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汽车

详述摩托车驾驶技术3

详述摩托车驾驶技术3

九、推车和上车

  不论机械生产技术怎样发展,成品好坏,关键还在于人的大脑和技能。对于骑摩托车的你来说,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发动机稍有一点毛病,就马上给修车店打电话,那你哪还象一个骑手呢。

  首先,你要学会推车技术。推车虽然要用些力气,但是重要的,仍然是靠你的头脑和技能。

  你推车之前,应把变速齿轮放在1-2档上,同时松开离合器(分离),将摩托车前后地推动。这是为了在离合器片之间进入一定量的润滑油,就会更容易地进行离合器的分离。

  如果发动机处于冷车状态,调节好阻风门和起动机后,把油门全开。如果熄火,就反过来,把油门和起动机关闭,再把燃油开关打到“关闭”位置,再把油门全关上。

  把变速齿轮打到起动档位。由于推车的用力程度和发动机运转情况相协调,所以一般使用二档位。但是二行程摩托车也可以用一档。不要放开离合器握把,把摩托车向后压,压到合适位置,就可以推车了。

  放开离合器握把,一口气把车向前推去。如果很费劲儿,可打在空档推车,但是换档要快。在推车帮助起动时,不要把臀部撅得过高。尤其250CC以上的摩托车,使用这种姿势就更困难了。正确的姿势,是把身体尽量贴近车体,腕部弯曲,胯骨靠在车座旁侧,全身用劲儿推车。推车的要领,不是用手腕,也不是用臀部,而是靠腰劲儿。同时尽量使车体保持直立状态。

  推车帮助起动时,不要使离合器处于半离合状态。当在推车时,有“啪、啪”声音时,要马上松开离合器,并迅速骑上车,别捏制动,变速器打到空档位置,以减少发动机的运转阻力。

十、起步
      起动后,发动机预热完成,你就可以信心十足地转动油门转把,“嘭”的松开离合器,顺利地起步开车了!这是你学开摩托车的第一次起步,你心里一定很激动,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说:“真棒!”但是你要记住,不管过了多少年以后,你成了熟练的摩托车手,也要坚持每天进行这种“低转速(发动机)快接合(离合器)”的起步技巧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坚持,就会悟出和掌握油门、离合器的奥妙所在。
      清晨起床后,在第一次起动摩托车时,应进行2-3次离合器的“分离”--“接合”。因为浸油式离合器,如果润滑不好,就会发生“跳键”,摩托车“前窜”的现象。当然,平时也有时出现这种“跳链”现象,应从空档时开始,把前后轮制动,并养成习惯。使用自身起动机或反冲式脚踏起动器进行起动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然后,握紧离合器(彻底“分离”状态)。将变速踏板置于“一档”位置。这种档位控制(换档)感觉很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好的摩托车骑手,在任何时候也不会“咔喳咔喳”乱踩变速踏板。操纵任何机械都要使用巧劲儿,而不能“硬来”,变速更要干净利索,这是顺利起动、快速行驶所必备的。因此,起车练习就要从这里起步。开始练习换档的时候,不要心切,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地练习。另外,在换档变速时,决不能使发动机高速运转。
      换档完成后,应严格遵守:打转向指示灯、回头瞭望,确认安全后再开车这一起车顺序。并严格养成这一习惯,不然发生意外事故,就追悔莫及了。
      然后,慢慢放开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慢慢地“接合”,转动油门转把,在“半离合状态”下起步。
      起车时,要尽量控制发动机转速不要太高,争取掌握从离合器“开始接合”到“完全接合”这个过程中,始终使发动机转速保持稳定的这种操作技巧。这种操作技巧的掌握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争求之过急。开始时,半离合时间可能比较长,要在多次练习中,摸索“感觉”,终会达到掌握“瞬间”完成半离合的操作技巧。这种技巧的关键,是动作的滑顺和协调,决不能生硬。
     十一、换高档
      摩托车起步后,就是加速的操作。为了使发动机达到相当的转速,就要换高档。但是换档时,离合器“分离”这段时间,只不过是“空走区间”,既不能加速,也不能用油门控制摩托车的速度,只能是一种“惯性行驶”。因此,要尽量缩短换档时离合器的“分离”时间。
      开始时,为了记住点火正时位置,在挂高档之前,就要对变速脚踏板给出提前角,把变速踏板轻轻地向上抬起。与此同时,稍微拧动油门转把(又不是关闭状态,处于加速力几乎等于零的程度),并迅速捏上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分离”,这时就可以换档了。这种操作中的“感觉”,以及几个操作动作的协调是特别重要的。捏上离合器,又立刻松开,使离合器迅速“接合”,再把油门开到适当程度。
      如果能使离合器的断续(分离--接合)和油门的开关协调得恰到好处,你就是个变换起车的成熟骑手了,也就不必预先对变速踏板加力了。
     十二、换低档
      换低档有二个目的,一是使用高档,以50km/h速度行驶状态下的超车加速和爬坡时。因为加速需要有必要的驱动力。这时的操作要领和换高档是一样的。在收油门的同时,迅速捏上离合器,换低档,使车加速。离合器“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和发动机转速协调,必然产生抖动现象。这些,就象从六档换到三档一样,往往要换几次档位才行。在这当中,哪怕是有一次“停顿”,发动机转速差就**一次,离合器“分离”时间也就延长了。如果只进行一档的瞬间减速,这样的换档虽然要进行几次,但是却轻松多了,而且也快。
      换低档第二个目的是,在制动时,为适应“下一个车速”而换低档。换低档后,离合器随即“接合”,车体就受到冲击而产生抖动。后轮产生抖动,车体就不稳。此时,可采取半离合操作方法来防止抖动。要知道,这个方法是很有效的。
      在减速当中,为什么在换低档,离合器“接合”时,车体会产生振动呢?这是因为即使在同样车速下,由于档位不同,发动机转速不同所产生转数差所引起的。为此,就必须进行转数差的调整。即捏上离合器使之“分离”,踩下变速踏板,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迅速拧转油门转把加油,提高发动机转数。在收油门的同时,松开离合器握把,使离合器“接合”。如果不减少离合器的“分离”时间,也很难协调好转数。所以要在极短时间内,和点火正时一致,并使发动机在不高不低的转速状态下进行空转。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反复练习,掌握“节奏感”,并不要忘了,用你的右手控制好制动器。
      开始练习时,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场地。不用前、后制动器,只靠发动机制动进行换档变速。时间长了,就会摸准点火正时。当然在实际驾驶时,要使用前后制动器进行换档变速。遇到红灯信号,马上收油门减速,可是信号又变成了绿灯,只得立即加速起车。在这类情况下,和上面讲的超车加速一样,也要采取换低档变速的方法。
      换档减速时,一个劲儿地提高发动机转速,甚至接近“红色范围”,再用发动机制动来进行减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姑且不说在下坡时挂一档进行减速是否正确,但这种方法是决不可以用在其他场合的。你的摩托车前后轮都有制动器,那么在减速时,你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它们呢?
      在转弯入口处,为什么要在制动的同时变低档减速呢?难道不是为了发动机制动吗。转弯时,要从入口处开始加速,所以必须预先进行正确的换档。当发动机制动过度时,车体就会不稳。因此,除了是在长的下坡路段或在路口等信号这种情况外,都不要采取发动机制动的减速方法。如果用前后制动器就能充分达到减速目的,就可以一档一档地换档减速。这样,不但能缩小转数差,而且发动机转数也下降了,当然就会减轻因离合器“接合”而产生的车体抖动现象。如果是高档位,几乎不用加大油门,只要控制好前制动器就行了。
 十三、刹车(1)
      摩托车装有不同用途的前后两个制动器,这是自有道理的。当加上制动时,车体和骑手的重量,主要是加在前车轮上,而后车轮却减少了重量。当降低车速时,载重就发生了移动。而轮胎对路面附着力,即垂直荷载越大,轮胎的“夹紧力”就增加得越多。也就是说,增加了前轮的“夹紧力”,而后轮却减少了。所说的制动力,说是由轮胎的这个“夹紧力”产生的。
      和小汽车相比,摩托车的车体重心稍高些,但是长度没有小汽车长。所以,在换档减速时,前后荷载移动量很大。而且移动量因减速程度不同而异。如果带人,这种移动量变化就更大了。由此可见,为了把这些不同情况下的制动力加到轮胎上,没有前后各自独立的制动装置是不行的。
      不难明白“最能发挥强制动力的是前车轮”。那就是人的实际操作,也就是说,摩托车制动“主角”就是你的手!后车轮对路面的“夹紧力”小于前轮,当加上较大制动时,车轮就会马上被锁紧,其结果,制动力反而降低了。这是因为人类的脚在力的调整上,总不如手那样细腻的缘故。
      虽然说“最能发挥强制动力的是前车轮”,但是,如果前轮制动,后轮不同时制动,车就会不稳定,而且还会延长制动距离。在不同车速时,不管加多大的制动力,前后轮的制动力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重要的问题,就是获得制动力的平衡!
      在低速行驶时,减速度越小,加在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率越高,如果车速在40km/h以下,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则可以是同等的,即5比5。相反,如果在100km/h以上车速时制动,前后车轮的制动力的分配比有时会达到9:1左右。
     为了能用你的身体感觉出来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情况,可以在比较安全的练习场地,在车速为60km/h时,按前轮7后轮3的比例,反复进行强制动紧急刹车练习,就能达到恰如其分的制动技巧。然而,最重要的是,摩托车骑手你自己的身体。在很强的减速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前面说的那种姿势,要用膝部和脚脖子等身体部位夹紧车体,并且要弯腰弓背,用背肌拉住上身,就能避免因急刹车身体窜出去发生危险。你必须记住:千万不要把体重压在双臂和手腕上!还要抬头,目视前方,保持一定距离的视距。
     十四、刹车(2)
      当把前制动捏到底的时候,对于一个摩托车新手来说,是绝对不敢的。因为这样制动会使前轮锁紧而翻车!为此,你就要从前面讲的骑车基本姿势练起。检查一下你的体重是不是压在了手腕上。如果腕部是很轻松自由的,即使前轮被锁紧,只要放松一下制动闸把,摩托车就会重新获得平衡。当然,这是以直行为前提的。
      如果通过双臂支撑着车把,把体重移向前车轮上,就容易使前轮被锁紧。加在车把上的重量越大,这种“锁紧力”也就越大。但这一锁紧力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这种锁紧力反而开始急剧下降。如果整个体重全压在前车轮上,那么,在未达到上述的“限度”时,荷载就会增加过度。因此,在开始阶段,不要进行这样的强制动,可以按前轮7后轮3的分配比例进行制动练习。另外,还必须掌握和养成下半身充分放松,膝部稍微弯曲,使腕部轻松自如地压在车把上,这样的姿态较为正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强制动急刹车练习了。
      如果猛力地制动,就如同故意锁紧一样,给车体和轮胎一个突然冲击力,就会在瞬间出现“锁紧现象”,这是不可取的。
   “轻轻地捏上闸把”。这种感觉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始阶段,从开始捏闸把到最大制动,大约需要1秒多钟,这是正常的。在练习捏前制动闸把时,就应该象手里有一把粘土那样的感觉。只有采取这样的捏法,才不会对轮胎或摩托车其他部位产生冲击。在这样捏制动闸把当中,来感觉轮胎的“锁紧临界点”。这样就能在车轮即将被锁紧的瞬间控制它。而这个“即将被锁紧的瞬间”,要在反复练习中仔细感觉,并记在心中,养成习惯性操作才行。
      根据熟练程度,可以逐渐地提高捏闸把的速度,并争取能在零点几秒钟内完成制动。但是没有必要刹车太猛,只有娴熟和确实的制动,才能得到理想的制动距离,这无疑是安全的。
      在弯道入口处刹车时,应遵循“换低档”一节中所说的操作要领,在缓慢准确的换档变速中进行制动。
      十五、转弯(1)
  --没有合理的倾斜度就不能转弯
  谁都知道摩托车转弯时,车身不倾斜是不行的,这是为什么呢?
  摩托车有二个车轮。在转弯时,由于车体向外倾斜,产生的离心力,就要发生侧滑甚至导致横向翻车事故。所以,你必须和车体一起适度地向轮胎接地点的内侧移动重心,用以克服离心力,保持横向稳定性。
  第二个理由,是由于转弯行驶时,车轮产生了一种“倾斜力”。当转弯时,车轮对路面呈一种倾斜的运动状态,于是就产生了向倾斜方向的“倾斜力”,这就是“车轮外侧轴向力”。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摩托车转弯时,不论车体怎样倾斜,如果前后车轮都在一条直线上,两个车轮的外侧轴向力就会在车架中相互抵消,那么车体就不能转弯了。但是,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只要车体倾斜,前车轮就会自动地转向一侧,就如同在自动操纵车轮一样。在前后车轮外侧轴向力的作用下,再加上你稍微加到操纵车把上的力--就如同汽车打方向盘一样,摩托车 终于顺利地转弯了。
  我们暂且不去探讨更深的道理,只需记住,顺着前车轮的自然运动,稍加力给车把(甚至不必用眼睛看着车把),车就会顺利转弯了,而且,并不是你有意识地去操纵车把。确切地说,应该是:“不要操纵”。当然,在低速行驶时,即使有意识地操纵,只要不操纵过度也是可以的。因为这种操纵,只不过是作为一点点的辅助,稍微给点力而已。当然,也有在高速转弯时操纵车把的,那是赛车手的一种高超驾驶技巧。
  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来,讲讲转弯时的基本姿势吧。那就是用下半身支持着上半身,手腕自由放松。如果上半身硬梆梆地压着摩托车,使车倾斜,而且腕部和肩部又不能放松,就如同将车把固定了一般,哪还能使车把自由地向内侧转动呢!前轮不能转向内侧,摩托车哪能转弯!转弯不成,就硬性让摩托车倾斜,这当然是危险的。你必须清楚,让车把能自由地转动,只是一种很微小的动作,目的在于获得车体的平衡。如果没有这种平衡,车就会失去稳定性。对这种不稳定性,人们都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所以都害怕不稳定。何止是害怕,这的确是一种危险!
     十六、转弯(2)
  内倾式
  1、姿势和方法:
  用膝盖和大腿夹紧车体,如同要压倒摩托车那样。--把上身稍向弯道内侧移动,体重由踏板支撑着。--弯内侧脚把踏板向车体一侧蹬踩。--移向弯道内侧的上身,自然地拉引着外侧的膝部,对燃油箱向弯道内侧用力。--此时,把上身用力压向内侧,就成了内倾的姿势。
  2、说明:
  由上一节讲的内容可知,让车体倾斜着转弯并不象想的那么容易。但是,这却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
  这个基本要领是:必须把大部分体重放在弯道内侧的脚踏板上。也就是说,弯道内侧踏板所承担的体重要比外侧大得多。要记住:使车体倾斜的关键,就是对内侧踏板增加“荷载”。尤其对初学者来说,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这是转弯时最基本的要领。不论是在和其他操作配合使用的时候,也不论多么高的行驶速度,最重要的仍然是使车体倾斜,这是发挥摩托车固有的性能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摩托车前后轮紧紧地咬住路面,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摩托车的转弯能力。
  难道按照上面说的,车体真的就能倾斜了吗?你想想看(最好是亲自试试看),当你只用脚踩住内侧踏板时,就如同把踏板蹬向前方一样,瞬间车体就有了少许的倾斜,当内侧和腿靠在燃油箱等车体部位后,车体就不会继续倾斜下去。而事情的另一方面是,在脚踩内侧踏板产生的反作用力下,身体就被推向外侧。这时,身体与摩托车的“合成重心”也就不能移


2 在哪里? 🙂


我在找,找到 一定发上来,给大家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