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早报的一篇读者来信

首先申明 此文不代表本人观点
内容有些偏激,请谨慎阅读。
不必为永久居民购买转售组屋担心岳岚拜读了张仕华先生在9月5日在《联合早报·交流站》发表的《组屋市场降温新措施的得失》后,想让他知道一些真相。其实张先生不须要为这些永久居留者担心,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他们自有其打算和生存方法。公司里的邻国同事及其身边同学和朋友,拿到永久居留权后都在两、三年后才在转售市场上买组屋。因为成为永久居民后满两年的公积金缴交率与新加坡公民一样,他们才有能力负担每个月的购屋贷款,除非他们依靠祖荫,另当别论。很多还未拿组屋锁匙,便上网招租户,作样子锁一房,出租两个房间,每天往返本地和家乡,用房租付家乡的洋房贷款。有的一住满三年便小屋换大屋。大家都说等多几年屋价一定涨,再卖后套利,只有新加坡才有这样的赚钱机会。而且十分坚定地说不会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太小了,申请永久居民只是方便他们转换工作,买组屋投资、租房赚钱。有些还利用永久居民的身份拿优惠学费提升专业水平以爬上更高职位,因为邻国多间学校的文凭在新加坡或国际是不受承认的,他们在新加坡拿纳税人的钱拿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在老家可是响当当的。

这个人最后一句什么意思啊?“拿纳税人的钱 bala bala的”看这意思好像PR没有交税似的,他们公民拿的优惠更多好不好。

估计他的意思是 拿了那些补助 不回报就跑了

悄悄地说,我就是冲着最后一条。So what?

这不是在讲马来西亚PR吗,国人又伸头接啥

这样啊。。多亏楼主误导。。

误导啊。明白了

咱们回国怕是买不起中国洋房的,哈哈

其实来回就那几个人在那里瞎起哄,心胸狭隘,小肚鸡肠,一粒老鼠屎搅臭一锅粥,这都是上学时思想品德课没有好好学习的结果,这也是他人生中教育的失败,正所谓祸从口出,说小了是他自身心灵的不健全,说大了他有一些社会仇视心里,在古代他绝对是战争的挑拨人,在现在,他是邻里不和,民族不团结的代表人物。那些永久居民是政府部门通过层层选拔挑选出来的,他们凭借着自己大脑和双手再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与财富,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管来路如何,他们又花去哪里,这都不是我们能干预的,除非他们犯法,那政府也不是吃白饭的,这个社会不管是公司还是国家,用我老爸的话说:那钱都是人剥削人,人利用人,一层层堆起来的。当然这话不是很好听。  永久居民他们考虑的会很多,家庭,孩子上学问题,父母的孝顺问题,工作的环境升迁培训发展很多,国家对待态度国家的发展以及医疗教育等,吃饭环境娱乐等等很多的方面,太多的考虑,包括本地公民他们也会考虑这些,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可以把自己比作是三星和苹果,人来一世不容易,何必那么看不开,四肢健全,大脑健康,心胸宽广,怎么还不能活的长久,身外事那都是俗,看开想开求一自在,人生就是潇潇洒洒走一回!。 再有这种报纸报道,或者网络言传希望大家不要转载,不管你心里如何,人人一张嘴,谁也管不了谁,报纸的刊登那也是错误,言论再自由,也不能破坏国家的安定与团结,再说多了我们也变成那种人了

同意。不过,可不是上学没好好学。这种是属于那种教育不好的。
人的世界观,是教不来的。有些人就那样的。如果来个大动荡,这些人就有希望了。

………………….   你干麻对着我啊。。。。。

恩 发文的 直接说的 马来西亚的, 但是他回复的文章可不是, 另外 这个也不是接。
难道非要别人指着你骂 才算么?
我第一句就说了 我不赞同他的说法。
但是他这个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哎~~ 这人称真心混乱了。。
不管怎样 这个是个现象,早报估计是因为之前那个文章受到点压力,所以就发另一个去缓解压力。
毕竟他还是半官方性质的媒体。

楼主你删贴吧,贴上来,你希望看到什么结果,你心里也许气愤,希望大家都发表一下意见,可是你看1000多人看过,几个理你的,几乎全部人都心胸宽广的飘过,不理那个报纸和那篇文章,咱意思意思就行了,不要理那不可理喻的人和事,快删了吧,大帅哥或者大美女,我们爱你啊,乖,快删

…………..   我没什么气的阿~~
有什么好气的。
你如果看不惯 可以转身走, 沉那么下面的也能被你挖起来 我还能说什么

哈哈哈,樓主發帖樓下多歪樓嚴重,看來這問題的換個方式討論呢

还是这位理解我现在的心情阿

需要到报纸上讨论讨论,呵呵

斑竹说笑了
这是觉得这个 真心是新加坡人写的。
而且观点 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舒服,但是也算在理。
只是所占的位置 和我们不一样。
所谓知己知彼。。。 。。。

我可没说笑。我本意这种扯扯的东西不值一看。如果你要评论应该去报纸。
觉得没什么道理,等会写写

o~~ 知道了~~~  让他沉了吧~~
其实已经沉了 被人挖起来了

拜读了张仕华先生在9月5日在《联合早报·交流站》发表的《组屋市场降温新措施的得失》后,想让他知道一些真相。其实张先生不须要为这些永久居留者担心,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他们自有其打算和生存方法。这个首先说明一个态度问题,另外以偏代全。何谓猛龙?到底多少?其实这个本身就值得商榷公司里的邻国同事及其身边同学和朋友,拿到永久居留权后都在两、三年后才在转售市场上买组屋。因为成为永久居民后满两年的公积金缴交率与新加坡公民一样,他们才有能力负担每个月的购屋贷款,除非他们依靠祖荫,另当别论。这个地方矛盾。很多人说,EP不用缴公积金,钱都自己拿走了。这边又说因为缴公积金才有能力负担。逻辑混乱的一痞。很多还未拿组屋锁匙,便上网招租户,作样子锁一房,出租两个房间,每天往返本地和家乡,用房租付家乡的洋房贷款。这个可能,但很少吧。而且,每天往返好玩吗?人家吃苦啊。有的一住满三年便小屋换大屋。大家都说等多几年屋价一定涨,再卖后套利,只有新加坡才有这样的赚钱机会。而且十分坚定地说不会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太小了,申请永久居民只是方便他们转换工作,买组屋投资、租房赚钱。一定涨?新加坡人自己就不懂这个道理?其实根本就不是道理。公积金,那人家离开了还不能提了(邻国)有些还利用永久居民的身份拿优惠学费提升专业水平以爬上更高职位,因为邻国多间学校的文凭在新加坡或国际是不受承认的,他们在新加坡拿纳税人的钱拿到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后,在老家可是响当当的。有些?多少。人家提高自己水平,不也是为新加坡提供更好的劳动力吗?邻国文凭不受承认,是这么回事儿吗?那不用请了,都是“白吃”。既然请了,没花新加坡一分钱却找到cheap labour,多划算啊。当然,这里面水多深,我等确实不知道。不过,这个分析说真的,立场太过明显

不好比啊。以前老说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过,对于民主来说,不下台的政府,就是混蛋政府,所以,无解的。

不是说这里是比共产还共产么~

新马一家的。咱就不说了。人家家里自己吵,外人不插嘴了

养老,其实哪里不可以?有不少新加坡人到马来西亚养老
不管怎么,他们一家人,咱外人不好说

所以也就说明那篇文章的问题。因为他只说了邻国PR的问题,没有注意他反驳的文章不是这个范畴,而PR本身也不是这个范畴

谁说的啊?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