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首名体校生获颁总统奖学金,今年得主更多来自邻里小学

洪毅强(20岁)自认迟开窍,他以小六会考总分233的成绩进入新加坡体育学校,和考到260分或更高的优秀生相比,毫不起眼。但他热切追求自己的兴趣,在体校完成四年初中后,转到英华学校(自主)修读高中,虽然学业与体育赛事两头忙,当年的平凡小子却以近满分的成绩毕业,优异表现证明兴趣与学业可以并重。
洪毅强是本届总统奖学金得主,也是体育学校自2004年创校以来,首个获颁总统奖学金的校友。今年共有五人获颁总统奖学金,相较去年总统奖学金得主皆来自“名牌小学”的现象,今年得主的教育背景较多元,更多来自邻里小学。
这五名总统奖学金得主的小学,不一定是现在小一报名时许多家长非要孩子挤入的超级热点学校。当中,洪毅强是树群小学校友;毕业自莱佛士书院的凯仁(I Naishad Kai-ren,19岁)是武吉班让小学校友;叶纬航(19岁)是国专长老会小学校友,后升上华侨中学;乔舒亚·杰苏达桑(Joshua Jesudason,19岁)从花菲卫理小学毕业后升上花菲卫理中学,再到英华初级学院;而今年唯一的女得主萧素玲(19岁)曾就读巴耶利峇美以美女子小学,小四因获选进入高才班而转校到莱佛士女子小学,之后再升上莱佛士书院。
曾代表新加坡参加首届青年奥运会铁人三项的洪毅强其实去年就获颁武装部队海外奖学金,他当时在见习军官学校,因不想中途结束训练,而选择延迟深造计划。这名也获得“荣誉剑”的陆军
见习军官说:“军队就像一个大熔炉,聚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的人。带领背景各异的军士肩负使命的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军队的领导工作具挑战与意义。”
洪毅强从小就向往军队生活,父亲曾是海军部队的潜水员,他透露,他小时候对课堂学习没兴趣,语言能力不算强,母亲总要逼他阅读。他后来选择到当时创校仅两年的体校念书,热爱体育的父母支持他的选择,弟弟也是体校校友。
洪毅强认为,他在体校期间获得很好的磨练,有时临近考试时还得出国受训,这让他学习如何平衡学业与兴趣。“我会把精力专注在那一刻较重要的事情。准备比赛时,学业就暂时搁下。我享受铁人三项带给我的挑战,它让我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洪毅强在英华学校(自主)的国际中学文凭课程(IB)考获44分的优异成绩,满分为45分,他将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在英华任学生理事会会长期间,他带领过学生主办慈善活动等。
新加坡体育学校校长区美伦说,体校学术与品格教育并重,校方开心校友洪毅强选择投身公共服务,并为该校能培育国家领袖感到欣慰。
总统奖学金颁奖礼昨晚在总统府举行。

对上邻里小学的孩子父母是个鼓励!

洪毅强从PSLE 233分,到 IB 44分,这孩子毅力真够强的,后劲十足,令人鼓舞。

孩子们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机会,为好孩子们加油!

233分并不算噩梦吧。

英华初院两个得主,够厉害

是英华家族出了两个得主,一个英华自主,一个英华初院。

一个考 IB,一个考 A LEVEL 吧!

不奇怪啊。英华初院经常有学生得总统奖学金的。
我女儿上英华初院那年,就是俩个学生得总统奖学金。
好像都是女生,一个是从莱佛士女子中学报读英华初院的,
一个是从美以美女子中学报读英华初院的。
那时候还没有直通车呢。
新加坡本地人并不是都是非要上排名最顶尖的学校不可的。
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

宣传罢了,总统奖学金和我给孩子选小学有关系么?那些孩子真的是上天的礼物。
我不可能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预想孩子能拿到总统奖学金,连GEP都预测不了。
很大可能,她只是个要很努力才有可能争取到一份普通的奖学金的普通孩子,或是努力了,还是什么都没有,
那我就只能抓概率,看校风学风。

问题是所谓的那几间邻里学校,也是很不容易进得去的

其实这些孩子都是邻里学校出来的,小一就进入名校的一个也没有。。。。这就是晓林说的,真的不要太纠结小一报名。。。

总统奖学金要求很高,不可能特意选邻里小学的。只是记者根据舆论需要挑政府要的说!

五总统奖学金得主 认同公共服务重要性
胡洁梅2013年08月17日
五名总统奖学金得主都有参与社区服务与基层工作的经验,他们有机会接触社会各阶层,而了解到不同阶层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更能体会公共政策的重要。
胡洁梅 报道五名总统奖学金得主(左起)乔舒亚·杰苏达桑、叶纬航、
萧素玲、凯仁与洪毅强将到国外深造,希望所吸取的知识
与经验可帮助他们胜任未来的工作
参与社区服务与基层工作的经验,让五名总统奖学金得主更确定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
华印混血儿乔舒亚·杰苏达桑(Joshua Jesudason,19岁)的童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度过,因当牧师的父亲在当地服务,他在那里住八年,9岁时才与父母回返新加坡。他的父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服务十多年,教当地人识字等。父亲现在本地监狱做心理辅导,而母亲是一名社工。父母积极于社区服务、不为金钱而工作的态度深深启发了他,让他决定以公共服务为事业。
同时获颁警察部队海外奖学金的乔舒亚记得有一次实习跟着警员在芽笼巡逻时,发现两名神色可疑的青年。警员从那对兄弟身上搜到的一笔钱,是他们受人怂恿后从母亲那儿偷来的。他后来得知,两人的父亲在监狱坐牢,母亲则忙于工作。
他说:“犯案者的背后有时是令人难过的故事,反映社会问题。我实习后更确定要加入警察部队,维护社会的安全与正义,帮助有需要的人。”
乔舒亚几年前开始在中途之家当义工,并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补习。他将到英国牛津大学修读历史与政治。
也有华印血统的凯仁(I Naishad Kai-ren,19岁)也获公共服务委员会颁发海外优异奖学金。他修读华文为第二语文,身为华族的母亲从小就告诉他要学好华文。他庆幸自己在议员接见选民活动当义工时,能以华语与居民沟通,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他将到美国布朗大学念博雅教育(Liberal Arts)。凯仁认为,人口问题是我国面对的一大挑战,他希望有机会到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工作,参与策划人口政策。
一心要加入警队
叶纬航(19岁)则一心要加入警队,过去一年有关执法人员违法的负面新闻并未令他动摇。他告诉自己要树立好榜样,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不要被其他人可能有的负面看法影响。这名警察部队海外奖学金得主也透露,父母起初不太支持他加入警队,担心他工作时会遇到危险,但他解释警务人员的重要后,父母渐渐明白他立志当执法人员的决心。身为执法者,他觉得有必要了解法律,因此将到牛津大学修读法律。
他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并在议员接见选民的活动义务帮忙,基层工作的体验让他有机会接触各阶层人士。
出国深造接触不同文化
今年唯一的女得主萧素玲(19岁)同时获颁公共服务委员会海外优异奖学金,她将到美国耶鲁大学念经济。她对制定政策感兴趣,在议员接见选民活动当义工的经历让她了解到不同阶层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更能体会公共政策的重要。她认为,本地大学的教学素质可媲美外国大学,但感觉身边同学的背景都很相似,出国深造能让她接触不同背景的人与文化。
陈庆炎总统昨晚在总统奖学金颁发仪式上致词时,提醒这几名青年,除了在学术与事业上追求卓越,也必须与社区建立深层的关系。他说:“领略各文化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同时,你们必须建立厚实的国家身份,你们所执行的政策不能在‘象牙塔’里创造出来,它必须是通过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后而产成。”
出席颁奖礼的包括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内政部长张志贤,以及教育部长王瑞杰。
公共服务委员会今年收到超过2000份申请,共颁发92份奖学金,而代表最高荣誉的总统奖学金是颁发给从公共服务委员会、武装部队、警察部队以及各法定机构的奖学金得主中精挑的人选。得主除了学术与课外活动成绩出色,也要有杰出的领导能力、奉献精神等。
领略各文化与国家之间的差异同时,你们必须建立厚实的国家身份,你们所执行的政策不能在‘象牙塔’里创造出来,它必须是通过与社区的紧密联系后而产成。

都是牛娃!

主要是名字起得太好了
毅强,毅强
毅力超强啊~~~

总统奖学金得主身上看到的信息
2013年08月19日社论
今年共有五位优异学生获颁总统奖学金,相较于去年总统奖学金得主皆来自“名牌小学”,今年得主的教育背景显得多元,他们的求学之路都是始于邻里小学。
这五名总统奖学金得主出身的小学,可不是人们观念中的热门学校。其中,洪毅强是树群小学校友,小学会考233分并非抢眼的成绩,升上体育学校,高中时转到英华(自主);毕业自莱佛士书院的凯仁(I Naishad Kai-ren)出身武吉班让小学;叶纬航国专长老会小学毕业后,升上华侨中学;乔舒亚·杰苏达桑(Joshua Jesudason)从花菲卫理小学毕业,升上花菲卫理中学,再到英华初级学院;唯一的女得主萧素玲曾就读巴耶利峇美以美女子小学,小四因获选进入高才班而转校到莱佛士女子小学,之后再升上莱佛士书院。
总统奖学金五位得主的小学出身较为“平凡”,这一特点在今日的氛围中特别令人瞩目。政府过去一两年来多次强调社会流动性,让处于弱势的国人能有机会攀登社会阶梯的重要性。这是由于政府听到了社会上的声音和担忧,人们担心由于出身好的孩子,从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初院到争取奖学金深造都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占优势,而且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名校中受教育,恐怕会滋生精英意识。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当公共服务的最高层都是来自类似背景的精英,他们很可能自成一个所谓的“俱乐部”式的小圈子,决策也可能囿于“团体思维”(Groupthink)而出错。
上个月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在莱佛士书院庆祝建校190周年的晚宴上提到,任人唯贤尽管不是最完善的制度,但却是最好的一个途径,能让国人充分发挥潜力和才华。不过,在以个人表现和成就给予认可和奖励时,任人唯贤的做法也分化国人,带来社会上的不平等。吴资政的担忧对我国今后教育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及时的警惕。
自从教育部长王瑞杰提出“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理念之后,社会上对此抱着殷切的期待,人们不禁要问,这仅是政府对教育的目标作哲理性的探讨,还是会从政策方面,去逐步落实这个理念?今年五位总统奖学金得主的小学出身背景更加多元化、邻里化的这个特点,对“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理念是一大推动力,对不在名校之列的绝大数学校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鼓舞。
总统奖学金是颁发给从公共服务委员会、武装部队、警察部队以及各法定机构的奖学金得主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人选。得主除了学术与课外活动成绩出色,也要有杰出的领导能力、奉献精神等。公共服务委员会今年共颁发92份奖学金,加上其他各类的政府奖学金,得主基本上是学术成绩耀眼,而在这群出类拔萃的学生中要挑出“精英中的精英”,如果纯粹是从学术成就来衡量是不难作出决定,但总统奖学金代表着每一批同龄学生中的最高荣誉,他们也是公共服务未来的领导人才,也可能是未来国家的决策者,他们不应只是“最会读书”的一群人,他们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对弱势者的同情心、对国家未来的承担等等个人品格素质也是同等重要的。
扩大来看,这也应该是国人对所有奖学金得主所寄以的厚望;新加坡任人唯贤制度虽行之有年,但它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因素不能忽视,国家所精心栽培的精英能够本着同理心回报社会,也才能让国人从成功体制中感受到最大的公平与正义。
因此,今年总统奖学金得主的小学出身多元化,并有来自体育学校的“非传统”特点值得国人欢迎。
– See more at: http://202.27.28.10/forum/views/editorial/story20130819-242714#sthash.EVy5gTwQ.dpuf

公共服务委员会遴选奖学金得主 注重更多元背景人才
公共服务委员会近两年在遴选奖学金得主时寻求更多元背景的人才,来自莱佛士书院和华侨中学这两所顶尖学府的毕业生,在奖学金得主名单中所占的比例,从过去10年的平均百分之68,减少到百分之60。
公共服务委员会主席张赞成发表公开信透露这个数据时说,委员会为了寻求多元化的人才,而从各所学校和背景不同的学生中遴选奖学金得主,并派他们去不同的国家,报读各类课程。委员会也严防精英主义,并根据广泛定义的才能,遴选候选人。
他举例说,来自先驱、圣安德烈和南洋初级学院的学生现在也开始获颁奖学金。这些学生也不再错误地认定自己没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而放弃申请的机会。
张赞成说,公共服务领域拥有多元背景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国需要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领域,以避免陷入集体迷思,同时满足多元化人口的需求。公共服务委员会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层面,将能避免出现缺乏同理心的精英公务员阶层。

希望不要为了多元而多元,为了邻里而邻里。我觉得选拔人才的标尺应该是公平的。

我一直很喜欢和菜头的一句话:"天才自有出路,笨蛋无药可救。"
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可以无视环境的艰苦和挫折走出自己的路,但绝大多数如我等都只是庸人,不比别人更聪明,不比别人意志更坚定,那么环境的作用就不可小视。
同意5095说的,当你的孩子还在幼稚园,且看起来并不出众,你何以看出他以后是总统奖得主的料,而不是坐他旁边那个一样平常的小孩?就算看起来已经很棒,你就知道没人更棒?这不还有一大把小时平平后来居上的榜样正放着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政府在选拔人才时的标尺一直是一样和公平的。
当年孩子申请过蛮多个政府奖学金,后来他选了个自己认为最能适合自己的。所以其中的区别我还蛮能感受到。
所谓的多元化,其实是指学术背景,所在的学校和更重视领袖能力。
1。奖学金得主的学术背景,其实可以多样性,以前太重视学术成绩比如A水准或IB会考的成绩。现在可能也会考虑比如体育和艺术成绩,就像今年总统奖学金的获得者曾是名体校生一样。
2。所在的学校,以前的政府奖学金很喜欢给4大名校,现在明显多元化,4大名校比例从孩子当年的80%降到了现在的60%左右。
当年孩子申请PSC奖学金面试时,曾经遇到一个女生被问到为什么她这么优秀却选择德明中学?其实她最后还是拿到PSC奖学金。以后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了。
3。会更强调重视领袖能力,在领袖能力和学术成绩之间更选择前者。这个从今年的武装部队奖学金得主的叙述中可以看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