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内阁资政李光耀最近对新加坡华人文化与华文教育的将来的看法感到担心。李资政认为在我国目前以英语和西方文化为主的环境下,只有少数热情的华文精英 (就是李显龙总理所称的 “精华”)正在为保存新加坡华人传统文化而努力。虽然李资政对优秀的华文老师、 教授, 记者, 以及华文新闻工作者等表示赞赏,但是我觉得单靠这些“精华”的力量是不够的。 虽然华族占新加坡人口的75%,但做为一个多言种族和依赖国际贸易前英国殖民地小国, 英语就成为新加坡的共同语言 (Lingua Franca)和通商语言 (Language of Commerce)。 可惜的是,这个 “英语为共同语言” 真正已经变成了一个属于 “英语为本”和“英语为主人的声音”(His Master’s Voice) 的社会。有不少的国人早以把英语当着自己的母语,对待欧美文化早有深厚的认识,但是对中国大陆传统艺术或是港台的普遍电影或音乐作品感到陌生和古板。 可悲的是,新加坡的华人是亚洲唯一使用英语与自己族人沟通的群体。在伦敦、韩国、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人们一般都用自己的母语交谈。我记得和一新加坡个在唐人街餐馆吃点心时,她也不会用中文点饮料,实在令人遗憾和尴尬。 我承认我个人的华文水平不太理想,在中学和初级学院考试成绩不超会过55分。粤语是我的母语,但我总对英语和华语感到不亲切.可是,在家人和学校的督促下,我的英语水准比我的华语水准高。但是,我心中的语言依旧是粵语和华语。 为什么华语在新加坡只能沦为传统语言?徳国、韩国、香港、台湾、中国和日本不需要靠英语来发展它们的社会和经济。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华文看为一个比较实用和技术性的语言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负起保留和发扬中华文化5000年历史和传统的责任呢? 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动过笔写汉字了.所以这封表面看来简单、布满错字的信是我用心良苦写下来的,与我之前写过无数的英文文章比较,这封信每个字都是有血有肉的。我希望我也能尽一份力,推广我国的华文文化,也希望告诉新加坡的华人珍惜他们的根,千万不要忘本。 一个以英语为本的亚洲社会,除了对西方国家没多大用处之外,也会被亚洲邻国取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看得起自己吗? 谢谢.
在新国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华人多么,我是说趋势。
掌握两种语言,肯定是比掌握一种语言有优势吧机会也多了
正在关注这一现象。一位教过我英文的老师(新加坡人),曾经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被教授认为是“中国人”、“华人”,英语肯定不好。而他在反复强调英语才是自己的第一语言的同时,也非常想不通为什么欧美人总是不能承认新加坡人在英语文化圈中的地位。新加坡还很年轻,60年代开始的独尊英语尚且存疑,79年开始的华语运动收效甚微,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新加坡的语言政策还有很大的可塑性,至少比起一些泱泱大国,没有积重难返的痼疾。
顶...犀牛是新加坡人?
犀牛的帖子 顶以下 关注的问题相当不错 还知道了一点,犀牛 你是新加坡人啊?
就 不 知 中 国 的 强 盛 能 让 新 加 坡 的 华 文 环 境 起 死 回 生 吗 ?
犀牛兄是偶老乡,何时又变新加坡人了……….?看来可怜的犀牛又被人给冤枉了……..
新加坡没前途
不会把
掌握两种语言,甚至是多种语言固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必须至少要精一点,个人觉得新加坡这种英文又不是很精,华文又特别烂的,没有多大的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