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离校考试将从总积分制改为等级制,家长与学校普遍支持并认为这可减轻竞争带来的压力,当中也有的关注改制后中学的分配程序。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学教育更灵活的学习道路,将让更多学生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获益。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将修改小六会考成绩的鉴别方式和要创造灵活的中学教育。
小六会考未来不再以T-score分数细分学生成绩,而采纳类似O水准和A水准的成绩等级制。教育部要经过一番仔细研究这项调整,目前没有更多细节,相信需几年时间才可落实这些改革。
减少比较成绩的压力
育有两名分别8岁与6岁孩子的家长李美清(35岁,行政人员)支持这项改变,但想知道的是,目前以会考截分点收生的中学将来只凭成绩的等级为标准吗?同个成绩等级的申请者报读的成功率都一样吗?
她透露,长子进小学一年级时因语文能力很弱,须上语文辅助课。她明白当儿子成绩被同学拿来比较时,儿子所感到的压力。“学术成绩仍是重要的,考试与测验的分数能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进度,但在小学的离校考试阶段,以等级制归类学业优劣其实已足够。中学也将给学生更多机会发挥擅长的科目,这改变也很好。孩子喜欢某个科目,通常表现会更优越。”
周明珠(40岁)的儿子念小四,她认为等级制早该推行。小学其实已重视学术以外的活动,提供全面教育,学校就不该把太多重点放在数字(分数)上。她相信,改用等级制,家长之间或许就少了问对方孩子拿几分的习惯,减少“比较”的心理压力,孩子也能较快乐地学习。
伟群小学校长呂玲玲说,长远来看,调整是要使家长转移放在分数上的焦点。改革只是改变记分方式,不会对学校教育模式造成影响,学校会继续全面地发展学生。她较关注的是,中学分配工作将如何进行与影响学生。
南山小学校长汪美玉认为,这是减轻学习压力的其中方式,但要彻底改变家长重分数的观念需时间,而会考鉴定改为等级制应不影响学习动力。
另外,不同源流的中学生将有更好的学习机会。中一学生可修读高级科目,可选读他在小六会考中获得优异的科目。例如,成绩优越的普通(学术)源流学生可修读O水准科目。目前,他们只能在中三修读。
德惠中学校长汪光鸿说:”目前,修读高级科目的普通源流学生不多,调整让学生在中一时就可选修,他们会有更多时间发展强项。但当中还有其他细节要考虑,包括课程、师资安排等。未来的教育改革意味,学生不会被局限于某个源流,他们有更多机会发展潜能,这也能减少人们对一些源流的负面印象。”
总理也宣布将扩大直接收生计划,并呼吁顶尖中学继续录取多元背景学生。
对此,莱佛士女中校长谭文思说,扩大直接收生是现有计划的提升,校方其实在直接收生过程中已注重学生的全面才能。不过,该校在录取凭才艺报读的学生时,也要确保他们的学业成绩达到一定水平,能应付课业。校方过去几年也为小学生与家长举办茶会,了解学校,参加的学生都是来自没有高才班教育计划的小学,他们被各自的小学推荐出席。她说,莱中学生的背景多元,约5至10%在经济援助计划下受惠,也有一些获得助学金资助。
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再纳指出,这次的教育改革给学生与学校尤其是中学更大的发展空间。扩大直接收生计划显示本地教育体系也注重领导能力、坚韧等个人特质。曾任教育部司长、校群督导和美华小学校长的再纳认为,评估学生的个人领导能力等个人特质不难,可通过面试、小学给予的评估等方式。
今天的新闻,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我个人觉得原来的制度蛮好的,虽然对晚熟的男孩来说有点吃亏,但总体来讲凭实力,很公平。
现在变成等级制,如果执行不当,有可能会变得不公平,如果在同一等级,有关系、有权利、有钱人的孩子可能就优先了。如果一个是校长或老师的亲戚朋友的孩子,一个普通人的孩子,在等级和所有情况都相仿的情况下,校长会录取哪个孩子?
还需检讨完善
媒体开始说胡话了。
“家长与学校普遍支持并认为这可减轻竞争带来的压力”? 不知道记者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看看Kiasuparent的调查结果:
不公平不透明的情况且先不讲
这个改变之后,只能以更多其他加分项目争取名校。势必造成家庭优裕的孩子更多优势,穷人孩子更少机会。
“评估学生的个人领导能力等个人特质不难,可通过面试、小学给予的评估等方式。”这是个很大的漏洞!
从每间学校是好学校的论调出炉后!媒体一直在梦呓!
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他们考虑问题不全面. 实在是水平问题.
哪家没长眼睛的媒体说的阿,他有做调查么?能代表我们么?
媒体是政府的喉舌,舆论导向,必须这么说啊
新加坡人老是说:补习是被我们中国人学习好的孩子逼的,现在想法逼我们吗?
报纸太胡扯了, 我本来不担心的都变成担心了, 更不要说那些本来就很紧张的家长。
没错, 就是担心这个! 不凭成绩, 凭一些很难公平评价的条件能更公平吗?
这个等级制方案和本人最早预计的基本一致。等级制还是基本合理的。考262和考261的学生会真的有很大的差别吗?凭什么262上了莱中,261的就失去机会。对晚来的中国孩子也并非不利,因为孩子可以更专心攻英语和科学。至于执行过程中公不公平,那要看各位对新加坡的制度有没信心了。如果没有信心的话有必要那么苦逼地把孩子送新加坡读书吗?
凭什么262上了莱中,261的就失去机会
凭什么261上了莱中,260的就失去机会
凭什么260上了莱中,259的就失去机会
凭什么259上了莱中,258的就失去机会
…………….
最后上得了上不了, 标准完全模糊了
路过
89分和90分就相差很大吗?凭什么89分是A*而90分是A?75分和89分应该相差很大,凭什么它们都是A?同一分数等级的学生就得拿其它项目来分上下,这是在加重学生的负担,考验家长的财力。对于底层家庭的孩子来说,积分制是最公平的,因为他们的家庭通常没有财力去支持孩子学各种才艺。当然世上没有哪种制度会让所有人满意。
我不支持,不过看看具体怎么操作吧。感觉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和影响。
我家老三2018年PSLE,应该已经实行等级制了。
可惜这里有这么多的小孩看到了皇帝裸体了!
1。围棋里有一子定胜负,知道不?!
按你的逻辑看,260分和1分没有很大的差别!
2。这里讲的是新加坡教育对新加坡的孩子公不公平!?不特别针对中国来的孩子!
说公平肯定是现在的积分制最公平,操作也简单易行。
MOE说是为了减低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而改为等级制,
他们不了解,事实上等级制会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家长压力更大了。
这教育部就是这样!说A不好,就给你个B!但B好不好,他都不知道,还硬要说B好!汗死!
有竞争就有压力,不懂为什么非要减压,减到怎样算是个头呢。
政府该做的是用最公平的方法为国家选人才,而不是去迎合各种不同的要求。
MOE以为家长好糊弄,把分数换成等级,就喊可以减轻压力,这真是瞎忽悠人!
学校里实行的素质教育,没错!但最后仍然是考卷决定命运,换个记分方式就可以真正减压吗?
我想主要还是看孩子是不是读书那块料!
我们小时候读那么多书,背那么多课文,也不知道压力为何物。如今谈压力就像吹气球,你越吹,它越大。
我是家长,我不支持, 我紧张。。
我觉得将总积分改为等级分制是为改变中学录取方法做铺垫。现在的中学录取是按照填写的六个目标学校,根据自己的psle成绩和学校的cop来录取的。以后是否会取消填写目标学校,直接由教育部分配?
那太过分了吧, 箩卜青菜各有所爱, 不能搞包办婚姻啊.
嘿嘿,如果我说现在的孩子不是压力太大了,而是压力不够,会被砸得很惨吧。
是不是就是说,有能耐的上有传承的学校,老百姓就随便安排了
哈哈,你这个绝对是反主流~~~
压力都在父母这里,如果孩子知道压力,知道主动学习,什么Ri,华中,南洋都不在话下,那个都考的上
其实我是真心的,
看女儿一点压力都没有,
连学校的作业要第一时间做完的概念都没有,
也没有争先,把事情做好的想法,
真的是很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