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的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商品房存量已经超过240亿平方米,全国空置住房总量已经达到6800万套。“让人不解的是,这些空置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全国有6800万套空置房,中国住房市场的现状是总量已经过剩,一方面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子,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人拥有许多空置房。”近日,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华博士会主席杜猛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楼市已经出现典型的“生产过剩”危机。
而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副教授定明捷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九成左右的非富裕人群,无力依靠正常的劳动收入购买住房。
住房“生产过剩”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旗下拥有华创地产研究院、8848城市研究院,中华博士会则拥有超过1万名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校,以及中国中国一线企业的博士会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的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商品房存量已经超过240亿平方米,全国空置住房总量已经达到6800万套。“让人不解的是,这些空置住房中,保障性住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杜猛评价说,这表明,中国的保障房政策出现了重大的偏差。
该研究显示,中国住宅市场出现的“生产过剩”表现为三四线城市住房严重供过于求,以及一线城市贫富严重分配不公,以及诸多城市纷纷涌现的“鬼城”现象。根据对中国多个三四线城市的调查,研究者们发现,这些城市目前商品房供应已经严重供过于求。“比如说在中部地区某个四线城市,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基本每个家庭都有2套以上的住房,有的家庭有3套甚至5套也很常见,而没有住房的家庭几乎没有。即使这样,这个城乡总人口不到70万的县级城市,目前在建的楼盘超过30个,未来2年内将有超过5万套住宅上市供应。”另一方面,大量当地人由于外出打工经商,纷纷涌入省会城市以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置业。
杜猛表示,这样的县级城市在中国具有普遍性,它表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供应已经严重供过于求。
而在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中,这种供应过剩则表现得相当隐蔽。表面来看,全国60多个房地产热点城市,近几年来,楼市一直很火爆。价格飙涨,供不应求,深夜排队抢房,日光盘现象屡屡出现。但是根据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的买房者,超过半数以上,基本上已经不是购买第一套住房。“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比例更高,甚至超过八成。”杜猛表示。
尽管政府出台了各种严格的限购措施,但是大部分的购买者都戏剧性地提供了符合购买资格的各种手续。这些手续包括补交或者造假的社保、户籍等资料。很多购房者甚至通过假离婚的方式来获得购房资格。杜猛表示,这表明,在一线城市,出现了住房资源严重分配不公的两极分化,一方面富人占据了大量的房源,并以此作为投资工具,另一方面,普通劳动者望房兴叹。正是这种两极分化,掩盖了供应过剩的真实情况。
中国式“刚需”解密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定明捷副教授,通过对多个城市购房者的购房方式和动机进行调查,总结出非投资性购房的3种典型模式:小夫妻购房、打工回乡购房、小城市进大都市置业等。
定明捷发现,“小夫妻购房模式”被媒体和开发商普遍认为是真正刚需典型。这种模式通常是,大学毕业不久结婚的青年夫妻,在双方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资助下,支付了大城市中购房的首付款。然后基本上用一个人的工薪收入还按揭,另一个人的收入作为家庭开支。
“现在买房的年轻夫妻,基本上是这种模式。有的还因为还贷压力大,父母也跟着还按揭。”定明捷表示。
“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动潮。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在他们所流向的城市,他们能够获得比老家高很多的收入,但是那里的房价也比老家高得多。因此,外出打工和经商者,大部分选择了回乡置业。他们是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购房的主力军。”
调查发现,尤其是中西部县市一级,新开发的商品房,基本靠这个人群消化买单。而不外出打工经商的留居者,获得新住房的途径主要源自单位集资建房,或者拆迁补偿。
而与大规模返乡购房相对应的,则是从小城市涌入大都市置业潮。“只要有条件,在乡镇的,喜欢进县城买套房;在县城的,喜欢去省城买套房。县城和省城有条件的,一定会选择北京、上海和广州区买套房。”定明捷表示,一方面,中国人自古以来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有条件就进入中心城市置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方面,社会公共资源集中于中心城市的现状,也导致有条件的公民向中心城市聚集。
定明捷表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聚集,小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这个趋势是任何组织都无法逆转的。因此,政府目前施行的各种限购措施,也只能是临时救急。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有魄力和执政智慧的政府,还是应该顺应潮流,并且因势利导。”
调查还发现,回乡购房和进城买房两种模式,都带来大量季节性空置。尤其是外出打工经商者,在打工当地基本也会买房或者租房居住。返乡购房后,除了春节和家庭重要时节,房屋基本上锁空置。http://fangchan.21cbh.com/2013/11-21/4MNTcxXzk0NjY4Mg.html
住房“生产过剩”
不会的,我天朝房价还会上涨一万年
刚需 和 有效刚需
全国空置房 和 一线空置房
这个谁都知道大量空置。解决问题很简单,2年以后征收3套及以上房屋高额税费,6-8年后择机开征,2套房税费,1套房永久免征。现在制度漏洞太多,准备不足,另外官员利益集团阻力太大。
现在政府在做房产摸底,税务貌似也在培训房产税征收人员。可是真不太看好。
另外反问一句,为什么大量资金进楼市。因为好的资源,都被国企利益集团把持,投资无路。
现在又开始说,放开民资投资国企之类。好像又有动作。可是这个很多年前也说过。还是不看好。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限购政策并没有切中要害,没考虑这么大的流动人口。对于很多在外地工作人来说,在工作地没有购房资格买不了怨声载道,为了不让货币贬值在老家买,买了放在那边空置,这又导致三四线城市严重泡沫,加剧在三四线城市工作的购房压力。限购没有错,但是不能简单粗暴的按照户籍地来限购,而应该以全国范围统筹来看,允许在工作地一定时间后买房,同时买第二套房的时候,不论在哪里买都重税。
空置税,无法执行。怎样的房子算空置?
房产税 不合法也无法执行。 房子都不是自己的,为毛收税?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怎么收?怎么办?
有地方政府已准备“一房四吃”!
“一吃”土地出让金,“二吃”转让住房所得20%的个税,“三吃”房地产税,“四吃”遗产税。
土地出让金这个谁都懂,卖地的钱几乎占到了某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转让住房的20%个税是今年年初实行的吧,当年各地房产大厅的火爆场面记忆犹新呐。房产税目前已经在推广,遗产税之前讨论了一阵,被人骂的太狠不了了之,以后是否征收尚不能确定。这四项税目,单单是前三项已经让房价久居高位难下降,再加上遗产税,是等着让大家老死之后儿孙再交一笔买房钱吗?且不说房子只有70年的产权,等房子变成遗产了产权还剩多少年呢?缴税到底值还是不值?
名字随便起。合不合法,中国人大通过个法律不是什么难事。
我想了个有点意思的名字,叫居住房屋投资税。借鉴新加坡理念,政府组屋,不允许投资用途。
我党英明神武,P民遭殃^_^
统计那么大一个国家的空置房总数没有任何指标意义。
北京50万套空置房可以忽略不计,但1个二三线城市50万套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