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70后,尴尬的一代

(朋友的东西,看了很有感慨,发了和70后朋友分享)
   70代的人也是最独立的一代人,从小上学没有父母接送,作业没有父母辅导,长大工作自己去找,结婚办事自己张罗,不要父母掏腰包………..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39岁,最小的30岁,正如一首歌“我们无奈,因为我们存在,我们存在,实在是无奈,我们生于七十年代”   70年代是一个纯朴的年代,而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更是由一个纯朴的年代进入一个信息时代。而这一代人,有人平步青云,有人怀材不遇;有人欢笑,也有人哭泣,他们在生活承受压力,感受着不同的遭遇,其实,和其他不同年代出生的人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生活对他们来说有了太大的变化~~~~~~~~   尴尬一: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发现不仅国家不包分配,而且连本科文凭都不值钱了。   尴尬二:千辛万苦进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赶上人家下岗,新人又怎么了!   尴尬三:97年,全国取消福利分房,那个时候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刚刚参加工作。   尴尬四:小时候教育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成年后却不得不抽假烟、喝假酒、说假话,上了拿假文凭人的当,在假发票上签了字,最糟心的是,看场足球,都是假球。   尴尬五:计划经济的教育绝对抹杀个性,谁要和别人不一样,不仅老师不答应,同学也不放过。然而时过境迁,社会却需要有个性的青年一代,素质教育嘛!   尴尬六:一看到现在的高考心里就堵得慌,又是警察开道又是休息室伺候,真是今非昔比!此外,当年无人过问的成长的烦恼,如今成为正儿八经的事放在学生的身上,而那时严加制止的早恋追星,现在也很宽容地“正确引导“了。   尴尬七:美好的生活属于谁呢?二十年前,“属于我,属于你,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后,1980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谁都没把七十年出生的人放在眼里。   尴尬八: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六十年代人眼里是叛逆的一代,而在八十年人眼里,他们和四五六十年代人一样,统统落伍了;出生在一个讲理想的年代,却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重现实的年代,是这一代人最大的尴尬。   生于七十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这样的女孩子——春风越吹越暖,明明早就心痒难搔,却硬着头皮按兵不动,互相观望,最后都快放暑假了,实在熬不住了,才约好第二天同时穿裙子,谁说话不算数谁是小狗;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毕业去看天安门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过黑白小人书《岳飞》,《丁丁历险记》,《烈火金刚》,《七剑下天山》的人;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到八十岁仍能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到九十岁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花仙子和李嘉文、咪咪、来福、娜娜小姐、蓝精灵和格格巫、龙子太郎、一休和小叶子、新佑卫门,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也是最后一拨享受过品质最佳的国产动画片的人——《九色鹿》我们看一回感动一回,《天书奇谭》让我们第一次明白了狐狸精是什么东东、《大闹天宫》让我们初具审美情趣,《没头脑和不高兴》寓教于乐,《大林和小林》够曲折,《哪吒闹海》豪气冲天。   是最后一拨当年在看了《排球女将》后,逢中日排球赛就紧张万分,生怕日本队真练成了睛空霹雳、流星赶月,抢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呀,怎么尽是日货,不好意思,不过,当年的哈日族可真比现下的心境纯明多了。)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再小一点的就看不懂了。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绝代双骄》又让我们成了梁朝伟的终身影迷。那个时期的金剧和古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现在还算是年轻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读了之后感触良深,所列种种虽不是权做过,却也是做了95%了。


我是七十最后的了。。。


好像说的就是我。梁朝伟的终生影迷,《绝代双骄》看了一遍又一遍。小虎队的歌几乎都会唱。
现在还有许多梁朝伟和小虎队的贴纸珍藏着。
上面所提的基本都看过,玩过,做过。
好像是我写似的,看来可以成70后的代表了。
感慨!


我就这样。


我还记得我上学的第一天,还背着为人民服务的书包呢,一个红五角星的。

那个年代,五讲四美,人比较没有那么功利。可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淡漠了。

作为70后,我们更加知道刻苦耐劳,也明白艰苦奋斗啊。


感觉楼主被社会潜规则了?!
呵呵~不过找了个70后的哥哥,
感觉挺塌实的,恩,就他了~


:)其实80后也是尴尬的一代,尤其像我们这种80初期的一批人


其实70后和80初差不多,我80初,那些事也都干过


怎么会无奈呢?
如果是70后的男人,现在应该建立,最起码是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了吧?关于家庭,也应该是有家庭,最起码也是筹建家庭了吧?生活越来越趋于稳定,是会少一些刺激和新鲜感,但如果我们都有自己生活的目标,明白人来带世界上不容易,要好好生活,那有什么尴尬和迷茫的呢?


回复 7# 小小一片云
都是70后,感触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引起我们的很多共鸣啊


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每次自己再看,都有想哭的感觉
唉,可惜时光不会倒流。好怀念啊!
希望文章可以引起我们70后更多的共鸣


回复 18# buxu
就是因为我们生于70后这个中国政策交接的年代,所以都赶上每一次重大改革的前沿
难道不会尴尬嘛?你有没感觉,70生人的会有他们独特的地方吗?
当然制造的优秀我们还当别论了


回复 14# 猪鼓励逗
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在摸索中前进的
每次新的政策出台,正好70后都可以赶上,所以就自然做了试验品了
这可能就是潜规则吧


回复 22# 鱼的鱼
生不逢时?
不过也不要忘了:
乱世出英雄哦~


回复 23# 猪鼓励逗
也对吧
但也谁不上乱世吧,嘿嘿
我们都是长在红旗下的


我出生那年三个巨头:周/毛/朱  同时陨落。我同学曾戏称自己刚好是毛泽东逝世那一天生的,是老毛转世。
常常为自己出生在这不平凡的一年感到骄傲。喜欢自己是70后。


回复 25# 小小一片云
说起毛·周·朱,我记得刚上小学时,黑板上面还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照片
我一个较皮的同学放屁时用手指着毛主席的像,被我们一起狠尅。因为70后还是很热爱毛主席的
这也是70后比较代表的一面


写的好呀,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读初中的时候老师鼓励考中专,早工作是赚钱。猫着腰读了高中,觉得丢人呀,却不想那批中专生还没毕业就不包分配了。为这还偷乐了一把,结果毕业后,啥文凭都不值钱了!


回复 27# jasmin09
对啊,我中考时记得最高分录取学校是师范
现在哪里还有中考师范呢?


我的第一部电视剧(霍元甲)(万水千山总是情)(妈妈再爱我一次)
我的课外书(金庸)所有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古龙,萧逸,温瑞安还有一个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就是白发魔女作者。在新加坡呆久了,都成sb了。

我的偶像,
-beyond–港著名华人摇滚乐队(成立于1983, 乐队于1988年走红,但1993年乐队领袖黄家驹意外身亡后,乐队走向下坡并于1999年底解散

每每唱k,必怀念一下。
太多了,唉。


:handshake回复 29# 我爱羊肉串


看了后感觉,怎么比我们80后的还惨,汗~~


回复 31# 丫头88

   这帮人 不是惨
是感慨,总觉得…..,怎么说呢,人老的一种前兆。


回复 32# 我爱羊肉串

朋友,用老的前兆来形容你感觉正确吗?
70后大多都奔40的人了,只是人近中年罢了。
人近中年,会少了许多年少轻狂,多了一份成熟稳定。少了许多懵懂莽撞,多了一份从容淡定。
因为70后的年龄都会经历了人生该经历的,这许许多多,让他们所以对生活,对人生,多了许多的感悟。

对吗?


回复 33# 鱼的鱼

70后,也许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渐渐清晰自己不要什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