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剩女越剩越硬,承受了时代发展的压力,这似乎是必然的过程,
就如同战乱时期的男子前线作战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和平时期的80后女人却要度过一个颓废的没有英雄可以仰慕的空旷时代。
21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和变化快的令人眼花缭乱,为了跟上步伐也让不少人追得气喘吁吁。不仅在科技上,文化上的变化或者说变异也是一个不得不让人大喊吃不消的时代,与此同时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词也耀然闪出,
那就是“剩女”
顾名思义,所谓“剩女”则是剩下的女人,也就是嫁不出去的女人。按照年龄推算当然指的是80后的女人们。
在中国人若长的历史回顾中似乎从没有像今天这般另女人们难看,一向是只有取不到妻的汉,而没有嫁不出去的妞。
是男人太少女人太多了吗?首先让人猜测的原因便是这个了,但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中国的男女比例仍然是男多女少,适婚男女青年的比例还是男子高于女子,男子多出来近 3千万,我们知道统计资料归统计资料,要是完全听信了统计资料办事那会要命的。
严格的来说,从多灾多难的中国百年风云之后,第一代真正在和平环境里大的应该是80后了。
50后就不说了,都退休了,60后基本是灾难里爬出来的,70后也并没有摆脱经济依然困难带来的生活窘状,只有到了80后的出世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幸福的一代,他们不但摆脱了长久以来拴固中国人的政治意识形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在文化和生活上得到了前人无法想像的富足。
也许因为这是第一代真正和平时期成长的中国人,也就自然成了探索的一代,换句话说也是试验的一代。
中国人过惯了动荡不安定日子,忍受灾难几乎成了民族的特性,雄伟的中华似乎只是传说。
一度忘了唐宗宋祖曾号令天下的历史,也忘了当年曾与整个世界三分天下的中华经济,一眼望去全是藩夷草寇,都在期待我大中华的光耀普照。
只有在80后的一代人身上这种闪着光亮的民族自豪感似乎又渐渐回温了,不同于他们的前几代在义愤中呐喊民族的尊严,80后便是自然的理所应当的体会中国强盛的感召。他们的自信是自然的无需教化的。
自信的一代80后在择偶的同时也一样的自信,前所未有的自由感让他们错觉了青春可以无期的长久,满世界的蓬勃景象又使得他们欣喜地全身心的投入个人命运的挑战之列。以为爱情就是面包,虽必不可少但并不是那么重要。对性的投入远比对爱的投入来得多,分离聚合的人生戏幕总是在茫然的上演,匆忙而粗糙。
而对于女性这种极为漠然的爱情观,其危害程度在中国是没有先例可循的,消费青春则是80后女性一种极为大胆也是极为危险的试验。
在今天一众的80后中没有结婚的还不少,但没有恋爱过的却极为罕见,相反,大多是演绎了多番的爱情故事后精疲力尽的红男绿女。
但毕竟80后不是性自由的的一代,他们的性史往往牵连上了爱史,说的诡秘一点,在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客观地来说80后并不是像90后一样脑残的一代,在电脑侵入人脑之前幸运的已经长大了,头脑中受中国古典文化意识的影响还是不轻的,英雄美女的神化故事在他们脑海里还是占据相当大的一席之地。
世人说乱世出英豪,而和平时期则是英豪的冷场。不出英豪便没有了可以以身相许的幻觉对象了,一面在红尘滚中翻滚80后的才女和淑女们,一面却依然在内心里苦苦相觅,当幻觉成为泡影之时,慕回首已是徐娘身。当年,一干80后的女性作家大喊中国没有男子汉就是这种古典思潮的余毒了。而后出现的所谓美女作家,用身体写作,皆是80后的创举。这种暂且可以看作是一种80后女性对男人的一种失望的表现,说成是得不到欣赏之后的自赏也不无道理。
但这种失望也并非全是男人的过错。
我们知道80后并不是一群头脑简单的人,所以当然不可能任人调教,这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80后在接受文化教育上得到的优越条件是前几代人所望尘莫及的,接受大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常事。除了一些先天智障和特殊原因几乎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一部分。这种教育环境使得80后的一代有了前人所无法拥有的过早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他们是一代试验品。在爱情方面过于美好的幻想和现实生活的残酷常常使他们拿捏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前面提到过80后在意识形态中还是残留有古典痕迹的一代,虽然社会的变形如此之大,但在80后潜意识里古典的人生观并没有因此带来太大改变,特别是他们的爱情观,生命里依然畅想着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爱情迷幻,但纷乱而现实的社会让他们明白这种美好只能在梦里实现,于是颓废的爱情观便不知不觉地在80后的女人身上滋生,试试看的态度便一次次的拉远了与梦想的距离,以致于最终对男人的彻底失望,也失去了继续幻想的本钱。
在谈到文明时代男女的差异,感觉社会总是显得对女人不太公平,到了什么都明白的年龄男人们开始现实起来,格杀了往日的爱情梦想,将就了事。
而女人们则不然,就算自己想将就也没有了市场,过于悬殊的凑合则会令她们痛不欲生,与其哀怨不果,倒不如鸭死嘴硬,也图个性格人生,至少不会因为没有嫁人而吃不上饭。
说到经济,这也许是造成80后剩女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前的女人嫁汉吃饭穿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多了一丝无所谓,这种在经济上已可以绝对独立的80后女子,让她们自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嫁出去而委屈自己。
80后的剩女越剩越硬,承受了时代发展的压力,这似乎是必然的过程,就如同战乱时期的男子前线作战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平时期的80后女人却要度过一个颓废的没有英雄可以仰慕的空旷时代。
在不少的80后女子当中,自身经济的不断独立让他们第一次完全感受长大后即离开父母远赴异地追求未来的体验,即令人兴奋也显得无助而茫然,而同时这种前人只是零星感受的孤独感在80后的人身上却几乎席卷了一整代人。
在城市独居几乎是80后的首创,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的节奏,也迫于求职的压力和个人的追求,80后的中国年轻人第一次同所有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里的年轻热一样将地球当成家,飘零和迁移几乎是一种生活习惯。
有了独居便有了同居,孤独和青春将他们凑在了一起,80后是实验的一代,在婚姻的道路上一样敢于尝试,大城市恋爱期间的男女同居比例高得惊人。而实验室里的项目9成是会是废品,同居的80后男女也在婚姻这个的实验室里以身尝试,不问结果。
而这种实验的受伤程度显然对女性来说要严重得多,在社会还没有完全给与两性绝对的平衡支持的时候,女人便成了牺牲品,当她们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心中便满是哀怨了。
心中残留古典主义思潮的80后即不能完全抛弃过去的爱情观,放下身段像90后的少女们一样去爱怜满世界阴气十足的美男子,也不会像60,70后的女子们会在必要的时候识时务的处理自己。如此这般,剩女越剩越多也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60,70后不少人是受政治残毒致废的一代,那么80后显然则是因信仰迷失而迫残的一代,在爱情世界大势已去的80后女子们,已然坚定了独自承受压力的决心,越剩越顽强,回头看看90后的小妖精们已然粉墨登台场,抢占了地盘,无论是70 后还是 80后的色男们血红的眼睛齐刷刷的也同时扫向了90后的小妖精,80后的剩女们也只有横下一条心老娘自走老娘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说简单些不行吗
标题是不是该改下:80后的剩女
标题很 拉风
内容太长!
以后再看!
同意楼上地,看着晕
本来想编辑一下精简一点,但帖子好像被锁了动不了了…哈哈!!一气呵成的也不知道就写了这么多,读图时代..我真不该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