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铁总蓝图 西部受益最大(转)记者:吴俍祥赵全胤我国将新建两条地铁线,三条现有地铁线也将延长,当局计划到了2030年,地铁网路将扩大一倍,到时每十户家庭中有八户,只需步行少过十分钟,就可以抵达地铁站。新的地铁线包括,一条从樟宜横跨整个新加坡到裕廊工业区的跨岛线,途经罗央、白沙、榜鹅、后港、宏茂桥、新民、武吉知马、金文泰及西海岸,全长50公里。预计2030年前建成的跨岛线将同另外五条地铁线衔接。另一条新线,是裕廊区域线,全长约20公里,它将加强蔡厝港、裕廊西、文礼、西海岸及裕廊工业区的衔接性,以及应付未来新发展的登加组屋区的需求,预料2025年前建成,同东西线连接。而环线和东北线及兴建中的滨海市区线也将在2025年到2030年之前进一步延长。其中环线将延长多4公里,把港湾站和滨海湾站连接起来。东北线也将从榜鹅往北延长多2公里,衔接未来新发展的榜鹅北及榜鹅市中心等地。滨海市区线第三阶段路线则将延长多2公里,连接新的东区线。交通部长吕德耀表示,目前的地铁铁路全长约178公里。2030年前铁路网将增加到360公里,铁路长度将超越今日的东京和香港,可媲美今日的纽约。交通部长吕德耀星期四视察滨海市区线牛车水站之后,作出这些宣布。不过具体的地铁站位置还没敲定。有议员希望新地铁直接开到南洋理工大学的校门前。裕廊集选区议员洪维能说:“南大的学生非常多,再加上国立教育学院也在那边所以有一个地铁站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宣布)的几个线都是没有包括西区,所以他们都觉得被冷落了,东西线已经相当拥挤了,有这个跨岛线,能舒缓这边的交通情况。”此外,吕德耀透露,当局将研究在介于三巴旺和义顺之间的南北线,增建多一个地铁站的可行性。义顺集选区议员费绍尔博士表示,如果两个站之间有新发展,增设多一个就合逻辑,因为新站能舒缓新发展带来的高人流量。受惠的居民,除了西部和北部,东部的榜鹅居民也能从中获益。政府适逢榜鹅东补选竞选期间宣布这消息,不禁有拉票之嫌,不过据本台了解,这些新计划早在去年已敲定。吕德耀指出,随着地铁网络扩大,一旦某条地铁线发生故障,乘客可转乘其他地铁线,继续行程,而局部关闭地铁线来进行维修的时间也可以更长。新建的两条地铁线都直通裕廊东一带,将直接带动当地的发展,让西部成为最大获益地区。分析师认为,到时登加和西海岸地区的变化将会非常明显,而裕廊东商业中心也可能扩大。规划蓝图中的裕廊区域线将蔡厝港、裕廊东、裕廊西、裕廊工业区、文礼,以及西海岸结成一张区域网,可以发展更多样化的住宅。在登嘉空军基地附近两公里范围内,分析师认为,可发展较低楼层的住屋。而裕廊东作为市区以外最大的商业中心,有望建造更多高档公寓。欣乐国际执行董事麦俊荣说:“西海岸那一带有一些地方,尤其是靠近海的,有一些比较旧的仓库,如果以后那里有什么发展的话,可能这些仓库会搬到其他的地方去,这样那里的土地就会改换成其他的用途。比如说建一些高档的住宅,有海的景观。”分析师也认为,由于西海岸更靠近市区,同时又有跨岛线和裕廊区域线两线贯通,有利于将裕廊东商业中心延伸到这里。至于因东北线向北延伸,而受惠的榜鹅一带,预料也出现更多滨海高档住宅,地价也有可能进一步推高。麦俊荣表示,“榜鹅那一带的竞争力已经是很强了,因为榜鹅那里比较靠近海,另外那里的设施也比较新一点。”2030年的地铁将超过今日的东京和香港。。。。。
这话听上去特搞笑。
可能那时候南京杭州的地铁都完爆新加坡了吧有木有同学科普一下,新加坡这么小的岛,被挖成这样,会不会飘走?谢谢!
这个问题困扰我〜一直一直这是新移民的功劳,没有新移民和PR,那边恐怕还是荒地,不会有地铁路过的。虽然我是这次master plan居多的受惠者新加坡这些基建的速度太慢了,把快20年后的事情拿来说,不是画饼是什么别人都原地不动,等着你来赶超。 原来落后还有这种新说。想想本地政府也挺不容易,跟中国搞科研竞争力竞赛,每年在科研上的投入就上亿,连续了不少年,可惜未见明显效果,面对天朝崛起越来越大的压力,政府真心捉急啊。一下子推出这么个看上去宏伟无比的2030地铁规划,可惜在被天朝跨越式发展折磨出老茧的新移民眼里,完全就是一过家家般的基建而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历史机遇,到底在哪里哟~~~这速度也太龟速了吧。。。等到那时候理财版的各位都快要退休了吧。就连榜鹅那里延伸2公里都要早到2025年!这个~~~实在。。。让人无语。不管是新移民就移民,新加坡从来就是移民国家
不过很多新加坡人看不到这点,很可惜。
他们总觉得只靠新加坡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上亿科研费用很多?
新加坡什么时候要跟中国搞科研竞赛了?那些国人有神经病,夜郎自大,不必理他们。问的真好,所以这里强行从小三就开始学游泳了。
南蛮孤岛,要和天朝大国竞赛,完全是不自量力。
再过20年,新加坡会必需靠中国还能在国际社会生存。新加坡的规划其实非常合理,地铁一条一条建。。。
假设同时建几条地铁线,建完了这些工程师们岂不是都要失业或者去国外了。。。
更何况同时建几条地铁线是本地现有的资源无法支撑的,成本也会大幅度提高。。。我會找個人少的地方住;P新加坡跟中国搞科研竞赛?还投入了上亿??哇!投了好多钱!!感觉这轮大规模基建是不是意味着政府预料到经济的萎缩?我读书的时候记得老师说过新加坡两次大规模地铁的兴建都是由于经济萎缩而推出的刺激措施觉得很搞笑,国内一个211大学有名的教授一个fund就能上亿慢也有慢的好处,慢功出细活,虽然偶还是希望它快点建好支持!这里很多人拿着国内哪些快高大来说新加坡的地铁建设,我看他们根本是不懂什么叫经济效益。新颖的观点!有可能啊,20年后内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政府如果真的在無名島建hdb我一定去bid哈哈。。。好地方啊:)科研?
中国有科研吗?有的,而且还很让人害怕的。天朝总体看是参差不齐,但是也有闪光点的。教授有的钱,缺的是科研。
一个“汉芯”计划,投入多少钱。成果是摩托罗拉牌芯片一枚,去掉logo就是成果。MS 发达国家和地区,基建都比较慢… 纯印象.貌似我也一直以为经济危机,政府应该增加市政投资就可以救经济。
不过看看98和现在的欧洲和美国。真正危机时,政府是没钱搞市政的。而且还很让人害怕的?
啥东西?
闪光点? 哪里?
参差不齐?10个项目9个骗钱。。。。。你说的是凯恩斯主义吧
几十年前的做法
时代变了交通不方便呢
除非整一个海底隧道^^v除非乌敏岛成了港岛级别的地方LOL
你以为天朝的高铁啊,四代战机真的是100%的外来剽窃技术?
还有受控核聚变,航空母舰舰载导弹,北斗啊,长征火箭啊等等,
新加坡目前都还没搞定托克马卡试验,一堆废铜烂铁在NIE堆着,十几年了。
天朝05,,06年就已经试验成功托克马卡人造太阳了。
你这么贬低天朝是很没意思的。天朝的航空航天军工等等一大堆产业估计只有美国,俄国,法国这样一等一的军事强国可以匹敌
这些在你看来都不是科研?
这些在本地政府看来,可都是硕大的鸭梨,要知道,2年前,新加坡才制作了第一课气象卫星。。。
是制作,距离发射还有N年的距离,而且,新政府已经开始投钱了。干嘛投钱? 赶超啊。
这些东西你不懂没关系,看好你的房产啊,股票啊,对你足够了。[你以为天朝的高铁啊,四代战机真的是100%的外来剽窃技术?
还有受控核聚变,航空母舰舰载导弹,北斗啊,长征火箭啊等等,]
[航空航天军工]
跟你说的一样,我认为是军工。这是我们的共识。
你认为军工是科研。我认为不算。这是差异。
中国的科研界,贬低的肯定不是我,是谁?问问那些拿着大笔科研基金的科学界大佬们都出了啥科研结果吧。刚想到
如果住哪里的话,估计得买一辆ducktour之类的船+车
这样就方便得多了
千人本来就让人保留国外的事业。但有要求每年多少时间在国内。 说白了100万人民币,也就吾辈平民年收入而已,何况大牛。 你要人家拖家带口把外面辞了就这么进来,那哪有什么吸引力。真要求把外面辞干净再回来也没意义,有本事的人,想出去还不容易。 千人也就是给你搭个桥,慢慢根扎深了就不由自主回来了。
但是遴选混乱倒是真的。标准订得太泛。基本跟着国际大牛的科研组的小混混,或者凑个名字上science实际没本事的也可以进千人。
另外是标准太过学术。能有技术革新理念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学术派。例如盖茨,乔布斯这些划时代的人,写论文肯定拼不过学究。
创新中国口号喊了很大,创新人才未必就是学术人才。体制盲点一直无法克服啊。不过是给各大科研机构分猪肉而已
什么人才不过是个牌子,拿牌子分猪肉,当然是想办法多拿点牌子。
那些人才本来就是中国出去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科研的土壤。不改变中国科研的土壤,把人拉回来,不管是真回来还是假回来,都没有用。
中国科研需要的是去官僚化,而这些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之类,偏偏就是官僚形式主导的。
中国就是改变不了这样的形式主义。
是人才改变中国官僚?还是官僚同化人才?
我认为是后者。不信,等着看。
我希望是我看错。总有些人讳疾忌医的,凡是”祖国“的东西,不管事实好坏都要大唱赞歌。
总有些人喜欢扩大罪名,说科研弊端 ,那些人就盖帽子:“你怎么对中国苦大仇深 ?“
说出中国科研弊端,就等于对中国苦大仇深?
怎么不去问问袁隆平这样的功臣怎么中国科学院入不了?怎么却入了美国科学院?汉芯事件中,国家损失了几千万的资金,怎么没有问问谁骗走了?
真正损害中国的,某些人不去批评。指出中国科研界弊端,倒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对中国苦大仇深“。这是什么逻辑?有1,2%的人能有些贡献也不错啊, 比纯浪费好啊.5年以后的事情我都觉得很遥远了,何况20年后的事情,这中间会发生神马谁能肯定啊?万一出现跟某市挖地铁不断塌陷雷同的情况,估计就是30年后的事情了。那会我都该回老家养老了,管你哪有地铁了;P政府投资科研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国家,难道你还想一辈子靠种水稻种香蕉来发展经济?
事情总有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如果不花大钱搞这些千人计划之类的吸引人才,中国跟巴西印度之类的国家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前途?
新加坡要不注重教育和科研的话就完全沦为三流国家甚至三流城市了,吸引力下降,经济也谈不上了。汉芯这个事儿确实得有人负责任。。。结果不了了之了。。。也许是牵扯到内部人了,哈哈为啥总纠结在20年。 20年后是全部完工,这么大工程肯定是阶段性开放,难不成20年后一起开放么。这种规模的地铁,在中国大概只需要5年即可完工。
有人说经济效益,确实经济效益重要,但是需要和社会效益挂钩。社会效益上去了,反过来影响经济效益,比如拥车证之类的。
反正我觉得新加坡基础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民众需求,民怨会越来越多,新加坡也越来越落后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爱之深才恨之切。本人以前在大学工作,本人的同学和家人很多现在还在国内各985大学,和研究所工作,我不得不说,你了解到了国内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现状,现状就是如此,不当官,做科研?你算个屁呀。没法说。在国内,老师、医生、科研人员,在领导眼前,几乎都是屁。。。其实这次地铁计划感觉有政治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周末调控房产,第二个周末地铁扩建,马上榜额选举。20 年后建成,不是说现在就开始建,可能10年后才开始也说不定。未来的地铁规划而已,本来没必要现在说出来的,只是为了配合补选。
可能还有其它的规划没说,譬如北岸地铁线,北部选情吃紧时就会被抛出来了。。。
不过它的建设速度当然不能和中国比,北京上海可以同时开工几条地铁线,除了中国,世界上哪个国家可以这么有钱的?这个我完全同意。
中国科研的大环境基本没有。社会太浮躁了。 新加坡也浮躁,但至少有政府挺。当然中国牛人还是很多的,只是没有美国甚至新加坡的科研环境。军工科研的环境跟其他的科研真的不一样,不具备可比性。
偶考上tier 1大学的同学现在都在米国。做做科研,据说小日子过的很滋润。再来新加坡做个research fellow, 就可以往教授路上靠了。据说怎么都比在中国走这条路舒适。单纯一点。大国和小国需要的科研是不一样的。。。。
人才必须和自己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太棒了!!!放心啦!以后都是水上世界多了,中国都开始占领海域,因为海的面积比陆地大。伦敦不是在策划海上机场的建设吗!以后会是铁锁连舟的时界,HDB会在船上建组屋你会去买吗?大规模基建?这是按着规划在进行吧!
这是我在2005~2006之间在网上看见的类似图,目前似乎还是照着老计划在实行。虽然一些站可能不太一样,可是地铁线还是一样的,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人家乱画的,从Downtown Line我就开始相信这可能是未来的规划。最近ThomsonLine, jurong regional Line, eastern regional line 等更确定。你的资料不对吧!2011年4月新加坡早就把制造的卫星发射了。怎么你还呆在2010年的制造阶段???生二胎政策???只有中国有生一胎政策吧!新加坡政府并没有限制吧!新加坡政府只是鼓励两胎政策,而目前也取消了两胎政策啊!我可是家中排名老四的啊!如果真有两胎的限制,那我岂不是暗地里偷生的,哪里会有出生证明等等!!科学家主导的研究wei版的目标实在太远大了。 这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能实现吧。就算新加坡也搞不定的。好像华人传统里面就不可能出现“科学家主导的研究“(如果有错,欢迎批评)。BTW:
以上wei版和其他人对于中国科研的争论其实是鸡同鸭讲。
wei版认为的科研是”第一次发现“,强调的是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其他人列举的中国各项成就,大部分属于工程方面,属于第二次~第N次实现。
两者唯一的共同点只有那个核聚变实验。中国的铁路是靠借钱建出来的。现在中央把债务划分出去,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来的发展还不知道,欠债2.6万亿人名币的中国铁路总公司。
新加坡怎么比得起,新加坡的GDP才2500多亿美元而已。
分类
新地铁总蓝图 西部受益最大 (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