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化名),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19岁的玲玲出生在川北的一个小村子。父母和所有的亲戚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母都只读完了小学,就开始自己做小生意。5年前,觉得成都是大城市,更好赚钱,父母带着玲玲和弟弟举家搬到了成都,在槐树店路附近全款买了套房还买了个小铺面,靠着这个铺面做着小生意。“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玲玲说,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
焦点
她想读大学 出路在哪里
还有一个星期,录取玲玲的大学就要报到了。由于得不到父亲的支持,玲玲也曾尝试其他的办法来筹大学学费。
她先是想申请助学贷款,但是仔细研究了相关政策之后,她发现自己根本够不上贫困的资格,无法申请贷款。她想借钱,但是和家里的亲戚关系一般,加上亲戚和父亲的观念一样,她觉得是没法从亲戚那借到学费。
玲玲对好朋友蓉蓉诉说了这件事。蓉蓉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父母直接打了一万余元过去,蓉蓉说,交完所有费用应该还剩下2000元左右,她要把这2000元都借给玲玲,支持玲玲读大学。
然而这离四年的大学学费相差甚远。
眼看就要开学了,昨日,玲玲再次和父亲进行了沟通。父亲依然还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女儿相信自己,读书没有什么用,自己为她规划的道路是自己亲身实践过的。这些话说了无数次,玲玲有些疲惫,也有些无奈,她只是坚定地看着父亲,不断地重复着“我就是想读大学”这句话。
最终,父亲撂下了一句狠话,“反正我是不得出钱的,就算你自己找到学费生活费,只要你去读了大学,我以后再也不得管你。”
女儿的追求
做个有层次的人 我要读大学
我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我非常爱读书,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不想成为只会做小生意的农村人,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父亲两次反对我读大学
“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8月30日,在槐树店路一家茶楼,玲玲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与其他因为贫困不能读大学的同龄人不同,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
“实际上,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没有反对我读书。第一次发生分歧是我去年复读时。”去年,玲玲高考发挥不好,只考上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三本院校。
当玲玲把自己的复读决定告诉父亲时,父亲第一次表现出对读大学的反对。“他告诉我,读大学没用,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随后、玲玲和父亲为此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沟通。”由于我自己联系了一所高中复读,不仅不给学费,每月还有200元的补贴。因此父亲并没有太过坚持,我也顺利复读。“
通过一年的努力,今年8月初,玲玲终于接到了自己很中意的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还没来得及分享考上大学的喜悦,她不得不再次就“读不读大学”问题和父亲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谈判”。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谈到这个话题,双方都想说服对方。”玲玲说,在父亲看来,花几万元读个大学,出来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几万元钱白白丢了。即便大学毕业出来找个工作,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元,“和高中毕业就去打工能赚到的工资几乎一样,浪费了钱还浪费了四年的时间,不值!”
父亲告诉玲玲,“你现在就进入社会,开始打工,当个服务员,学习点别人的经营方式,锻炼几年后,我出资给你开个店,当个小老板,一样能赚钱。”
父亲很爱我,但从不过问学习
“从小到大,父亲很爱我,只是从不过问我学习上的事。”玲玲说,与别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不同,父亲认为,成绩好坏,并不重要,能够赚钱养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到成都的时候,玲玲读初二,后来因为成绩好,中考免试进入高中。玲玲说,自己非常爱读书,在他人眼中最苦的高中生活她都觉得甘之如饴,她喜欢和同学在一起,喜欢解决问题的过程,一道题想了几天都没想出答案,在梦中突然解答出来都能让她欣喜若狂。平时有点时间,她就泡在图书馆里。玲玲说,书本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玲玲看来,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玲玲否认了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爸爸也不关心弟弟的成绩,他准备等弟弟初中一毕业就接手经营家中那个小铺子。”玲玲说,在生活方面,父亲很关心疼爱自己和弟弟,她和父母经常一起散步聊天,就算因为读大学的事意见发生分歧,父亲也未打骂过自己。
父亲的固执,玲玲说自己都认真分析过。她认为,一是父亲的个人经历,他从农村出来,没有文化,做点小生意,赚了点小钱,目前也过得还不错;二是家里所有亲戚的娃娃,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去学了美容美发等技能,然后开个小店,也能谋生;三是现在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没找到理想的工作,父亲更加认为读书没什么用。
玲玲不想走父亲给她规划的路,“我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父亲的账本 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这16万。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 读大学花8万 不读挣8万
你们城里人老是喜欢说有文化受人尊重……我要别人尊重我干什么?包包里有钱就行了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玲玲家附近见到了玲玲的父亲,他皮肤黝黑,双手粗糙,不修边幅。记者和玲玲父亲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沟通。然而,“读书无用”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好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我只读个小学也能挣钱
玲玲父亲说,“读书无用”这个观念并非毫无根据。报纸上、电视上,不断有新闻报道说,“6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编辑注:此处系玲玲父亲的误读。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再创新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他伸出一只手比着“六”强调着“600万”这个数字。“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他对记者说,自己住的小区里,他知道的就至少有10个大学生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家里蹲”,“那些人的父母家里没得好多钱,好多还是借钱送娃娃去读大学,结果呢?读出来要不就是没工作,在家啃老,要不就是父母又花几万元去帮娃娃找工作,读大学有啥子用?”
玲玲父亲不断用自己举例。他说自己就读了个小学,出来还拉过三轮车,做点小生意,都能赚到钱,比好多大学生都赚得多。
一来一回16万
读大学是“肯定失败的投资”
不过玲玲父亲也坦承,“我们是从农村进城的,没知识没文化,好多人是看不起我。但是我也看不起你们城里人,特别假。老是喜欢说有文化受人尊重,但是我觉得别人尊不尊重我并不重要——这就是书读得多的人的毛病,死要面子活受罪,我要别人尊重我干什么?包包里有钱就行了,何必那么虚伪呢?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和你们观点不一样。”
玲玲父亲把读大学比喻成一个“肯定会失败的投资”。他掰着手指头给成都商报记者算了笔账: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肯定需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开始打工,四年至少可以赚8万,这样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都可以拿去投资个房子做首付,或者直接开个店做生意也能赚钱。可是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个工作每个月就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能赚回这16万。“咋算都划不来。”
对话
玲玲父亲: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在与成都商报记者的交谈中,玲玲父亲不断冒出惊人之语。
记者:很多家是农村的父母都认为知识改变命运,都希望娃娃能考上大学,你为什么不这样想?
玲玲父亲:就算10个父母有9个都这样想,我也要做特殊的那一个,我坚定地认为读大学没得用。
记者:你是不是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赚到钱就可以?
玲玲父亲:是啊,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我们门口捡垃圾的每年都能赚两三万,很多大学生出来都赚不到。
记者:反对女儿读大学,会不会是舍不得钱?
玲玲父亲:我是也有点舍不得这个学费,我的钱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为啥子要白白丢给大学?读不读大学可能过的生活都一样,那为啥要绕一个大圈子?我都养她到18岁了,也尽到责任了。
记者:有没有想过,也许女儿读了大学,毕业后有可能发展得很好,能赚更多的钱,命运就得到改变了?
玲玲父亲:你能不能保证读了大学以后就一定有出息?那么多人毕业找不到工作,我对她(指玲玲)没得好大信心,我为啥选择这么有风险的事?(文字来源:四川新闻网)
老实说,这父亲的很多话,我觉得说得很实在。
大学生少的时候,读大学就是个很好的投资。
现在失业大学生满街跑,读大学基本是浪费钱.
若是为了好嫁和教娃,那不如读中庸大学。:D
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不能保证读了大学以后就一定有出息,但更不能保证不读大学一定会有出息。只要有人通过读大学过上好生活,就能证明读大学不会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而从概率上看,还是读大学改变命运的人占多数吧。这位父亲用少数读了大学没出息的例子得出读大学是肯定会失败的投资的结论,说明他逻辑思维的混乱,果然是如他女儿所说”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害了女儿,更说明了读大学学知识的重要性。
我有好办法: 娃可以向她爹贷款, 大学毕业之后还贷, 娃既念了没用的书, 爹又赚了钱, 多好!
前提是知识女性愿意下嫁大老粗男性。否则,亲都成不了,更别提有娃了。
老实说,除非你念的是专业,律师,医生,工程师这类。不然目前大学真的浪费时间,家里有条件直接提供工作,为何不做?经验胜过学历百倍阿!!!
我很多朋友,没有念大学的,都过得比我念大学的朋友好太多了。只要努力,没有大学学历不是问题。 经验才是王道。
主要是这个女孩不是块读书的料。如果会念,那个父母不让他念,就是因为念了薪水还是几千块而已。
好奇一下,坛子里有多少家长不打算让孩子读大学的,如果不是热门专业?
以此类推,中学也不用念了,娃娃混个小学出来能识字加减乘除就可以闯江湖了。
你家的娃是你自己教的?
书还是要读。文凭还是要的。特别是在新加坡。
楼主帖子里的人,是不来咱们论坛的。咱们论坛的人,都是要牛蛙的。
务实,不随波逐流。
小人在这不是抵制大学或者教育的意思。 但是因材施教不是每家都有条件可以做到。
高考唯一给我带来的感觉是, 相对来说 公平。
俺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不高,只能自食其力,过的快乐就行了。将来薪水高点低点无所谓,重要的是喜爱自己的工作。大学还是要读的,即使是”赔本”的买卖。。。
小编就爱哗众取宠。
这新闻主要说2个。 1, 大学费用太高; 2,家贫百事哀。。
不止。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学文凭大幅度贬值,毕业后工作待遇相对低。
在成本高涨,而受益却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如果读大学是为了将来找工作,那么确实要考虑一下。
文章中没说女孩考上什么大学,估计很一般的。如果是名校(比如最顶端的北大清华),女孩父亲的态度应该会不同。
那个女孩把大学想得太理想了。大学跟什么思想眼界层次没有直接关系。别的不说,很多教授的思想品质还不如农民。
至于知识,除了理工类有点含量(实验),其他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自学。
父亲倒是实在的很。
现实中例子,我一些大学同学,读完博士后,结果从事的是生物医疗器材销售。职业无高低,俺绝对不会小看从事销售的。但说实在的搞销售有必要读博读研吗?中学水平,上个口才训练班,比读什么大学研究生博士要有用的多。我是老板我请员工我宁愿请个中学毕业的年轻美眉。
这个帖子的重点应该是指国内大学文凭大幅度的贬值!
在新加坡这个非常重视文凭的国度来讲,不上大学就等于自我放纵!
本来就是国内的新闻
问题是人家招工都写“本科以上学历”。。。。
现在“唯学历”的社会氛围,不是一两个人造成的,也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
任何试图打破社会常规的人,都有着较高的失败率,但前途无限。
我绝对同意不读大学没什么大不了的,社会上有很硬学历背景最初也没有很硬社会关系的人闯出一片天。问题是这些人太少了。而多数没学历的人生活那叫个惨兮兮。。。
是的,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职员一个月也才2000块,不过人家是混办公室2000块,和生产线一线工人加班到2000块可不是一个工作环境。
你连文章都没看完。
不止文凭的贬值,劳工市场的竞争也一个因素。没看到许多人大学毕业还要父母掏钱走后们才有工作。
当然,如果找的工作是好的,是有前途的,那还可以考虑。像那女孩那样,没啥背景,读书又不是很好(复读才考上),就算大学毕业了又能如何?还不是挤去人力市场,找了廉价工干。这样还不如拿父亲说的,开个小店什么的,也能赚钱。
看了啊
她不是还嫌她父亲没文化目光短浅啥的吗?
至少从对于读大学的收支比来说,他父亲比她有远见得多。
她连读书出来能干啥都不知道。
另外,我也不觉得他父亲不资助女儿读书有多大的错误。坡县N多贷款读大学的,哪怕是本地的NUS, NTU。
但是!
如果要扩大讨论范围,说读大学到底值不值得
恐怕就不能光看这对父女了。
这个社会的文凭到底贬值到啥程度?
如果真的不值钱为毛假文凭市场那么红火?
本论坛移民版还时不时有人发帖问自己申请xxx时用的假文凭会不会被查出。
说明什么?说明文凭还是有价值的,没价值谁去造假?
一个poly毕业生申请PR就是没有公立uni的方便。
同样一个岗位,poly生可能就要2年工作经验,而uni的fresh就可以。
小生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所有小生意都赚钱的。
读大学,或者说general 一点读书,为的是让生活变得简单。
减少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毕竟社会总体上是读书多的收入高。
孩子太小就放出来社会闯荡有利有弊,在学校下班不说对将来事业有无好处,但是最起码没有跟自己这一代的大部分人脱节,换了我,要是周围人的孩子都有上大学的经历,而我的孩子没有,我会很失落,虽然有从众心理,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国内大学生太多了当然贬值了,但问题的实质不是大学文凭贬值,而是国家没有足够的需要大学生来做的岗位!这个是国家的经济结构的问题,培养那么多大学生,却没有对应的工作机会给他们。另一方面,多招大学生,也可以让社会上的无业青年少一点,失业率低一点。。。所以本质并不是大学文凭不值钱。。。
上海90年代初大学录取率只有40-50%,现在好像80-90%的高中生都能进大学。
如果广义地说值不值得,那就大了。
旅游值不值得?按收支来算,旅游纯粹花钱的事(排除极少旅游专家)。但旅游的人开心啊,是娱乐。
中国很多父母,让孩子出国,花了大把钱,他们觉得值得。
读大学,不算收支的话,也是四年美好难忘的时光。我也可以说,这四年不是金钱衡量的。
就事论事,这女孩的事情,父亲算的是对的。
没错,不能以这一对父女的例子来推广一个错误的观点。
当初大学扩招的时候,很多人就指出这点了。
但就是要那样做。原因当然说得很好听啊,提高国家大学生的比例啊,给更多的人机会啊。反正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堆。
就这个案例来说,我赞同她父亲的观点:
好吧,就拿这对父母这样的特例来说呢
我说她父亲更有远见,不是因为在这个背景下不读大学更好,或者说她父亲说得很对。而是她父亲算了账,而女儿没有。。。。
虽然他女儿上的不是北大清华,但也是个大学吧。普通大学本科然后去顶尖大学读更多甚至出国的例子也可以用比比皆是来说吧?难道去NUS, NTU读硕士博士的都是中国名校读的本科吗?虽然整体比例来说很小,但这些机会她不读大学就几乎没可能。
其次,读大学算是分期付款吧,毕竟学费一年给一次。生活费也是每月给。如果拿贷款还的时期更长。而做生意的话一般先期投资是很大的。
再次,谁说做生意就一定成功啊。。。。做生意这可是踩着无数人的尸骨爬上来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垫脚石。。。。而“读大学出来两三千”是一个假设,现在读出来刚毕业一个月就过万的也不能说是放卫星。
知识改变命运,这个不是一句空话。并不是说有了知识就能改变命运,而是说知识给了人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希望。
1: 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 2: 女孩不是读书的料; 3: 女孩无目标; 4: 女儿看不起父亲,看低农民
有的人说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云云
问题是有多少人大学里面真的是用功读了书的啊?
虽说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获
不过连地都懒得耕,还谈什么收获呢?
一人去算命,算命先生摸骨相面掐算八字后,说,你二十岁恋爱,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生子,一生富贵平安家庭幸福晚年无忧。此人先惊后怒,道:我今年三十五岁,博士,光棍,木有恋爱。先生闻言,略微沉思后说:“年轻人,知识改变命运啊。”
哈哈哈,这个看过。
不过笑话归笑话。
你觉得到了35还依然是单身钓丝男的博士几率大还是“社会青年”几率大啊?
换句话说——得罪了本版的人是你威版的责任——那些够资格单身申请BTO的新加坡人,什么学历较多呢?
读到博士了连个笑话都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