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以大家都是经济能力有限的买家为基本底线,
那些阔姐富婆什么的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纠结心态的买房条件(HDB Flat):
1)必须在特定MRT附近
2)离MRT近,步行5-8分钟
3)不能离MRT太近,因为怕吵
4)不能西晒,或是有西晒墙
5)高楼层
6)角头
7)内部装修
8)COV
9)房龄问题
以上9条是以网友lovehaley的情况为基本框架,
再加上一些特殊情况。
没有特别针对lovehaley,如有冒犯请见谅!
房价和房型是大家最先考虑的,也是刚性需求,没什么可讨论的,
除非在你刚性需求下其他大部分条件都无法满足才必须考虑更改你的刚性需求,
大家都是聪明人,没什么好说的。
那我们从列出的9条中看,其实1)到6)是个组合条件。
根据这6条我们都可以详细的知道你的目标是哪几间房,连门牌号都能自己列出来。
以MRT为中心,
500米为半径画个小圆,
再以800米为半径画个大圆
(人的步行平均速度是6KM/H)
两圆之间的区域内有20座+-的组屋。
这20座组屋就是你的目标。
(条件1,2,3))
因西晒问题,目标的一半被排除,剩下10座(条件4)
只选7-15层,又少一半,剩下5座组屋(条件5)
每层只有两间,2x15x5=150间房(条件6)
因为房型问题,又超过一半不成,150/2=75间
这样算下来有少过80间房有机会成为你的目标。
有一组数据:
2008年新加坡二手组屋市场登记交易28419笔
2009年前三季度登记交易28279笔,
根据前三季度的趋势,2009年全年会有大概4万笔
新加坡有100万套组屋,所以交易量大概在4%
那待售组屋量以交易量的5倍计算就是20%
(我觉得严重夸大,每五间房就有一间要卖)
所以,80×20%=16间房
这16间房是符合你刚性要求和前六条辅助条件的备选房。
以我自己看房3个月的经验,平均每5间房,能有一间让我“眼前或许一亮”的。
其实这个“眼前或许一亮”被内部装修的表面状态严重影响。
有很多买家要自己全重新装修,看到内部装修非常烂的房子还是会马上就走。
在加上条件7和8,所以16×20%= 3.2间房是最终可能满意的房间。
又试问自己:
这3.2间中,或是说在这16间房中
有几间不是已经被别人订了或是刚易手的?
说实在的,能符合你这些要求的房子在任何人眼里都是顶顶上佳的选择。
可能都轮不到你看,或是轮不到你的经纪知道就早已经成交了。
绝大可能发生的是:你的dream of hosue有5间。
高价二手房市也快半年了,这5间早没影子了。
而且在你看房的那个季度可能只会出现一间,买到了真是祖坟上烧高香啊!!!
======================================================
其实条件1-6严重限制了你的目标范围。6个条件里是可以有取舍的。
6条件分级(以我自己的看法)
1)必须在特定MRT附近 B
2)离MRT近,步行5-8分钟 C
3)不能离MRT太近,因为怕吵 B
4)不能西晒,或是有西晒墙 A
5)高楼层 A
6)角头 C
如果要在6条中让步的话,步行距离和角头是最可以让步的条件。
也恰恰是这两条局限了你的搜索范围。
从实际情况看,步行5-8分钟的组屋基本是可以看到地铁站的组屋。
(步行少过5分钟的组屋就在地铁站隔壁)
所以5-8分钟的路程是不现实的,可以调整到15分钟路程以内的更大面积。
如果地铁站在主干道附近,那房子在主干道上,20-30分钟路程,5-8分钟车程的组屋也是可以考虑进去的。
角头问题,如果要,每层就两间可以看,除去西晒可能就剩下一间。
要角头就是拼人品,你非要和其他4万个买家拼人品,那你就拼吧。
如果在条件2和6上做出让步,你的备选目标可以x10或者x50。
条件7和8是个交集的问题,如果装修好,不介意高COV,买到的机会成倍提升。
笃定要自己全装修的,别看内部装修,“眼前一亮”的房子不是你要的房子,去看房子还不如去看环境。
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轮到自己做时,还是老错。
条件9,房龄,我觉得能买到5年的固然好,其实15年上下的也是考虑的。
1995年前后的房子,周围环境设施已经非常成熟,生活便利。
这里讨论买房的人大部分都会只打算在买到的二手组屋里住5-7年,5-7年后都有能力买公寓了。
那时再买公寓自住,把这个组屋出租出去,岂不是美哉。所以房龄应该不是个大问题,15年的房子又何妨。。。
======================================================================
以上是小弟的一点拙见,望大家提点。
也希望对lovehaley同学有些帮助。
楼主分析得很好,不过我个人不太赞同.
如果每个人都有能力5年后买公寓,然后出租组屋,那不光是房龄不用考虑,似乎很多问题不用考虑了,呵呵
还是要看买房者是以自住还是投资为目的,目的不一样侧重点就不一样了.
小猪!!我是KK,又抓住你了吧!
即使5年后不买公寓,也可以考虑升级组屋的选择,这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啥?我光明正大的灌水,你抓不住我~~哈哈
当然,不管升级组屋或公寓都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如果以升级为前提,那现在买的房子就只是过渡而已,那很多问题不用考虑了,有的甚至连简单装修都懒得弄了吧.个人感觉,不知道对不对.
我是觉得在经济允许范围内第一套就挑个满意点的,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家",以后能升级的话,再在以后的能力内买套满意点的.
你咋不上Q?等你聊天啦
我们家没有太多纠结,看了3天就买了,感觉好,价格可以承受就买。
像你说的,我们没有考虑距离,所以选择范围就大。
我也来打分
1)必须在特定MRT附近 A
2)离MRT近,步行5-8分钟 A
3)不能离MRT太近,因为怕吵 A(加马路)
4)不能西晒,或是有西晒墙 B
5)高楼层 B
6)角头 C
7)内部装修 C
8)COV B
9)房龄问题 C
评论: 每个人有自己需求这点是不一样的… 譬如打算以后出租…
1. 毕竟是自己房子,还是要以方便为主,大部分人选房前,都会先考虑好几个地点…
2. 我觉得房子作为长期投资,它的价值,主要是在地点上,这个多重要,见仁见智吧… 我个人把它作为首选… 有的人觉得新房舒服… 但狭义来算,假释一人一生只买一套房… 新加坡的房基本上在40年内重建… A选5年边远新房,B选35年中区老房… B的房子在5-10年内会重建为新房… 后面30年,B住新房,A住老房… 所以新旧房在长期上没有太大利益差别,但地点是不可替代因素…
7. 装修… 买方碰到装修好的都愿意付高价…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看… 全装修,4房大概不到2万,自住房,5-10年总体还是会很不错的… 1万多折旧还剩多少钱? 卖出去反而可以赚到不少溢价… 个人觉得买装修很不划算… 要不就买很新的,要不就卖超烂的重做… 勉强可以住进去的最不好… 过2年又旧了,就更受不了了…
9. 房龄… 房子住得舒不舒服,房龄影响还不如结构和装修… 只要结构好,装修舒适… 房龄主要是外观的东西…
分析得太头头是道了……
哈,楼主是不是就是那个在华新网上说我的帖子脸贴地的呀,一样的ID
分析得很有道理的。
如果急着要买房而钱又不多,就不能要求太高了;
如果有钱,挑剔一点是当然的。
钱,是王道!
嗯,我们已没有考虑里地铁的距离,我当时的要求是高楼,没有西晒,附近有巴刹,只是这几个要求,我们都能将近70多套。
分析得很好啊,我也是这样认为。
好文章,加精华鼓励!
大度点,别那么小气。看ID的注册时间也是一个老人了。
没有啊,打个招呼啊,至少也有过一点交集吧,又不是要吵架,我没那闲工夫啊。
不过老人还是新人,对我来说没区别,都是虚拟人物,我也看不到背后的X man啊,呵呵。
回复 1# On
超欣赏你的逻辑思维和精算能力!很有说服力,顶~
回复 11# angel_luo
呵呵,被你发现了。
说句实话,看你当初买房的有些心态超出现实。
我写这篇东西也是因为看到太多“大侠/侠女”买房心态太超出现实了,
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才写了这篇东西,见笑了。
对于我的脸贴地的回帖,如有得罪望见谅。。。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听谁的呢?
看来我们的要求差不多。我们在自己家吃饭,所以对巴刹也没什么要求。
我们的要求是高楼,没有西晒,通风。
听你自己的。。。
总之自己给那些条件评个等级,
按等级找房就是了。
A和B级条件是AND的关系
C是OR的关系
高楼和西晒是新加坡买房的刚性需求,自己觉得是无法做出让步的条件。
但是高楼定义在7楼以上,并不是20多层的高楼的概念
哈哈,沒事
设的标准高,得到的东西就更接近实际标准,后来我还是买到了基本符合我的“超现实”要求的房子的
有道理,其实装修是最不重要的。装修可以改动,其他的大部分都动不了。
自己家做饭吃,对湿巴沙是有要求的,不能太远
我们很少在巴刹买菜,一年能有1次就不错了,都是周末一次性在超市买足一周的。
同意LZ的看法。
新加坡一般最重要的还是地点吧,当然要时机对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毕竟竞争还是太激烈了点
超市方便但局限很大,种类很少,而且新鲜特殊的也要早上去。
以我自己为例子,本人特别喜欢吃蒜毫,但是NTUC几乎买不到,湿巴沙每次都有
还要注意,冰箱存放蔬菜不应超过三天
顺便提一句:NTUC的菜花,西兰花,金针菇很便宜
哇哈哈… 荣升为师奶帖…
您知道哪里有卖茴香的吗
平时哪有时间去买菜。
我们的蔬菜有的放2周吃也没事。习惯了,没什么。
家乐福,昇松
很奇怪新加坡这么怕西晒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盖有西晒的,设计上应该可以避免的阿
我的窗口是向东的,我对面那栋楼整栋都是西晒阿
不清楚… 这里的格局很多是可以避免西晒的…
国内设计房子,除了沿街实在改不了,其他都是尽量避免西晒,要不很难卖…
西晒估计是当时设计的某些局限导致的。
旧组屋的走廊间设计就是一种非常短见的设计,为了省电梯,现在还不是要重新修到每层。
budget terminal is another disgusting product
“老”人很有风度~赞!
这里没有‘新’人,都是‘老’人
1)必须在特定MRT附近 B
2)离MRT近,步行5-8分钟 B
3)不能离MRT太近,因为怕吵 A(加马路)
4)不能西晒,或是有西晒墙 B
5)高楼层 B
6)角头 B
7)内部装修 C
8)COV C
9)房龄问题 B
个人认为西晒没有那么严重,需要上升到A的地步,绝对没有沿街,靠近马路来的重要
新加坡一年大概有1/4的时候,无论有没有西晒都很热,因为空气都是热的
大概又有1/4的时候,无论有没有西晒都很凉快,因为空气都是凉的
只有1/2的时候,有没有西晒才有影响
再说了,有西晒了不起开空调,能多出多少电费,一个月最多多出50块,一年才多600块,10年才多6000块,
如果买了没有西晒的房子 多出了1w 2w的,有什么划算。
那么拿钱买楼高,岂不是更不划算?楼层越高越贵。
楼层高看得远,蟑螂少,蚂蚁少
有些东西自己可以控制,比如西晒,开个空调就可以
蟑螂蚂蚁噪音 地点,自己很难控制
个人感觉西晒不是简单的开空调解决的。
西晒房整体要比非西晒房高好几度,那种感觉好像自己被放在蒸笼里一样。
而且在家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吧。。。
请问“狮城贵宾”的
新加坡的房基本上在40年内重建… A选5年边远新房,B选35年中区老房… B的房子在5-10年内会重建为新房… 后面30年,B住新房,A住老房… 所以新旧房在长期上没有太大利益差别,但地点是不可替代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自新加坡狮城论坛 http://bbs.sgchinese.com/,本贴地址:http://bbs.sgchinese.com/viewthread.php?tid=2654901
新加坡房子40年内重建,这个消息哪里得来的呢,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这个40年限好像不是太准哦
太阳晒的方向不是一直不变的。
上半年天天晒我的阳台,即使关了阳台的玻璃窗太阳也晒得进来,衣服晒得热烘烘的。
下半年,阳台不进太阳了,转去主人房的窗户那边了。大清早的就射进来,睡不到懒觉。现在阳台的衣服被子放了一整天了还湿润润的,感觉不到太阳的气息。
有时太阳是转去厨房方向,我们家的东西得拿去厨房的窗台上晒。
我家的房子,有四个方向,因为是角落头。
我能肯定地说,每个季度太阳晒的方向不一样。任何一个方向都有可能被晒到太阳。
说实话,我有条件买公寓,也会住组屋,新加坡的公寓无非多了网球场游泳池…..但里面真的很压抑…
公寓多了很多设施,有function room, 游泳池,网球,台球,乒乓球,BBQ,有小宝宝最好的, 让宝宝也玩得开心, 同时没有什么人会去抢, 最起码物业管理处的人会管着, 也有保安看着,给小宝宝办个生日party也容易找到大的场所。如果是小宝宝在组屋楼下一个人玩,就不很让人放心,我经常看到楼下7~10岁的欺负小的,特别是游乐场那边,那些调皮的男孩,连邻居的猫狗都被吓得发抖。
哈哈,让我感觉你家像是脱离地球直接绕太阳公转一样
你是说房间小吗?其实关键在怎么装修,提升视觉上的空间感。在上海住过40多平的小房子也没觉得太压抑。我觉得买公寓很重要一点是买在离组屋不远的地方,这样吃饭方便点,呵呵。
恩,不同时间,是照在不同的方向,
但是西边或西北边是通晒,就是几乎整屋都暴晒。
另外几个方向只是小面积高角度的日照,这种日照杀伤力很低却很适合晾衣服用
我现在租的四房式就是这样,有一间普通房,下午同晒,没人住,
其他两间只是早上10点到12点斜晒进来一丝阳光。
不知道我的认识是不是全对的,我只是按自己租的房子见到的说。
而且我买的房子的卖家也跟说是类似的情况,房子是南北向的。