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哪类转售组屋买家最舍得付较高溢价?

根据建屋局的数据,
私宅屋主在购买转售组屋时,支付的溢价最高,平均可高达5万2000元。
而永久居民支付在购买转售组屋时所支付的溢价,相比之下并没有那么具有“竞争力”。  
非选区议员严燕松在国会上提问,自2007年第二季起的每个季度,新加坡公民以及永久居民家庭在购买转售组屋时,所支付的溢价是多少。
  
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以书面回复时指出,建屋局每个季度都有公开相关数据,数据以组屋区和组屋类型来区分,但当局并没有按严燕松所要求的方式来区分。
不过,许文远在书面答复中,提供了以买家背景来区分的数据。
数据显示,私宅屋主购买转售组屋时支付的溢价中位数最高,支付最少溢价的是第二次购屋者。永久居民出手并不阔绰当组屋转售溢价不断攀高时,很多人曾经把矛头指向永久居民,认为组屋溢价就是让他们给炒高的,但建屋局的上述数据证明,他们并不是罪魁祸首。
博纳产业(PropNex)首席执行长林永富说,其实一直以来,业内人士都知道,永久居民不是推高溢价的买主,真正“出手阔绰”的是卖掉私宅后,有多余现金在手的私宅屋主,他们有些甚至愿意支付多达10万,甚至是20万元的溢价。
根据数据,每5名购买转售组屋的买家当中,只有1人是永久居民。
目前,只有大约4万9000个组屋单位的屋主是永久居民家庭,占总组屋数量的5.8%。首次购屋者出价高令人关注
房地产业者指出,首次购屋者所支付的溢价高居第二是值得关注的。
C&H房地产公司董事经理卢元士说:“虽然首次购屋者支付的溢价中位数,只比第二次购屋者多6000元,但第一次购屋应该更谨慎,不要超出自己可负担的范围。当然,一些年轻买家第一次买屋会不惜代价,希望买到一间理想中的房子,地点要好、风景也要好。”
林永富认为,首次购屋者多半是因为有父母亲的资助,所以才能支付较高的溢价。哪类转售组屋买家支付的溢价最高?
买家类别            溢价中位数
          2007年第四季    2012年第四季
  私宅屋主     3万3000元      5万2000元
  首次购屋者    2万3000元      3万8000元
  单身人士     2万元        3万3000元
  永久居民     2万元        3万3000元
  第二次购屋者   2万元        3万2000元

哈哈,我早上也看到这个了。

金某一直说,房价游戏里只有钱是决定因素,而不是人。 那个5分之1付高溢价的PR,多半也是高收入如红毛PR,非吾等屌丝PR。
新移民只是战场上的小兵,搏命还要做炮灰。 不过有很多人真以为是自己抬高房价的。

真正能付大笔现金的中国pr估计都跑去买公寓了,谁还考虑祖屋啊。

其实我关注的问题是,不同的群体喜欢什么样的类型的房子,呵呵。

我2010年7月买组屋,溢价是63000。

其实也可以这么看
PR喜欢的地方都比较扎堆,而又受quota所限
所以想在那些地方置业确实要付出更多的COV。
比如一些老城区,房子多是七八十年代的。九十年代的“新房”基本都是PR满。
还有些非成熟区的新房子,也是PR满。。。。

有件事一直没搞清楚,拥有私宅的人,不是必须卖了私宅30个月之后才能买组屋吗?为什么私宅屋主在文章里不但能买,还能起到了主要推价作用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