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移民从PR到公民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新加坡在区域经济中独占鳌头的优势不再。本地的许多新移民对于未来的去向也和新加坡目前的经济形势一样,在已知中充满未知,归结为一句话:不够明朗。
关于“在未来五年内,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的网络小调查,在132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35%左右的人表示希望成为新加坡公民,长期定居本地。另外相似比例的网友表示想重回中国创业。此外也有总计33%的人表示打算移民到其它国家。
需要提及的是,这个调查表设计得并不严密。申请新加坡公民和返回中国创业并不是彼此对立的两个选择,事实上有部分PR在申请成为公民之后,就被本地或者中国的公司高薪聘请派往国内工作。而有些人虽然是PR却一直在新加坡本地长期居住。因此这个选项应改为“长期定居本地”更为合理。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很明显地看出:“定居新加坡”、“返回中国”、“移民其它国家”这三条道路在票选中几乎拥有同等份量。没有哪种倾向占明显优势。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新加坡的新移民对于未来的发展道路,举棋未定?”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观望态度,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新移民们考虑是否申请新加坡公民。
无论是PR还是公民,如果能够自由选择的话,相信每个人进行考量的最根本出发点就是:如何更多地享受权益,尽量缩小相对损失。
据了解,驱使PR申请公民的主要动力如下:
新加坡护照到各国旅游或者出差更方便自由;
可以享受政府给予公民的更多福利;
准备与子女长期定居本地,融入新加坡社会。
另外作为新加坡公民,在其它某些国家也会享有比中国公民更优惠的待遇。比如最近美国宣布停发H1-B签证,虽然中国公民的工作机会将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新加坡公民却不在受限名单中。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这里不再仔细分析。
有一些人则从长期的考量上感觉新加坡前景不乐观,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希望将来可以自由往返中国,继续保留中国护照。或者希望成为其它国家的公民。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从纯利益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不少新移民对祖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放弃国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最近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如果一对夫妇都是新移民,那么夫妻中某一方会申请成为公民,而另一人仍然保留中国国籍。据说这样既可以享受作为新加坡公民的福利,一旦新加坡局势变化又可以为将来留条退路。何况根在中国,不乏“落叶还乡”的想法。这是目前所谓比较保险的策略。
成为新加坡公民果然就风光吗?
在新加坡流传着这么一个“四等公民”的说法。根据这个说法:
一等公民是新加坡本地人;
二等公民是欧美人士入籍新加坡;
三等公民是马来西亚人入籍新加坡;
四等公民是中国人入籍新加坡。
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不作评论。相信多少能反应本地对中国新移民的一些态度。
虽然我们知道PR享有的福利是相当有限的,尤其是在购买政府组屋时候。PR和公民的福利差距相当大。但是这些现有的权益目前仍然受到了新的挑战。新加坡政府将会推出一些措施降低PR福利,拉大公民和PR的权益差距,促使一部分人放弃PR转为公民。2004-02-29的《联合早报》的有关文章已经鲜明地表示了政府的立场。
“针对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李显龙在财政预算案提出鼓励永久居民成为新加坡公民的建议,人力部代部长黄永宏医生和裕廊集选区国会议员哈莉玛认为,新加坡有必要更明确区分非公民和公民在权益上的差别。”
尽管面对生育率新低带来的人口低潮,总理表示不会仅仅依靠引进新移民来提升人口数。但是新加坡政府还是担心在新加坡魅力减退的时候,那些原本可以为她尽忠效力的外来人才(主要是技术人才)另有所爱选择到其他国家工作。人才流失,竞争力丧失,不能不令政府担忧。
在削减PR的权益问题上,政府的态度是比较强硬的。裕廊集选区国会议员哈莉玛受询时说:“政府这么做是个好主意,基本上永久居民的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计划,它的目标是评定一个人在成为公民之前的表现,但是一个永久居民是否要成为公民完全是要看他本身的意愿。”她认为,永久居民是成为公民之前的步骤,因此享有很多与公民相同的利益,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成为公民,这自然会引起公民的质疑。
她说:“一些新加坡人在问,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更明确地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别,这才是正确的方向。”“我国投资了很多的资源在永久居民身上,让他们进来工作,甚至提升技能,最终我们自然希望他们进一步成为新加坡公民。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合理的概念。”“他们(永久居民)已决定来新加坡一段时间,他们最终应作出决定,是否留下来成为公民,成为一个公民之后就须承担更多责任。”
“这是他们必须作出的决定,他们不应该陷入似乎不属于任何地方的处境,或者是吸取最多的利益,却不走下一步或作出决定。”
这样的发言,清楚地传达出一个讯息:新加坡新移民的可选择空间会越来越小。维持原状不会给你带来更多好处。是进?是退?你必须选一步棋走。
PR还是公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不再会是个难以抉择的课题。一旦打算在本地长住,利益的权衡会驱使一部分人必然选择入籍。
权益上有差别是应该的, 好处本来就应该留给自己的国民.但新加坡的问题是, 不是福利国家, 自己的公民本身又有什么权益呢?
可惜中国不会这样做,非要给别人更大的方便与优惠“哎““`可怜““
很高兴你也看到了中国不好的一面.
我们看问题,不管中国,新加坡,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不能因为爱就盲目的赞赏,别人善意得指出缺点,也不能接受,用骂来回敬.
也不能因为不爱,就贬得一无是处,别人说好,就指责什么狗腿子,洋奴
新加坡永久居民除了没投票权和买房子的一些限制外(现在也越来越放松了),其他的都没什么分别,而且还不用负很多责任。在新加坡有着这么一个“四等公民”的说法吗?我是没听过,不知香港印尼台湾印度日本这些国家算几等啊?人必自轻而后人轻,新加坡早期的政治人物听说只有老李是土生土长的,现在很多议员部长大法官也还都是出生在他国,在新加坡成功的中国移民有很多,因此只要真有本事,谁又能瞧不起他们,而且他们有得不到公民应该有的权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