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头去申请的SC,9月中收到信被批准了。现在等着排队做剩下的几个步骤。
但是真的很犹豫,这一步是不是走的对。
之前申请的时候,是觉得自己家在国内无权无势,亲戚朋友也不是关系亲近,而且加上10年在国内工作半年遇到的一些事情,亲历了国内工作的黑暗,就很不想再回去了。
现在申请批准了,倒开始犹豫起来。
1。父母的养老问题。
虽然也可以接过来,但是真的对以后生病住院问题很担心,他们在国内都是有很好的养老金的,在这里的话,基本上就要全部靠我了。
而且也不知道能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这里。之前,他们是一次都没来过。
2。房子问题。
本来申请SC的时候,就想着要去BTO。别拍,我知道这样是有些不厚道。
但7月政策又变了,贷款下降很多,我一下子就变成只能买3房了。感觉真的很不是滋味。
想到家里还有2套房子,面积都大得多了,现在再在这里买,变房奴,自己家的屋子就这样闲置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3。 就业问题
可能是年纪到了,自己觉得自己一直给人打工好像没有希望,很想自己出来做点小生意。
本来想着把PR取消了,拿CPF的钱回去做点小生意;如果做了SC基本就拿不出CPF里面的钱,做生意也没本了。
4。 回国的问题
一直想着回去,但来7年多了,一直没法回去。
中间回去过半年工作,极端不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
对辞职之后,全力自己做小生意的问题,也很有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真心觉得犹豫得不得了。
说实话,我觉得打工没什么问题,看你是否每一步打工的脚步都是规划好的。做生意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你这样瞻前顾后很不适合做生意。
我觉得你要看家庭重心,如你现在所说的家庭重心在国内,完全不必要申请的。现在逼自己到了这个地步就必须做决定了。
你说的那些完全都不成立,也都是可以解决的,只是看你自己打算怎么解决而已。而生意在新加坡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更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而我觉得这是做生意必备的精神力量。
国内工作怎么个黑暗法?说来听听
国内的房子如果在你的名下是不能有BTO 的。请谨慎。
同上,有房还买HDB,这是定时炸 弹,随时要担心被引爆。。
楼主多虑了,但是买房一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国内两套房子卖了,够在这边买公寓的首付了
如果是一线城市,两套房房子卖了,这边公寓的钱就差不多了
你是独生子吗?如果是,父母的养老那就是你第一位要考虑的,父母到新加坡养老确实不现实,老人家也很难适应。目前你这么纠结,那么变成公民以后,乡愁就会一直伴随你。
十年、二十年前,这个基本不是问题,现在真的难说了,中国变化的太快了。
既然批准了,只能去办手续了。。往前看吧
不然以后要续PR啥的就麻烦啦
开弓没有回头箭
患得患失,呵呵。以前我老说那么一句经典:人揍是这么一种动物–不知足。
正常,正常人都会这样。没得到的是最美好的,等得到了,就知道原来缺陷不少。
正常的不能再正常了。人不知足滴。
国内工作没这么恐怖吧,这么一个逐渐完善且巨大的市场,我特地跑回中国工作,就是为了积攒中国的工作经验。看好祖国!
建议要么不换SC, 就算你换了,也要常关注常回来看,潜力无限,岛国毕竟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早干嘛去了,无病呻吟。。。
考,你镀了金又跑回去了?厉害
其实,国内机会肯定比这儿多。
咳,镀啥金啊,还是大陆小本一枚。回去攒点国内经验而已。。
很多人想拿都拿不到的公民
你拿到了
这是你的命
不要想东想西了
本本算个茄子,假口
经验才是真的。你好,两边镀金,以后要成佛了
靠。。名额让给我吧
请问豆妈 新公民在国内有房产 什么后果啊?很严重吗? 要是国内有房产 新加坡就不可以买BTO或2手HDB吗,谢谢
当然不可以,政府知道了会没收房子,之前已经有过案例了
我很欣赏申请到了才各种考虑,各种犹豫的人。。。
你都已经– 极端不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
什么都不用说了,
把国内房子卖了一套,在这里买你喜欢的大房子,再娶个新老坡,好好过日子。
如果你真的有什么专长,在新加坡也可以自己做事业的吧,公民开公司政策很不错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也是刚拿到公民原则性批准信,接下来就是公民之旅了。也是很纠结到底这步走的对不对。如果拿到批准信再反悔,还能再回去继续持有PR吗?
国内两套房,LZ太爽了。
我和你一样,可以登陆sgjourney 了,可是很纠结要不要拿,父母很想我以后回国,可打算让孩子在这里读书,老公还没入籍,这样会不会好点?以后还可以回国工作吗?很纠结。
那你以前为啥申请呢
国内对侨胞的待遇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放弃公民
对你以后影响会很大
谢谢大侠, 以前申请是打算让孩子在这里读书,而且觉得国内物价太高,社会黑暗,在这里几年觉得这里物价能接受,可最近发现父母极其不适应这里,特想让我回国,特矛盾中。还有我这样的情况如果加入了公民老公中国国籍以后还能回国工作吗?
如果我现在不要公民,以后延期PR会有影响吗?在这里已有政府住屋
你孩子要比你父母的路要长得多。
請大俠分享下條件
对啊,出来很多都是为了孩子吧,我也是。虽然我是独女,父母在国内也不是很放心,现在两个人做伴还好,如果以后走了一个,剩下的要怎么照顾,真的很发愁。但是如果国内的环境好,谁会背井离乡呢?
老上海人很讨厌新上海人,外地人,但是我想说的时候,那些来上海的外乡人跟我们出国的上海人有什么分别呢,人都是往高处走。如果家乡能活下去,活的好好的,鬼才要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离开朋友,重头开始呢!所以,所有的罪是这个政府的,这个腐败无能[关键词屏蔽]丑陋的政府的!
Pr 5 年, 薪水不到3000,这里私利本科。
以后回国办签证麻烦吗?需要多长时间可以下来?在哪里办?中国大使馆?回国签证延期又怎么延?请大侠支招!谢谢了。
先恭喜楼主。。犹豫是必须的。不过个人有些观点如下,不喜勿拍。
不知楼主为何一定要父母来新生活,为何不留他们在国内养老呢?文化,饮食,习惯都不用操心了。而且既然国内有两套以上的房屋,完全可以留着,以后出租,填补老人的日常生活。如果放弃这些,让老人跑那么远,不一定是个最好的结果,到时候万一后悔了,什么都没了。
另外,听说国内有对 海外华侨 颁发一种签证(Q类签证),条件就是海外华侨在国内有 直系亲属,即可拿证,此证最长5年一审核,相当于中国给的” P R”。这样你往返起来,会不会更方便。顺便说下,你做外“华侨”回国办事,生活,肯定是方便的。:)
(Q类签证参考:http://www.iask.ca/news/canada/2013/0905/221145.html)
楼主有这样打算过嘛?
自己拿着PR留新工作,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社保别关闭,保持缴纳状态。等工作到退休年龄回中国,享受养老金。
侬阿似桑海宁?
但想想在新加坡到老了还要工作确实很心酸啊
z e ya. shang hai ning.
好好存钱啦
haha, ne de bang ze sang hai nin e ^.^
侬来了多扫辰光了?我只来了十个月
上海人多的是啦。。。。我们都好几个上海人自己的微信群qq群了。。。。
上海人报道。。
吾哎么古来……了僧请明腻9月额倪就桑……个么侬以在了夺思阿似桑班啊?
求群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国内,如果是有潜力的2线城市房子,很有潜力升值。
这就是传说中的矫情么,想好了再走出第一步啦,哪有屎出来一半噎回去的道理
你能不能不要用这么反胃的比喻?
华妃说 : xx就是矫情. 这说就貴气 不反胃了唄, 呵呵
比喻就是用有类似点的事情来比拟想要表达的事物,如果你觉得反胃,证明我用对了
不可以再拿回PR。只能回中国,恢复原籍。到大使馆申请,写悔过书。
在网上就算我说我有10套,20套,有谁去查??? 难道人肉搜索吗?
网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乱说。
其实,你中国的其中一套可以卖掉的话,就可以创业啦,可是你要先考虑你要做什么创业项目??
至于父母,接过来的话,经济是有点困难,因为这里的医保还是要靠大病保险,政府不埋单。我们交的个人所得税本来就很少。不能跟中国比,中国政府有的是钱,可以全民医保。
CPF要留在买房子,分期付款的,里面的钱还要留在以后养老的。
你走到这边来,已经不易,现在要放弃的话,不值得。现在,政策怎么紧,想来的人来不了,回也不想回去。
单身只可以买3房,已婚人士可以买5房,4房,或更大一点。
有谁怎么有空去查三问四。不少新加坡人都去马国置业,有人去查他吗?没有,
就算回去,也未必适应中国的环境。就像有不少新加坡人去中国经商工作,也是不适应,很多也都跑回来,有几个可以真正适应得了?
甚至有的人移民国外,也不是还要跑回来新加坡。一样的道理,心不适应那个环境。
就算不交,也不差你那份钱啦。是不是?
这里也是这样,有交好过没交,反正交了CPF,你交你那份,别人交别人的那份,政府拿去做投资赚钱,分给我们人民一点利息,反正赔了,也是政府的事,利息照样给就对。投资失败,不可能让人民自己埋单,那就我们亏了。开个玩笑啦。
延长退休,现在哪里都是啦,你看日本人到了70岁,也不是还要去打工赚钱。新加坡人也是这样,那些taxi佬到了60多岁还在开taxi。我们不可能像中国老人,人人有足够的退休金养老,有的老人还没到60岁就退休,每天就很悠闲去茶楼饮茶。要是我老了,哪一天也可以怎么悠闲。在新加坡,你悠闲不下来,除非你口袋有很多钱。
那么那些土豪有怎么多房产,又有谁去查他们。无稽之谈。
网络上吹牛的人很多,有水分的内容也不少,房姐,房哥,房妹不少,但不一定是真的。
我在淘宝买东西过一次东西,内容很多都是夸大的。以后也没有再买了。假货不少。
卖假货根本没人管的。
所以说土豪跟政府就像连体婴一样。不然的话,有钱的人非常有钱,因为他们可以借势借段跟政府勾结。
可以怎么说一部分的有钱的人在新加坡就是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等于是掐住政府的喉咙。
哈哈哈。开个玩笑。
人在哪里都一样的 起码在这里会让你觉得 有付出就有回报 拿到公民就好好接下来的人生呗 个人感觉楼主应该是单身 应该好好考虑终身大事了
为啥要comment十个两年前的帖子?
中国变得太快了,而坡县的的门栏高了,相对好处也渐渐少了,优势也逐渐不明显。
我本身在广州,独生。在澳留学毕业,缘分下与老公相遇。本地sc一名,原本为了在一起所以想试一下到坡县生活,
现在年轻还觉得输得起….不过确实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我也慢慢觉得自己的婚姻也未必能走得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