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 PAP 的部长们薪水太高,人家建立的经济结构实在很完整也很成功,比起只知道房产金融的香港公务员们实在要高明多了。 出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不了解实情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中国人对新加坡的错误印象就很多,令人啼笑皆非,哥挑几个来讲。先讲第一个。 “新加坡没有第二产业”“没有制造业”“没有工业”“光靠炒房地产炒股票”“靠转口贸易”“原来靠洗钱,现在靠赌场”“靠收过路费”“新加坡是发展中国家”云云,屡见不鲜。 真实情况如何呢?大相径庭! 先看宏观层面。 二产比重。世行、IMF、联合国、CIA等机构数据显示,新加坡第二产业比重占GDP27%左右,和德日相同,高于英法美(20%左右),远高于香港(6%左右),低于中国印尼(45%左右)、沙特(60%左右)。以城市计算,新加坡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东京、纽约、伦敦、巴黎(10%出头),亦高于北京(20%出头)。把新加坡搁日本,它也是神奈川县、千叶县的水平,强过东京、弱过爱知县;搁美国,它也是休斯顿的水平。 制造业比重。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建筑业、公用事业(水电煤气生产)和制造业四大部分。具体到制造业占GDP比重,中国2011年为30.6%,德日美2010年依次为20.9%、19.5%、13.2%,香港为1%左右,而新加坡为20.4%,同样强过美国、与德日比肩。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国的二产产值与制造业产值之差比较大,想必都花在建筑业上了,中国使用了世界一半水泥恰好能解释。与此相反,新加坡的二产主要都是制造业而非建筑业,再考虑下新加坡房价低于京沪你就知道究竟谁才是真正把房地产当支柱产业来抓。 产业群。新加坡制造业有四大支柱产业:石化、电子业、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化中心。 再看微观层面。 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新加坡占据了全球钻井平台行业7成市场份额,与钻油船占世界主导地位的韩国共同霸占了海上钻油业。中国、日本、欧美国家都靠边站。香港特首梁振英曾担任新加坡某钻井平台制造商的非执董事,他大力主张香港学新加坡,显然因为他很了解港新差距。 宇航工业。新加坡年产250台RD900和RD1000航空发动机,用于A380和B787飞机。新科宇航公司在新加坡和苏州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机身、起落架等部件,并且是全球最大的飞机维修企业,其入驻上海使中国终结了大飞机必须出国维修的尴尬历史,其联合研制了EC120直升机,在夭折的中国大飞机AE100项目中占股15%,并改装了多款欧美飞机。新加坡发射过国产卫星,未来两年将送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工业已获国家战略支持。 化工业。亚洲石油定价中心不在东京、迪拜、上海而在滴油不产的新加坡,原因就在于新加坡是唯一具备金融中心与炼油中心双中心的亚洲城市。甚至产油大国伊朗都从新加坡进口成品油。新加坡炼油量7000万吨,若包括在建和规划则高达1亿吨,旗下能称为世界最大炼油厂之一的厂子就有3个。乙烯年产量是中国的几分之一。投资额4亿欧元的氯丁橡胶产量比中国还多,中国从日韩新大量进口。 军工业。新加坡军队装备的武器中除了豹2、阿帕奇、预警机、AIP潜艇、F15/16/35是进口,其余均为国产,其中包括两栖登陆舰Endurance-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可畏级多功能隐形护卫舰,装甲车Bionix、Bronco和Terrex,榴弹炮FH-88、FH-2000、SLWH Pegasus和SSPH Primus ,反坦克炮MATADOR,枪支SAR-80、SR-88、Ultimax 100、CIS 40 AGL、CIS 40 GL、CIS 50MG、SAR-21、ST Kinetics CPW 。新加坡研发并装备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使用直升机空运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伽索斯,采用钛和铝合金,并且具备美国M777超轻型榴弹炮不具备的自走功能,极其适合山地部署,传言印度欲采购其部署中印边境。世界上第一门装备部队的52倍口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新加坡国产FH一2000。新加坡向英国出口了一百多辆野马全地形战车用于阿富汗战场,是亚洲国家首次出口武器到西欧国家。新加坡向印度、印尼等国家出口了大量武器。顺便一提,新加坡出兵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其军队长期部署于美国、澳大利亚、台湾,每年还在德国、新西兰、泰国、印尼、印度军演,可谓全球驻军。 电子业。以城市计,新加坡是仅次于台湾新竹的世界第二大半导体生产中心,以国家计则为全球第六大,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硬盘全球产量曾为世界三分之一。整个电子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26%。伟创力是以新加坡为全球总部的世界五百强,与富士康平起平坐。 生物医药业。新加坡是亚洲的生物医药中心,世界医药业巨头都在此有大工厂,一个厂就投资数亿美元很普遍。 精密工程业。轴式自动插件机(60%)和家用冰箱压缩机(10%)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此外,新加坡还是全球领先的油气设备生产国。从业人员约达101000人,精密工程业占本国制造业产值的10% 食品制造业。世界五百强新加坡丰益国际是世界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其生产的金龙鱼食用油深入每个中国家庭。新加坡本地还有东南亚的两大饮料业巨头F&N和YEO。 水务业。新生水厂、海水淡化厂、自来水厂方面,新加坡拓展到了几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 工程车辆制造业。新加坡国有企业新科动力在美国和中国生产挖掘机、水泥罐车、干货有棚货车、保温与冷藏车等。 太阳能业。挪威再生能源集团(REC)投资约63亿元新币在新加坡建造全球规模最大、专门生产太阳能的综合生产厂。正式竣工后,该生产厂每年生产的太阳能晶圆、电池和组件将达1.5亿瓦(GW)。中国的天合光能在新加坡设立太区总部,称新加坡能规避政治风险;正在破产的无锡尚德跟新加坡也蛮有渊源,不仅位于无锡新加坡工业园,而且施正荣家族信托位于新加坡,其企业本来打算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政府把近万栋居民楼顶都装上光伏发电。 内需型制造业。钢铁厂、水泥厂、啤酒厂,这些制造业新加坡都有,而且还是净出口,但没有当做支柱产业来抓,所以产量不大。 公用事业(水电煤气生产)。这玩意儿属于二产,但不属于制造业,新加坡全有,而且产量大大的过剩,如发电站产能是用电量的2倍,根本吃不饱,用电大户的电价实行市场自由定价,参见新加坡电力改革。
涨见识了。没想到新加坡还这么厉害。
不过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更厉害,我想是一个新加坡公民写的。
有些说的对,有些待商榷,不过全球驻军一说显然哈哈哈哈了。。。
============================================
对的,这个驻训不难理解。关键是行文习惯,也就是说其他内容也有夸大的小动作。。。
还不够透彻。
军工业那块没抓到重点。 采购[关键词屏蔽]不应该拿来做军工业讲。 但新加坡是世界最大地雷生产国。
突然产生了自豪感!
炼油中心和钻井平台生产中心这两个我跟国内来新游玩的朋友说的时候,他们都表示非常惊奇
这个还真不知道。ZF太厚道了,从不吹捧自己,任百姓辱骂。真是做得多,吹得少!
关键是制造业,海事业等新加坡都在不断失去优势。据我知道,石油钻井这一块,新加坡已经快要干不过中国了。中国便宜啊。半导体这一块,新加坡估计不只输给台湾吧,韩国应该比新加坡强了。不然干嘛开赌场,求科技创新。
我觉得新加坡很大一个问题是由民间主导的科技公司太少,强烈缺少高科技创业的氛围。台湾好很多,大公司都是民间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过去由政府主导经济的因素太多了,以至于压制了民间的科技创业之路吧,也有可能是新加坡市场相对太小,民间主导的高科技公司不容易发展起来吧。
别的俺不懂,单单说电子制造业,这是个骑虎难下的行业啊。。否则新加坡为什么要卖特许半导体厂。信息工程业还有生物制剂都是政府大力扶持但就是做不起来。新加坡有钱但还是缺top的技术人才。炼油和海事还是很牛的。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60,70 年代的经济结构跟现在的大不一样,当时重点扶持的某些产业现在恐怕都没了,这块不行就换一领域。所以说部长不容易当,这么多未知的领域,他得做决定挑些可以让新加坡在今后20年可占优势的出来。
有些行业附加值太低,新加坡慢慢也是要放弃了,金融应该是一个新的亮点吧,新加坡应该可以从香港那边抢走一些东西
金融只是它的产业结构中的一块。我转帖主要是看看新加坡并不依赖金融产业,它有很强的第2产业,换句话说,金融房产的泡沐破了后,它还能维持。
我其实一直纳闷是什么促使那些香港特首们完全放弃工业而一门心思的扑在利润高但是泡沐性极强的金融地产上?想想可能特首们太看得起香港在大陆的地位,什么金融危机,有中央政府给撑着,这叫有恃无恐。可惜,港人的底气可能越来越不足了,政府对帝都魔都的偏爱越来越明显。
能混到特首位置的人,肯定不是白痴。不过即便他们不想只做金融,但被tycoon们绑架了,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说新加坡越来越民粹化,干练的政府被选票绑架,估计未来下场也一样。
很实在。只要被民主进程进一步开放, 政府迟早要被绑架, 国家也要迷失
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再民主国家实现的。 政客为了上台开仓放粮, 世代积蓄毁于一旦
很实在。只要被民主进程进一步开放, 政府迟早要被绑架, 国家也要迷失
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再民主国家实现的。 政客为了上台开仓放粮, 世代积蓄毁于一旦
有多少是自有品牌
新加坡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日本韩国台湾相比怎么样
你觉得新航、樟宜、吉宝、新科,港务局这些公司和机构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会比日韩台的哪家同行差?
另外一个原因,或许处在香港这样的位置,背靠大陆,或多或少会有些松懈,对维持工业的认识肯定没有象新加坡那样强烈和坚定。
别的行业不说,就半导体这一段,错误太多了。
这些企业都很牛。只可惜都是国企背景。
文章太吹了。论据错误百出。还大部分武器是自己造的? 改装几台坦克就说成造武器? 国防部的项目最好做了, 一个项目一做十几年, 因为老子有钱!
现在的他们除了大搞工程建设(包括毁绿地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和进口人口, 没什么招数了。其他的所谓工业, 除了炼油外, 早晚会萎缩完蛋。
我认为未来有发展只有教育, 医疗, 旅游, 金融, 博彩, 炼油, 制药, 转口贸易。
给你扫点盲。
新加坡的轻机枪、大口径机枪、突击步枪、榴弹炮和野战炮等兵器及其弹药全部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虽然谈不上完全创新,如同腾讯一样,是看着别人的样子然后自己仿制和改良,技术上来说完全可以说自行设计和国产。而且它的改良非常受欢迎,因为一种枪可以兼容美国和北约不同的[关键词屏蔽]规格,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跟它订货。
新加坡现役的军舰大部分都是自己研制生产,包括刚刚服役不久的“坚韧”级坦克登陆舰。
1997年正式投入生产的 Bionix 装甲战车车族,包括步兵运兵车、自行高炮、抢救车和自行迫击炮车等,全部对外出口,其中运兵车(就是通过飞机空投到对方阵地的那种)好像也被美国陆军采购吧,不记得了。
你适合去香港发展,那里的支柱产业比较合你的胃口,而且一不爽了也可以上街抗议一下威胁一下执行一下小P民的权利。
改装加工不能说成制造吧。辽宁舰不能说成中国制造。新加坡海军大量进口军舰, 你的文章叫自己制造。我不想跟你争, 咱们打过交道, 你应该记得。
你的文章可以把新加坡说成武器制造大国, 工业强国, 那是你的权利。我也可以说不是这么回事。让观众自己评判了解。
这是我这里最后一贴, 否则又要惊动鼠版了。
对着个成品自己仿制,和改装加工完全是不一样的事情。QQ 是仿制 icq,微信是仿制 whatsapp, 功能,外表上看上去很象,但是底层技术完全不同。你要是连这个都搞不清楚,确实没必要发帖了。
还有,不要擅自夸大我的帖子,我只不过转帖说明一下新加坡的工业结构,一眨眼就被你捧成工业强国武器制造强国了?
但是 ,我坚信 ,其实 是 香港先行一步,未来新加坡的产业结构更加像香港而不是未来的香港更加像新加坡。
未来,新加坡的房地产还要像香港靠拢。这是规律,人是改变不了的。所谓的高端制造,只不过是装点门面,没有人真的当回事。
我也坚信,这是不可能的。香港不必学新加坡,新加坡也不会去学香港。
制造业不单是生产产品的问题,还可以吸收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减少制造业,失业率增加,社会就会动荡,所以新加坡不会让制造业空洞化。
金融,制药,转口贸易,对人才的技能需求面很狭窄。
赞同。关键在于缺乏顶尖的科技人才。新加坡人口太少,无法孕育科技天才。外来的顶尖科技人才又留不住,都跑去美国了。新加坡以后迟早会走香港的商业服务型路线。
电子,石化,生物医药,这些制造业中的大头坡县都有一定的规模,但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牛的公司都不是自己的。
这是自然,这个文章中说了不少“曾经占世界多少多少”,因为这些都在改变。
产业升级是免不了的。这方面新加坡做得确实不差。
所谓转型升级,镇痛多久无从知晓。但坡县的政府至少在不停的尝试,很大程度上避免像底特律一样积重难返的
至少新加坡经济结构多元化是好过香港很多的。
第二产业的收入或许不如金融地产之类,但能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
点头。
hk产业基本就三块,金融,地产,公务员。上海金融港的地位建立以后,hk前途堪忧。坡县如果一味追着hk的脚步走,继续去工业化以及追求金融和地产的高利润而不是继续走产业多元化的路子,再遇上次经济危机,配合上民粹的短视特性,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这真是自我感觉好得出奇啊。
我又要说了:呵呵。
发展工业不是搞动物交配,越纯种越好。哪个有名的企业是全部由本地人组成的?不然就不叫mnc了。譬如三星的核心技术几乎全部是其北美研究院搞出来的,那有什么关系?它在世人的眼里还是棒子的骄傲品牌。中国人才默默得替美国贡献得更多,没见得人去美国人那里叫屈说你们这些那些全是俺们中国人搞出来的,没俺们,你老美只会挖地瓜。
这文章显得相当浮夸。以下各个领域挨个说。
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新加坡占据了全球钻井平台行业7成市场份额,与钻油船占世界主导地位的韩国共同霸占了海上钻油业。中国、日本、欧美国家都靠边站。香港特首梁振英曾担任新加坡某钻井平台制造商的非执董事,他大力主张香港学新加坡,显然因为他很了解港新差距。这个不了解,不多说。 宇航工业。新加坡年产250台RD900和RD1000航空发动机,用于A380和B787飞机。新科宇航公司在新加坡和苏州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机身、起落架等部件,并且是全球最大的飞机维修企业,其入驻上海使中国终结了大飞机必须出国维修的尴尬历史,其联合研制了EC120直升机,在夭折的中国大飞机AE100项目中占股15%,并改装了多款欧美飞机。新加坡发射过国产卫星,未来两年将送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工业已获国家战略支持。宇航工业等你先把太空人送进太空再吹吧。中国的太空人早上天了,大运也试飞了。很明显这方面中国是在少说话多做事,不晓得新加坡同行怎么样。 化工业。亚洲石油定价中心不在东京、迪拜、上海而在滴油不产的新加坡,原因就在于新加坡是唯一具备金融中心与炼油中心双中心的亚洲城市。甚至产油大国伊朗都从新加坡进口成品油。新加坡炼油量7000万吨,若包括在建和规划则高达1亿吨,旗下能称为世界最大炼油厂之一的厂子就有3个。乙烯年产量是中国的几分之一。投资额4亿欧元的氯丁橡胶产量比中国还多,中国从日韩新大量进口。 据我所知亚洲石油的定价权根本不在新加坡,或者说亚洲根本没有定价权。 军工业。新加坡军队装备的武器中除了豹2、阿帕奇、预警机、AIP潜艇、F15/16/35是进口,其余均为国产,其中包括两栖登陆舰Endurance-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可畏级多功能隐形护卫舰,装甲车Bionix、Bronco和Terrex,榴弹炮FH-88、FH-2000、SLWH Pegasus和SSPH Primus ,反坦克炮MATADOR,枪支SAR-80、SR-88、Ultimax 100、CIS 40 AGL、CIS 40 GL、CIS 50MG、SAR-21、ST Kinetics CPW 。新加坡研发并装备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使用直升机空运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伽索斯,采用钛和铝合金,并且具备美国M777超轻型榴弹炮不具备的自走功能,极其适合山地部署,传言印度欲采购其部署中印边境。世界上第一门装备部队的52倍口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新加坡国产FH一2000。新加坡向英国出口了一百多辆野马全地形战车用于阿富汗战场,是亚洲国家首次出口武器到西欧国家。新加坡向印度、印尼等国家出口了大量武器。顺便一提,新加坡出兵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其军队长期部署于美国、澳大利亚、台湾,每年还在德国、新西兰、泰国、印尼、印度军演,可谓全球驻军。 全球驻军把人笑死了。而且作者也说了,除了尖端武器(很多还是20-30年前的尖端武器)新加坡要进口,其他什么东西都能造。让我想起咱天朝除了飞机、发动机不能造,什么鞋子袜子裤子要多少给你多少一样。 电子业。以城市计,新加坡是仅次于台湾新竹的世界第二大半导体生产中心,以国家计则为全球第六大,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是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硬盘全球产量曾为世界三分之一。整个电子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26%。伟创力是以新加坡为全球总部的世界五百强,与富士康平起平坐。 伟创力只不过总部放在新加坡,但说到底也还是个硅谷公司。改天是不是新加坡人要把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外国企业比如Dairy farm, Jardine也吹成新加坡企业??“硬盘全球产量曾为世界三分之一”?这个“曾”字用的好啊。敢情当年我大宋朝GDP曾占全球80%,我们中国人应该把这个刻在脸上。 生物医药业。新加坡是亚洲的生物医药中心,世界医药业巨头都在此有大工厂,一个厂就投资数亿美元很普遍。 这个作者一带而过,不知道是不了解呢还是实在没什么好吹的?反正我看了就一个感觉:新加坡没技术。 精密工程业。轴式自动插件机(60%)和家用冰箱压缩机(10%)等领域的全球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此外,新加坡还是全球领先的油气设备生产国。从业人员约达101000人,精密工程业占本国制造业产值的10% 这个不了解,也许是真的吧。不过家用冰箱压缩机真的算是精密工程吗?? 食品制造业。世界五百强新加坡丰益国际是世界最大的粮食、食用油及农产品供应商,其生产的金龙鱼食用油深入每个中国家庭。新加坡本地还有东南亚的两大饮料业巨头F&N和YEO。 F&N和YEO’S基本上出了新加坡就看不到了吧? 水务业。新生水厂、海水淡化厂、自来水厂方面,新加坡拓展到了几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 新加坡水处理确实先进,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有超过50%的用水来自马来西亚,还有,那污水处理技术那还不是买自以色列的? 工程车辆制造业。新加坡国有企业新科动力在美国和中国生产挖掘机、水泥罐车、干货有棚货车、保温与冷藏车等。 也许吧,这个不了解。 太阳能业。挪威再生能源集团(REC)投资约63亿元新币在新加坡建造全球规模最大、专门生产太阳能的综合生产厂。正式竣工后,该生产厂每年生产的太阳能晶圆、电池和组件将达1.5亿瓦(GW)。中国的天合光能在新加坡设立太区总部,称新加坡能规避政治风险;正在破产的无锡尚德跟新加坡也蛮有渊源,不仅位于无锡新加坡工业园,而且施正荣家族信托位于新加坡,其企业本来打算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政府把近万栋居民楼顶都装上光伏发电。 看了就一句话:都是外国企业在搞太阳能。 内需型制造业。钢铁厂、水泥厂、啤酒厂,这些制造业新加坡都有,而且还是净出口,但没有当做支柱产业来抓,所以产量不大。 公用事业(水电煤气生产)。这玩意儿属于二产,但不属于制造业,新加坡全有,而且产量大大的过剩,如发电站产能是用电量的2倍,根本吃不饱,用电大户的电价实行市场自由定价,参见新加坡电力改革。谁都知道发电要依靠从印尼买来的天然气。继续吹吧。我也不是想把新加坡的第二产业说的一钱不值,起码比香港明显好多了,但这么个吹法,让人觉得恶心。让我想起一个成语:夜郎自大。一个小国,要是还不踏实点,这样半瓶水晃荡,不是我说话难听,就真的离亡国不远了。
中国人90年代后才开始移民新加坡的啦。
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哪个国家的 mnc 不是这样的?少了富士康的生产线工程师,苹果也得完蛋,是这个逻辑吧?那又怎么样?
据我所知亚洲石油的定价权根本不在新加坡,或者说亚洲根本没有定价权。
全球石油现货市场有西北欧市场、地中海市场、加勒比海市场、新加坡市场、美国市场5个。
全球成品油市场有3个,鹿特丹、纽约以及新加坡。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目前中国的零售中准价就是参照国际市场鹿特丹、纽约、新加坡3地价格制定的。宇航工业等你先把太空人送进太空再吹吧。中国的太空人早上天了,大运也试飞了。很明显这方面中国是在少说话多做事,不晓得新加坡同行怎么样。你要是把宇航工业理解成只有太空人,那也太狭隘了。全球驻军把人笑死了。而且作者也说了,除了尖端武器(很多还是20-30年前的尖端武器)新加坡要进口,其他什么东西都能造。让我想起咱天朝除了飞机、发动机不能造,什么鞋子袜子裤子要多少给你多少一样。
全球驻军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
新加坡军工企业确实可以自行仿制很多东西。
其他的我都懒得再 copy 再说了。
张三说,我会炒菜做饭。李四他不会自己做饭。
边上的王二麻子马上不屑一顾的凑上来,你会做满汉全席吗?你会做宫宴吗?你要是不会的话,别说自己会做饭。
张三心想,我tm明明会做饭嘛,我又没说自己是食神。
富士康的工程师代表的是生产线上的工业技术,苹果那些设计只是纸上谈兵,它要个无缝的屏幕接口,它要手机底板这样那样排线,它只会说说而已,它自己做的出来吗?什么什么跟什么,不正是你的逻辑吗?
富士康不行可以找别家中国移民不来了,它也可以找其他国家的移民。这么明显的的道理有什么想不通的?我不是看轻看重某方面,这帖子本来只是介绍新加坡的工业规模而以,偏偏有些人硬要把中国移民扯进来,而又逻辑混乱的说不清楚。
产业和人才是两回事吧。
美国本土高科技产业,从研发到成品,制造业一样要靠外国人啊。
不过我也同意原作者的自我感觉好了一点。
新加坡的制造业,极少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Jurong island, Jurong west 上面基本就不见新加坡自己的公司。
不过我觉得新加坡在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很努力也有前瞻性的。知道研发拼不过欧美,劳动力拼不过第三世界,依然在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且还不错。虽然现在看来仍需努力。
像半导体业,很多公司都把生产线搬去中国了,但没有一口气搬完,是考虑到新加坡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好。所以一些关键部件还是留在了这里。
人力问题啊。
比如台湾首富就是给美国做科技产品加工(富士康是旗下子公司,做apple产品的)。这个需要技术,更需要人力。
新加坡太小了,不管是底层的劳工还是高层次的人才都太少了。没有人,何来科技创新?
我实在无法弄明白你这种想法究竟基于何种事实。
以吉宝属下的海事钻井平台制造业来说,几十年来吉宝一直游说新加坡本土最佳的学生修读工程学,虽然越来越多的顶尖学生现在不愿修读工程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一直到 2012 年,吉宝总裁才警告说,如果本地学生继续摒弃工程学,他们将不得不聘用中国和印度工程师。
按照你的自大的设想,没有中国工程师,吉宝20年前就该完蛋了。
转帖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新加坡工业有多厉害,只是为了说明新加坡的工业结构很不错。相比劝人去玩金融借钱炒房产BBS上整天以房事论英雄,我个人更看好工业和技术的前景,金融房产只是肥了自己,工业可以养活一大批人。
这点同意。起码比香港好
呃,如果要从“赚钱”的角度说,工程师的收入比起搞金融地产的那确实是差多了。
玩金融借钱炒股买房,这个一般人做得来,哪怕是第二产业的员工也可以。OCBC, Keppel, Capital land, Singtel各代表不同的行业,无论你看好哪个,买他的股票就好。
无论新加坡工业结构如何合理,都无法改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收入不及金融地产从业人员的事实。即便是算上那几个油桶。
新加坡需要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强大能够保证新加坡的稳定。但要想发财,恐怕还是免不了世俗的那几样。。。
金融房产都是赚快钱的行当,参与的人越多,这个社会越浮躁。
眼红归眼红,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你总得去维护工业,一方面工业可以让经济不受制于人,一方面提供就业。香港那种做法纯属脑壳坏掉,完全去工业,全民炒房产,金融从业人员居然有100万。
撑得住就好咯。
比如现在谁不知道中国房产泡沫大大的啊?多少空置率啊?但房价还在涨啊,也不是卖不出去啊。对于地产公司来说,我建的房子有人买就行,管它里面住的是人还是鬼!
对于投资者来说,房价能涨就行。管它已经涨了多少。
没人可以准确的说出房价什么时候会崩会崩多少,也就是大家都有捞一把就走过把瘾也不死的机会呗。
就像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了30年,里面各种黑幕各种漏洞各种不合理,不一样红火得不得了,唱衰都多少年了不是还在红火着吗?有人说中国城市比底特律还惨的也有,但就是不让破产,问题是政府兜得住啊!!!人家把钱弄去中国又不是为了中国的明天。。。。中国会不会崩有什么要紧的?反正现在是高增长,抢在崩溃前跑出来就好了嘛
那天看国庆预演, 一家人手摇国旗,心里很激动。。。还是希望他繁荣昌盛!!
哪抄的新加坡特许半导体都嗝屁好多年了,亏损太多才被政府卖了。
特许半导体是Tech?
卖给了Micron?
搞金融就是把别人兜里的钱放到另一个人兜里,不会创造任何价值,只有第二产业才会促进人类发展,话题撤远了,不过作为工程师只能为这自豪了
“新科宇航,其入驻上海使中国终结了大飞机必须出国维修的尴尬历史。”看到这句我笑了~
上海科技宇航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其所谓的“大飞机”无非就是指BOEING 747-400。而我们公司成立于1993年,早在2004年就可以执行B747-400的客改货工作,并且是BOEING授权的全球首家B747-400客机改货机的MRO。所以说可维修B747-400的历史可追溯得更远,具体时间我不太清楚,反正记得在我2002年进公司的时候厦太就可以维修B747-400这种机型了。今年正好是厦太成立20周年,进场进行基地维修的飞机超过1700架次,已交付的客改货机超过50架次,明年厦太还将维修A380客机。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链接进行一下比较,维修机型及能力比比看就知道了。http://www.carnoc.com/subject/starco/http://www.taeco.com/http://mn.sina.com.cn/news/m/2013-06-28/145247278.html
特许半导体是Global Fundries, 在Tech后面
炼油 物流 金融 三驾马车
感觉说的都是有或者曾经有的。
只是怎么觉得说完了也底气不足的样子, 就是, 从发展的眼光看, 都是前景不怎么好的。
炼油不知道, 那个硬盘的工厂不是搬走了么?而且, 以后都ssd了, 原来的sata估计就不行了。 不知道这边的有没有ssd生产线。 而且, 我01年来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去学电子了, 毕业的时候还行, 但慢慢的, 这个专业找工作都不好找了。
像钻井平台这些, 哪一天被中国企业盯上了, 估计市场就被挖去一大块。 一旦利润难以为继, 企业就难了, 尾大不掉啊。
这个世界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或许有, 但如果再看远一点儿, 就可能岌岌可危, 也可能越变越强。 不是说没有本地人才就过不下去, 只要出得起价, 大陆人才还是愿意过来的。 就怕不敢出价, 给个3000,5000还以为给了很多。
香港很多政策香港本身并没有主动权啊。。。。
香港政府连地都管不了,还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