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日本发达那么久,那牛逼的,也照样倒了,看看sony,日立等等,照样没用
重要的就是不断进取
四小龙里面自我加压的发展了,自以为是去内耗的台湾香港,歇菜了我个人认为,新加坡正在丧失精英政治的优势而逐渐被民粹所挟持。
新加坡搞民主政治只能是死路一条。精英政治搞下去的前提,不是提高公务员的薪水和花红,是让公众享受到精英政治下经济成果的好处和红利,否则精英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无用,以精英政治攻击民粹的短视或愚昧,那才是真正的短视和贪婪。。。。。nokia的规模可能连三星的1/10都不到。三星可不只有三星电子,什么半导体,化工,保险,房地产,重工,建筑什么都做。以前还做过汽车
from wikiNotable Samsung industrial subsidiaries include Samsung Electronics (the world’s larges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measured by 2012 revenues),[2]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shipbuilder measured by 2010 revenues),[3] and Samsung Engineering and Samsung C&T (respectively the world’s 35th- and 72nd-largest construction companies).[4]Other notable subsidiaries include Samsung Life Insurance (the world’s 14th-largest life insurance company),[5] Samsung Everland (operator of Everland Resort, the oldest theme park in South Korea),[6] Samsung Techwin (a surveillance, aeronautics, optoelectronics, automations and weapons technology company) and Cheil Worldwide (the world’s 19th-largest advertising agency measured by 2010 revenues).[7][8]同意
路还是有的,但是不是不现在更好,很可能不如现在什么经济成果的好处和红利 ?新加坡和新加坡人难道没有得到吗?
首先,公务员的薪水和花红也并不高,你这个首先是混淆不清
没有享受到经济成果的好处和红利?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吧。看看台湾香港就知道了。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比就知道了。要知道,新加坡比他们的基础可是差多了。能到今天,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完全可以理解很多人认为自己受到的压力太大(无论是新加坡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但世界是变化的。新加坡可以不变,但你没办法阻止世界变化。隔壁的马来西亚几年前就给新加坡上了一课这好像扯远了。前面说的是高科技吧,这里。。。
新加坡这些都有,化工,房地产,建筑,电信,半导体,港口。新加坡怎么也不会输给韩国的!丁页 一一下
除港口外估计全败
建筑: samsung engineering: revenues of 9,298.2 billion won (US$8.06 billion) in 2011, world’s 35th construction company
半导体:Samsung semiconductor: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semiconductor maker
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y: total revenues of 13,358.6 billion won in 2011 and i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shipbuilder by revenues (after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保险:samsung insurance: 23bil revenue in 2011, worlds’ 14th largest life insurance company
化工:samsung SDI: the world’s largest maker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and renewable batteries1。新加坡人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都是几年前的或更久之前的努力,他们看到的是这些年新加坡拿到了世界经济增长第一(2010年),和这些年越来越拥挤的交通,越来越高房价和物价,收入并没有相应的增幅。。。
2。新加坡的顶级公务员是世界上最高的,服务也应该是最好的,你口里的那些工资不高的公务员只是普通民众,和精英圈无关。
3。恩,你又在说新加坡的崛起了,a.这个说了很多年了,b.也和现在的精英层无关。
c.现在要说的是新加坡如何走下去,不是时不时来吃老本。
4。不觉得新加坡压力大,至少我自己。就是希望看到新加坡的变化,你说的好空泛,就这个话题来说,你说的移民政策没有变化,就是大的谬误,就是晓林一再说的拍脑袋的文字游戏,简单的将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乘上现在gdp的人口需要量。这样的简单工作不需要精英来做,也不值得精英来做,新加坡的经济新增长点才是他们要做的。。
5。看来你不了解韩国,你上面的那些产业还真的看不出哪一项新加坡比韩国强的。。。晓林也希望这样顶一顶,新加坡就能超过韩国阿,可惜啊。。。。看你说的真是有意思。收入没有相应的增幅?就这几年家庭中位数不是从5000增长到7000?
几年前或更久。。。什么红利就一两年就能看到?那不是短视是什么?
其实,我本来不想说什么,而是你自己总是说那么负面的东西,什么短视、愚昧、贪婪。新加坡没那么糟吧引用: 短视或愚昧,那才是真正的短视和贪婪你这样比,有些偏颇。
新加坡的人口是韩国的十分之一,面积是韩国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从这些角度上看,她连一个汉城的人口和面积都没法比!
如果新加坡有韩国的一半的人口和面积,那还好在总量上比比。所以我说以新加坡的人口基数没有任何可能出一个三星规模的公司啊我的见解,这个白皮书只是个规划和预见书,新加坡地方小,政府的措施是很灵活的。是能很快随着经济及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的意愿而在短期改变政策的。当然,也是新加坡太小,几乎没有什么天然资源,包括水,电,每天的生活资源等都要大量进口。那就必须要有好的经济,政府要有钱,才能有钱去建设为国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公共设施,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引进人才,外资,那政府的大量税收从哪里来?哪里有钱为各个区修公园设施,各个区的组屋之间修lingway?。另外,有一定人口,才能有充满活力的各种商业氛围。有了这几年引进的一定数量人口,新加坡的零售商业,饮食业,传媒,文化等等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来的久的人应该还记得,多年前,地铁是不挤。买屋子和租房都很便宜,租房子,屋主甚至连冰箱,电视机都可以送给你。商场,和很多食店都是中午,下午才开门,因为没多少人光顾。理发都是老年人开的店,不像现在那么多什么美发沙龙您这样说当然是对的。
分歧主要是从针对高科技角度,其实也没有分歧其实大家都是在关心新加坡的未来,毕竟我们中的多数人还要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下去,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安居乐业!
但愿政府在人民的帮助下找寻到适合的经济模式,造福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国人和新移民!
至于移民政策,相信越来越严格是趋势!1。晓林有点懒,上次的家庭中位数是5700吧?不是7000。。。如是7000,新加坡的移民政策真的有点奇怪了,看到这里批下来的公民家庭收入超过5000的也不很多。。。
2。可能晓林看到的负面多了些,说的格外刻薄,爱之深痛之切吧,一个执政党的资深议员居然能兼20,30家公司的董事,也没啥处罚。。。。一个执政党久了,多少有点。。。
3。十几年前,晓林写过一篇打造新新加坡的东西,觉得那时的新加坡需要人气,需要借助旅游亮点来创造人气,现在有了,但未来新加坡的稳定发展,绝对再要跳出这个圈子,现在的人气只是一个巢,需要借这个巢,迎来新加坡下一个科技或技术的新起点。。。现在居然推出了这么一个根据现在经济状况拍脑袋的人口白皮书,真让人啼笑皆非,好生失望。。。。数据每错,2011年统计
http://www.singstat.gov.sg/pubn/papers/people/pp-s18.pdf
Median Monthly Household Income from Work Among Resident Households: 6,307
Median Monthly Household Income from Work Among Resident Employed Households:7,0377000是有依据的,是有工作的家庭。5000-7000用了5年,相当厉害的了。
如果包括无人工作的家庭(这些大概是那些退休的和完全没有工作的),前年也达到了6300。
至于新公民家庭,一个人及格线4000,加上花红、公积金,也不少。而且他们年轻,少一点,这很正常吧。
如果两个人工作,应该能超过7000
你承认你说的“说的格外刻薄,爱之深痛之切”,我就不多说什么了,感受了
说“根据现在经济状况拍脑袋的人口白皮书,真让人啼笑皆非”,我没觉得。其实,白皮书自己恰恰是从人口角度说的,不过他们说了一个690万,大家把其他什么都忘了。
这个人口估计是根据到2030年以后,一个退休人士要几个人来供养的问题为主要出发点的。现在是6个吧,如果人口不增长,由于人口急速老化和低生育率,到那个时候是2.x。这个差别是比较大的,政府想解决这个问题。
引用: 但愿政府在人民的帮助下找寻到适合的经济模式,造福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国人和新移民!
完全同意。
不同的是政府考虑的太远了,比较难说服大家。一般大家看眼前的利益,至于20-30年以后,一般人不太会考虑引用: 至于移民政策,相信越来越严格是趋势!
已经严格了。因此,白皮书提出来的东西,已经基本跟这两年的变化很一致的了(很严格的PR申请,EP降SP,等等)。我因此才说没什么变化
其实没什么变化,大家还能接受。但是白皮书讨论到了2030年,那个数字一出来,就。。。
至于是否越来越严格,这个东西要看大家到底要什么。如果从舒适角度讲,那就不要移民了,甚至应该减少。300万人的新加坡肯定比500万爽多了。只是,负面的是什么?
负面的东西,要十几二十年以后才看得出来。有时候想想政府可能想太多了,又不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用担心太多未来5-10年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地方未来10年内会全部用尽。 大家的工作时间也足够长了,增长点在哪里? 除非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进步,不然。。。。 不过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引用: 除非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进步,不然。。。。 不过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地也不至于没有,增长点就是不管有外资注入、净流入就行。
至于科技创新,其实这些大家也就是说说。可能性确实几乎为零。创新,要有需求,水务新加坡就是很先进的,就因为他们自身有这个需求。
创新还要人才,必须要有个基数。甚至美国也是因为网罗了全世界的人才,才能不断领先了。
新加坡其实已经花了很多钱在这上面,但成效不大。因为,起始人才靠别人,技术靠别人,成功也很难,即使成功了,没有人才难以为继、有了人才也只是解决那几个人才的就业问题,对大众无用。
新加坡不是没有人才,但太少。而且,几百学医,几百学法律,2000学商业/经济.这些是最热门的学科.科学或者工程基本是少好学生的了.是的,但是一直靠外资大家就活的很累,人家来投资为的是你的服务,拼命的干。现在新加坡的密度更大,人家投资也会考虑输不舒服了。我们公司东南亚总部就迁去马来西亚了。
总的来说,新加坡未来10年内会耗尽一切。无人才(人才少),无资源,无空间,无科技水平。确实应该减少到300万会比500万舒服很多,但是这样可能未来10年内就退步到缅甸的情况了,新加坡,1,无人才或者是人才数量有限,2,无资源,3,无土地空间,4,无科技创造力。只有靠人来服务。所以看到这些,我铁定不要SC了。我输不起,我的后代更输不起。投资是为了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而不是新加坡没有钱。
新加坡有钱,但必须扩展。因为新加坡国内市场太小,支撑不了已经很大的经济。自己没有资源,显然就是只能提供服务。以前的海港,就纯粹是这种。现在的金融、航空。
竞争很激烈,你如果不一直吸引,周边的那些国家就吸引走了。比如海港,人家马来西亚就动了很久脑筋了,也挖了墙角。航空,泰国香港、杜拜,每个都是。。。要不是有了赌场,。。。
泰国如果再在那里挖个运河,马六甲海峡就不用了,那。。。
新加坡不容易啊,因此政府风险意识很高的。是的,所以新加坡人苦啊,累啊,唉。。。。。,我也不懂为什么有人要新加坡SC 除了出去旅行方便真找不到什么好处了。或许是呆久了,疲劳综合征?2000 年就有人这么说了,说新加坡从1980到1990到2000,每10年GDP翻2.2倍,到头了,经济危机了。结果 2000年到2010间,GDP 继续翻2倍。去年到7500了,又涨500块预测成功和失败的各占一半,哈哈。
确实,路是人走出来的,不用悲观。新加坡底子厚,白衣人打下的江山,最坏50年没问题可能不同的分类吧,(有包括CPF和不包括,有包括工作和不工作的)
最简单的可能是有两个以上工作吧会不会是那个Entry Permit,黄色的那一张,你拿到PR的时候给的,不可以挂失的那份。可能
后来的是白的
分类
人口白皮书之我见-移民政策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