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台湾和日本近日爆发与食品安全丑闻,你怎么看?

社论:食品造假所揭示的问题
2013年11月8日
以美食著称的台湾和以品质闻名的日本,近日相继爆发一系列与食品安全和诚信有关的丑闻,不但打击了两地的国际形象,在食品产业链跨地域的全球化时代,更让其他地区的民众也忧心忡忡,担心从这两地进口的食品,是否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台湾社会给予世人的美好印象是其浓郁的人情味,日本社会克己复礼、敬业乐业的精神,同样让人具有很高的安全感。两地社会的民风,都反映了宝贵的诚信价值,也因此丑闻的出现,教人倍感吃惊及失望。
尤其让人难以置信之处,还在于牵涉丑闻的企业,竟然都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品牌,一些如台湾的味全、日本的高岛屋,皆是国人熟悉甚至在新加坡有经营生意的公司。暂不论诚信的道德必要性,从自利的角度而言,知名企业从事偷鸡摸狗的勾当,代价毕竟还是巨大的。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口碑的建立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长期耕耘所树立起来的信誉,却容易被个别丑闻毁于一旦。这样浅显的道理,业者不应该不明白。民众在惶恐之余,不由得要感到疑惑。
仔细观察台湾和日本食品造假丑闻的细节,虽然都是在欺骗消费者,但还是可以分辨出两者间仍然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台湾的业者长期以低价油鱼目混珠,还获得政府颁发的优良厂商奖章,主要责任当然落在业者及监督者身上。厂商在原料上造假,又凭借政府奖章的掩护,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负责食品安全的台湾官员对本报形容,不良业者的造假行为涉及知识犯罪,因为要在食用油里掺杂其他廉价材料,又能够瞒过官方的化验检查,需要相当的知识与技术,以及有关专家的指导。
台湾的消费者为了食品安全,误以为能用稍高的价钱,光顾知名品牌买来安心,不料却上当受骗,是毫无疑义的受害者;而日本的消费者被骗,虽然也属于受害者,但诚如当地舆论所分析,其消费行为与心理,多少也是构成丑闻的元素之一。涉及丑闻的日本食品业者,主要罪过在于“失实陈述”——以次品冒充上品。业者仗着自己的高端品牌,向消费者索取高昂的收费,本来属于正当的商业模式;业者的过失,就在于食材标示造假。换句话说,消费者的虚荣心,被偷龙转凤的业者所利用。
两地食品丑闻的教训当然是多重的,业者、监督者和消费者都需要注意。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最终都将得不偿失。在商业规范日益明确的现代社会,冒进与违法往往是一线之隔。企业负责人必须清楚,短期的获利并不值得。商人逐利的强大动机,固然是创新的来源,偶尔却可能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歧路,作为把关者的公权力,因此必须时刻警惕。以食品安全为例,政府机构的检验抽查工作,务必尽可能做到滴水不漏;尤其对产品的品质若有标签或奖章,更代表了背书与肯定,对消费者的责任就加倍沉重。
至于消费者本身,日常的消费行为,对市场及业者能发挥相当的影响力。如果消费者重视环境保护,愿意挑剔产品是否是绿色标签;或者重视劳动者权益,愿意侧重购买贴有“公平贸易”的产品,长期而言将左右业者的反应。当然,如果有消费者不介意花大钱进行奢侈性消费,就会促使业者提供高价的产品服务,至于是否物有所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智慧。这次日本食品造假丑闻延续多年,表明很多消费者察觉不出自己高价消费次品。这种对价格不敏感的奢侈性消费,最后发现当了冤大头,业者固然有罪,消费者又岂是完全无过?

天下乌鸦一般黑,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这种对价格不敏感的奢侈性消费,最后发现当了冤大头,业者固然有罪,消费者又岂是完全无过? 20楼之内预测天朝躺枪

一直对呆丸的东西不感冒,他们的食品丑闻又不是最近才有,一直都有发生好不好。

我知道,小s的老公家也因为食品问题被告了。
还有连战的女儿也被卷入食品丑闻了。

全世界食品都不是绝对安全。人活着就是一种奇迹!

人性本贪婪,要靠制度才能抑制

ww是各种黑心产品的根源地

greedy sinful nature…

其实这种丑闻都是业界众所皆知的秘密了。就看当局有没有魄力查出来,世界各地都一样。美国也是,欧洲也是。什么牛肉里没有牛肉是马肉,快餐连锁店的薯条说是vegetarian的,但是为了薯条更好吃,炸的油里头有牛油的成分。

检察官班子换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也请记得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越来越向往田园生活了,自己种菜养鸡养鸭养鱼。。。

正解
大陆人是他们带出来的
逢年过节都要孝教师父的

做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到底要吃什么?
岂不是人人都要先成为食品鉴定专家才安全?

我觉得至少马肉吃不死人,牛油也吃不死人
比化学原料造价好

以人口来算,台湾爆出一件食品安全事故等于大陆爆出60件,算是食品安全很差的地区了。

其实爆出来才好,不然大家都不知道。不过有很多这类的事情,因为利益的关系,是很难爆出来的。多爆一点,让市场回归到一个安全的状态。

是的,尤其是假酒,假烟,假酱油,假咖啡。太多太多了。

全球最先最會造假坑人的就是美國和英國。
大陸,台灣,日本的造假問題,都是和美英學的。

哦,比如说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古代造假盛行:纪晓岚曾买假蜡烛和假鸭子2013年08月13日 08:48:28来源: 人民网
  无赖骗了造假术士
  谁是造假的祖师爷?不好考。有人说是赵武灵王,也有人说秦昭王,可见古时造假之风盛行,连君主都酷爱这一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说:“赵主父令工施构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常游于此’。”就是说,赵武灵王让人搭架子在石头上刻上巨大的脚印,然后在旁边注释说:赵雍到此一游。后人若糊涂,往往就会被骗了——哇,原来赵武灵王是个巨人耶!同样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道:秦昭王令工施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此人造假手段更加牛,在华山上整了个自己跟神仙下棋的假古迹出来。
  可见古时造假之风盛行,连君主都酷爱这一套,更别说一般人了。著名的才子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自己遭遇假货的故事:一是假墨,纪晓岚买当时大清名牌罗小华墨。这墨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可是买回去一用,居然是泥抟的,染以黑色,还带了一层白霜,利利索索地把纪晓岚骗了。一是假蜡烛。纪晓岚赶考,买了几支蜡烛,回到寓所怎么也点不着,仔细一看,原来也是泥做的,外面涂了一层羊脂。他还甚至碰上了假鸭子——晚上买了一只,回去一看,竟然也是泥做的。这鸭子的肉已被吃尽,只剩下鸭头、鸭脖子、鸭脚和一副完整的骨架。骨架里搪上泥,外面糊上纸,染成烤鸭的颜色,再涂上油,灯下难分真假。更离奇的还有假鞋子——纪晓岚家的奴仆赵平,曾以两千钱买了一双皮靴,很是得意。有一天下雨,赵平穿着皮靴出门,光着脚回来了。原来那靴子的腰是乌油高丽纸做的,揉出了皱纹,貌似皮子。靴子底则是破棉花黏糊的,再用布绷好。
  根据纪晓岚的记载,可见明清时期造假之盛行。明人笔记史料中,对此也有一些记载。
  一件事发生在杭州,那时西湖已是旅游胜地,人流量很大,造假的骗子也很多。有一卖假药的骗术颇为高明,每售药,供观音大士像于旁,置药丸于一木箱中,但有病人求药,不问病情,伸手至箱中抓一把药丸出来丢于观音大士手中,药丸多有留于大士手中而不至滑落者,于是言于求药者:观音大士已为汝选好该用之药。求药者欢喜而去,围观者无不惊叹,术士日进百金。街头一某姓无赖,知术士必有手段,苦于不知实情,心生一计。一日,言于术士:某有一奇术,不足为他人道也,愿示于君。术士好奇。无赖领术士入一星级酒店,山珍海味,珍馐佳肴,酒足饭饱之后,拍拍屁股领着术士扬长而出,竟无人过问,更无人阻拦。术士大奇,千哀万求,定要无赖传授此术。无赖愿与术士交换秘方。术士言:某之术简单,观音掌中暗藏磁铁,制药丸时杂之以铁粉,则药丸必可粘留于观音手上。无赖言:某之术更简单:先付钱。

新加坡生育率低 跟台湾的黑心食品脱不了关系

美國的專基因食品就是全球最假最毒最有害的食品。

政府应该更有所作为, 包括规范产品标识. 这两天去超市比较各种橄榄油, 同一品牌的产品, 从特级初榨到所谓的”纯橄榄油”, 营养表居然几乎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 不是说特级初榨营养更好更健康, 要如何比较? 豆油菜籽油没有标识原料是否转基因, 让消费者无从选择

extra origin 和 pure竟然价格也差不多。

其实黑心食品处处有。
很多台湾人/台湾媒体讲到黑心食品必称是大陆来的,甚至觉得大陆人就配吃黑心食品。
不知道现在这些人作何感想?
作为老百姓,只能尽量遵从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买贵点,牌子大点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