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小学成绩的虚假性^_^

     看到这个题目,请不要误会,并不是说小学的成绩作弊,而是小学的成绩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是不重要,家长千万不可过分重视这个分数的高低。
     从理论上讲: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 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扼杀了!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 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到了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
     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被老师每天都在强调的分数所迷惑,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小学阶段的成绩一定要平静一些、含养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要更看重为孩子后面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同花朵,小学阶段是植株成长刚打花苞(打基础)、初中是含苞待放(努力发展)、高中才是怒放的阶段(冲刺高考)、大学却是新的更高一轮回的成长过程:更多的博览群书和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打下进入社会的基础),20-30岁走向社会后,植株拔节成长、刚打花苞(做社会的学生),30-50岁是含苞怒放(经验丰富、精力旺盛、创造社会价值,把灿烂和芳香绽放出来!),50-70岁是结子阶段(人生的收获季节)!
      所以,我们做为父母,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是要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习惯的培养上,才会真正事半功倍,并让孩子受益终生!

好文!

有道理。但在海量阅读与学业成绩间要取得平衡!

唉,说的比成为严新那样的气功大师还要难啊,原来小学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坏,要“平静一些、涵养一些’啊。。。。

成绩不重要,但阅读其实也不重要。其实没有任何因素能够成为决定性的东西,相对来说,对自己热爱的事物的执着和超越常人的持续的热情可能还有用些。

这篇文章有很大的误导行。首先学习和游戏不是对立的,有经验的老师和父母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回家后有足够的时间广泛阅读或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学生不可能成绩平平。

我们小时候的经验是:
男生: 小学成绩好的, 中学依然成绩好, 变差的属于极个别特殊情况
          小学成绩不那么好的, 中学以后会有一些人冲上来.
女生: 一半女生小学成绩好的,中学一样好;
         另一半女生,小学成绩好, 中学就慢慢落后了.
         小学成绩不好到中学成绩好的女生,属于小概率事件,很难一见.

支持这个说法!

希望儿子也适合这种情况

现在PSLE太重要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小学以后六年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样的论点成立的前提是进好学校已经稳了,就不用计较用来夺状元的那一分两分。

小学阶段成绩可能是有欺骗性, 但道路没有欺骗性。
上了快车道了,就算慢点,也比慢车道快。

对于没考上gep的孩子来说,psle很重要

看来,我女儿的成绩灰常重要!

我有个朋友,在一个公司做了十年,薪水一直是两千多,公司来了两大学生,毫无经验,起薪就是3千多。朋友去找老板理论,老板说没办法,按文凭给钱不按经验给钱,你想加薪就去考个文凭。这个就是现实。另外一个朋友做会计,每年加薪多少也是依据文凭的高低。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边工作一边还有考文凭。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谁都想让孩子有个快乐健康,无忧无虑零压力的童年,可现实会让你渐渐发现原来除了快乐健康还有太多重要的东西,让你不得不低头。  但我赞同阅读和玩儿对孩子是重要的,我们只能尽全力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平衡点吧。  至于psle,我也觉得不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只能帮助去个好点的初中而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做好准备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求存吧!

对于没有背景, 关系的, 成绩就是敲门砖!!

不能说是虚假性,成绩是真实的。
应该说是不确定性!

文章很好,同意。学生如果不复习的话,就考不到那分数,考完了一个月再去试试,有几个还记得。(那几个记得的当然还算真实,但大部分人只是过关了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这样,是一个系统,社会也要找个貌似公平的录取界限来用人。
对于大部分小孩子,就如同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一样,真实吗,虚幻吗,这是谋生的阶梯。
楼主关注的是人生,是我们生下来的这个宝贝,能对世界好奇,好学,有热情。那就既要游走在体系之类,又要保持警惕了。

大学文凭是重要的底线这点我不反对。可是是不是顶级名校真有那么重要吗?我倒是觉得如果抛开应试的压力,楼主讲得非常在理。

顶级名校是不是真有那么重要其实因人而已。
但去不去顶级名校和去不去北上广一个道理,机遇!

很多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和习大大作童鞋,比如和O8作童鞋!

这个值得商榷,以我自己的经验,我小学是很喜欢读书,尽我所能把能找得到的书都看了,很厚的小说后来没啥看得连家里的红宝书都找出来看过,结果就是,一直持续到高中,我的语文从来不用认真准备都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其他学科就很弱,所以大量阅读只是对语文有帮助吧

我个人本来就很推崇阅读,女儿从阅读中获益颇多也加强了我这种看法。当然阅读也不是万能的,至少是个好开始与成功的一半。但前提是读对做人做学问有益的好书。学前的书基本是我帮女儿借的,后来她独立阅读之后,随着阅读的量和速度的提高,我只得放手让她自己爱看啥借啥,只要不影响学校功课,基本没干涉过。
不过今天回家的时候,赫然看到她从学校图书馆借回一本《Twilight》(注意是学校图书馆啊。。。汗一个)。。。。就是那个吸血僵尸的洒狗血的爱情故事。。。我没看过书,但看过电影的第一部。。。。我觉得小学阶段的孩子不适合看这类情节的书啊,何况女儿才P4….  
不知小说里有没有小孩不宜的情爱描写啊???这,这,这,至少要等高中再看吧。。。。。。大汗!哪位大大看过?我想着明儿怎么劝她把书还了先。。。。。

农民工都知道要去城里打工,有人还在说“人算不如天算”,这正影证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
还有就是要搞清楚状况,名校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我家睡前半小时或一小时的看书时间每天必须,不然也没其它时间。

非常赞同笔者的观点,尤其是小学阶段海量阅读这段话。我都后悔大女儿在小学阶段涉猎读书的面较窄。小女儿的培养一定改之。
谢谢指点

支持海量阅读,问个问题,好像新加坡的学校没有背诵这项?

有道理。但是适应现在psle的竞争环境吗?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有效阅读和有效学习,课内课外相互补充,教育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千万别太激动,其实孩子可能是好奇,并不是思想早熟,你要过于在意,她会更觉得好玩,我女儿8岁,在图书馆成人书籍里借了一本“男朋友”我当时吓了一跳,但是没出声,依旧给他借了,后来他回到家,看了一会,说没意思,就扔一边了,我多庆幸没当时制止她,要是不然他肯定兴趣更大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