物以类聚, 家长们想把孩子往好学生堆里面送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嗯,这是真的。按照世袭入学南洋小学培华小学的孩子, 家长多数都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或者富裕家庭。
第二个原因是,名校的孩子不大可能转学出去。
比如,西部的普通小学树群和伟群小学,小三以前就有20多个学生申请转学去儒朗,南华等等。
前年,儒朗多开了一个班,收了很多树群和伟群小学的好学生。
去年儒朗考上GEP的14个,其中有好几个是从树群和伟群小学等小学3年级转学过来的。
树群,考上GEP的一般是3~5个。
伟群,去年考上GEP的4个,成绩最好的没有参加GEP考试。
所以说,差别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
而且,儒朗的功课很多,考试很难,这所邻里名校确实是学校和老师抓得很紧的。
有些传统名校,只在5~6年级开始抓学习。
但是,传统名校的CCA非常丰富,老师对成绩较差的也很好。
这倒真是我看重并欣赏的。

1。有程度多少的问题? 名校压力更大! ~  谁说名校压力就更大?恐怕家长想把小孩从非名校转到名校在P1~P3的过程中对小孩施加的压力更大吧。
2。名校小学毕业平均分240,邻里学校平均分200,你的孩子进了名校就肯定可以达到240分了?
读书最重要的还是本人的素质+努力+家长的督导,学校好了,家长就可以轻松了的论调,都是没有做过家长的自己想出来的!
~ 读书最重要的还是本人的素质+努力+家长的督导,难道学校的师资,学风,传统和遗留下来的资源就没用?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加坡的小学差别根本没有朱墨这么大!
名校能脱弈而出,最主要的还是靠生源!不然转校生为什么要这么多要求?不然为什么这么多新移民的孩子都没有机会入名校,也能拿到260多的高分,进入4大名校中学?
~ 如果新移民的孩子小学能进好学校,是不是一定程度上更有可能拿到高分进好的中学?

看到南洋CCA的丰富选择,只能慨叹啊。

其实讲到来还是凤尾和鸡头的选择,曾经想过让儿子进家附近的乐赛,但从他3-5岁的表现来看,他动手能力强,逻辑与空间思维强,但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差抗压能力也差,所以最终给他报读了一所中上游学校。

其实也没有啥不可以说的,晓林的看法和政府一向的观点一致,政府从来认为家庭程度较高的,培养出好孩子的几率较高。移民来新加坡的中国家长比新加坡家庭平均水平高不少,就算是一样教育水准下,中国家长的见识判断能力也不是新加坡同学历者可以比拟的,中国孩子出色一点都不奇怪,不出色才奇怪。
新加坡小学大多是放任自流的,至少在小一到小三,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些新兴小学反而比传统名校更认真,如儒廊如南山等等。。。。。名校平均分高,真的不代表孩子进去了一定会高,家长不努力,孩子反而会自暴自弃,总是有些低分存在嘛。。。

赞同楼主的观点。

你苦口婆心,多少人能听得懂?

是的!多少人能听得懂?

像你们这些GEP星爸星妈的现身说法,大家都听不进,所以自己去折腾吧!

我很赞成楼主的观点,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小一报名而全家大费周章。
我是越来越感觉到家长在新加坡的教育中角色的重要性。我女儿K1,幼儿园口碑很好,可是基本上每周都有要求父母参与的作业,开始我们真得挺不适应的。但是现在我能感受逐步到父女,母女感情都有增进,特别是孩子常常带给我们各种惊喜。同时孩子也在学琴,从开始学习,到买琴,到现在每天坚持不懈练习,我们都很认真地对待。孩子也能体会到这个机会来之不易,算是一种言传身教?前段时间家庭成员任务调整,我比较疏忽陪伴她,很明显的孩子也不上心。可是最近我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心态,孩子练习也马上有了改观,效果也特别好。说实在,现在觉得身上担子很重,每天都挺累的,可是看到孩子点滴变化,心里很欣慰。
可是话又说回来,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楼主也说,很享受GEP学校的各种好的条件。如果真的每个学校都是好学校,当初您的孩子大可留在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我相信任何学校都会对考上GEP还留在本校读书的孩子特别照顾吧?我还没看到很多为了小一报名而作出极端行为的例子,做个义工,搬个家,对比那些海外求学的例子,很普通吧?
个人认为,做义工,搬家这些只是作为父母在不同阶段为孩子的成长做的努力,至于这个努力能起多大作用,是否值得是自家衡量的问题。以我家为例,买房时根本没考虑学校的问题,等买定了才了解到附近有RULANG这么个不错的学校。说实话,我家在1-2公里的范围,相信中国来的都不认为这个距离过远,以我家孩子的脚力,每天走路上学都完全没问题,如果真的家附近学校都是一个级别,一样的环境自然不用纠结。既然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校,作为家长,我们觉得应该做我们能做到的,于是选择了RC义工。
说到这个RC义工,一般认为费时费力,为小一报名不值得。可是经过这几年的义工,我们真的能更好地了解,融入新加坡,本来新移民本地的亲朋少,的确也有多余的时间参与。而且参与活动的同时,孩子的归属感也很强烈,其实我觉得对孩子也挺好的。现在RULANG的收生状况也不乐观,可是我们一点都不后悔参与其中,仍然很积极参与,RC的义工们,参与活动的邻居们都很友好,这也是我们很喜欢我们现在房子的一个因素之一。其实我们家以后可能搬家,也在犹豫要不就直接2B阶段LAKESIDE好了,我老公所在的ZONE很多本地人都是这样选择的。
其实能为孩子择校做努力的家长,很少会孩子上了学就不管不顾了,只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平常心态去面对各种结果。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有些过程是人家帮你,有些过程要自己努力。收集资料,选择学校,也是我们作为新移民家长的一个学习过程,我们自己都不了解本地教育,如何去帮助,引导孩子?
本来不打算写什么的,不过看有些过来人似乎觉得我们这些“新人”执迷不悟,觉得还是应该表达一下自己想法,挺杂乱的,毕竟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GEP 孩子的经验是不能用到普通大众的身上的。
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强可以GEP, 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强可以考年级前几名,三四年级随便转名校。
我们做为父母,不过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在一个好的环境中长大,在一个尽量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要不然为什么全世界都是好学校附近的房子贵?
只要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包括时间,金钱等),尽量把孩子放到好些的学校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每个人想法不同。我的经验是:在新加坡,好中学比好小学重要。好中学是考进去的!

这句话简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好中学比好小学重要, 有反对的吗?
同样,我也想说, 好大学比好中学重要, 那是不是我考上了好大学, 就可以轻松地告诉大家, 其实中学一点不重要, 孩子和家长都努力, 普通中学也能考上好大学,
您同意吗? 逻辑是一样的。
人生路上有一级级的台阶, 一步一步顺着走,就轻松些, 一级没上去,使把劲,两级一块跳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 台阶跳着走才正确,。

我不想辩论这个了,这也不是我的强项。我只是从我家孩子经验来说。他就是上的邻里小学,再考上名中学,再上的名大学。我知道你家孩子天赋好,进了GEP,顺理上了名小学,这样很好。我只是支持楼主的观点,小一的时候,不必非要挤破头上名小学,因为我们没有上一代的资源。能进去,就进去,不能进去也没关系。

哎呀,这个题目不是说gep拉。。。。
晓林在说:新加坡小学的机会很多,想上名校,家长付出点努力,孩子成绩出来,转校或别的都不困难,为小一报名买房,做义工或一直纠结一公里两公里排名啥的没有必要。。

讨论的是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事情, 而不是做为个体的你的孩子,我的孩子。
我同事的孩子上的是普通中学, 今年被美国名校录取, (他还在纠结是去美国还是那国大的奖学金), 他看到我们讨论争取考个好中学,,似乎也可以毫不腰疼的说”什么华中莱佛士, 普通中学一样可以考上名校”

关于选校的问题, 就个人来说如果有机会拼拼名校还是要拼的, 看看有的名校超出150多人, 别人都不怕抽签,你就怕了,退出了?二军相遇勇者胜,呵呵。。。名校的机会还是多些, 比如那个ICAS考试, 虽不是什么重要的,不是很多邻里学校,连报名都没门吗?总之是少些机会。  家长能教的自然是无所谓, 如果家长不能教的,选择个好学校就更重要了。

没有用啊,父母对名校的追求谁也阻挡不了,对孩子分数的要求永远不能满足。所以说,现在当小孩不容易啊,当国人的孩子更是压力山大。

  不错的,GEP最重要了,
   其它的各种奥数比赛/DSA/PSLE等等,
   
   实际都是家长对孩子GEP失败的补救了

说的很好,很诚恳,有这样态度的父母,以后也会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榜样的。做为父母有责任尽自已最大所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开始。

好吧!各位!能拚爹的就多拚爹!不能拚爹的也去拚爹!
在这里我想对很多很多的小林捷们说!加油!虽然你不是在名校小学,虽然你不是GEP,但你照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世界冠军!加油!

居然已经上升到“拼爹”的境界了。
我们家的“爹”在不同的阶段给孩子不同的支持而已,自己不做不等于别人做了就是错误!在能帮的阶段不帮,好过以后有心帮帮不上。只要自己有个好的心态能去接受“好”与“不好”的结果,那就不应该被指责。
如果最后孩子上普通学校,我们一定会用楼主的话安慰自己,并且在接下来的阶段给与孩子支持,但是这一切一点都不会影响自己前期的努力。

做义工能算是孩子自己在努力?;P
看看隔壁武大侠的贴吧!真正的世界冠军是不是靠名小学,GEP得来的?
一而再,再而三的说,不要太纠结!非给辨成不重要!真正的对牛谈琴!不说了!

家长不应该为了孩子去做义工吗? 罗杰斯也曾为了孩子去南洋小学做义工, 如果这也算是拼爹, 在公平的环境里, 为什么不为了孩子拼一下呢

只是说不要太纠结!不是说不应该,不要!好吗?
看清楚了才来辨!

支持你,要尽可能的做努力,努力了,结果不好,也不后悔。真心祝愿你如愿以偿。
我也是早早就给孩子考虑上学的事情了,做了很多调查,了解了一些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也接触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父母,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有意义。
为了孩子,我搬了家,买了靠近学校的公寓,呵呵,居然买在了最低点,现在公寓涨了一倍多。所以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

大家不要争辩。。。。晓林本意是在于希望大家放平常心,新加坡小学机会很多的,不要太纠结。。。
主要是看到一个帖子说:对不起孩子,买房是没有注意等等,有感而发的,

不是说不应该, 那还是应该了, 那我们意见一致了, 还有什么好辩的。

说不要太纠结!看看楼主的题目再来辨!

能进好学校自然好,进不去也无奈。但无论如何,家长不能放松。

wow, 大将军都来了

恭喜恭喜!

哈哈哈,这个帖子这么热闹。

也在纠结中

请问你家小孩几岁开始学琴呢?
谢谢

讲得在理  支持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