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碧山私宅SKY VUE开盘首日现场见闻片段实录

对碧山的房子有兴趣,所以上周开始就留意这个项目,说是下午2点开盘,我是下午有课所以5点多才到,从碧山MRT站走过去果然只有几分钟,直线距离更近,所以位置是一流,稍远处隔着一条马路就是去年开盘的有名的Sky Habitat(晴宇),见图:房产销售在门口列队接客,迎接我的是一个安替大妈,里面人不少,摩肩擦踵,人缝中杀出一条小路,穿过高大的楼盘模型,先带我看销控表,KAO& OMG! 坡县有钱银真多,70%的单位已经Sold(据说2周前VVIP就已经开始放支票了),只剩下高层的了,我要看的2bedroom户型最低25楼,再去看样板间,2 bedroom Compact只有678尺,真心小啊,每一个房间都小,主人房小,普通卧房只能放下一张床,我看再放书桌都没地方。再看1 bedroom,495尺,倒是显得空间不那么局促,具体价位如下:两房:看了四套,单价1635—1724元,位于25到28层,阳台朝向2西和2东;一房:看了两套,单价1776—1806元,位于28、29层,朝向皆东;三房没有细打听价格,不过推测只剩下高楼,最小单位1141尺,总价应该至少在1.4M以上了。就这个地点是极好的,就这个价格也是极好的,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吧。补充:694个单位,户型分布:1 br   484—592 sqft   120套2 br Compact  678—850  200 2 br Suite     797—915  1923 br         1141—1259  174PH          1744—1905  8每层6部电梯,服务10—11户

LZ买了吗?

不是说中位呎价比晴宇低很多吗?
这个哪里低了。。。。

这是卖剩的高楼层价格,10楼左右的2房尺价才1400上下

10楼1400/sqf还勉强,高楼1700就太高了。。
整体比现房CENTRO RESIDENCES的价位高一些。。。。。//

一看就知道都是投资者买的了,高楼的都没卖出。投资者一般都是抢便宜的买,反正要出租,租客是不太介意楼层方向的。这个屋子我不会买来住的,因为以后住在里头很多都不是买家,都是租客。

看来现在楼市还是比较旺啊,一天就能卖出这么多。之前还以为和晴宇一样卖不多的。

有朋友买了两套,都不是自住,我问,你以后转手谁接呢,答曰还是投资的。
如果说晴宇当时设计的很小资的house+condo的大面积的公寓还是有自住可能,但销售量极差。
再看Sky Vue,面积小的自己都不愿意住,大家看完,想的都是-投资。
市场平稳,大家慢慢赚。
市场走差,没有人接盘。不是刚需。大部分刚需都是首选HDB.
有钱人玩的勇敢者的游戏,看这击鼓传花谁接到最后一棒。

买来投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是最后一棒,哈哈哈^ _ ^

我倒是想买HDB,可政府不给我买啊~

相信以后出租会非常易, 租金回报率也会不错. 位置在那摆着呢

也有去看这个盘, 其实明明所有的都拿出来卖了, 所以卖了 ~70%, 也是算不错了, 不过发觉这个capital land 的总裁很爱撒谎,  前段时间明明deleeden 还有至少~300 没卖出, 他居然就讲还剩100多, 这个明明694个都开了, 第一天卖了~70%, 非说开了500多, 大卖了80%

是的,有点瞎。 偶也不明白为啥卖了410叫做70%。 明明694单位在卖。
之前号称要以1天卖完,大概差距严重,只好想办法粉饰。
俺中介刚开盘时就说今天应该卖不完。 公布支票有1500张,现场哪有1000人。大概报大数炒市场情绪。

你们这个报道比早报详细多了 , 赞

我本来都要飞回去买了的,没想到这么火爆,咳,高层买不起,只好作罢

这个盘前几天路过看了下,每层楼10到11户人家,电梯6部好像。这都什么概念啊?我咋觉得有办公楼还是hotel的感觉。

哇,每层楼比祖屋的单位还多啊,不愧是高级公寓^ _ ^

大家都疯狂,我们应该冷静。大家都谨慎,我们才可以疯狂哈~

投资是门学问

每层10户?太先进了。那游泳池也应该很热闹了

整个设计较差, 居然还是多层停车场, 50多户人家分享一部电梯, 加上南边大块空地, 未来出租的竞争很大

为什么多层停车场不好呢?什么样的停车场比较好呢?
南边的地还在政府手里,看规划还是住宅,就不知道拍出来会是什么价钱了

还有这么多人能带的到款,一下子卖出去80%

当你买很多东西,要拿上楼就知道了。呵呵,直接从家里坐电梯下去拿车子最方便,MSCP做不到。呵呵/

这种户型设计大概还停留在中国2000年的水平。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以前那种塔楼,围着电梯四周建房,现在在中国新房中真的不多见了。现在在新加坡涨见识了。
现在中国普遍是2梯2户或者2梯四户,而且南北通透很流行。
我就说新加坡的condo设计越来越烂了,这就是典型。

新加坡新公寓几乎全是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的按容积率上线多塞些房子,然后尽一切可能做小好降低总价。舒适性完全抛到10万8千里去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