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好吧,咱也风花雪月一把

詩詞欣賞:浣溪沙浣溪沙 (清末民初﹒王國維)
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罄定行雲。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學者。他的詩詞,常帶著悲天憫人之意,這首浣溪沙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山寺微茫”,一開始就讓人的眼光投向了半山的高處。在那“鳥飛不到”的地方有一座寺院,閃爍著夕陽的餘暉。但漸漸的連那一點寺院的影子,也快看不到了。“上方孤磬定行雲。”在一片寂靜中,唯有那寺中的磬聲從高處傳來。那肅穆的清響,使得飄盪的雲彩也駐定不動了。
“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登高才能望遠,所以努力的攀到了峰頂,希望能一窺明月的究竟。可是偶然慧眼一開,卻看到了人間萬丈紅塵後面的真相。“可憐身是眼中人”。這個“眼中人”指的是在這大夢中憂患勞苦的眾生啊!可憐的是,自己也身在其中。看到了卻無法超脫,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到哪兒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跳出紅塵,向著更高的境界不斷的升華呢?
王国维先生是投昆明湖自尽的。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作品(不知道90年代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有没有)。刚刚在百度百科上看到“人间词话”,觉得老先生还是满有想法的。“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有天赋的作家基本上在其它方面就是白痴。老先生还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估计“客观之诗人”还能再加一个“《[关键词屏蔽]》之作者也。”
原来*丰*乳*肥*臀*是关键词。再这样搞下去以后也不用看论坛了,因为满篇都是:
[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关键词屏蔽]鹏飞先生是男的吧你真传统啊~~~
现在不是度娘和谷哥的时代么
要什么有什么啊~~~不错啊
你还有开天眼的时刻
俺们就只有两眼一麻黑
一条道走到底的命啊~~~不用对着一群牛,两位总算有知音了;P;P;P还有席慕容~~~
关于“风花雪月”, 我第一次听到的是90年代的这一首歌。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词/曲:周治平
月光与星子玫瑰花瓣和雨丝
溫柔的誓言美梦和缠绵的诗
那些前生來世都是动人的故事
遥远的明天未知的世界
究竟会怎么样
寂寞的影子风里呼喊的名字
忧伤的旋律诉说陈年的往事
所谓山盟海誓只是年少无知
告別的昨天远去的欢顏
究竟是怎么样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有沒有机会 重来一次
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
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既然会结束又何必开始
那曾经疯狂痴情的我和你
坐爱情的两岸看青春的流逝
月光和星子 玫瑰花瓣和雨丝
溫柔的誓言 美梦和缠绵的诗
所谓山盟海誓 只是年少无知
告別的昨天远去的欢顏
究竟是怎么样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有沒有机会 重来一次
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
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既然会结束又何必开始
那曾经疯狂痴情的我和你
坐爱情的两岸看青春的流逝 [点击播放视频:http://www.youtube.com/v/RydGZsH_-aY]弄的俺都不敢进来了。偶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感觉很美很伤感~~~
从这首词看
柳永不但粪请
还消极堕落
但是文字表达绝佳
雅俗共赏
应该是那个时代又落魄又先锋的文艺男青年一枚
哈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南宋  姜夔 《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2]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也就是下阙的「豆蔻词」。  
[3]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4]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5]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6]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7]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简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即姜夔)到达扬州之时,离金主完颜亮南犯只有十五年,当时作者只有二十几岁。这首震今烁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称为有「黍离之悲」。《诗经·五风·黍离》篇写的是周平王东迁之后,故宫恙浮,长满禾黍,诗人见此,悼念故园,不忍离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苏曼殊 《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赏析
  
苏曼殊,中国近代史上一大奇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曾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尤其是第三次出家后不到一年,又匆匆还俗,甚至连僧衣僧鞋都来不及更换,又以一个和尚的身份与诗人的气质回到尘俗之中。作为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他时而激昂,西装革履,慷慨陈辞,为革命而振臂高呼;时而颓唐,身披僧衣,逃身禅坛,在青灯黄卷中寻找精神的安慰。这两首《本事诗》充分表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才情和内心矛盾。
柳无忌曾指出苏曼殊的《本事诗》十首都是他为其所钟爱的日本歌伎百助枫子所写,但苏曼殊的身世特别,又投身佛门,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百助以家庭的安顿和幸福的保障,故始终未能与百助结婚。此处所选的第一首诗就道出他内心的这种矛盾。“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第二首诗则寄寓了诗人的凄凉身世以及对前程充满彷徨迷惘的孤独感。“春雨楼头尺八箫”首先创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雨中境界:迷蒙细雨中诗人倚靠在日本民居的小楼上,正听着百助用尺八箫吹奏着《春雨》曲,竟引出诗人无尽的乡思。“春雨”既指现实中的春景又指箫声所吹曲名,一语双关。“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指箫声引起他对故国的思念,亦可指他挂念着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潮。“芒鞋破钵无人识”则点出诗人自身的僧家身份,又暗含有诗人的凄楚身世。“踏过樱花第几桥!”则道出了生命的伤感和人生似梦的感谓。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苏曼殊以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表达了他于乡愁的惆怅和对生命的理解。
上述二诗,极其典型地体现出了苏曼殊的浪漫“情僧”和云游“诗僧”的形象。读此二诗,这位才情横溢、浪漫奇幻、集亢奋与忧郁于一身的青年俊秀就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只可惜天不假俊杰以时间,苏曼殊只在人间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中辞世,他以绚烂的生命浇灌出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朵奇葩。苏曼殊(1884-1918)背景介绍
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在日本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倾向于民主革命。学成后回国,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三十四岁。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
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六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然后怎样?
灰常失望滴出去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